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金 艳
在英语的习得过程中,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从而对于英语习得者所学到的英语语言知识来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接受性的知识,另一类为产出性知识[1]。接受性知识是指学习者被动的纯粹出于某种目的,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而在短时间内学习到的英语语言知识。在目的达到后,学习者很少再学习英语。因此,这种语言知识是暂时的,是被动接受的。而另一方面,产出性知识是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习者主动的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从而学习获得的知识。这种知识不是被动的完全接受的,而是经过学习者在头脑中的在加工产出后成为了自己的知识。因此,语言磨蚀的现象多产生在接受性知识中,因为长久的不使用,才会直接导致语言磨蚀现象的发生。
所谓“语言磨蚀”就是指外语学习者因为长久的不使用某种语言而造成的水平的下降或是语言知识的遗忘等现象。早在很多年前就出现了关于语言磨蚀现象的研究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随着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不断加深,许多语言学者开始大量研究语言磨蚀的现象并试图通过自己的理论对语言磨蚀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2]。威尔顿就认为,词汇相比于语法和音位更加容易受到磨蚀,即词汇的易磨蚀性最强。研究西班牙语磨蚀现象的专家在研究语言磨蚀现象时对语言磨蚀的过程作出了详细的概括和归纳。他总结语言磨蚀现象发生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的语言磨蚀速度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前期磨蚀速度是最快的,然后语言磨蚀进入到平稳期,最后呈现加快磨蚀的趋势。而针对到底是产出性知识容易磨蚀还是接受性知识容易磨蚀的问题,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专家认为产出性知识易磨蚀。而有的学者则持相反的观点。针对语言磨蚀这一现象的研究,国内的学者通过研究也得出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蔡寒松和周榕等系统的对语言磨蚀现象的本质属性做出来解释。随着世界范围内语言磨蚀现象受到的重视越来越明显,在国内研究语言磨蚀现象也已经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但是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论文的数量远不能达到英语教师的需求。
语言习得的过程是与语言磨蚀的现象伴随产生的。针对磨蚀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问题,不同的研究学者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可以确定的一点是造成语言磨蚀现象产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环境、动机、态度、年龄、学习方法等多种因素。
语言的学习要求能达到“学以致用”。学了的语言知识不能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是英语习得的问题之一。在我国现阶段,除了经济比较发达的少数城市之外,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几乎没有机会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英语在学生们的心目中只是一门必须学习的课程,而不是以后能帮助自己的工具。毕业后,使用英语的机会越来越少,就更加不会再去学习英语、练习英语了,这也就直接导致了英语语言磨蚀现象的产生。而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因为不是本身所学专业,学习英语机会大大减少,造成英语水平逐渐下降,形成语言磨蚀的现象[3]。
在某种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语言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语言磨蚀现象的形成。情感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动机、态度、兴趣等。兴趣是引导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动力,如果学习者对所学语言充满兴趣则会主动学习语言知识,并通过各种方法了解该语言的国家状况和文化等因素,形成主动的经过加工的知识。接受性知识是指学习者被动的纯粹出于某种目的,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而在短时间内学习到的英语语言知识。在目的达到后,学习者很少再学习英语。因此,这种语言知识是暂时的,是被动接受的。而另一方面,产出性知识是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习者主动的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从而学习获得的知识。这种知识不是被动的完全接受的,而是经过学习者在头脑中的在加工产出后成为了自己的知识。
语言磨蚀现象是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的下降。不同的学习者下降的水平不同,这是由于不同的学习者在语言磨蚀现象发生前语言的水平也是不同的,这也是影响语言磨蚀的关键因素。对于磨蚀前英语水平较高的语言学习者来说,语言磨蚀呈现速度慢,磨蚀程度小并且恢复磨蚀前的水平较容易。但是磨蚀前语言水平较低的学习者却正好相反,他们的磨蚀速度较快,并且恢复水平较难[4]。这说明,磨蚀发生前的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语言磨蚀现象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
语言磨蚀现象是语言水平和能力不断下降的过程,在语言磨蚀的动态过程中不同的磨蚀阶段期有着不同的磨蚀速度。有研究发现,随着语言磨蚀现象的产生,语言磨蚀现象的发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在语言磨蚀现象的前期,磨蚀的速度较快,磨蚀现象较严重。在语言磨蚀现象的中期阶段,语言磨蚀现象相比于前期不明显,速度明显放慢。在语言磨蚀的后期,语言磨蚀速度有再次提高,程度加重。
外语接触量的减少是语言磨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正是因为外语学习者接触外语的机会、时间以及数量的减少直接导致语言磨蚀现象的产生。可以说,外语接触量的减少是语言磨蚀产生的前提条件之一。没有这一因素不可能产生语言磨蚀现象。同时,外语接触量这一因素对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其他因素发挥着影响作用。比如说,假如一名语言学习者能够保证获得足够的外语接触量,那么外语学习时间也会相应增加,学习外语的态度等情感因素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在整体上影响外语的学习。经常使用某种语言的人群与不经常使用的人群相比,语言磨蚀的现象会明显偏好。这就说明,外语接触量对语言磨蚀现象的深刻影响。
通过对产生语言磨蚀现象的影响因素的叙述,可以从中发现语言磨蚀现象的基本规律的基本特点,如果针对这些规律和特点,因地制宜的运用恰当合理的方法培养和维持英语水平[5],减少语言随着英语接触量或是时间、机会等减少而产生的磨蚀现象,逐步提高英语学习者对抗语言磨蚀的能力。要将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英语学习者的持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方面,采用继续教育等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语言磨蚀现象的产生。
语言磨蚀现象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现阶段的外语教学现状。我国现阶段的外语教学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英语教师教的多,学生学的少,效果不明显,学生忘得快等现象。问题产生的原因则在于语言磨蚀现象的影响。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在现阶段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课程主要开设于大一、大二阶段。随着教学任务的完成,在高等教育的后期,除了个别专业要求继续对专业英语进行学习外,几乎所有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均不再对英语进行继续学习。而且,所有的英语的学习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包括为了通过某种考试,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研等。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学习英语的机会。种种原因导致语言磨蚀现象的产生。以后,随着参加工作后对英语使用机会的减少,语言磨蚀现象的程度愈加严重。随着外语接触量的减少和学习时间的减少,加上消极情感因素等,使得语言磨蚀现象更加严重。这种状况急需英语教师采取有效办法改变[6]。首先则应着手于教学模式的变化。英语教学者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注重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开发。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个体性,将实用性和趣味性、文化性结合起来。要注重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学习分数的提高,采取适当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在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同时,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对教学内容及时的更新和替换。教学内容要体现语言学习的文化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最后,英语教师要注重教学氛围的营造。环境对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的影响虽然是潜移默化的,但是却是重要的。通过上述措施,使英语学习者爱学英语、乐学英语,让学生们不只是在课堂上说英语,从而有效的阻止语言磨蚀现象的产生[7]。
外语接触量影响外语应用能力的磨蚀速度和磨蚀的程度,外语习得过程则影响的是语言学习的质量。在国内,如何将学习到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是关键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的外语教学普遍存在着课堂输入量大,学生输出量小的问题。输出环节的缺失造成我国外语学习者能力水平普遍不高。可见,语言输出对于语言的习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我国重视输入,忽略输出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师要想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能力,就不仅要注重“可理解输入”的过程[8]。还要将“可理解输出”的过程的地位提高。重视输出,就要在平时的外语教学过程中注重输出环境的构建。要为语言学习者创建运用语言的机会,设定语言运用的具体目标,注重语言中介资源的挖掘,优化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资源系统。只有在重视输入的同时注重输出,才能有效的阻止语言磨蚀的速度和程度。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爱学、乐学的内在的原因。学习者只有具有强大的内在动机才能长时间的保持学习的动力。学习动机也是长时期的英语学习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语言的学习不应是暂时的、短暂的过程,而是需要长时期的积累和学习。学习动机可以通过确立长远的学习目标实现。有了长远的学习目标,学习者就能自觉的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学习,大量的运用英语。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树立长远的目标,努力提高认识,不断积累,找准方法,树立自信,避免语言磨蚀现象的产生。
情感因素是导致语言磨蚀的重要因素,而良好的情感可以提高语言习得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情感引导,帮助学生消除不利的情感因素,如对英语学习的抵触情绪,英语学习缺乏动机,自身缺乏毅力等,有助于学生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唤起英语学习的兴趣,最终转变成学习的动力。其次,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克服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同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环境,有效防止语言磨蚀现象的出现。
如何长时间的维持英语的水平,是当今研究语言磨蚀的学者在思考的问题。在国外的一些国家,政府通过每年或隔一年举行英语考试的形式加强对英语学习的持续性。在我国,职称英语或是其他形式也是比较常见的。但是这种形式的问题在于考试间隔周期较长,不利于学习者能力的维持。因此,加强对外语继续教育政策的完善,能够有效的减缓语言磨蚀的产生。
英语的学习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授英语的过程中,不能有悖于其文化性和趣味性,调动和发挥学习者的学习习得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9]。另一方面,多样地、灵活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也是很必要的。评价标准在评价语言能力和技能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其习惯,策略等诸多方面。还有,要想让学习者感知语言规律,加大语言输入的量,提高学生语言磨蚀前的水平是必要的。总之,语言磨蚀不是简单的过程,研究语言磨蚀,对教师有效的进行外语教授,对完善学习者学习能力是极其有益的。本文研究尚存不完善之处,如果想要全面了解语言磨蚀,还需结合其他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1] 李旭.语言磨蚀研究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指引与启示作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8):214-215.
[2] 娄红立.语言磨蚀理论与小学英语教学[J].文教资料,2013(14):194-196.
[3] 马成柱.语言磨蚀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18):80-81.
[4] 李彩萍.英语角:一个有效遏制英语语言磨蚀的平台[J].考试周刊,2013(40):88-89.
[5] 吴瑞民.运用注意认知心理机制防止大学生外语磨蚀的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13(3):121-123.
[6] 张翠珍,孙丽华.基于语言磨蚀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优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4):108.
[7] 杨珊珊.语言磨蚀视角下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策略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2):168-169.
[8] 王中祥.语言磨蚀: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之殇[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3(1):109-112.
[9] 王中祥.语言磨蚀视角下的基础英语教学:问题与对策[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2(12):3-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