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原则与路径

时间:2024-06-19

彭 晶,李 琳

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能增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吸引力和凝聚力,也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客观要求。怎样认清形势,科学、有效地在师生中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理清实现宣传教育目标的原则与路径,是高校党组织和理论宣传教育工作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原则

(一)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继承与创新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继承,意味着有“我”之根基、续脉;创新,意味着兼容、发展与超越。离开继承谈创新,则如无源之水;离开创新谈继承,则如一潭死水。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宣传教育途径与方式,积累了丰富的宣传教育经验。比如“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等。当前,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尤其是在高校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中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时,应积极吸收党在革命与建设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理论宣传教育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突飞猛进,新媒体快速发展,高校在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时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挑战。一方面,要赋予传统经验和方法以新的、与现实生活相承接相协调的内涵、形式和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其它国家诸如美国在宣传“美国梦”方面的经验,拓展载体,丰富形式,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秉承“全球化思考,本土化行动理念,传播中国的核心价值,努力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1]

(二)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原则

“中国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逻辑的必然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具有深刻的科学与人文意蕴。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开始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高校在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时,应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依据,增强历史厚重感,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支撑,增强说服力。

“中国梦”是无数“个人梦”正能量的汇聚。“中国梦”不仅着眼宏观国家梦,也内嵌微观“个人梦”。高校的每一位师生员工,以不同的方式、路径和力量追求着内心的梦想,同时也是为“中国梦”添砖加瓦。在辩证考量“中国梦”和“个人梦”时,高校应优先关切国家与民族的根本利益,但也要力求兼顾到师生员工个体不同的利益诉求,区别对待,注重人文关怀,传递正能量。

(三)系统统筹与形式多样相结合的原则

对立统一规律是关于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2]这一哲学原理是“中国梦”宣传教育坚持系统统筹与形式多样原则的哲学依据。高校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要把握系统统筹与形式多样的原则,要解放思想、不拘一格,努力开拓“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式。

由于“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成效取决于各种途径与方式的合力大小。高校坚持系统统筹与形式多样相结合的原则,就是把“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各种途径与方式视为一个系统,整合各种途径与方式,通过改进、优化、设计或创新运用,形成不同途径与方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出最大的综合效应。比如说,基于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的“中国梦”宣传教育就不能替代现实中的宣传教育,二者的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才能更好提高“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实效。

(四)宏观方面与微观方面相结合的原则

在宏观方面,高校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应抓住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向师生员工系统阐述“中国梦”的内涵与实现条件,把“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与实践要求作为普及的重点,不断增强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敬业奉献和拼搏奋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尤其要注意避免因投入需求大、见效周期长而产生的主观懈怠,避免没有顶层设计、规划部署而与师生员工的期望出现差距,避免忽视宣传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在微观方面,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青年师生的宣传教育途径与方式,坚持分类指导,解决高校青年师生中不同目标群体的思想和实际问题,用事实、数据、发展规划和美好蓝图鼓舞师生员工。尤其要注意避免途径单调、方式陈旧、课程设置或方案设计不科学、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避免只重视课堂教学显性课程而忽视社会实践隐性课程的情况,避免宣传教育内容上只重视政治观教育而忽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情况。

二、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的路径

(一)坚持理论自信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精神的主导。[3]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说高校党组织和理论宣传教育工作者要结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本国情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政治观教育与开展人生理想教育、人生目的教育、人生价值教育、人生态度教育等人生观教育相结合,主动西方社会思潮论战,大力弘扬“中国梦”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二)重视主阵地建设

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传播社会规范、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历代积累的知识、技能,使之能符合一定阶级需要的人才的场所。[4]课堂教学是对高校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为兼顾“中国梦”宣传教育对象的广泛性,需要高校党校、团校和理论教育机构分层次开展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对象和以青年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宣传教育,投入充足的时间、地点、课程、师资和经费。中国共产党理论宣传教育的多年实践证明,做好各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的“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真正能够走在时代前列,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发挥出先进模范作用,才能对社会其他成员产生说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运用多种载体

传统的宣传教育工作通常是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作为向青年师生宣讲政策、分析形势、解释疑惑的主阵地。而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既要充分运用活动、文化、大众传媒等宣传教育载体,也要体现时代性和贴近性,善于利用各种新媒体载体,牢牢把握舆论宣传教育的主动权和新媒体环境下的语境特点,善于使用青年师生喜闻乐见的、个性鲜明的、流行时尚的、动感直观的语言和视角进行平等交流,用大量鲜活、富有感染力与生命力的宣传报道,让青年师生感觉到“中国梦”不再遥不可及,而是真真切切地就在青年师生的面前。[5]用各行各业、多种多样的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激发高校青年师生的思想感情共鸣,引导他们去学习和仿效,增强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实现“中国梦”的自信与力量。

(四)加大内容生产

高校党群工作部门和校园媒体应加大内容生产,重视艺术、时尚、情感的作用,把“中国梦”宣传教育贯穿在生动具体、感染力强、直观形象的电影、电视、戏剧、摄影、绘画、文学作品、音乐等文学艺术形式及其他活动之中,制作更多更好的电影、广播、歌曲、话剧、小品等文化产品,创作出版更多更好的图书、报刊和影像作品,特别是加快发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学术著作,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其他成员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寓教于乐,让高校青年师生从娱乐中得到思想、认识上的启发和教育,心灵、情感上的净化和陶冶。

(五)开展分众化宣传教育

第一,宣讲对象分众化,就是通过把握高校不同群体差异性、选择性、多样性的理论需求,把宣讲对象划分为党员干部、普通教职工、大学生等三大类,针对不同群体,各有侧重进行宣讲。第二,宣讲主体的分众化,就是让最合适的人宣讲。高校可面向全校和全社会选聘“中国梦”宣讲员。比如:党的十八大代表、青年学生、创业先锋、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人物,使他们成为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基础力量。第三,问题设置的分众化,就是选择最合适的问题宣讲。把“中国梦”理论梳理细化为若干要点、关键词、小问题,针对不同对象选取不同内容宣讲。

(六)开展对象化宣传教育

第一,宣讲内容对象化,就是青年师生关注什么就讲什么。高校党组织和理论宣传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征集宣讲点与宣讲需求,组织调研组深入基层进行走访调查,在宣讲实践中注意随时征集、梳理基层师生员工的各方面需求,了解基层师生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存在的思想疑虑,量身定制贴近基层师生员工的宣讲内容。第二,宣讲语言对象化,就是讲青年师生话、贴心话。高校可以组织理论宣传教育人员撰写一批通俗的讲稿,或者在全校范围征集一批充分考虑基层师生员工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的讲稿,广泛征求理论宣传教育人员的意见,努力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第三,宣讲主体对象化,就是让宣传教育对象成为最好的宣传教育者。高校应坚持重心下移、延展触角,让基层师生员工都有机会投身到宣讲活动中,人人听“中国梦”、讲“中国梦”、分享“中国梦”。深入到人群相对密集的食堂、宿舍、操场、图书馆以及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广泛吸纳“草根”宣讲员,开展“中国梦”宣讲接力活动。

(七)开展互动化宣传教育

第一,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在共建、共享中增进共识。高校可以探索建立“中国梦”百家讲坛、“中国梦”宣传教育专题网站、博客和微博,整合全校各种讲座和网络宣传教育资源,搭建理论宣传教育的共享与互动交流平台。从党员干部到基层师生员工,从市民、农民到身边的平民英雄、行业楷模,都可以走上讲坛做“坛主”,讲理论新热点、创业新经验、行业新形势、社会新风尚,在共享、互动中使“中国梦”更加真实、生动。第二,主客体互动,在交流中使“中国梦”入脑入心。高校可以组织理论宣传教育专家与“草根”宣讲团一起走高校基层,用专家讲理论、讲政策、“草根”讲身边事的形式,宣讲“中国梦”的内涵、特性和意义,使基层师生员工既受到教育,又受到鼓舞。

总之,高校要从尊重人、理解人、鼓舞人的根本态度出发,要善于继承过去的成功经验、总结现在的新鲜经验,不断探索符合新时期要求、适合高校校情、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路径,做到求真务实,不走过场。

[1] 周 凯.美国电影是如何传播价值观的[J].求是,2012(14):页码.

[2]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梦”[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1).

[4]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

[5] 曹 艳.做好新媒体下党建宣传报道的思考[J].求实,201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