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吴大明,崔 康
新型城镇化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1]。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3]。
新型城镇化道路不同于我国以往所走过的城镇化道路,它是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具有以下特征。(1)发展理念的科学性。新型城镇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城镇化道路。(2)发展过程的协调性。新型城镇化强调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3)发展方式的集约性。新型城镇化重视走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集约型发展模式。(4)发展目标的人本性。新型城镇化始终把“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路径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新型城镇化的过程就是把农民转化为市民的过程。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它可以直接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型城镇化可以弥补长期以来高速城镇化带来的弊端和损失。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斯蒂格列茨(J.E.Sti sli tz)教授把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4]。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实现人的城镇化,除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树立城市意识之外,还必须提高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的劳动技能。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第十二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指出“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就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职业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已任,它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
职业院校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教育和培训,让农民工拥有更多受教育的机会,通过学习,掌握多种技能,从而提高就业、择业与创业能力,使农民工有信心、有底气进城务工或创业。
由于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职业教育设置的专业与市场需求结合紧密。职业院校提供的技能培养、技术培训可为转入城镇的农民工增添就业的资本和能力储备,帮助农民工转入城镇后获得可观的收入和职业成就感,使他们有能力留在了城镇。
职业教育着重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用性强,针对性高,能有效提高进入城镇农民工的劳动力素质,使他们在改变工作和环境后提高技术能力、积累经济基础,能有理性、有尊严地作出话语表达。
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需要人口的市民化,更需要文明化的市民,进入城镇农民工的文明素养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指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职业院校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可以将诚信守法、爱岗敬业等思想融入育人过程中,并普及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可以增强进城农民工的法律意识、职业道德,促使其具备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以及现代文明素养。
已经进入和即将进入城镇的农民工对接受职业教育有着强烈的渴望。据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江苏省当代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价值观研究》调查显示:68%的人对自己的受教育程度不满意,64%的要求接受技能教育,54%的人外出打工的动机是开阔眼界、学习本领、提高自身素质[5]。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职业教育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发挥作用。
职业院校要将以服务学生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服务学生学历教育和服务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并重的办学模式,树立包括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与培训在内的大职业教育观。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将产生大量的就业方向、就业岗位和用工需求,尤其是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如物流、物业、建筑装潢、学前教育、餐饮、酒店管理等行业迅速发展,用工需求量增大。职业院校必须对原先开设的专业进行优化,多开设对接市场的专业,以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
培训是为了提高进入城镇农民工的素质,使他们适应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和工业、城镇化的需要,实现在城市就业,最终融入城市。职业院校开展的培训,不仅要使进城农民工尽快掌握急需的职业技能,使他们走上满意的工作岗位;还要进行新市民教育,使他们了解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学习文明礼仪、法律法规、健康卫生等相关知识,提升其综合素质
职业院校可通过开设远程教育、订单培训、农民工夜校等形式,向进城农民提供便捷、有用、实用的职业技能教育。职业院校还可以通过投标、竞标的方式,获得当地劳动力市场需要的职业培训
教师是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关键因素。职业院校应当着力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建设,使教师德艺双馨;同时,要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使青年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方面尽快提高。此外,还应当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可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和技术专家担任授课教师,增强对农民工培养的实效性。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遇。秉承着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使命,职业教育可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城镇转移。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职业教育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 郁鸿胜.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演绎和作用[J].上海企业,2013,(8):13.
[2] 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2):17.
[3] 杨苏林.浅谈推进新型城镇化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理论探索,2013,(10):214.
[4] 郁鸿胜.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演绎和作用[J].上海企业,2013,(8):13.
[5] 童宗安.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问题研究[J].时代教育,2013,(6):2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