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专科层次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对策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时间:2024-06-19

王曲云,李金泽

一、研究背景

当前,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村教师总量不足、年龄偏大、理念陈旧、音体美以及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薄弱学科教师紧缺的现象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受阻,教育公平难以实现[1]。小学全科教师能够解决目前农村小学存在的结构性缺编和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现实困境,并且符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是今后小学教师培养的趋势。2012年,教育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为农村学校定向培养补充‘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教师;采取定向委托培养等特殊招生方式,扩大双语教师、音体美等紧缺薄弱学科和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规模。”[2]明确提出了免费定向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举措,各地各高校陆续拉开了小学全科教师免费定向培养的大幕,其中湖南率先发起,江西、浙江、广西、重庆、江苏、河南、河北等地紧随其后。2014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3]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已上升为政策层面。可见, 小学全科教师培养, 不仅是解决我国当前农村教育发展之需的应急措施, 更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是引领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模式, 更是引领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2018年1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地方政府和相关院校因地制宜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期服务等方式, 为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培养‘一专多能’教师, 优先满足老少边穷地区教师补充需要。”[4]截至目前,关于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方面的理论研究尚浅,主要集中在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培养模式、能力结构等方面,认识不够全面、深入,在实践上尚处于探索阶段。

2017年度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显示,安徽省现有小学8108所,其中,乡村小学5203所,占比64%;教学点5073个,其中乡村教学点4399个,占比为87%;小学现有专任教师214411人,其中乡村教师87148人,占比41%。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堪忧。201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皖政办[2015]62号),明确从2016年起,连续实施五年,每年为农村培养2500名左右全科型乡村小学教师,其中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2000名,高中起点四年制本科层次500名,并结合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动态调整培养指标。[5]目前,计划实施已近两年时间,泮梦婷、黄兴帅通过调查发现,本科层次连续两年招录不足(2016年计划500人,实际招生221人;2017年计划调整为300人,实际招生270人),本科层次培养学生存在报考以外在动机趋向性为主、全科素养基础薄弱、职业面临众多困难、教育政策不完善等问题。[6]98-102关于专科层次学生培养现状的研究尚属空白。而作为安徽省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主体,专科层次学生培养现状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政策预期目标达成情况。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由从事教育与心理测量的3位专家(均为教授,其中2名心理学专业博士后)以及专门从事小学(全科)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与研究人员共同设计完成,分为基本信息、封闭式单选或多选题(51题)、开放问答(2题)三个部分,从基本情况、入学动机、政策认知、全科素养、课程认知以及职业心理特征、心理状态等7个方面了解安徽省专科层次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现状。其中职业心理特征部分设定职业认同、职业准备、职业坚定性三个维度,由36道题项陈述题组成(含测谎题),每一题项采用 Likert 5 点记分制,以单选迫选形式,按小学(全科)教育专业学生的自我符合程度评分,其中“非常符合”记5分,“比较符合”记 4 分,“不确定”记 3 分,“比较不符合”记 2 分,“非常不符合”记1分。同时,为避免被试反应定势,9道题采用反向计分。[7]

初始问卷形成后,研究人员先后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对合肥幼专2016级(290人)、2017级(273人)学生分别施测并结合集体座谈与个别访谈进行反复修正后形成正式问卷,检验变量间偏相关性的KMO统计量为0.958,Bartlett's球形检验χ2值为19401.459( df=595,p=0.000),总量表Cronbach α=0.932,分半信度为0.926,各因子的Cronbach α=0.765~0.908,分半信度系数为0.723~0.904,总量表与各因子相关系数中等偏上(0.605~0.729),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中等偏下(0.301~0.452),量表各题项与所属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97~0.716之间,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较为可靠,可用于测量。

(二)研究对象

2018年4月,研究人员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合肥幼专、马鞍山师专、桐城师专、阜阳幼专、亳州学院、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共计1597人参与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405份,有效率88%。同时选取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226名本科培养层次学生用于比较研究,有效问卷206份,有效率91%。样本详情见表1。

表1 小学(全科)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现状调查样本概况

三、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特征

连续两年来,安徽省专科层次小学(全科)教育专业学生均第一志愿满额录取。各校生源质量不一,以合肥幼专为例,学生100%第一志愿且60%以上为当地重点高中线上考生,在专科层次培养院校中生源质量最好。可见通过提前批次招录,结合各地市面试结果,加上免费教育等优惠政策,保证了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生源,解决农村师资来源问题。

调查发现,77.2%的学生来源于村镇,来自县城的有18.4%,近80%为非独生子女;家庭平均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占比为25.9%,1万至3万元的占比为43.8%,3万至5万元的占比为18.9%,5万元以上的占比为11.3%;总体来看,学生父母亲受教育程度不高,最高一方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占比最高,达到45.3%,其次为高中或中专(22.3%),14.1%为小学,本科及以上仅有7.8%。统计分析发现,家庭经济状况、父母亲学历和入学动机呈现较强的负相关性,即父母学历越低、家庭收入越低,学生报考动机越强。但学生家长的职业类型较为分散,未显示明显的集中趋势,因此,可推断出学生选择该专业与家长职业无显著相关关系。

(二)全科素养基础

根据教育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关于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规范要求,各院校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目标大多定位为“一专多能”,学生艺体素养水平将直接关系其今后的职业适应能力。调查发现,关于“入学前,是否有艺体方面的特长”(多选题),选择“会唱歌”的占比为56.2%,“能识谱”的占比为15%,“会弹奏一种及以上乐器”的占比为15.7%,“会跳舞”的占比为9.7%,“会画画”的占比为41.5%;而“对艺体课程的学习态度”,39.6%的学生表示“非常感兴趣,学习顺利”,48.9%的学生表示“喜欢,但学不会”,8.7%的学生表示“不喜欢也没办法,不能不学”。可见,由于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系统接受艺体教育的比例不高,结合对任课教师访谈发现,学生艺体素养十分欠缺,但学习兴趣较为浓厚,明确表示不喜欢的只有10%左右。因此,为提高学生全科素养基础,一方面各地在面试过程中可适当在学生艺体素养方面有所侧重;另一方面与高中毕业起点本科生相比,初中毕业起点专科生在艺体方面的学习潜力尚有较大空间待挖掘,各院校除常规课程外,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等方式强化学生艺体素养养成教育,如合肥幼专“手风琴”以及根据不同舞蹈类别开设的“小班化舞蹈教学”受到学生一致欢迎。

(三)入学动机

关于“所学专业的志愿选择”,有65.8%的学生属于“自己选择”,32.3%的学生属于“他人帮助选择”。可见,约占三分之二的学生报考小学(全科)教育专业是自觉自愿行为;接下来关于“报考本专业的原因”的回答中,49.6%的学生选择“有编制,就业有保障(工作稳定)”,17.7%的学生“热爱教育事业”,12.7%的学生因为“自己喜欢”,选择“免费,能减轻家庭负担”以及“他人劝导”占比均为7.3%,“受中考分数所限”仅为3.7%,可见“有编制,就业有保障(工作稳定)”吸引了近一半学生报考,是学生报考本专业的主要原因,反映初中毕业起点专科层次小学(全科)教育专业学生专业选择以就业为导向,偏重现实层面。

(四)政策认知情况

关于“是否支持国家关于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政策”,98.3%的学生表示支持,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这项政策是认可的;在“对国家关于乡村小学全科教师政策的了解程度”的回答中,7.3%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48.6%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42.1%的学生表示“一般”;而在关于“对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职业及相关政策的了解渠道”的回答中,58.3%的学生通过“学校老师介绍”,38.8%的学生通过“家人朋友介绍”,通过“网络新闻媒体宣传”了解的仅占2.6%。可见,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新闻媒体对乡村小学全科教师政策的宣传力度仍有待提升。

(五)人才培养方案认知

调查发现,学生“对小学全科教师职业的理解”较为分散,主要分布以下四个答案——“一名老师教所有学科”(20.4%)、“能教文科或理科中的任一类,外加一门艺体课程”(27.4%)、“除教学外,还要做好班级管理和科研工作”(27.1%)、“各个学科都会教,都不深入”(16.1%)、“要教综合课程,不是各门学科分散着教”(9%);关于“你对学校当前开设课程的评价”,12.8%的学生“非常满意”,54.4%的学生“比较满意”,满意度“一般”的占比为28.5%,明确“不太满意”的占比4.3%;而在接下来“你希望学校在课程开设方面能够……”(多选题)的回答中,40.9%的学生希望“课程量再少点,自主时间再多点的”,70.2%的学生选择“增加实践课程,多去小学观摩”,36.7%的学生希望“增加艺体方面的选修课程”,26.5%的学生希望“增加教育理论知识方面的课程”,34.6%的学生希望“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35.9%的学生希望“增加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51.3%的学生希望“针对性再强点,增加一些专门介绍跟本专业或当前职业现状、前景有关的内容”。

(六)职业心理特征状况

从描述性统计结果来看(见表2),专科层次小学(全科)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特征整体较好,3个因子中,“职业认同”均值最高(3.93),如“看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我感到由衷欣喜”(4.45)、“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农村/农村教育尽己所能做些贡献”(4.20)、我相信教育能够改变当下农村落后的面貌(4.02),我热爱农村/农村教育(3.79)、我对未来成为一名乡村小学全科教师非常感兴趣(3.61)、我认为自己适合学习本专业(3.57)、“考虑到乡村教师未来的工作环境,我觉得很舒服”(3.50)、我相信自己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乡村小学全科教师(4.06);职业坚定性次之(3.60),如“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选择转专业”(3.69)、“当跟别人谈起所学专业时,我感到自卑”(4.00)、“如果不是因为有编制又免费的话,我不会选择报考这个专业”(3.09)、“服务期满后,我会选择去城市工作”(2.65);职业准备最低(3.25),如“我平时会主动了解并查阅关于小学全科教师方面的政策动态等相关信息”(2.93)、我了解成为一名小学全科乡村教师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3.59)、我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3.09)、我对未来的工作内容和职业发展很迷茫(3.10)、我经常阅读和本专业有关的书籍(2.75)。

为进一步探索专科层次小学(全科)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特征在人口学变量方面是否存在差异,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在性别、年级、城乡来源方面差异显著,在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显著不差异。具体表现为男生在职业准备与职业坚定性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职业认同上差异不显著;一年级学生在职业坚定性上得分显著高于二年级学生,在职业认同与职业准备上差异不显著;来自村镇的学生在职业认同与职业坚定性上得分均显著高于来自县城的学生,在职业准备上差异不显著。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发现,学生在父母亲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平均年收入方面,职业心理特征差异不显著(见表2)。

表2 专科层次小学(全科)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在人口学变量方面差异检验

注:Sig.(双侧),显示在0.05水平上的差异。

为进一步探索专科层次小学(全科)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特征与本科培养层次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专科生在职业认同、职业准备、职业坚定性3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本科层次(见表3)。

表3 小学(全科)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在培养层次上的差异比较

注:显示在0.05水平上的差异。

(七)心理状态

对于“毕业后”,认为自己“可以教所有课程”的占比为48.1%,“只能教文化课,艺体课教学没信心”的占比为24.9%,“教学没问题,班级管理没信心”的占比为15.1%,“工作没问题,就是担心农村条件艰苦,无法适应”的占比为6.8%,选择“其他”的占比为5.1%;关于“作为一名乡村小学全科教师,你认为未来任教期间可能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选择“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学生占比高达60.6%,接着是“协议期内不能继续升学”(58%),33%的学生认为是“音体美等综合课程教学问题”,24.3%的学生认为是“工作条件艰苦”,23.1%的学生认为是“婚姻问题”;关于“当下最困扰你的问题是”,选择“学习适应方面”的占比为62.9%,“人际适应方面”的占比为37.8%,“学校管理方面”的占比为42.5%,“生活适应方面”占比为25.1%。

四、讨论

调查发现,在小学(全科)教育专业专科生在入学动机上“以外在动机为主”,偏重现实层面,这与已有对本科层次学生调查结果基本一致[6]98-102;值得注意的是,专科生专业选择多是自觉自愿行为(65.8%),本科生“自己选择”与“他人帮助选择”的比例各占49%,而在“报考本专业的原因”上,“受中考/高考分数所限(无更好选择)”专科生比例仅有3.7%,本科生这一比例达到20.4%,此结果侧面反应“优秀毕业生不愿回乡任教,优质生源招不到”的客观事实。无疑,这也给予安徽省免费定向培养小学全科教师本科生连续两年招录不足的原因思考。在政策认知方面,大多数专科生对国家关于乡村小学全科教师方面的相关政策比较了解,绝大多数学生表示支持,从政策了解渠道来看,除依靠广大教师以及家长群体宣传外,需要进一步发挥网络新闻媒体的传播功能,如可以充分利用“两微一端”,以更直观、更便捷、更有效的方式将信息直接传递至广大学生群体。学生关于“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职业内涵的理解”并未表现出集中趋势,这一方面与目前学界关于这一问题并未形成统一认识有关,另一方面,“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是一项新政策,实施虽然已有两年时间,但第一届毕业生将产生于三年以后,学生对这一职业未能有直观认识,导致认识不全面、理解不深刻。专科生全科素养基础薄弱,职业准备不足,这一方面与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缺乏系统的艺术教育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目前学生处于低年级,专业课程开设少、教育见实习机会欠缺导致,到了高年级,相信这一现象将会大大改观,后续,我们还将跟踪研究。在课程评价方面,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对当前课程开设表示比较满意,仍旧有超过一半学生希望课程针对性更强些。在心理状态方面,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对未来从教工作有信心,如“我相信自己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乡村小学全科教师”(满分5分,均值为4.06分),对于未来从教过程中最担心的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以及“协议期内不能升学”最为突出,占比均达到60%左右,在接下来关于“签订的协议服务期你认为多长时间比较合适”的回答中,40.9%的学生认为“3年以内”,54.2%的学生认为“3-5年”,认为“6年以上”的仅有4.9%;而对于当下感到最困扰的问题,“学习方面”的诉求最高。

在职业认同、职业准备、职业坚定性等职业心理特征方面,研究发现,男生较女生、来自村镇比来自县城、低年级比高年级、专科生比本科生的整体表现更好,这一方面与小学(全科)教育专业专科招生火爆、本科招录不足的现状相吻合,另一方面也不得不引发思考,如何通过学校教育提升学生职业心理特征,尤其是作为主体的女生群体。同时,为深入了解学生职业坚定性的具体表现,我们在2个问题上进一步追问,结果显示,关于“毕业后是否愿意去农村/乡镇小学工作”,44.6%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31.4%的学生表示“无所谓”,12.5%的学生处在“迷茫中”,选择“没办法,为了生活必须去”占比为9%,明确表示“不愿意去”的学生占比为2.5%;而在接下来关于“如果有机会留在城市小学工作,是否会毁约”的回答中,选择“机会再好也不去”的占比为25.2%,近一半的学生表示“比较之后再说”(48.9%),24.5%的学生表示“会很犹豫,难以决断”,选择“立即毁约”的有1.4%,表明目前仍有大部分学生不能确保遵守已经签订的协议。

五、建议

免费定向培养乡村小学全科教师是解决当前农村师资的有效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从政策制定到落地实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实施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仍有待检验。基于调查结果分析,提出建议如下: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增强政策吸引力

免费定向农村培养小学全科教师是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关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43号)中明确指出“鼓励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畅通高校毕业生、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通道,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以及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使用机制。”[8]当前,安徽省小学(全科)教育专业专科层次招生火爆,但在校生职业坚定性不强,对职业发展前景既清晰又迷茫,表现出既有信心,也有顾虑的矛盾心理。这一方面反应高校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任教,如重庆师范大学就业办公室2013年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统计数据显示,50%左右的学生留在大中城市,20%左右的学生到区县城市工作,其余毕业生到城市作“漂族”或到乡镇小学工作;另一方面也说明政策自身吸引力不足,如在开放问答“你想给政府/学校的建议是”,70%的学生表示“六年协议服务期太长”,且“服务期内不能升学”的规定不够灵活,有学生提出“完成升学后再从教可以教的更好”;另外,学生家庭大多困难且为多子女,免费政策方面可以借鉴别的省市做法,从学费扩大到住宿费、学杂费,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并设立专项奖助学政策等等,进一步增强政策吸引力,一方面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另一方面,在解决了“进得来、下得去”的同时,作为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教师职业,“留得住”才是关键。同时,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广泛、深入宣传国家关于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政策,确保学生在入学前,熟知政策目的、内容与意义,做到“有准备的”入学。

(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小学全科教育是世界各国小学教育采取的一种普遍做法。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分科教育, 其背后反应的是以学科知识为本的逻辑,导致儿童接受教育价值的分裂和冲突。免费定向培养乡村小学全科教师作为一项新政从国家层面诞生仅6年左右时间,安徽省只有短短两年,对于“什么是全科教育”“为什么要推行全科教育”“全科教育与分科教育之间的区别与内在联系是什么”等问题缺少深层次研究。概念不清必然导致人才培养模式的不确定性。从调查结果来看,仍有近30%学生对当前开设的课程满意度“一般”,尤其对实践课程的呼声甚高。在满分计5分的情况下,“我参加过学校统一组织的教育见实习活动”均值为2.17,“我了解学校下一次见实习活动安排,并为此做好了准备”(2.95),在“你希望学校在课程开设方面能够”的回答中,70.2%的学生选择“增加实践课程,多去小学观摩”。在对安徽省6所专科层次小教全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后发现,多数院校课程设置普遍是“前三年教的是高中课程,后两年教大专课程”。“全”不等于文化课与艺术类课程的混合,正如陶青、卢俊勇所言“全科教育的‘全’是一种价值判断而不是数量判断。它不是要用外部妥协的办法,把每个学科的内容都挤进同一课堂的简单的加法运算,而是对学科功能的重新认识和赋予意义。小学全科教育的实施,其核心在于课程整合,应改造学科,实现学科与生活整合;更新教法,实现学科与儿童整合;创新学校,实现儿童与生活整合”[9]。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小学全科与幼教师资培养100多年的中等师范“初等教育专业”办学经验均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模块化”、综合性课程改革方向呼之欲出,同时,“留守儿童教育”“艺术教育”等“特色课程”建设迫在眉睫。

(三)加强职业心理教育

小学全科教师免费定向培养政策,对于促进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人才选拔方面,学生首先应具有深厚的农村情感,即具备改变农村教育落后面貌,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崇高理想;具有热爱农村每位小学生的深厚情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认识科学世界;具有促进教育公平和新农村建设的意识。而目前通过提前批次招生,各地虽自行组织面试,但最终录取标准还是以“中考分数”为主,并不能确保将最适合的人才选拔出来。如在开放问答及学生座谈中,有学生表示“我们有些同学特别想上这个专业,但分数就差了一点点,很可惜”“这一政策在招生分数方面限制过于严格”。调查发现,专科生有着深厚的职业情感,职业认同程度相对较高,但职业坚定性有随年级升高而降低的发展趋势。再加上,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学生对未来职业选择并未形成清晰的认识,且免费与定向就业容易造成学生后续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因此,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课程或专项活动,加强职业心理教育,将学生对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政策引向深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政策实施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