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王小婷, 孔令十
目前,各高校已纷纷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CZ学院也不例外。该校近几年的做法主要是:选聘有经验的从事学生工作和就业工作领导者和管理者承担该门课程。通过为学生宣传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拓宽就业面;通过为学生讲述名人成功事迹及本校优秀毕业生就业创业案例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鼓励和引导;通过调整教学时间安排,即在非毕业年级(专科大二、本科大三下学期)开设课程,来让学生较早的树立就业紧迫感、危机感和竞争意识。这些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较好反响,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覆盖面大,但是具体教学不够系统深入。教学多是设立几个专题,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毕业手续流程、就业政策、面试礼仪、求职简历等方面,内容较多,但是在较短的课时内很难把所有专题都讲得很深入、透彻。这就造成了教学内容空大而散泛,不规范、不系统。其中,职业规划讲得少且滞后,创业教育基本空白,对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择业观的养成训练以及诚信就业的引导不够。
其次,就业指导课程停留于纯理论教学,缺少实践教学。就业指导主要采取单一灌输式,缺乏情景仿真模拟、就业市场实践、创业指导等实践教学活动。就业指导仍然局限于理论知识传授,与社会实际和用人单位实践联系不紧密,从而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实用,没有学习兴趣。教师本身很多缺乏甚至没有就业工作实践经验,专业化水平较低,对课程的设置与内容思考不够,对就业信息的实效更新掌握不足,上课随意性较大。
第三,在就业指导教学上,没有体现出比较契合学校培养目标和定位的就业指导思想。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符合CZ学校办学思想的、贴合切身实际的就业观,以及帮助大学生职业素质和求职技能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较长时间的教育培养和积累。目前,就业指导课停留于教学计划的完成,对非毕业年级学生缺乏系统的、全程的、个性化的培训和引导。同时,就业理念仍偏重于就业安置和就业率的提高,而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以及学生的就业质量的教学研究不足。
CZ学院自2009年以来,注重科学定位、特色发展,选择“多科性、区域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和“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在办学指导思想中指出,以就业为导向,以培育特色和创建品牌为重点。在这种培养目标下,构建与之匹配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的良好就业观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择业和就业的引导,就必须首先从教学内容设计上改革,分年级、按专业进行全程化的教育。
纵向上看,在课程安排上,要分年级从大一到大四(专科大三)全程的、分层次的、循序渐进的安排课程内容。对大一新生着重进行就业形势认知、专业思想树立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未来职业目标和自我发展的意识;二年级围绕职业目标定位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塑造和锻炼自己,努力积累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拓展各种基本技能;三年级侧重社会实习实践的教育引导和实验实训,同时对学生加强创业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四年级则主要进行实际面临求职择业的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讲授求职择业的程序和面试技巧、就业政策信息与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等。四个阶段有机承接,实现全程教育,构建科学、规范、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横向上看,在课程安排上,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体目标,分类设计。以CZ学院为例,按专业性质来分,共有文理工三种学科专业。不同专业除了具有共同的人才素质培养要求外,也会因其自身专业特点和未来职业需求的不同而有具体的培养目标。即在培养较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总体框架下,理工科专业还要对学生侧重于动手实践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教育,文科专业还要对学生侧重于文学、经济、语言等方面应用能力的实践和锻炼。这就要求就业指导课程在具体讲授中要注意不同专业特点,进行区别对待,安排不同的就业教学内容。
良好的教学效果有赖于丰富的形式来体现。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必须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兴趣。在教学中除采用教师讲授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求职、校友讲座、专家报告、实地实践、视频播放等多种教学形式。而且要减少单一式讲授的课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提供校外或企业实践实习机会,确保大学生对职业、择业、就业、从业有个实际、系统的主观感受,从而使课程更富有实效性、针对性和创新性。
整个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授课内容和环节应匹配好相应的上述教学方法,提前做好设计安排,形成一套教学方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方案。
学校应围绕毕业生择业就业等一些热点问题,开展专题交流和研究,深入探讨和挖掘,并组织团队编写专题教学教案,汇编成册,为丰富就业指导的专题化、专业化教学提供资料。要积极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团队,鼓励申报就业相关课题,鼓励任课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为就业指导教学积累理论和实践基础,促进高校就业指导课建设水平的提高。
好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要配套有好的教材。要构建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就必须要有与之匹配的教材来体现。应组织专门的团队进行系列教材的编写,如分类编写职业规划、就业心理、面试礼仪、权益保护等教材,并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和视频,增强教学的专业化、针对性、实效性。
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后,应严格按教育部文件“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规定执行。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为此,在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业化、实力雄厚的教学团队来较好完成教学任务。这支队伍要既具有广泛的就业指导理论知识,又详熟就业政策和现代信息管理方法。学校要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外出培训、在职深造、学术交流、挂职锻炼的条件和机会,不断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养,提高就业指导的授课水平。同时外聘一些社会成功人士和资深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来扩充师资力量,帮助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理念树立和创业指导。
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总体规划、统筹协调,才能取得成效 ,就业指导课的作用也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为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活跃教学气氛,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授课比赛,开展优秀课件、教案的评比活动。通过比赛,可以增进教学交流,使教师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促进教师互相学习,资源共享,不断改进,共同进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校目前已经设立就业指导教研室,隶属在就业指导中心,为加强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障。就业指导中心应加强对教研室的教学力量建设和日常管理,以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教学质量和水平。要加强对教学计划的安排和监督,组织集体备课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展专题座谈和课题申报,以促进就业指导课走向科学化、精品化的轨道。
为了构建系统化、层次化、特色化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确保就业指导课程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进度并达到较好效果,必须建立严格的教学检查和评价监督机制,定期安排专人检查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同时,采用向学生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估考核。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完成课程教学综合评估考核制度,以学期或学年度为周期进行评估。通过建立这种管理与评价机制,激发内部活力,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为促进就业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从大学生求职择业的现状来看,许多毕业生求职时对其所选择的行业和职业知之甚少,甚至对公司完全不了解,就开始提要求,或者是在完全不了解所从事的职位时就去就业。为了让学生能更好步入社会,与社会接轨,除了学校安排的毕业生校外实习外,还有必要在就业指导教学体系中大量的融入实践教学,建立校企合作。即在就业指导教学中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到企业去实践,要在大学生刚进校后就开始引导他们去接触企业,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去企业时间锻炼,去了解企业的运作。思考就业、规划职业从早抓起,而不是到毕业前夕才开始“临阵磨枪”。
[1] 石永昌.关于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4:112-113.
[2] 张 迎.情景教学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148-149.
[3] 陈 静.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6:101-102.
[4] 史 辉.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实效性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5:41-4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