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夏芳莉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转型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以及对高校培育职能的期许与日俱增。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逐渐成为大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综合素质提升、思想文化教育、社会交际实践的重要基地。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利于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根据查阅中国知网相关论文可知,国内学者在高校学生社团工作评价研究方面关注较少。侯蔚、姚春雷和贾灿等学者明确做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并细化了评价指标。从宏观上研究了高校社团工作的评价运行机制[1-2],尹惠斌和孙云龙、王海旭、戴佳慧等学者研究某种方法在高校某种类型的学生社团工作评价中的作用[3-4]。
根据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建立了高校学生社团工作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用AHP法计算了高校学生社团工作评价各指标的权重,这对于高校学生社团工作有针对性地改进与完善有借鉴意义。
根据席一政、王仙雅和朱小平、杨力相关的资料[5-6]并结合具体的情况,我们将高校学生社团工作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各级指标的名称和隶属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学生社团工作评价的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一种系统分析决策方法,对工作绩效评价等相关问题有着快速、便捷的解决能力。AHP法作为一种主观赋权法,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7]:
根据具体情况,可将需要赋权重的因素分解成目标层、方案层和准则层等层次。在研究中,表1中所列的高校学生社团工作评价的指标体系即可视为一种层次结构模型。
判断矩阵如下:
A=(bij)n×n
(1)
表2 矩阵标度判断表
首先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然后正规化特征向量,计算公示如式(2)(3)。
(2)
(3)
最后要经过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指标CI定义为:
(4)
(5)
式(5)中,(AW)i为AW的第i个分量,W=[W1,W2,…,Wn];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Wi为因素i的特征向量,即相对权重。
表3 随机性指标RI数值
根据计算出的因素相对权重,进而推算出相对于一级指标的总权重。
高校学生社团工作评价需要对目前高校内不同类型社团的绩效进行全面考量,大多数评价较为主观,多来自师生评价、企业社会认可度,对社团工作评价指标影响因素多且杂,亟需引入可定量化的分析方法,将主观描述、经验性评价转化为具体数值,以做出精确判断。
据此,本研究运用AHP法来计算高校学生社团工作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有关评估专家的意见,依据各层指标相对应上一层指标影响程度大小建立判断矩阵,然后按照 AHP 法的步骤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检验是否具有一致性,若CR<0.1,则矩阵具有一致性,否则,需要对矩阵进行修正,最后将所得的影响因素的权重进行排序,其计算结果见表4至表9所示。
表4 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判别矩阵
λmax=4.0144CI=0.0048RI(4)=0.9CR=0.0053<0.1 通过一致性检验。
表5 三级指标对二级指标B1的判别矩阵
λmax=3.0183CI=0.0092RI(3)=0.58CR=0.0159<0.1 通过一致性检验。
表6 三级指标对二级指标B2的判别矩阵
λmax=3.0091CI=0.0046RI(3)=0.58CR=0.0079<0.1 通过一致性检验。
表7 三级指标对二级指标B3的判别矩阵
λmax=4.0212CI=0.0070RI(4)=0.9CR=0.0078<0.1 通过一致性检验。
表8 三级指标对二级指标B4的判别矩阵
λmax=3.0090CI=0.0045RI(3)=0.58CR=0.0078<0.1 通过一致性检验。
根据表4至表8可得到权重总排序,计算结果如表9所示,相对总指标权重见图1。
表9 高校学生社团工作评价的指标体系权重
图1 相对总指标权重图
运用AHP法可以计算出高校学生社团工作评价的指标体系中三个级别指标的各项权重。通过表9给出的指标权重可以看出,在二级指标中, B1的权重最大,比其它的二级指标的权重值高出近两倍,而B3、B4的权重也相对较大;在三级指标中,在13项三级指标之中C2的权重最大,且比其他12项指标权重大很多,同时C1、C7的权重也较大。由权重数据分析得出以下改进建议:高校应特别加强社团干部和成员的素质队伍建设,同时也要加强社团学生思想文化体系和社会实践力与服务体系的建设。具体说要特别加强成员素质的培养,同时要加强干部的选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运用AHP测算得出的高校学生社团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中,社团成员素质培养在各项权重数据中占比最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以赛促学、顶岗实践、产学研结合等课内教学方法的课外补充,高校学生社团,不仅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提供活动载体,更为其提供增强知识技能、提升思想认识水平、改善精神文化面貌、加强职业技术能力的实践平台。学生社团工作水平提升,既源自于对具备高素质社团成员的遴选,也依赖于在社团活动中注重对社团成员素质能力培养。在学术社团工作的评估中,侧重对学生各方面素能培养的评价,对学生社团的正向发展有促进意义。其一,侧重社团成员的素质培养的评价,必然要求学生社团向着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方向发展,对学生社团活动组织设置的合理、规范有着更高要求;其二,对社团成员素质培养在一定方面也依赖于高校的科研、教育、人文等外在因素,在恒定的外在环境前提下,社团的科学设置、管理和建设就尤为重要了;其三,以成员素质提升为己任,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社团数量倍速增长和社团成员遴选无序化的现状。
高校学生社团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能以春风化雨的形式发挥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首先,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引领作用,社团成员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标准,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认同会有利于高校学生社团内部团结一致,呈现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其次,高校社团活动以多样化的形式、不同的侧重角度关照学生的思想教育,既生动活泼又贴近实际,和课堂集中的理论学习相比,更易“入耳、入脑、入心”。开展宣传教育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水平。
高校学生社团的核心人物是社团干部,他们自身能力与综合素养在社团发展与建设中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应重视社团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提升社团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引导他们在社团工作中形成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名誉观与价值观。社团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既有利于学生社团的稳定持续发展,又能促进社团干部个人的成长和社团成员的看齐意识的形成。
学校、学生工作者应注意加强对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与指导,促进学生社团发展与社会实践活动相互联系,引导学生将视野由学校扩展至社会。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社会实践体系建设,不断优化社团社会实践的形式与结构,首先,有利于社团成员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素养;其次,有利于拓宽学生社团的校企共建、社区校园联合发展的建设思路。
综上,高校学生社团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研究得出的数据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改进方向,对优化高校对学生社团的引导与管理,促进学生社团队伍建设、组织建设、文化体系建设、服务体系建设、权益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