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王千一钢琴作品《托卡塔》的演奏分析

时间:2024-06-19

杨祝祥

(滁州学院音乐系,安徽滁州239000)

王千一钢琴作品《托卡塔》的演奏分析

杨祝祥

(滁州学院音乐系,安徽滁州239000)

“托卡塔”是一种器乐体裁。王千一先生结合西方作曲技法和中国民族音乐特点,创作了钢琴曲《托卡塔》。演奏该作品,必须准确地掌握演奏技术,体现《托卡塔》的音乐特点。

托卡塔;钢琴;演奏

托卡塔(toccata)也叫触技曲、炫技曲,是产生于16世纪意大利的一种自由的即兴性的器乐曲体裁。托卡塔结构紧凑,速度迅捷,技巧高超,早期主要用于管风琴和大键琴等键盘类乐器。由于这类作品“炫技”特点,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作曲家和观众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到17世纪,托卡塔的“炫技”性更加突出,逐渐发展成一种无穷动式的纯技巧性乐曲。18世纪托卡塔的音乐性得到加强,也更能够充分展现作曲者的才气。如1705年到1714年之间,巴赫写的七首《触技曲》;另外,这时的托卡塔常和赋格或幻想曲配合成对出现,如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作品565号),《G小调幻想曲与赋格》(作品542号)。19世纪以后,炫技性、音乐性、民族性,甚至与其他体裁作品相结合的特点都贯穿到托卡塔的创作中,如舒曼、李斯特等人都写有自由奔放、狂想曲式的托卡塔。

20世纪初,西方钢琴音乐传入中国,从此中国作曲家就开始尝试采用欧洲的作曲技法进行钢琴音乐创作,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涌现出大量的钢琴作品。1989年,上海乐团的作曲家王千一先生结合西方作曲技法和中国民族音乐创作了一首“托卡塔”体裁的钢琴曲。西方在无标题音乐时期的传统是用体裁作为作品名称,依此传统王千一先生也把这首作品称作《托卡塔》。这首《托卡塔》一气呵成,精致而奔放,堪称中西结合的精品。自这首作品问世以来,深受好评,尤其是青少年钢琴学生对这首作品更是喜爱有加。那么,如何演奏好这首作品呢?

《托卡塔》充分展示了“炫技”性的特点,乐曲在急板上以双手交替为技术特征同时结合了经过句跑动、和弦震音等技巧。全曲共分三个部分:开头至第26小节为第一部分。乐曲轻盈华丽,在持续重复音的背景上左手旋律清晰可辨,令人赏心悦目;第27至74小节为第二部分。乐曲对第一部分作短暂回忆后,进入了高潮:闪烁不定的色彩,震撼人心的音响,眼花缭乱的技巧展示。第75至104小节是最后部分。乐曲对出现过的精彩片段稍作再现后飘然而逝,令人回味无穷。

乐曲开头(1-7小节)是右手对小字1组G音的快速重复,而左手是与右手交替出现的具有旋律意义的快速跑动。这里的右手可看作是静,左手是动,双手交替便是动静结合,这不仅展示了托卡塔的炫技性而且体现出典型的中国美学思想。在练习时应将左手稍突出以强调旋律感,手腕放松,动作不宜过大,随音高变化作适当力度变化,但右手要基本保持同一力度不变。

从第8小节起,左手出现了低声部的保持重音,直到第13小节结束。连续的重音构成了一组音阶式的上行音列,如坚定的步伐在行进,逐渐把乐曲的情绪推向了高潮。与此同时,双手由单音的交替变为双音与单音交替,也进一步起到了情绪的推动作用。在演奏时,重音需要特别注意清晰明确,可适当使用踏板,但切忌踩过多踏板而造成音的浑浊。在第8小节到第9小节之间要注意右手指法变化,在第8小节最后两个音上要用1指弹奏。在第9小节的升Fa和降La双音用右手3、2指弹奏,这样可确保演奏中动作的平稳、声音的统一和速度的迅捷。

乐曲完成了第一个小高潮后从第15小节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力度上由f很快转变为mp;音色上由明亮丰满变得纤细灵巧;另外在音区上也移高8度,使人耳目一新。

从第19小节到第21小节,左手出现了不规则的重音,打破了6拍子的律动,同时这些重音又构成了一组下行音列,使乐曲变得饶有趣味。这里的左手低音要弹得严肃刻板,右手则要合理使用手腕,音要弹得轻巧生动,如嬉戏般效果。

从第21小节到第24小节,是乐曲的第2个高潮。左手出现了非三度叠置的色彩和弦,重音由前面的不规则回到自然的拍子重音上;右手旋律是一气呵成的长句,音的进行打破了传统的分解和弦(琶音)进行规则,但又显得流畅自然,变化音使音乐变得的色彩艳丽。练习时首先要设计好指法,并且将指法固定,切忌随意变动;其次要多注意慢练,手指不宜高抬,触键敏捷,手指上动作平稳;声音力度可作夸张式地起伏,音色变化要丰富。

经过第25、26小节双手交替上行过渡,音乐重新变得安静放松,这既是高潮后的休息也是新高潮的等待。所以从第36小节开始,音乐渐变得焦躁冲动,到第44小节,这种焦躁和冲动终于以右手不规则的爆发式的重音开始释放。随着乐曲的进行,这种爆发式的重音变得越来越密集。演奏时手腕要放松,以小臂的力量弹奏。

到52小节时左手也出现了这样的重音。弹奏时可用大臂的力量,注意强而不生硬。

例六

经过56、57两小节如闪电般的经过句后,钢琴已经变成了一件打击乐器:双手以4-5个音的高叠置和弦快速交替,构成了激动人心的大音块。这里手腕不能松软,要充分使用小臂和大臂的力量,但一定要放松肩,声音不能散。在63小节稍作停顿音乐达到了全曲的高潮:双手在极高音区上以32分音符的震音在ff力度上持续。这里的弹奏手腕手掌力量与灵巧是关键,肘关节和大臂要安静,拍子要准确。66小节是一个华彩片段,是震音效果的延续,左右手和弦变成了分解进行,音响几乎令人窒息。在弹奏这一华彩段时,开头力度音色不要有明显的变化,要体现声音的颗粒性和张力。到华彩的后半部分力度渐弱,在最后3个音上可稍慢以便紧凑地接67小节。这一部分是对色彩性、不规则重音、打击钢琴等现代作曲技法的体现,也是对演奏者技巧的考验。

67至74小节是一个过渡性的双手交替的下行半音阶,从力度、音色、音区等多个方面把音乐引回到开头,听众心灵似乎可以休息了。但是从87小节开始音乐好像又变得不安了。演奏者要特别注意,这里实际上是回忆性的片段再现,似有留恋之意,所以情绪不可过于激动,声音要集中清澈而放松。

从99小节开始,音乐在稍显张扬的打击乐效果后立刻变得安静收拢,在左右手反向半音阶中如同一缕轻烟随风而逝。演奏这一部分时注意半音阶进行要清晰,力度迅速渐弱直到最后PP的结束音,速度要毫不犹豫,干净利落。

[1] 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中国钢琴作品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2] 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book=0,ebook=159

J617

A

1673-1794(2010)03-0038-02

杨祝祥(1968-),男,讲师,硕士。

2009-12-1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