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欧阳建平 张建军 赵明安
(1.湖北省教育厅,湖北武汉 430071;2.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等职业院校在湖北省迈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引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回顾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全面总结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成就和经验,对加快湖北省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完善高等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从1980年湖北省第一所短期职业大学——江汉大学成立,到2011年底,我省高等职业教育走过了32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我省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达到57所,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1980年以来,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萌芽起步”(1980—1998)、“院校建设”(1999—2005)、“内涵发展”(2006—2010)等三个阶段。
(1)萌芽起步期。1980年创建的江汉大学是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的全国13所地方短期职业大学之一;1998年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院校成为教育部首批批准独立设置的14所高职院校,当年高职院校招生0.47万人,全日制在校生1.0万人。
(2)院校建设(规模发展)期。全省独立设置高职院校从1999 年的10 所,发展到2005 年的48所,当年招生数从1.65 万人增加到10.4 万人。
(3)内涵发展(示范建设)期。2006年以来高职教育进入“质量、结构、规模、效益”协调发展阶段。2011年,全省独立设置高职院校稳步发展到57所,当年招生18.5 万人,在校生58.1 万人。其中建成国家示范校4所,进入国家骨干校建设计划5所,省级(含行业)示范校8所。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全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6年4 月,湖北省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印发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确定实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2006 年11 月16日,省教育厅颁发《关于实施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的通知》(鄂教高[2006]34号),正式启动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程。
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程实施以来,示范校建设经历了“启动准备”、“全面实施”、“总结验收”等3个发展阶段。
(1)“启动准备”阶段(2006.8—2006.11)。2006年8月省教育厅委托省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召开示范校建设工作研讨会(此前称“卓越工程”),提出了示范校建设工作的若干构想,同年11月,我省启动示范校建设工程。具体进程见表1:
表1 省示范校建设启动准备进程表
(2)“全面实施阶段”(2006.12—2010.6)。从2006年12月到2010年11月,我省共有17所省级及以上示范校。其中,国家示范校4所,国家骨干建设院校5所,省级示范校8所。具体进程见表2:
表2 省示范校建设全面实施进程表
(3)“总结验收”(2010.6—2011.6)。期间4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项目,8 所省级示范校分别通过中央与地方两级验收,同时5所省级示范校进入国家骨干校建设计划。具体见表3:
表3 省示范校建设总结验收进程表
到2011年12月,全省共有17所高职院校列入省级及以上示范校建设计划。其中,4 所示范校通过国家验收,5所高职院校进入国家骨干建设院校建设计划,8所示范校通过省级验收。
近6年的建设与发展,全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在办学体制创新、办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管理方式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1)“政、行、企、校”共同投入,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2006年以来,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共投入示范性建设专项资金7亿9千万元,全省示范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增加了46%,示范校为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总值增加122%。
(2)坚持产学结合,形成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在示范性院校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各示范校紧紧围绕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联合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构建了校企共融的专业建设体制与机制,建成了一批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形成了“三层合作、四方共建、多方共赢”、“三会体制、四方联动”、“以船为伴、与船同行、兴船强校”、“校企深度融合、推进四个对接”等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示范校校外实训基地数增加55%,有合作协议的企业数增加59%,合作企业投入设备总值增加149%,合作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数增加48%,实践教学占教学总学时比例超过50%,学生顶岗实习的比例达到100%。
(3)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了职业素质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示范校不断加强教学做一体化改革,在校内实训教学项目设计、教学流程安排、教学环境建设等方面注重与职业情景的有机对接,将职业文化、行业企业文化融入教学过程,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由40%提高到90%,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到100%,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6%。
(4)实施重点专业建设,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示范性专业。通过中央、地方、行业企业、学院自筹等途径,示范校加大了对重点建设专业的投入,共建成87个省级及以上重点专业,带动261个专业建设,在专业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示范性实训基地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
5年来,新增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精品课程39门、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实训基地51个;新增省级教学团队43个、精品课程153门、省级财政支持建设实训室87个(不含示范性);省级校内实训室增加63%。
(5)突破传统学科体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各示范校积极探索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循环教学、学做合一”、“‘学、岗、就’三态递进”、“滚动递进,四步育人”、“双元整合,学做一体”等人才培养模式。
(6)推进单独招生改革,获得社会广泛支持。示范性建设提高了示范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全省示范校新生录取分数超过三本线的比例接近40%,部分学校超过80%。2009年示范校试行单独招生改革,报考比例超过1:4,2011年四所国家示范性实施面向中职毕业生的单独招生改革(技能高考),招生考试工作得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等中央媒体的广泛报道与充分肯定。
(7)建设高职教育联盟,服务“两圈一带”发展。为增强服务我省实施“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的能力,省教育厅以国家和省级示范校为核心先后组建了“武汉城市圈高职教育联盟”、“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高职教育联盟”。两个高职教育联盟覆盖了全省高职院校,就“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等主题进行专题研讨,就圈域产业链发展与圈域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进行交流与合作。
(8)对口支援与交流合作,促进全省高职院校整体发展。2006年以来,17所示范校在对口支援60所省内职业院校(含中职)的基础上,2008年省教育厅组织实施“武汉城市圈高职院校对口支援与交流合作计划”,4所国家示范校又对口支援武汉城市圈4所高职院校;2011年省教育厅又启动“省示范校对口支援与交流合作计划”,17所示范校与17所民办和新办高职院校成为省示范校交流合作伙伴,通过教师与管理干部培训、共同开展教学科研项目申报、学生交流等活动,促进了全省高职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
(1)设立“楚天技能名师”岗,推动“双师”结构队伍建设。2007 年,省教育厅在高职院校设置“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人员由高职院校面向社会进行公开选聘,参与实训教学与专业建设,实施聘期考核与管理。目前已经设置岗位140个,聘任100人,省级专项资金投入500万元。
(2)实施省级教改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整体水平。2006以来,省教育厅继续实施高职院校教改专业建设,着力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至2011年,共实施了4批92个省级教改专业建设,省级专项资金投入达到4600万元,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在省内有带头作用的示范专业。
(3)实施省级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训教学条件。为加强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打造高职教育品牌,“十一五”期间,省教育厅以专业实训基地的方式组织实施省示范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已经建成100个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省级实训基地,进一步改善了实训教学条件,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实现了从院校建设到内涵建设阶段的转型,各示范校圆满完成示范性建设任务,我省示范校建设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2010年9月召开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会议,我省4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入选大会交流材料,占入选案例的比例为24%。
(1)政府的全面支持是示范校建设计划有效实施的坚强保障。示范校建设以来,省、市两级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实施现场办公、投入专项资金、组织建设方案论证等形式关心支持示范校建设,组织成立省示范校建设工作协作会、高职教育联盟指导示范校建设。
(2)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是示范校建设计划实施的合作交流平台。项目建设启动前,省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专题研究我省示范校建设组织工作。项目建设期内,省示范校建设工作协作会组织了建设单位的遴选,建设方案的论证与修改,项目建设中期检查,建设项目的验收等工作。
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等两个高职教育联盟在圈域经济社会发展,圈域高职院校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省示范校在两圈高职教育联盟建设中起到了骨干引领作用。
(3)高水平的建设团队是完成示范校建设任务的组织保证。为如期全面完成示范校建设任务,打造湖北高职教育品牌,省教育厅组织实施“领导能力”和“执教能力”培训计划,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团队、高水平建设团队。
“领导能力”培训计划以院级领导为重点,以教育部“海外培训项目”为主要载体;“执教能力”培训计划以专业教师为重点,以省示范校建设工作协作会为组织平台,先后邀请李进、马树超、陈解放、姜大源等知名专家学者到湖北讲学,组织3批专业教师到香港理工大学培训;组织6次专题培训班,受训教学管理干部、专业教师1000人次有力地促进了示范校建设。
(4)规范的项目管理是提高示范校建设成效的基础。
在政府层面成立了省市两级示范性建设领导小组,各院校建立了校级领导小组、建设工作组、专项工作组、项目监控小组,制定并实施了项目管理制度,省教育厅、省示范校建设工作协作会组织了项目中期检查,通过“示范校建设专题网”、“示范校建设验收网”对项目建设进行了监控,推进了建设成果的共享,增进了示范校建设的公益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