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就业能力培养*

时间:2024-06-19

潘文霞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武汉 430060)

1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能力的内涵

关于就业能力,国内外有几种不同的定义。国际劳工组织对就业能力的定义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1]国内有些学者认为就业能力是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能力,包括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2]有些学者认为,就业能力是与就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一系列的技能、理解力和个体特质的组合,是劳动者能够获得、保持工作及晋升职务的能力。[3]从高等教育角度来说,就业能力就是大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毕业时获得工作职位的能力,以及在今后的工作中保持工作、获得晋升职位的能力。

在内容上,有的学者认为,就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适应能力。[4]有的学者认为就业能力包括五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二是人际关系技巧;三是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四是有效的工作方法;五是敏锐的广阔视野[5]。综合上述,笔者认为,高职专业人才的就业能力主要包括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综合素质包括人际关系技巧、应聘能力、就业动机和个人素质等。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对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专业能力主要指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商务业务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包括个人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也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

2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就业能力现状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外贸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关于中国“走出去”战略下外贸人才需求的预测报道,2010年外贸人才需求将达到79万多人,而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仅为13万人。可是,根据2010届高职"红黄绿牌"专业排名蓝皮书,商务英语专业因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走低,且薪资较低被列为“黄牌”专业。[6]为什么市场需求在增加,而学生的就业率却在下降呢?其中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足,达不到企业用人标准。

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专业技能不强。一直以来人们都有个认识误区,认为理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容易组织,文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难以落实。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一个文科类专业,的确也存在集中顶岗实习较难的现象,因为很少有一个单位能同时接纳较多的学生进行实习。对实践教学认识的误区,阻碍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而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不仅对外语在工作中的运用能力有较高要求,而且还要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业务操作技能。这导致了“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的现象。(2)就业观念不适应当前市场要求。择业定位不准,期望值偏高是导致就业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有些大学生不愿在生产一线工作,他们认为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就应该从事高级、专门性质的工作,重的工作怕吃苦,简单工作瞧不起。有些大学生缺乏完善的职业规划,在求职中,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定位,往往会出现就业难的现象。(3)应聘能力差。学生应聘能力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缺乏面试技巧,有些学生连基本的接人待物、语言表达都十分欠缺,另一方面,学生的就业准备还远远赶不上现实职场的要求,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企业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等,有一部分学生对以后自己即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迈出人生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目标。

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主要原因是:(1)学校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学生专业技能不强。(2)就业指导不到位,导致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误区,没有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中对学生应聘能力的培养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应聘能力较差。

3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就业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3.1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通过对用人单位和对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存在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和商务英语应用能力较差的问题,主要是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不足,没有形成实践教学体系,因而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因此,对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来说,构建一个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十分重要。

在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之前,必须要分析本专业就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根据一线的企业专家、一线的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制定实践教学的要求。这样才能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市场需求。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有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构成。校内实训主要包括课堂实训、单项技能实训、综合实训构成。课堂实训是将实训与常规的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以工作环节或情景为导向,可以编写融合商务英语函电、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谈判、商务英语交际和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内容在内的实训手册,将其在相关课程课堂教学中运用,做到教、学、做结合。单项技能实训指的是学生学习完并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后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以提高学生运用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例如学生学习完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国际单证等课程后可以集中进行一到两周的时间进行集中实训,强化一学期所学知识。实训项目设计应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创设仿真的商务环境,让学生在近似真实的商务环境里提高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综合实训是在进行了单项技能实训后,学生掌握了初步的商务技能和语言技能,开展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将各单项技能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运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的能力和水平。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实训模块,提供真实的任务和情景,锻炼学生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使学生的综合业务技能和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校外实习包括见习和顶岗实习。见习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感性认识和实践认识的过程。通过见习,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和运作模式,熟悉商务活动流程,增强学生对岗位的感性认识。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查,是衡量高等教育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由于一个单位很少能同时接纳许多学生见习、实习,所以见习、实习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例如:见习可以采取集中参观的形式。参观之前,向学生提出参观的目的和任务,让学生带着目的和任务参观,回来要写出总结报告。还可以安排学生轮流到多个企业见习1~2周,了解岗位职责、业务操作流程和要求,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职业,培养职业意识,获得本专业初步的实际工作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专业技能。顶岗实习可以采取学校安排和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单位两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无论是学校安排的顶岗实习还是学生自主选择的实习,都必须有教师指导管理,实时监督学生实习过程,及时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实习效果。

3.2 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应聘能力,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现在各高职院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日益重视,有些学校还开设了专门的职业规划课程。但是由于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就业指导没能解决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有:(1)就业指导形式和内容单调,缺乏针对性。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仅限于方针政策讲解、就业信息发布、择业方法、技巧指导等,且多采用报告会、讲座等形式进行。即使有教材,也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这样的指导对于学生来说缺乏针对性,学生感到听了后对自己帮助不大,因此对于学校开展的就业指导不是很积极,觉得是浪费时间,甚至想办法逃避。而对于学校来说,花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却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因此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有一种挫败感。(2)就业指导缺乏系统性。就业指导的不系统性体现在时间和内容缺乏整体计划。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仍停留在毕业前夕的“临急抱佛脚”状态。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这要求相应的指导也必须是系统的、完整的,仅靠几次讲座或几堂课是很难实现的。

要使就业指导工作有实效性、针对性、系统性,高职院校应该全面引进职业生涯规划及相关的职(就)业指导课程,已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必须形成一个全程性、分阶段进行的合理体系。就业指导应该从大一开始,贯穿学生三年的学习过程。它应该包括:择业指导、职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不能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单纯授课阶段,应该以实践形式的指导为主,例如:邀请成功人士尤其是校友举办讲座,组织一些模拟招聘会、校内创业、职业训练等活动,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自我感受和感悟的能力,有助于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应聘能力、创业能力。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开展应聘能力的实践培训。另外,就业指导可以采取集中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指导主要是帮助毕业生了解当前国家有关就业的方针政策、学校的配套政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人才需求的地区分布,辅导毕业生熟悉择业程序及有关的注意事项。个别指导则是指导老师帮助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剖析以寻求个人核心价值,详细分析个人的职业兴趣、性格及优势,从而建立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观念和职业生涯规划。

4 结 语

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系统有效的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提高学生就业的成功率,帮助学生在职场走向成功。当然,这些措施和策略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都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因为教师是这些措施的最终实施者。因此,必须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来保证实践教学、就业指导的成功实施,真正达到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的目的。

1 郭志文,宋俊虹.就业能力研究:回顾与展望[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2 田卫东.浅谈如何提高就业能力[J].卫生职业教育,2002(10).

3 朱新秤.就业能力:内涵、结构及培养[J].广东社会科学,2009(4).

4 郑小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

5 M◦L◦戈德斯密德.展望新世纪高等教育:理论学习与职业生涯的中介[J].高等教育研究,1996(6).

6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