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究歌唱时喉头的相对稳定

时间:2024-06-19

陈继银

歌唱是人体内部的呼吸系统、发声系统、共鸣系统和吐字咬字系统各自独立而又密切联系、协调运动的结果[1]。这些器官在歌唱时各自运动的状态和相互协调程度,决定着歌唱发声的优劣。人们对歌唱时喉头的位置说法不一,认识各不相同:一些人认为喉头应在喉咙的最低处,而且越低越好;有些人认为喉头可以稳定在任何位置上;还有些人认为喉头应根据歌唱的需要,或上或下,是一种自然的状态等。笔者认为歌唱时喉头应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对歌唱时喉头所处的位置,有关论著早有阐述。150年前,法国歌唱家杜普洛发现:如果将喉头稳定下来,打开喉咙,则高音就会变得宽厚洪亮,声区会变得统一。德米特勒也夫在《歌唱家的嗓音形成》一文中说:“X光片所见,平时男中音和男低音喉头的位置在第五和第六颈椎之间,歌唱时降到第七颈椎或稍高一点,女高音在歌唱时喉头位置在第五颈椎或稍高一点,即第四和第五颈椎之间。”可见,歌唱时喉头应保持相对稳定,而且稳定在正确的位置上,这个位置就是正确呼吸时的位置,它低于说话时的位置。

在声乐演唱中,一般来说,歌唱者都会出现喉头上提的问题,天生不出现喉头上提的学生较少。因此,在歌唱训练中,遇到最多的问题、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喉头上提的问题,它严重影响着声乐教学的进程。

一、高喉头现象的三个原因

(一)生理原因

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在日常的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发声习惯,声音要求基本上局限在一定的音域内,不需要太大的音量和较高的音区,形成喉咙自然的发声状态。喉部的“自然”状态和歌唱时的“自如”的状态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歌唱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是由于混淆了这两者的概念。说话时喉部的自然状态远远无法达到歌唱时的技术要求,原始的自然嗓音力量无法完成歌唱所要求的音高音域和情感表达的音量[2]。因此,当人们试图以说话的发声技术来完成歌唱时,势必造成喉头上提和喉部肌肉用力。

(二)心理原因

歌唱是集生理和心理于一体的复杂的劳动过程,正常的心理因素对歌唱发声的质量至关重要。我们在歌唱发声时,常常追求声音的自我满足,而这种自我满足的声音和观众听到的声音有着本质的不同。歌唱时喉头上提所发出的发闷的声音,是歌唱发声训练的大敌,然而歌唱者对此却津津乐道。一些喉头上提的学生,在中声区感觉到声音很厚实、很浓、甚至音量很大,唱起来也很轻松,在高声区也不费力。在喉咙打开,喉头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气息通畅的时候,却往往感受不到肌肉强烈刺激(对于初学者,歌唱时喉部肌肉的强烈刺激往往比喉咙打开时更易操作,致使歌唱者对喉咙打开时肌肉扩张的感觉也产生了质疑。)也听不到“实在”的声音,因此,在自我感觉上没有满足感。心理因素驱使他们本能地去追求某种依靠,依靠相对实在的肌肉感觉和听觉感受。实践证明,自我听觉的满足和相应的喉部肌肉刺激是声乐学习的大忌。

(三)教学上的原因

对于一般的初学声乐者,歌唱时都会出现喉头上提的现象,一些教师对此毛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以后可以慢慢解决,纵容这种不正确的发声法进一步发展或者为了使学生能在短期内出“教学成果”,在歌唱者没有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审美听觉和发声方法的情况下,盲目追求音色、音量和共鸣效果,不顾教学的一般规律,拔苗助长,演唱一些力不能及的作品,这样势必引起歌唱者喉头上提,喉部肌肉用力,一旦这些发声肌体形成“记忆”以后,就会养成歌唱时的一些不良习惯。在声乐教学中,切记要在稳中求进,稳则进,急则乱,绝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二、歌唱时,喉头相对稳定的优势

歌唱中喉头的相对稳定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喉头在歌唱中保持相对较低的位置;另一方面是指喉咙向外扩张。在歌唱中,喉头是声气关系的核心部分。我们知道,气息是由胸肌、腹肌和横膈膜所控制而形成冲击声带的气流。一个较低的、相对稳定的喉头,使喉头下方的气管缩短,增加管壁的张力(这种张力对气息的控制极为有利),并且使声带闭合时的张力和胸肌、腹肌和横膈膜对气息的控制距离缩短,为气息的压力和声带的抗力之间矛盾的解决、为发出高质量的基音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歌唱时,喉头位置的相对稳定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保持一个较低而相对稳定的喉头位置,有利于歌唱气息支点的建立和气息功能的发挥,可以使演唱者获得良好的歌唱状态;其次,喉头相对稳定,对其他发声器官的正常状态运行也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有利于扩大音域,丰富音质、音色,增强声音力度,使演唱者获得优美、饱满、完善的音色效果(喉头的稳定与声音色彩有着紧密的联系,相对稳定的喉头位置是获得美好声音色彩的前提,美好的声音色彩是喉头稳定的结果。);再次,喉头位置的稳定,对演唱者特别是声乐初学者的嗓子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喉头位置的相对稳定,对于歌唱时共鸣腔体的调节,基音在共鸣腔体内获得良好的共鸣,从而使歌唱者获得优美的歌唱发声,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歌唱时喉头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软口盖上抬,这时喉腔体和口咽腔体被上下拉长,形成一个窄而长的共鸣管道。声带振动所发出的基音在共鸣管道内获得良好的共鸣。这种因共振而得到的扩大的高频声波,向上通过鼻咽腔获得明亮、集中的头腔共鸣,而低频声波向下和气流作反向的传导,通过声门进入胸腔获得深沉、宽厚的胸腔共鸣。但喉头过分降低或压喉太重,声音就会发闷、变暗、变虚甚至造成漏气的现象。

三、喉头在歌唱时保持相对稳定的方法

(一)“半打哈欠”与喉头的相对稳定

用“打哈欠”的办法能使喉头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是声乐界尽人皆知的有效方法。正如著名的歌唱发声方面的生物学家那盖尔先生,在他的《嗓音生理学》一书中所说:“借助于哈欠,很容易实现喉头低位置,并使嗓音饱满,这已经广泛应用于歌唱中。甚至不会歌唱的人也易于相信打哈欠的状态能促使声音饱和。”人在打哈欠是喉头自然下降,口咽腔、鼻咽腔、喉咽腔随着这一动作拉开上下的距离,扩大了腔体的空间容积,使声音共鸣通道宽敞而又通畅,为声音和气息的流通大开方便之门。

“打哈欠”一般分三个过程:“引发——夸张——消退”。在三个过程中以“引发”的状态为打开喉咙,使喉头处于相对稳定的最佳状态。法国生理声学家于松称它为“隐蔽的哈欠”,英国著名的声学理论家荷伯特·凯撒利则把它称为“半打哈欠”。这两位专家强调“打哈欠”的分寸感,在引发的状态下,用打哈欠的感觉打开喉咙,使喉咙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歌唱者如果掌握不好打哈欠的分寸,而采用“扩张”状态的最大的“打哈欠”的动作,就会使喉部肌肉紧张用力,破坏了歌唱过程中整体机能的协调。实践也证明了,这种“半打哈欠”对于歌唱者喉头的相对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正确的歌唱呼吸与喉头的相对稳定

我们知道,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的支持力。歌唱的呼吸不同于生理性呼吸,而属于有目的、有意识、带有技巧性的呼吸。歌唱呼吸比生活呼吸变化多,比生活呼吸要吸得深,用得时间长,歌唱呼吸要随着乐句的长短,情感情绪的喜怒哀乐变换地使用呼吸[3]。歌唱呼吸应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声乐学习的成败与否,因此,正确的呼吸是声乐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里不妨可以先通过不发声练习来体会喉头下沉的感觉。不发声,张开大口缓慢地深吸气,在吸气时,注意体会喉头随深呼吸下沉、下降的活动感觉。在心理意识上有了喉头下沉以后,便可以用手指摸着喉头,一下接一下地把喉头稳定在相对稳定的位置上。这种辅助性下降喉头功能锻炼,可以增加环甲肌收缩、拉低喉头的力量。经常锻炼,便成了一种习惯动作。当喉头相对稳定以后,整个歌唱的腔体都松弛的张开,腔里的劲儿是向外虚张和松开的。有了腔体良好的歌唱状态和受控制的呼吸,保持住这种吸气的状态和感觉进行歌唱发声。歌唱者如果像小提琴大师在琴弦上拉弓、运弓,演奏出奇妙的音乐那样去自如地运用呼吸技巧,美妙的歌声就产生了。其实,歌声同琴声原理同出一辙。

(三)声音激起与喉头的相对稳定

声音的激起,就是带有压力的胸腔气流,在横膈膜的作用下,接触声带,使带有相应张力的声带振动成声的起始点[4]。这个起始点的声音继续延长就是歌唱发声。对于初学声乐者,特别是喉位较高的学生,当他们获得这种声音后,在延长时保持不动,由于旧习惯的影响,他们的喉头又渐渐上移。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要求学生将这种声音减弱到最小的极限,即声带振动成声后立即停止。在母音的选择上,一般用“U”“O”这些音色较暗的母音。发声时要求舌根放松,舌头放平,打开咽腔,喉头随气息的吸入自然下降,此时应将注意力放在两肋和丹田处,当声门并拢后,利用丹田的力量将横膈膜向上推,使吸气动作变成呼气的动作,使声带振动成声,发出音色较暗,柔和而有弹性的“U”“O”母音来。这样训练的目的,在于使喉头得到有效的锻炼,逐渐增加喉头下降肌的力量和反应,以得到与喉头上提肌的平衡的力量;使学生找到声音振动的位置、咬字位置和共鸣位置,也是使喉头相对稳定的重要手段。

短音练习时力量不要过大,否则就会产生僵硬的喉音,力量过小,会造成漏气,没有音色,失去弹性。这里主要依靠教师的听觉和学生的内在感觉对声音进行适度的调整和把握。

实践证明,喉头的相对稳定在歌唱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歌唱是一种整体协调的运动,在运用每一个歌唱器官时,都不能只关心某个局部的运用,而忽视其他部位的运用。在声乐的教学中,那种“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的做法,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当学生歌唱过程中出现喉头过高时,教师应从歌唱者的整体歌唱状态进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优美、动听的歌声。

[1] 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 黄友葵.声乐教学艺术 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87.

[3] 李维渤编著.歌唱——机理与技巧[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48-51.

[4] 喻宜宣.声乐表演艺术文选[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1980:12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