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白洪涛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吴忠 751100)
在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而中学阶段的数学问题一般表现为习题的形式,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心理学家布鲁钠说:“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作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探索,把各种知识,各种解法联系起来,形成解决问题的信息网络,从中选择最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如图1,设AD、BE是由⊙O的直径AB两端所引的切线,DE是过⊙O上任一点F的切线,此切线与AD、BE相交与D、E(AD>BE).求证:⊙O的直径是AD和BE的比例中项。[1]
图1
启发学生此题考虑多种证明方法根本思路是观察图形的性质,然后与求证结论相结合,要证明线段的等积式,图形中有切线,则考虑构成直角三角形。由学生完成以下证法:(1)用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 形与原来三角形相似性质可以证明,即连结OD、OE、OF,证∠DOE=90°,可得Rt△DOE,OF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可证得OF2=DF.DE再由切线长定理即可得证。(2)应用多个三角形相似可证。连OD、OE,证△AOD∽△BOE即可。(3)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如下证明:连 OD、OE,先证∠DOE=90°,在Rt△DOA与△BOE中,tanα=且α=90°-β,知tanα=cotβ,可得结果。(4)此题还可拓展图形利用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来做。如图2,连OF,延长DE、AB交于P,证△EBP∽△OFP,△OFP∽△DAP可得比例式,再用切割线定理也可得出结论。
图2
上例的一题多解可以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因此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大胆、积极的思考,在寻求多种解法的过程中,必然会考虑问题的方方面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无论习题难易,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习题结构,探索解题思路,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
例如:如图3,四边形ABCD内接于⊙O,AB为⊙O的直径。过C点作⊙O的切线CF,过A作CF的垂线交CF于F点,交BC的延长线于E点,若∠ABC+∠DAB=135°,DC=cm,求 AE的长。[2]
图3
对于此题应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
(1)观察:要求学生观察图形中的条件,找出内在规律,①AB是圆的直径,可得∠BCA=90°;②CF是切线,知OCCF;③CFAE,OC∥AE,可知OC是△ABE的中位线,可得AE=AB。
(2)分析:根据题目的特点,寻找解题的捷径,提高解题的速度。由∠ABC+∠DAB=135°,则∠CAH=45°。作辅助线,延长BE和AD,交于点H,找特点,即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ACH后可知。又由四边形ABCD内接于⊙O可得,∠CDH=∠ABH,即∽,即:=,即=。
(3)综合以上观察、分析,可以求出AE的长。
上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层层分析矛盾,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的点滴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抓不住问题的实质,对问题的某些隐含条件挖掘不出来,思维仅处于较浅层次,从而造成解题错误。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引导学生揭露问题实质,注意隐含条件。
对此题的探索,应引导学生怎样把含有无理式的代数式转化为有理式。学生马上意识到两边平方,利用条件a+=6,然后两边直接开平方得出:- = ±2,学生的思维到此为止了,没有注意条件0<a<1有什么作用,因此就会错误的得出题目有两个答案。
在探索习题解法过程中,首先教学生总结题目的常规解法,做到解决问题有“法”可循,“路”可走,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发散思维。
例如:在讲完幂运算性质后,可配如下习题,计算①250×0.552,②()100×950时按常规解法则计算繁难。但如果老师提示了幂运算的逆向运用,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逆向思维的训练,使使学生的思维敏捷,方法灵活,简洁,准确。
总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站在一定的高度认真研究习题,发现习题功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重视解题思路的探索,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 祝朝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浅见[J].数学通讯,2003,(3)
2 田亚薇.一题多解的关键——联想能力[J].中学数学,1995,(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