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发挥高校学报在“扫黄打非”上的作用

时间:2024-06-19

卢妙清

“扫黄打非”的本质是遏制非法传播、清除文化垃圾[10]。该项活动开展二十多年来,各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散布淫靡、腐朽、低迷、落后等的文化垃圾仍层出不穷,非法出版事件屡禁不绝,这些都严重污染、破坏了我国的文化环境,不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扫黄打非”,貌似与高校学报沾不上边,其实不然。全国高校学报共有二千余家,每年刊发论文几十万篇,这些都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高校学报发行至全国的每一个角落,传阅之人无以论计,加上许多读者通过中国知网等点击和查阅高校学报论文,其影响不可小觑。每一份高校学报代表着各所高校向外展示的一张“名片”,肩负着发展、弘扬纯粹、高雅学术的使命,本该是中国文化领域里的一块净土,但是,随着国内外各种各样复杂因素的影响以及市场机制的影响,高校学报同样面临着“黄”与“非”的威胁,潜藏着诸多文化隐患。作为高校学报编辑,我们必须提高“扫黄打非”的警惕性,杜绝非法传播,抵制一切文化垃圾,努力守住高校学报这一块学术净土。

一、匡正思想认识,提高警惕,把“黄”与“非”扼杀于萌芽状态

每一份高校学报既是各所高校传发出去的一张“名片”,也是各所高校对外开放的一扇窗口。高校学报承担着记载、传播、交流先进学术成果的使命,严肃而神圣。但在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大环境下,更由于学术是个人主观思想的反映,缺乏规范,没有禁锢,所以,当下的学术论文泥沙俱下,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因此,高校学报编辑必须时刻意识到“黄”与“非”的无孔不入,严格做好遴选和甄别工作,杜绝一切问题稿件。

(一)把好审稿关,淘汰学术垃圾

黄色、低俗出版物,不仅严重腐蚀青少年灵魂,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而且极有可能会培养低俗文化消费群体,造成出版物文化层次整体性下滑,其危害是深层次的,也是潜在、深远的[2]。因此,高校学报一定要把好来稿审阅的关口。审稿是来稿进入高校学报的第一关,决定着稿件能否被录用和刊发的命运。在互联网四通八达、计算机技术普及的今天,制造没有价值的学术垃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容易,更加便捷,更为泛滥。而“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3]。所以,高校学报一定要在编辑初审、专家复审、主编终审上层层把关,步步留神,把一切重复性地炒剩饭、没有一句话有价值、没有任何创新性的学术垃圾淘汰出去。

(二)把好政治关,堵截“问题稿件”

所谓“问题稿件”,泛指一切存在政治问题、宗教问题,涉及国家机密,缺乏学术性,危及民族和国家利益的来稿。虽说言论自由,但一切鼓动民族分裂、迷信落后、低俗媚俗、没有价值的学术论文非但不能代表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而且对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将带来巨大的损害。同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现象:故意歪曲事实、恶意炒作、肆意破坏在人们心中拥有良好评价的公众人物形象,以哗众取宠、标新立异。这些都会严重干扰和混淆读者视听,误导大众的判断标准和价值观念,不利于文化发展和国家进步。所以高校学报编辑一定要把好政治关,把一切威胁民族团结,损害国家利益的文化毒品拒之门外。

(三)做好编辑校对,把好出版关

文化以及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中最核心的构件[2]。高校学报是我国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是王,一份优秀的高校学报,首先应该在内容质量方面把好关,传播优秀的思想文化精髓。其次,也应该重视形式上的规范和正确。内容再好,观点再新,但如果错漏百出,不堪入目,这样的学报本身就是垃圾刊物,流通到社会上也只是浪费国家的财力和物力。所以,高校学报编辑,一定要身先士卒,严谨地做好编辑校对工作,出版精良的学术刊物。

二、通过各种途径,加大 “扫黄打非”的宣传力度

高校学报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和刊物自身平台,坚定信念,加大“扫黄打非”的宣传力度。

(一)利用学报主页和投稿系统等发表严正声明

现在大部分高校学报都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有了自己的主页,而且现在很多作者都是通过网上投稿系统投稿。所以,各高校学报可以在自己门户网站的显眼位置发表声明,拒绝一切低俗、恶搞、宣扬邪教等文化垃圾的来稿;同时,可以在投稿系统上让作者签署稿件承诺书来避免一稿多投、一稿多发、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对于无视声明,肆意妄为的作者,可以采取将其录入黑名单,在本学报门户网站及其他学报系统平台通报批评的方式,以遏制同类现象的再度发生。

(二)充分发挥学报争鸣栏目和封二封三的宣传作用

高校学报所开设的争鸣栏目,往往能引发强烈的读者共鸣和社会效应。因此,可定期约请有关专家、学者就如何做好“扫黄打非”工作开展专题讨论,例如,如何抑制和防范学术泡沫、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如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如何更好地净化学术空气,等等,由此引起读者的关注和重视。同时,高校学报应充分发挥封二封三的宝贵宣传价值,可以在封二封三刊登全国“扫黄打非”办所开展的一些相关活动、所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摘录“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扫黄打非”重要性的说明以及国家领导人的相关讲话,以提醒和敦促广大读者自觉远离“黄”与“非”的文化垃圾。

三、发挥自律功能,建立监督体系,提高“扫黄打非”成效

(一)高校学报人应该自觉自律

文化自觉,文化自律,这是每个知识分子都应该谨记和遵行的。作为高校学报人,更应该自觉自律。首先,不参与、不接触“黄”与“非”的出版产品。其次,从自己的言论举止做起,树立表率,做好事,说好话。第三,努力维护高校学报的良好形象,抵制各种诱惑,严格把关各种人情稿,坚决堵住各种形式文化垃圾的泛滥。做好“扫黄打非”工作,不单要凭借国家机器的强制力,更要靠传媒人的自觉自律,否则传媒业无法实现“康复”,更无法完成救赎的全过程[11]。可以说,如果没有高校学报人的自觉自律、洁身自好,就没有高校学报这一方学术净土。

(二)各高校学报间建立监督体系,互相促进

“扫黄打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特殊性质的特殊行动,对其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4]。作为高校学报人,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除了做好自觉自律外,还应该建立、健全监督体系,互相监督,相互促进。各高校学报间通过建立监督体系,完善监督网络,加快制度化建设,使监督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从而发挥监督的整体效能[5]。哪家学报的办刊思想存在问题,哪家学报传播了伪学术、伪科学的文章,等等,这些都可以纳入监督、考核的范围。同时,应大力表彰那些在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学术建设等方面起到了良好带头作用的高校学报。这样,就能形成一个打击和挤压落后、腐朽、低俗文化垃圾,支持和推进先进、高昂、健康学术文化建设的氛围。

四、弘扬学术正气,打造学术精品,让“黄”与“非”无迹可遁

(一)加强学术修养,开展学术打假活动,弘扬学术正气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当一个人体内存在旺盛的正气时,邪气就不容易侵犯。当一个国家拥有良好的文风、学风和社会风气时,“黄”与“非”也就难以成形。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学报编辑,首先必须努力加强自身的学术修养。只有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才能练就出一双火眼金睛,明察秋毫,甄别学术论文的优劣,透过文字表面现象洞察其学术本质,剔除各种伪学术之作。同时,高校学报作为一方学术阵地,应当高举学术批评的旗帜,学报编辑更应当积极组织开展学术批评和学术打假活动[6]。坚决拒绝一切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的学术垃圾,把好学报的质量关;另一方面,高校学报编辑应时刻警惕各种各样的或隐或现的“西化”、“分化”图谋和邪教邪说,确保把好学报的政治思想关。道德滑坡,学术失范已成为广为人知的社会弊病,对我国的学术文化健康发展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所以,高校学报人应毫不犹豫地扫荡学术上颓废、糜烂的歪风邪气,为弘扬学术正气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坚持原则,坚守岗位,打造学术精品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开展任何一项活动,不管是如何严厉地批判和坚决地打压,着眼点终归是为了更好的建设,而不是在批判本身。同样,高校学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打”只是手段,“建”才是目的[7]。如果光有“打”,没有“建”,我国的文化将会是一片荒芜,永远落后于世界之林。所以,高校学报编辑在积极打击“黄”与“非”的学术造假和文化垃圾的同时,应该致力于扶植和打造一批学术精品。首先,高校学报编辑应该坚持原则,坚守岗位,摒弃浮躁、浮夸陋习,挡住各种糖衣炮弹的袭击,经得起考验,守住人品和文品的底线,冷静而理智地以学术至上的态度处理各类“人情稿”和“关系稿”,维护学报形象。其次,高校学报编辑应进行长远地栏目策划和发展规划,打造有影响力的学术精品。可以向学术声望较高的专家、学者约稿,刊发一系列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以提高学报的威望和影响力。还有,平时应善于慧眼识珠,善于在众多来稿中择选学术含量高、富有创新性的论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小学报同样也有金牌栏目。当一份学报有了较高的威望和良好的口碑后,对自身的发展能起到良好的正面效应,而对那些打着学术名堂蝇营狗苟之辈也能起到警醒和鞭策作用。所以,对于“黄”与“非”,“扫”与“打”固然重要,但正面形象的引领和垂范同样不可或缺。

五、结束语

“扫黄打非”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和文化安全,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知识产权和民族创新能力的保护[4]。高校学报是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发展、价值传播的重要平台,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高校学报在“扫黄打非”上的重要作用,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培育高尚的人文精神、创建文明洁净有序的文化环境扫除障碍,打好基础,向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

[1] 杜泽壮.切除传媒“毒瘤”——多部委联手“扫黄打非”、反低俗成效显著[J].传媒,2009(3).

[2] 杨 毅.“扫黄打非”: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出版产业为例[J].中国出版,2013(2)上:63-66.

[3]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33.

[4] 柳斌杰.发挥主动性 掌握主动权 打好主动仗[J].中国出版,2005(9):6-10.

[5] 孙晓函.“扫黄打非”要狠抓落实[J].出版发行研究,2007(2):54-56.

[6] 郑娟榕.立足编辑岗位弘扬学术正气——学报编辑如何面对学术失范[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3,11(4):54-58.

[7] 高 健.“打”是手段,“建”是目的[J].中国出版,2009(8):63-6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