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海南本土特色的航海文化

时间:2024-06-19

(海口科技学院,海南海口 571126)

航海文化是一群人、一个名族或者一个国家在探索海洋、在历史悠久的航海实践中形成的固有的符号、形式、价值观和物质遗产等。航海符号主要是指在航海过程中形成的特色的文字、数字和肢体语言;航海形式主要是共同遵守的航海规则体系;航海价值观则是航海中追求的利益和价值意识;航海的物质主要是在航海过程中形成的航海技术、航海工具等,这些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空间的东西,是航海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评判航海进步的重要标志。[1]

海南四面环水,是中国第二大岛屿,海南的人居发展始终伴随着航海文化,从平时的吃、穿、用到海南人口的外部迁移。海南也是中国内陆向外部进行海上贸易重要的中转站,随着历史的发展,海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航海文化,海南地区的航海文化也是中国伟大航海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海南航海文化的形成动因主要有两个因素:地缘因素和经济因素。海南是海岛型地域特征,海洋是海南岛重要的资源,是海南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就像内陆山地居民依靠大山一样,海洋理所当然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在不断提升的生产经验下,海南的航海文化应运而生。海洋是资源也是屏障,海南居民除了从海洋索取生活物质外,他们要不断的对外进行交流,与外界经济的互补和物质交换,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也发展了海南的航海文化。

1 提倡、发扬海南航海文化的重要意义

1.1 提升海南航海和海洋经济活力

海南在很久以前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必经的驿站,岛上建有补给站和避风港,有着悠久的航海文化。目前国家处在重要的经济转型时期,海南也不例外,国家也提出了打造“一带一路”重要的国际经济发展战略,崇尚通过对外贸易提升国内的经济活力,加大了开放力度。海南处在该战略的中心点,应该责无旁贷的担起重任,重视航海文化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如加快南海的油气开发;发展现代航海和渔业;发展三亚、八所等港口,促进海南港口经济的发展。

1.2 彰显海南航海人文精神,促进旅游发展

文化旅游也是当今旅游产品中重要的分支,文化旅游通过旅行者对旅游产品的感知,体察和了解人类某项具体文化历史的过程,文化旅游强调了文化的地域特征,是文化的碰撞和互动的融合,也强调了旅游中的互动和体验,文化旅游是当前旅游中的热门和潮流,如遗迹、宗教、民族和艺术等等。海南航海文化也可以开发作为旅游产品向外推介,通过整合后的海南航海文化将会是对海南旅游的有力补充,强调了海南旅游中的文化和人文特性,该项目旅游和市面上的产品有较大的差异性,肯定会吸引部分人群,提升海南旅游的文化竞争力,打造海南国际旅游岛。[2]

1.3 传承海南航海文化,培养海南航海人才

海南航海文化历史悠久,是前辈留给我们后人的重要文化财富,这些文化有着光辉的传统,文化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得到传承,所以必须在海南各教育阶段要重视以航海文化为中心的历史文化教育,只有从小进行类似的教育,才能培养他们对航海文化的认同感,让他们增加对航海文化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为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增强他们投入海南航海和海洋经济建设的热情。如对职业学院的学生进行航海文化教育,让他们增强对航海事业贡献的决心和信心,这就会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动力,通过学习考取相关证书,投身到中国的航海事业中去,树立一辈子为航海事业拼搏的决心,提升中国和海南地区船员的国际竞争力。

2 海南航海文化表现

2.1 航海特征的饮食文化

俗语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南地区都喜欢吃海鲜。渔民吃鱼有着鲜明的航海饮食文化,渔民出海除了满载而归外,最重要的就是祈求平安,他们把这些美好而朴素的愿望也在饮食习惯中表现得淋漓精致。出海打鱼第一餐的鱼头不能吃掉,用来祭拜龙王海神,并且鱼的鱼鳞是不能去掉的,鱼不能开膛破肚。最大的鱼头是给船长吃的,并且是只能吃身旁餐盘的鱼,不能夹其他位置的鱼,否则被认为不吉利的。打渔的饮食相对比较简单,每餐都是海鱼,每餐按照习俗是不能全部吃掉,留有部分鱼汤留着下次使用,寓意着源源不断的好兆头。[3]

2.2 航海居住文化

海南有着独特的航海居住文化,就是居民世代在渔船上生活,形成的独特的疍家文化,他们世代长期与风浪搏斗和向大海取食,险恶的生存环境和独特谋生手段,使得无论疍家人在性格、语言、居住、婚配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均独具特色。他们将渔船作为自己的家园,海洋是赖以生存的“土地”,海鱼则是他们丰收的“果实”,他们不畏艰险,以超常规的忍耐力与大自然和海洋对抗,他们就像漂浮在饱和盐水溶液上的鸡蛋,所以他们被称为疍民。他们也被认定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4]目前整个海南岛的疍民大概不到5万,随着经济发展,这个群体的年轻人开始弃海登陆,在陆地上工作,远离了祖辈的行业,开始了新的生活方式,社会进步不可避免的使有些传统消失。

2.3 航海技艺文化

海南航海技艺文化主要有:船具、渔具和航海图。

航海文化中中心的物质基础就是船,海南地区造船技术发达,他们认为造船是一件非常盛大的事情,和家里做新房一样重要。造船选一个重要的吉利的日子,材质一般用当地的苦楝树木,在造船先把龙骨竖起来,像新房上梁一样。船上还要挂有镜子、筛子和红布,这些行为寓意着驱魔、丰收和吉祥。渔具一般是渔网,渔网根据网的大小分为三指网、四指网和小渔网,传统的渔网都是天然的麻料,现在一般是胶丝等现代化纤材质。一艘大船上面有600张网,作业范围可达30公里。

南海天气多变,暗礁众多,航行中充满艰险,在长达千年的经验积累下,海南航海家门除了改变了驾驶航行技术外,他们有着丰富的地理、水文和洋流等经验,凭借智慧,他们把这些经验代代相传,通过整理,写下了指导他们航海的救命天书《更路薄》。该书详细记载了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中岛礁名称、详细位置等信息,总共记载了98处重要信息。目前该书已经被授予海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4 航海祭祀文化

由于航海工作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在海南出海之前都要进行相关的祭拜,通过祭祀来寻求心理安慰,给出海提升士气,希望安全归来。海南航海祭祀文化中最推崇的三个神仙是:妈祖、龙王和伏波将军。妈祖是湄洲人,相传在北宋徽宗宣和年间,给事中(古代官职)路允迪出使高丽,在途中遇到风暴,得到了妈祖的保佑,最后顺利抵达目的地。他上书朝廷,开始大力兴建寺庙,后来,闽潮商人将妈祖文化带到海南,妈祖保佑海南渔民,数次显灵,海南兴起祭祀妈祖的热潮,妈祖面众多,民间有游神和演戏等民俗活动。近代随着对封建迷信破除的宣传,妈祖祭祀虽然没有往日的盛景,但是在寺庙和渔民出海前进行祭祀成了不可缺少的群众习惯。妈祖勇敢、爱心、慈爱和救济的美德正是当前渔民开拓进取,航海精神中的精髓。龙王也是海南航海文化中重要的海神,三亚渔民在出海之前会把船在龙王庙前绕圈和烧香,祈求平安,而疍家人的船上都有龙王的神龛,随时拜祭,端午是他们认为龙王显灵的日子,这个时候,他们都要进行重大的活动,他们会把水果、猪肉等食物投向大海,希望在这一年里龙王保佑他们家族。伏波将军指的分别是西汉的路博德和东汉的马援,他们对开拓海南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三亚天涯海角景区有他们的两尊雕像,同样在海洋文化社会下,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

3 对促进海南航海文化发展和保护的建议

3.1 打造海南航海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

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国航海文化中重要的内容,海南可以尝试打造海南古代丝绸之路旅游线路,进一步整合海南东海岸、西海岸和南海待开发景点资源。邮轮是当前快速发展新的旅游业态,建设海南各地的邮轮母港和基地,形成国内邮轮航线的中心,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品味。深入挖掘“闯海”文化的核心价值,开辟差异化海洋和海岛历史文化旅游专线。吸引海内外高级船社及海洋高端服务业在海南集聚。政府应该积极开展各种航海文化节日和旅游展会。打造海南特色的“妈祖文化节”、“二月龙抬头节”、“海上观音旅游文化节”等具有航海文化内涵的节日,通过这种节日的宣传作用,一方面可以传承古老的航海文化,另一方面聚集人群和商机,加大旅游促销和招商引资,形成叠加的效应。

3.2 打造全方位的海南航海文化教育和宣传体系

尝试在海南中小学阶段进行相关的航海文化的教育,例如可以将海南航海文化编入本地的校本历史教科书,学校可以举办航海文化特色的校园活动让学生耳濡目染,从小受到此类文化的熏陶,如航海主题的演讲比赛、校外参观和夏令营等。在海南的高校可以举办海南航海文化的学术探讨会和航海技能比武技能比赛等。每年7月11号为中国航海日,大学里可以借此契机举办各种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3.3 政府主导,对文化进行保护

文化保护的主要责任人应该是政府,政府对此项工作要有足够的意识和责无旁贷的义务。海南各地政府应该主动保护当地的航海文化,一方面可以投入资金对相关的遗迹、传承人进行保护,通过电子数据进行跟踪管理,做到管理有成效;另一方面可以不断挖掘当地航海文化内涵,新建航海文化的博物馆等文化基础设施,让航海文化在当地进一步发扬光大。政府在文体局等相关部门尝试设立专业海南文化保护办公室,并且投入部分资金,专款专用,该办公室工作人员由关心和重视海南文化的专家组成,工作形式为兼职,每年该办公室有着明确的工作计划和任务,随着时间的积累,必将对海南航海文化的保护和宣传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