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和谐视角的广西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模式研究

时间:2024-06-19

王璐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基于和谐视角的广西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模式研究

王璐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高校周边环境的安全治理,作为社会治安管理的重要内容,对高校教育活动的开展、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高校安全稳定都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在对广西高校周边环境安全现状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国内外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的成功经验,结合广西高校周边环境安全的特点,基于和谐视角构建了广西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的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机制。

广西;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模式;和谐视角

高校作为我国青年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在社会大家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校教育的功能性与青年人群的特殊性,使得高校环境的和谐建设非常必要,尤其是和谐视角下高校周边环境的安全治理,既是高校教育的次生环境,关乎当代大学生身心成长,又是高校校园和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我国西部12省(区)中唯一沿海、沿边、沿江的地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思想席卷大江南北的时代背景下,广西高校的和谐建设以及高校周边环境的安全治理工作,既表现出其与全国其他地区高校和谐建设与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工作相似的一般特征,同时,也显示出广西高校和谐建设的特殊路径与周边环境安全治理的独特模式。本文基于和谐视角,以广西高校周边环境为具体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广西高校周边环境的安全治理模式,以期为广西高校周边环境的安全治理提供若干理论和经验借鉴。

一、基于和谐视角的广西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模式目标

(一)创建和谐高校社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广西高校周边环境出现了若干不和谐的现象,特别是一些不良场所的聚集出现,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同时伴随着治安、交通、饮食不安全等一系列不和谐因素。因此,有必要通过构建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模式,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部门联动配合,努力推进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创建一个安定有序,文明健康,文化氛围好的和谐高校社区。

(二)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高校的社会化改革发展使得校园环境从封闭式逐渐向半开放式转变,人员由相对固定变为多元流动,高校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净土,校园环境逐渐趋于社会化和复杂化。因此,对其进行全面清理和整顿,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显得尤为必要,这也是高校主要的工作任务之一。

(三)保护师生活动安全

构建广西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模式,创建和谐高效社区,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规范校园周边活动,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师生活动的安全。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是高校的首要任务。只有规范高校周边环境,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好师生在校内外的活动的安全,才能维持教育工作开展的基本秩序,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从而保证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基于和谐视角的广西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模式构建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广西高校周边环境安全的治理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是一个较大的系统工程,加之广西高校周边环境安全问题涉及面较广、影响范围较大、参与对象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在治理高校周边环境安全问题上要坚持系统性原则,把广西高校周边环境作为一个大环境,构建高校周边环境安全稳定防控体系,整合力量,实现高校周边环境安全问题及时预防、监控和处理。

(二)责任制原则

责任制原则是指将某一特定的责任赋予到具体岗位当中,无论谁在这个岗位上,都必须承担此责任,目的是强化责任的归属,避免安全责任因人事变动而被削弱或忽视[1]。首先,进一步理顺校内安全稳定责任主体,努力探索目标责任管理的校园安全稳定管理制度,层层落实各单位安全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其次,要进一步明确政府、高校、社会等作为防控主体的职能职责,确保综合防控力量有机整合。

(三)以人为本原则

把以人为本落实到高校周边安全稳定工作来,就是要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主体作用,维护好师生切身利益,解决好师生相关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防止不安全事件发生,维护校园的安定秩序[2]。师生既是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模式构建与实施的主体,也是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模式服务的主体,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理解、支持和响应。

三、基于和谐视角的广西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模式构建

(一)“高校主导模式”

广西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的“高校主导模式”是指以高校为主体,领导组织好各级主管部门、各级学院及相关单位,落实好每个部门、每个人员的具体职责,构建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综合管理系统,并积极与相关政府部门、周边社区合作、联系的一种治理模式。(如图1)

图1 广西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的“高校主导模式”

高校周边环境安全问题已渗透到高校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诸多部门,任何一个单位和部门都难以独立解决,需要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相互配合、高度协调。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分管领导是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工作总负责人,全面负责学校的周边环境安全工作,职能部门负责人根据部门职能和分管校领导的具体要求,对相应的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工作负责。保卫部门是广西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的最主要部门,首先要提高保卫部门人员的素质,增加保卫部门人员,完备保卫人员设施,对周边安全风险高的区域进行重点排查,注重治安情报的收集,从而有利于针对性地对安全事件进行预防和打击;教辅部门主要进行公共安全的防预,搜集周边不安全隐患信息;学院系部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重视对学生的教育指导;学工部门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后勤部门要保障宿舍的管理,保障公共饮食卫生安全,尽量避免学生到校外就餐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影响。

在广西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的“高校主导模式”中,还需构建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综合管理系统,包括组织系统、监控系统、制度系统、处理系统、保障系统、备案系统等。组织系统要求有专门负责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工作的组织机构,高效指挥各项工作;监控系统要求定期对高校周边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排查监控,并研究分析落实工作;制度系统要求有明确的协调机制和制度保障;处理系统要求工作到位,执行得当,做到清晰、及时,针对性强,效果明显;保障系统能确保工作的顺利展开,维护好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工作的各方面条件;备案系统要求对出现的安全问题,及时备案、总结、研究问题原因并提出优化措施,为今后问题的处理做到快速、准确、有力。

由于高校校园和周边环境的特殊性,整个安全治理工作不能仅仅依靠高校的力量,所以构建的模式中要求积极配合相关政府部门采取的措施、行动,同时政府部门也要依法对高校周边环境问题进行规范、整改及取缔,高校周边社区要积极配合高校、政府的安全治理工作,达成合作共建意识,最终形成以高校为主导力量,政府严格行事,社区密切联系,多方共商合作的良好局面。

(二)“社区参与模式”

广西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的“社区参与模式”是指高校周边社区在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工作中,发挥自身监督作用,合理、规范经营生产,社区居民、居委会、街道办、经营户等参与主体应提高认识、加强自身管理,餐馆、宾馆、网吧、商店、KTV等经营场所规范经营,整个高校周边社区更应积极配合高校开展的环境安全治理工作,并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共同营造高校周边和谐环境。(如图2)

图2 广西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的“社区参与模式”

高校环境安全稳定包括校园内部和校园周边两方面环境的安全稳定,高校环境的良好秩序,必须依赖社会大环境的稳定和校园小环境的和谐。由于高校周边社区也是一个较大的社会群体,其自身管理对于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工作具有较大的影响。首先,周边社区的居委会、街道办等部门应建立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可由办事处工作人员、社区居民、经营户等其中一些人员组成,安全管理委员会要对他们所在辖区进行自身管理,对辖区功能分区应按照政府规定的基础上合理规划,杜绝脏乱差等现象,禁止乱摆乱放,禁止乱停乱卖,禁止车辆不按规定停放,联合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严格打击不良场所、违法买卖、食品不安全等事件,营造和谐周边社区环境;其次,经营户要严格遵守政府的规章制度,做到合法合理经营,做良心买卖,让学校的老师、学生等消费者放心消费,同时经营户还应加强和政府、街道办、居委会等各级部门的沟通,合法合理保障自己的利益,也要对整个社区的和谐发展负起责任,努力构建起高校、政府、周边社区和谐发展的大环境。

在2013年5月21日至6月13日期间,南宁西乡塘区西乡塘办事处就开展过一个名为“关于对广西大学校园周边开展市容环境卫生综合大整治”的活动,活动主办人员包括城区挂点处级领导、西乡塘街道办事处部分干部、城区政法委、公安、交警、城管等,活动内容包括广西大学校园周边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广告乱贴、跨门槛经营、垃圾乱扔、“三车”整治等,为巩固整治效果,形成常态化管理,活动主办方新聘用多名城管协管员进行分工,配备新型行政执法巡逻车,不间断对校园周边进行值守和巡逻督查,确保周边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进入长效管理状态。西乡塘办事处的这一行动就是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社区参与模式”的典型例子,该模式充分发挥了社区各方面的资源,汇集社区多方资源共同为高校周边环境安全贡献力量。

社区参与模式在社区汇集各方面力量治理安全问题的同时,还要求密切配合高校开展的各项整治活动,政府同时也在该模式中进行监督监管,共同营造和谐治理的良好大环境。

(三)“综合治理模式”

广西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的“综合治理模式”是指高校、政府、社区及社会其他力量合作共商,综合治理广西高校周边环境安全问题,高校要加强自身的安全防范工作,政府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社区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帮助,努力为广西高校周边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如图3)

图3 广西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的“综合治理模式”

高校应紧密围绕树立优良学风和校风这一目标进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系统的管理净化校园环境,引导学校文化氛围积极健康发展。首先,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为安全校园的创建设定工作机制。其次,要做好校园安全防范工作,注重人防、物防和技防的结合,不断提高预防、发现、控制、处置安全隐患的能力,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再次,高校还应加强与警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细化保安和驻校民警工作职责,对校园周边进行常态化巡查,以强化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的日常管理;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在意外事件发生之前、之后要及时沟通,协商解决;加强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多组织学生参加社区义务服务,既有助于学生了解周边社情民意,提高实践能力,又能够唤起社区居民对学生安全的重视。此外,学校要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律意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沟通能力的提高。最后,公安、司法、宣传、工商、文化、城建、卫生等相关部门应分工协作,支持和配合高校对周边环境安全的治理工作,清理非法经营摊点,做好流动人口的排查和统计工作;公安机关还应深入学校师生、周边群众了解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高校周边环境安全的重大问题,当超越自身权限或不能单独开展行动时,应主动与其他部门沟通,请求联合行动,确保工作成效。

广西工学院在2009年的工学院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就提出高校环境是一个综合的社区,学院认为,搞好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安定的社区治安环境,是学院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结合社区综合情况,积极与院党办、宣传部、保卫处、潭中派出所、文明办、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等部门配合,共同努力,让在工学院社区工作、学习、生活的所有人都有安全、温馨、舒适、宽松、良好的治安环境。可见,综合治理模式已在广西部分高校推行,只有政府、学校、社区、社会齐心协力,各尽其责,才能保证校园及周边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以及安全有序、奋发进取、充满浓厚学术氛围的高校环境奠定良好基础。

四、广西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模式构建的保障机制

(一)加强校园安全立法,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良好的环境和稳定的秩序是其发展基本保障,随着高校教育的扩大化,学生越来越多,规模也不断增大,高校周边治安环境复杂,给高校校园安全带来一定威胁与挑战,由于没有法律的保障,高校周边环境的刑事治安案件破案率较低。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虽然有校园安全管理相关的政策和规定,但对于高校周边环境安全问题的法律仍不够健全,校园安全的有关规定也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缺乏应对日益复杂的校园周边安全状况的法律保障。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没有对校内伤亡的责任问题进行明确规定,有关高校安全事故的责任也就很难界定。在安全保卫方面,1997年2月教育部门颁布的《高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和2004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均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因此,要加强校园安全立法,不断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制定校园安全法是完善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重要举措,对校园安全的法制化建设,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完善法律保障机制,促进学校与政府以及其他职能部门齐抓共管,依法治校,不仅能够有效防范和打击校园犯罪,促进校园和谐稳定、保卫校园以及师生的财产利益安全,又能够贯彻执行依法治国、科教兴国战略,完善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依法治校,营造高校周边环境安全的法制环境。

(二)加大安全隐患检查,深化监督保障机制

加大高校环境安全问题的监督检查,深化监督保障机制,为广西高校周边环境安全问题及时打预防针,高校应该成立监督检查领导小组,把高校周边存在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进行及时预防及处理,以构建人人重视、人人参与、各负其责的良好局面。

在深化检查监督机制的过程中,我们要从两方面同时着手,即高校内部监督检查和高校周边环境监督检查。高校内部环境是整个高校大环境中的基础,只有把高校内部环境治理好了,才能统筹兼顾、综合治理,高校内部监督检查首先要对校园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或重点部位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高校周边环境监督检查首先要积极和周边社区、商家及政府等相关单位部门加强沟通和联系,紧密交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结合高校周边的实际情况,对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设施和场所,特别是治安、食品、交通等重点问题,要定期巡查和排查,并对其进行登记备案,高度重视,严肃对待,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消除隐患。

在对高校环境安全构建监督保障机制的过程中,要坚持四个步骤:一是计划,根据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周期内高校安全稳定的督导方案;二是检查,在计划的基础上,上级部门将工作内容和责任分配给相关主体,并对各执行单位维护高校周边环境安全问题的落实和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监督检查,以便维护总体目标的实现;三是评价,在监督检查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评价准则,对各执行单位在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中的执行情况、执行效果、出现问题和解决举措等方面的绩效进行客观、全面和科学的评价;四是建议,根据评价的结果,提出工作建议,并给予帮助和指导,促进其改进工作,提高办事水平,保证高校周边环境安全稳定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拓展安全教育工作,健全教育保障机制

确保学生在高校周边环境中的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其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因此,紧抓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高校应该把安全教育与学校的其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安全教育融于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之中,有利于学校安全教育的目标的顺利实现。

高校要健全教育保障机制,针对大学生的具体特点,拓展并创新安全教育工作形式,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宣传,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报纸、宣传栏等形式,通过这些形式将各类安全知识、规章制度广而告之;利用学生入学、实习、离校、宣传日、法制安全教育月等时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普及活动,积极营造讲安全、重视安全的校园氛围,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制意识。二是教育,学校应高度重视,把安全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上不断探索创新,增强安全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创新教育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全面渗透各种法制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工作,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各高校还应结合学校特点,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定期聘请公安、消防、交通、卫生防疫等部门人员来学校开展咨询、专题报告等。三是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消防演练活动、成立学生治安联防队、义务消防队、宿舍安全员队伍等形式使学生直接参加学校安全管理,使其感受安全的重要,从而调动他们自觉参与安全教育的积极性和主人翁责任感。举行主题班会、讲座、安全征文和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

(四)加强校政社商沟通,推行联动合作机制

做好广西高校周边安全治理问题,仅仅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还显薄弱,全社会都应当给予关注和重视,高校应该与政府、社会、商户保持紧密联系,加强沟通,协调好各个单位的关系,推动广西高校周边环境安全工作联动合作机制,形成强大的社会联动体系。

高校要在全力保持校园稳定的同时,积极主动地与当地政府保持密切联系,建立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和联动机制,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专项整治,遏制校外不安全因素对学校的渗透和影响,控制和打击社会不法分子在学校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防止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暴力恐怖事件的发生,保障学校及师生安全。在此过程中,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发挥统筹管理和技术信息优势,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全面支持、配合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

社会参与是高校安全管理的重要力量,学校应整合来自社会各界的力量,对周边环境安全进行系统综合的管控。社会力量的参与,既可以降低高校整治校园安全的成本,也可以缓解安全事件在广大师生中产生的副作用,起到稳定校园、恢复秩序的作用[3]。要构建高校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与沟通平台,虚心听取外界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安全防控措施,积极营造社会关心、社会参与校园安全管理的文化氛围。此外,要联合城建、工商等相关部门对校园周边违规建设、无证经营、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设施,宾馆、出租房等进行及时检查、清理和监管;联合工商、文化部门加强对校园周边娱乐市场的整治力度,对违规或非法经营的歌舞厅、酒吧、网吧、茶馆等场所进行依法查处、取缔,或督促其规范,整改,严厉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区环境。要规范校园周边饮食餐饮秩序,严查各店面和摊点的经营主体资格,并对饮食卫生安全进行常态化抽检,依法取缔不具备餐饮经营资格、食物卫生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风险的单位或摊点,严把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关口,以保障师生饮食安全。

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是地方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因此,学校要将周边环境安全与社会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建立周边各主体的联动机制,依托政府部门对社会环境综合整治的力量,多与相关部门沟通,争取协作机会,支持并配合相关执法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的管理和整治,促进高校、政府、社会、商户等相关部门的和谐发展,进一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1]郭东,赵玺雅,戴彬.高校安全工作责任体系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0(5):98-100.

[2]孙珠红,翟青,焦兰.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内涵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130-132.

[3]朱晓斌.美国学校危机管理的模式与政策[J].比较教育研究,2004(12):49-50.Research on the Mode of Public Security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of Guangxi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armony

Wamg Lu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Guangxi 541004,China)

The public security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social public security management,ha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al activities,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and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in-depth research in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uangxi university environmental security,and fully absorb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t home and abroad,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mode of public security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of Guangxi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armon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afeguard mechanism.

Guangxi the surrounding area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mode of public security;the perspective of harmony

G647

A

1001-7070(2016)05-0038-05

(责任编辑:韦国友)

2016-06-10

2011年广西高校安全稳定研究课题“和谐视阈下广西高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模式研究”(编号:桂教安稳[2011]26号)的阶段性成果。

王璐(1979-),男,陕西延安市人,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