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共同富裕下盐城生态旅游业发展分析

时间:2024-04-24

陈荣滨 姚相亦 卞继红

摘要:在迈向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如何多元化实现目标值得深入探讨。生态旅游业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有旅游、保护、扶贫及环境教育四大功能,有利于城乡人民增收,乡村资源开发保护,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可以作为实现目标的突破口。文章针对盐城市当前城乡景观的布局,从生态肌理、城乡空间设计布局及文旅结合新方向三个角度为切入点提出了优化策略,以期有助于盐城市在生态旅游业提高红利,助力城乡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共同富裕;城乡布局;文旅结合

一、引言

生态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是生态旅游经营管理的三大要素。如何发展好生态旅游业,就要从如何开发,利用好生态旅游资源,完善相关旅游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三方面下手。以乡村为例,对乡村进行旅游开发将是提高旅游业以及乡村收入的一个关键点,亦是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举措。由于大部分乡村还处于供给农作物的状态,生态资源虽然被开发,但是利用不充分,不合理的状况还依旧存在。而存在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仅考虑了乡村“供粮”这单一职能,却没有开发其他高附加值的衍生职能,而乡村原本职能属于第一产业,其上限值较低,因此对其他职能的开发就尤为重要。对乡村的旅游开发就是一个突破点,及“农旅融合”。农旅融合推动了地方农业转型可持续发展,促进了人民增收,提升了乡村价值。农旅融合不是简单的“1+1=2”,而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是一种延伸和发展;同时,农旅融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中明确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2020年,世界旅游日以“旅游与乡村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凸显了全世界村旅游发展的重视程度。并且在国际卫生防控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国内的安全环境使 “周边游”成为最优选择,不出远门的前提下,城乡的有机结合体将成为旅游业重心。由于城市,景点游的开发已达到成熟阶段,如何建立以城市为点,乡村包围城市而形成的旅游面,将是生态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突破点。

二、盐城市旅游类产业发展现状

盐城市隶属于江苏省,有“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之美称。2020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为172.84亿元和2987万美元,总收入比2019年减少了240.39亿元,同比下降58.17%,外汇收入比2019年减少了5608万美元,可见面对突如其来的转变,全市的旅游业遭受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尽快改变运营方式,多元化营销手段,发展周边游,拉动市内,省内内需,以及提高邻省的旅游热情迫在眉睫。盐城拥有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盐都)、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东台、建湖)、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大丰)、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恒北村)、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杨侍村、甘港村)、江蘇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三官村、巴斗村、贺东村等)等。盐城市政府对旅游发展相当重视,如《盐城市旅游业促进条例》在支持乡村旅游、民宿、农家乐、旅游信息化发展方面,给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扶持措施及发展方向的指引。《盐城市美丽乡村旅游公路建设管理及考核细则》第三章第六条:建设方案应充分利用现有农村公路资源,构建功能完备的乡村旅游公路网,并结合“四好农村路”品牌建设,打造平安绿色的精品旅游公路。《盐城市市级旅游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第二章第五条:旅游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大市区重点旅游景区和景点建设、市级旅游宣传促销、旅游行业规划编制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其他旅游重点工作。相关文件的制定,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市美丽乡村旅游公路建设的管理,促进了全市旅游业快速发展。

三、盐城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差异化不足,创新性不强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逐步发展,我国各地的旅游景区、产品之间互相借鉴。旅游产品的同质化问题也日益凸显,游客们对于千篇一律的旅游景区、旅游产业也逐渐失去了兴趣。同样的,盐城市旅游类产业也一样面对着这样的问题,例如,盐城市部分景区经营者完全照搬国内旅游模范景区的成果,以及各类旅游产品的设计,从而形成与外界各地一般无二的旅游类产品,完全没有着重突出盐城市本身的红色文化、海盐文化、湿地文化等。同时,还缺少了与盐城市相匹配的产品内涵与创新。没有特色、创新、文化内涵,盐城市的乡村旅游类产品似乎变成了新时代下的“三无产品”。而旅游的一大内生动力便是寻找差异,差异性的缺失,将使旅游者失去远赴游玩的热情。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路线较为不合理

以盐城市大丰区为例,大丰区知名度较高的有国家AAAAA级景区中华麋鹿园,国家AAAA级景区荷兰花海。以这两个景区为例,荷兰花海的新意较为不错,花草的意境美是其主要卖点,对生态的合理开发也能够顺应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平原,没有山水开发的前提下,能够制造出这样一张旅游名片,其对生态旅游积极开发,富有创新,开拓意识的精神是先进的。中华麋鹿园由于其麋鹿的特有性,使得怀着对“四不像”的好奇心慕名游访的人络绎不绝。但上述两个景点依旧存在很大不足,旅游业关联度最高的便是交通,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交通不便利,存在的隐性游客将有很大一部分不愿意过来。谈到出行,在中国交通运输高速化的今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高铁,其次才是火车、飞机、汽车。因此游客第一个落脚点往往是高铁站和汽车站,但经过实地考察发现,高铁站距离荷兰花海17公里,缺乏旅游专线,等公交需要多次转车,而打车的价格相当昂贵,这种情况很容易让刚下高铁汽车,旅途劳顿波折的游客心情不悦,第一印象就已失分。再者,当自驾前往的旅客来到景点时,往往会发现停车地方少,容易违章,停车地距离景区较远,这同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而中华麋鹿园在交通问题上更为显著,没有直达的公共交通方案。在导航上搜索路径时,显示行程出行方案仅为从高铁站驾车前往。而盐城大丰站距离中麋鹿园有66公里远,一般远道而来的游客无法自驾,没有公交车,只能通过叫车前往,如此操作路费将接近两百,这么高的路费将劝退一部分本打算去的游客。并且各个景点之间的联系度较低,没有形成明确的关系网络,呈散点状,并且各点周围的住行设施也不够完备。例如,最近的非景区酒店基本在三公里以外,非景区商场或便利店也在五六公里外,意味着如果要来游玩,只能在景区承担高昂的开销。类似的交通线无法覆盖的还有东台的黄海森林公园和条子泥湿地等地。

(三)缺乏专业化的人才,文旅融合不到位

根据国内旅游局在近期披露的报告中显示,国内大部分地区的旅游人才都存在着供求关系不平衡的现象。就以盐城市旅游景区的建设来看,盐城市大部分的景区除了售票处,并没有专门安排导游、智能机器人等对景区进行介绍;反而需要游客在进入到景区后自行游览和参观,但游客本身所希望获取的就是蕴含在该乡村景区的文化与历史,游客本身的文化底蕴可能并不足以支撑其了解该景区的全部历史,这就会导致游客即便来了该景区,也只是浮光掠影,不会与当地文化底蕴产生共鸣。正如对红色文化的解读,如果不是一段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不通过一些手段表现出来,如红色记忆再现的演出,只是一行字,很难让人们产生兴趣,也感受不到历史人物的伟大之处。此外,盐城景区在设计方面还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与大局性,也缺乏相对应的人才。乡村旅游景区有别于其他城市景区,要重视对导游人员进行专项旅游知识的普及。

(四)城乡统筹不充分,布局零散

正如上述问题,盐城市本市整体的旅游业结构较为松散,虽然盐城市并不是以旅游业为主打的城市,但旅游业的发展是全市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不容忽视的一环。现在的现象是,盐城各旅游业,包括景点,城市消费中心(商场、特产销售商店、纪念馆、博物馆等),乡村旅游点(庄园、果园、农家乐、生态园等),正如棋盘上的棋子,零散分布,关联性弱,各自为战,综合效益不大,并且由于“各自为战”的特点,一定程度上会给相互之间造成客流减少的负面影响。由于城市和乡村的关联性弱,继而带来的就是旅游业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得到的结果是城乡发展进一步被拉大,乡村居民创收低。

四、助推盐城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政策支持,城乡布局优化

近些年,盐城市政府越来越注重旅游业的发展,加大了道路开发建设,及相关景区景点项目资金的投入,但仅有景点还不行,开发旅游是手段,真正的目的应该是提高居民就业,提高居民创收。对景点的开发和重点投资是毋庸置疑的正确举措,不仅如此,还应该在景区周围开设相关的餐饮、住宿、娱乐设施,鼓励当地居民创业,提高收入,在政策上给予优惠,比如减免税收,降低租金等政策优惠。城乡布局优化需要协调相关部门,根据各市具体情况,将景点化零为整,围绕景点,民居开展整体规划,部署旅游线路图,连点成线,聚线成面,提高交通关联度,让游客想去就去,以低廉的成本参观沿途的风景,提高游玩的愉悦感,减少高昂的旅费用带来的不悦。相关的专列可以参考武隆区的做法,旅游专列加入城市交通,按时间频次及人数达到一定指标就发车的混合形式来进行远距离的景点运输,发车频次高,路程费用低,保证不久等,不空车的灵活机动的运输方式。并可以在途中再添加一些景点,成为一条独特的旅游消费路线。鼓励沿线的乡村也进行旅游的开发,开设农家乐就是一種创收方式,降低相关门槛以方便居民进行创业。鼓励沿路开设农场,果园,不仅不对耕地面积造成减损,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还能提高经济效益。以“游”为引,拉动城乡接合,进一步深化统筹改革,扩大统筹战果,先富带动后富,助力乡村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二)寻求差异,特色发展

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大部分景区对于游客来说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没有当地化,与众不同的产品,就没有吸引游客远道而来的“金字招牌”,所以需要与众不同的创新意义的旅游产品。盐城市地处于东南沿海,土地优渥,水资源丰富,湿地资源丰富,不仅可以在景区上下功夫,还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小吃、传说故事进行结合。

1. 从生态机理上来剖析发展的利弊点

由于湿地资源丰富,珍稀鸟类常常会在盐城落足。特有的濒危鸟类多达4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鹤、东方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大鸨、白肩雕、白尾海雕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河麂、黑脸琵鹭、大天鹅等。并且盐城本就设有自然保护区:盐城国家级珍禽保护区和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可以结合濒危鸟类保护的举措,举办“鸟类保护知识竞赛”或“我与湿地的相逢”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举办国际性的类似黄海国际摄影大赛这样一类的赛事,并通过专业人士在他们的领域进行宣传。由于盐城特有的生态环境优势,可以利用水产来打造自己的品牌。通过线下的实地调研发现,内地的水产品较少,市场有待开发,鱼类虽然有,但是品种不齐全,其他水产品更是寥寥无几。而盐城丰富的特色水产品:黄泥螺、海蜇、海带、麻虾酱、醉虾、醉蟹等,就可以通过卖往内地,扩大市场。可以通过扩大市场,来促进本地的水产品养殖业发展,增加居民就业途径,提高就业率,增加创收。可以研发属于本地的特色菜并向全国推广,由政府牵头进行水产品的宣传,让外地人提到沿海城市,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坐落于东南沿海的盐城,据此打出本地品牌。

2. 旅游市场的细分及开发

很多出游的家庭都是携小朋友出来游玩的,如果一个地区仅有供成年人消费的场所,忽视小孩子的玩乐场景和游玩乐趣,会损失很大一批潜在的旅游家庭。因此要针对小朋友开辟属于他们的游乐场所,比如各景区增添儿童化的娱乐设施:可以参考黄海森林公园,公园之中有儿童乐园可供儿童嬉耍,并且能够就地取材,在纪念品小商城里面可以找到手工制作的木制玩具;类似地,中华麋鹿园中售卖的麋鹿小玩具,可以面向年龄较小的游客。也可以在旅游路线上距离各景点距离较为均衡的枢纽点建设大型游乐场,很多游客出行都是因为儿童的游乐需求,因此要重视孩子的感受,开发好儿童游乐市场。除此之外,年轻的游客往往会追求“科技感”,虽然短期内不能像迪士尼等高科技景区那样在景区中提供大量的人工智能等高端科学技术,但可以在适当的场景,比如在景点中添加沿路电子讲解,在场馆中设立AI问答,纪录片可以增设4D、5D电影来提高代入感,互动小游戏可以通过增设VR设备,来提高互动的体感度,增加其趣味性;住所的装修利用声光电配合,增加智能感应设备的感度,来使环境更具有科技感,科技感将是吸引年轻游客的一大卖点。针对年龄较大的游客,往往追求的是一种更向自然的生态美,意蕴美,而生态旅游也更好地能符合他们的需求:开辟乡村旅游,配合河流河道的治理,还水清,还林绿,鼓励沿河沿街居民开设民宿,农家乐,部分零星耕地庄园化果园化,庄园可供游客在内体验农人生活,果园可供入园游客自行挑选采摘,提高游客游玩度和参与度。

3. 文旅结合

文旅结合可以从文景,文韵入手。文景上:可以在河道较为宽阔处修景观亭,观光栈道等,营造江南水乡氛围。文韵上:街边可适当配设茶馆戏厅,以此吸引追求文化韵味的游客。通过文旅结合的方式,使游有所学,游有所感,文人墨客最喜诗意山水,只有宁静的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是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各地方找出当地较为出名的历史或传说:如盐都的新四军旧址,对红色记忆的传承,体现奋发革新,积极向上的铁军精神;东台的西溪,结合董永七仙女的传说。开设相关表演吸引游客。

(三)增设宣传渠道,结合各地开展联动

可以利用抖音、头条号、微信、微博、Bilibili等新媒体面对不同受众推介盐城旅游整体形象,拓宽营销渠道。当本市居民在各大媒体上看见家乡时,会自发进行推广、转发,从而提高知名度,增加影响力。各地展开联动,可以通过将景点、生产基地、城市、庄园、农户等元素相结合,来推进整个旅游面的建立。积极推进与蔬菜种植、水果培育、农民趣味运动会等特色农业的深度融合,来提高乡村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加大数字化APP使用力度,建立景区智慧地图、智慧讲解、智慧游客档案,记录游客喜好,及时推送游客感兴趣的话题,吸引游客的关注。再如,研学游时,如果当地具有历史文化故事,可设置手机APP有奖竞答;建立智慧书屋,提供云阅读服务;通过手机端上传当日游玩照片至云端,景区、庄园等提供免费设计电子相册的服务,吸引游客参与其中。另外,借助盐城世界遗产的影响力,联合大丰恒北村梨园风光主题公园、农耕戏剧文化园等,杨侍村葡萄园、开心农场等,东台甘港村百坊园、百草园、百果园等多地特色旅游资源,设计全新且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和产品,融合发展全域旅游,利用相关的特色小吃留住游客的胃,利用清新绿色的空气环境留住人们的肺,用热情好客充满特色的服务留住人们的心,真正让盐城成为一个值得让人们打开心扉的福地。

强调依附于当地特色的意义在于,避免东施效颦的低效率浪费,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并且可以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主动投身建设,也可在为基层民众增收创收的同时节省政府开支,提高税收,保障就业率,一举多得。扩大宣传的渠道,是增添知名度和影响力最为重要的一环,首先本市的居民要了解本市的旅游业发展状况,有哪些可玩的,可去的好地方,才能自发地利用不同媒体,APP针对不同的受众开展宣传,扩大知名度。相关旅游单位做好人员素质培训,不仅给游客留下热情好客的好印象,更有助于推动本市人口素质的提高,一个文明的环境,会让人心情愉悦,并自发维护其美丽与稳定。科技感不足主要依靠最新技术解决,特色点不足应通过收集全市有特色的食物,产品作为推广媒介,通过互联网向全国宣传,扩大接受面才能提高游客流量。目的在于如何让人流连忘返,而不是匆匆过客,甚至是游玩后一无所感,抱有负面情绪,这些都要避免。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游客,要有针对性地开设游玩用的综合性设施,解决“单玩都不乐意”的尴尬局面,提高游客的好感度,进而提高了游客的参与度,相关游玩体验度也会上升,为之后的游客流量提升做好基础,形成良性循环,真正让盐城成为生态旅游城。

参考文献:

[1]何景明,李立华.关于“鄉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1):125-128.

[2]卢小丽,成宇行,王立伟.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J].资源科学,2014(35):200-205.

[3]熊杰.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综述[J].乡村科技,2019(10):12-15.

[4]王晶晶.生态旅游背景下盐城乡村景观格局变迁与优化策略探析[J].绿色科技,2020(11):38-40.

*本文为2021年盐城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同富裕下盐城生态旅游业发展分析”的成果。

(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