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素质教育中青年学生音乐素养养成的思考

时间:2024-06-19

张文旭

(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湖北武汉 430022)



素质教育中青年学生音乐素养养成的思考

张文旭

(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湖北武汉 430022)

音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培养青年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同样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欣赏音乐主要是通过聆听,而如何聆听音乐才能收到成效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本文主要探讨目前素质教育中音乐素养养成过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听音乐才能使学生了解音乐本身,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综合能力的提高。

音乐素养;青年;养成教育

音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他们热衷于追星、看演唱会、参加选秀节目,音乐代表自己的个性与喜好,在校园里随处可见他们在听音乐,在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体验与感受。音乐欣赏课却不同,有的同学喜欢,有的则完全不感兴趣。难道学生自己听的音乐与老师听的音乐大相径庭?如何拉近学生与音乐课堂的距离一直都是教学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只听流行音乐,而他们的课本上根本没有关于流行音乐的章节。那么教学生欣赏音乐从何下手?我认为关键问题是如何看待“听音乐”,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听音乐”,若老师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去引导,那么课堂上就能逐渐改变学生听音乐的状态,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

1 关于听音乐的误解

1.1 误解一: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一般人欣赏不了

常常会有学生提出来,一段没有歌词的纯音乐他们听不懂,正是因为听不懂所以没有耐心听下去,也欣赏不了这样类型的音乐。他们能懂的是流行音乐,因为流行音乐才能代表他们的心声。真的是这样?一定要有专业的音乐知识才能听懂深奥的古典音乐或者民族音乐吗。当然不是,音乐虽然包括许多不同的类型,但听音乐的方式都是用耳朵去听,即使是完全不同的音乐也有共通之处。因为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是由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而获得音乐的方式都是用耳朵去听,在这一点上老师与学生相同,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也相同。

1.2 误解二:青年学生只听流行音乐

有的老师也尝试将流行音乐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可一旦播放交响乐、戏曲、歌剧,学生立即没了兴趣,老师也很无奈,觉得除了流行音乐,其他学生都不感兴趣,难以维持教学。其实学生只听流行音乐这和他们的身心特点有关,也和流行音乐自身的特点有关。流行音乐通俗易懂,是人们生活的写照,现实情感的宣泄,而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缺乏的就是情感沟通与表达,他们既希望像成年人一样有丰富的情感经历,但心智还未完全达到成年人的状态,因此流行音乐正好符合他们的需求。可是他们往往没有认识到流行音乐只是冰山一角,正如很多流行音乐的歌手也是学古典音乐出身,常常将古典旋律和流行元素结合,而老师则可以用这一点给学生打开音乐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去感受不同的音乐,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才能达到这门课的最终目的。

1.3 误解三:欣赏音乐先学识谱

音乐课本里面每一课的欣赏内容都有一部分简谱,教音乐欣赏课的老师也都是受过系统音乐教育的,大家在学习音乐的开始就是先学会认简谱或者五线谱,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青年学生大多不会识谱,也没有受过这方面的训练,除非是学过器乐或者音乐基础的的学生才懂一点。因此让学生欣赏音乐一定要教识谱吗?当然不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学生如何去听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教他们识谱、唱谱,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对于中职生来说绝非易事。虽然他们不会识谱,但从听的角度去感受音乐,去体验音乐。

2 如何才能听懂音乐

2.1 “听”与“懂”的涵义

“听懂”音乐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听,一个是懂。在“听”的部分大多数人认为听觉器官是正常的,有正常的听力,肯定是没问题。但这个部分正是容易被忽略的。而“懂”可分为两层意思,一层是指了解到音乐本身与自己的感受相融合所产生的涵义,另一层指这个音乐为什么是这样,促成它的原因是什么。有一种观点认为,听懂音乐就是明白作品要表达的内容,就像一个容器里装的东西,若能透过容器看见里面的东西就是懂。事实上像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在不同的读者心里会根据自己的认知感受产生不同的人物性格,而演员也是在了解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再次发挥,创造出你所看到的人物性格。听音乐也是一样,并不是了解作曲家意图就是懂了,而是在听音乐的同时作曲家提供一半,你自己的感受是另一半,两者融合在一起产生的意义。如果学生问我,什么是音乐,我会说音乐就是跨时间、跨地域、跨语言、跨文化、甚至是超越时空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既然如此,在课堂上老师要做的就是建立这种沟通的渠道,剩下的就让他们自己去感受,收获什么全在他们自己的那一半有多少。

2.2 听懂音乐需要学习

既然音乐人人都能听懂,那么听音乐还需要学习吗?当然需要,就像读书需要习字,赏画需要识色一样,听音乐也需要学习,而学习的方法主要是掌握外围信息和本体信息两个方面。外围信息就是指乐曲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音乐风格等这一类可以提供帮助我们在“懂”的层面上了解音乐的信息。这一类信息也是系统学习过音乐理论知识的老师最擅长讲的,但是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对于帮助他们听音乐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因为从听的角度来看,这些外围信息并没有提供什么音乐本身的东西,而是去帮助我们在听过之后理解音乐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也就是“懂”的第二个层面,这更多的是音乐学者需要探究的问题。本体信息指声音的本身,如何接受这种声音。这就需要学习两个方面的知识,一方面是乐理,这里的乐理不是狭义的乐理书,而是广义上包括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组成音乐基本元素的一系列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听力的锻炼,这就是文章前面提到“听”上面容易忽略的问题,也是比乐理更重要的感知音乐的途径。这种途径分别是“声音”和“时间”。因为这两个因素是音乐中毫无争议,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任何音乐都是在时间轴上展现出来的艺术,其次音乐是声音,它区别于文学、绘画、建筑等,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从这两个维度去锻炼听力,无疑是可以用在任何一种形式或者类型的音乐上的。

2.3 听音乐的教学重点

目前,教学中的情形是相反的,往往音乐的外围信息是老师经常介绍,学生在课本上以及网络上最容易获得的知识,反而是本体信息几乎没有什么渠道让学生去了解音乐的本身。也有部分老师重视给学生听不同的作品,让他们了解本体信息,但由于课本以及教师自身的知识系统更倾向于狭义的系统乐理知识,而不是广义上的乐理,缺少听力的锻炼,导致学生仍然不懂如何听音乐。因此,我认为在课堂上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去认识、辨别音色,掌握基本节奏,感知旋律线以及和声的色彩,从而让学生能听懂音乐,扩展自己听音乐的类型,了解不同形式的音乐。

3 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方式方法

3.1 用流行音乐牵引古典音乐

基于音乐的的特殊性,从学生的兴趣点和熟悉的音乐入手是佳的选择,因此我会在课程的开始先以“流行音乐中来自古典音乐的灵感”为主题导入这门课,并通过举例经典的流行音乐里运用到的古典音乐旋律,和原版古典音乐对比聆听,让学生去感受旋律和相同之处和音乐风格的不同之处。如S.H.E的《不想长大》采用的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题旋律,五月天《知足》 采用莫扎特《C大调小星星变奏曲》,周杰伦《夜曲》 采用肖邦《降E大调夜曲》,韩国组合H.O.T的《希望》采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欢乐颂”的旋律……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音乐的共通性有一定认识,既然他们崇拜的歌手都能对古典音乐信手拈来,尝试将多元的音乐融合在一起,那么听音乐也不需要局限于流行音乐,由此引出音乐的类型和多元文化下的不同音乐风格,让学生打开眼界认识音乐。

3.2 用视频教学帮助学生聆听音乐

音乐之所以有共通性就在于组成音乐的基本元素——节奏、节拍、旋律,而学生希望能唱好一首歌曲,寻找到一些乐感也同样需要学习这个部分。目前网络资源丰富,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帮助学生认识音乐,一方面寻找一些热门且他们感兴趣的视频,另一方面找到视频中学生可能会忽略的信息,以此提出本课问题。例如我先以播放邓紫棋打架子鼓、交响乐队打小军鼓和乐队指挥这三段不同的视频,带学生边听边辨别旋律、节奏与节拍的区别和关系,接着让学生以实践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打简单的拍子和节奏,如在课桌上利用左右手练习配合打节奏,最后通过聆听去感知音乐里面的节奏拍点。通过视频、练习、聆听相结合的方式既抓住学生的视觉和好奇心,又让他们学会辨识基本的音乐元素。

3.3 用Timeliner软件让音乐可视化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不同的音乐在时间轴上长度也不同,就拿流行音乐来说,一般一首歌曲在3分钟左右比较合适,如果5分钟可以吗?当然也行,但对于我们的耳朵来说,它能集中注意力记忆的时间通常在3分钟以内,因此流行歌曲大多数都是控制在人听觉的有效记忆范围以内,并且将主题旋律反复用不同的歌词唱4遍甚至更多,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听者的印象,让你记住这首歌。而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则没有这个特点,一部作品需要听的时间比较长,这也是学生不易听懂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使用Variations Audio Timeliner软件,它能将一段音乐在电脑上分段、画图、填色。以肖邦的夜曲为例,如图1所示。

图1 音乐在电脑上分段、画图、填色

其中我用A和B代表不同的主题旋律,还可以根据音乐的情绪用上不同的色彩来表示,最重要的我能在这样一个时间轴上划分好结构,在课堂上点击任意一个色块就能播放这一段旋律。这样不仅解决了音乐作品从头听到尾的枯燥感,更让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转化为与视觉的结合。在课堂上就能帮助学生一边听音乐旋律线的发展,一边看到音乐的结构,比如哪里出现重复的旋律,哪里是对比的旋律,而那里是再次出现但又有变化的旋律。这样将长作品划分为小部件,就大大降低听音乐和记忆的难度,帮助他们去理解音乐的本身。

4 结 语

音乐欣赏课最注重的就是让学生去聆听和体验,不过每个学生的感受力不同,欣赏水平也不同,老师与学生对于音乐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正因为不同才有相互的促进和交流的必要,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将最美的音乐给学生欣赏,而是用最正确的方式教学生听音乐,鼓励学生培养自己的音乐喜好,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不同形式的美。

1 马萌芳.青少年喜欢流行歌曲的原因简析及正确引导[J].才智,2009(21).

2 陆均.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对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看法与建议[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责任编辑:谭银元)

To Cultivate Music Appreciation Ability of Teenage Students in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ZHANG Wen-xu

(Wuhan No.1 Commercial School, Wuhan 430022, China)

Music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daily life. Music appreciation ability is necessary in training high quality talents. Listening is the main path to appreciate the music. Effective methods of music listening need continual trying and exploration in practic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music appreci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methods of learning about music through listening.

music appreciation ability; teenagers; formative education

2016-04-17

张文旭,女,主要从事音乐理论研究及教学工作。

J602

A

1671-8100(2016)03-0118-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