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班级、团支部协同工作机制构建策略

时间:2024-06-19

王蕴弢,戴 慧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a.党委组织部〈统战部〉;b.环境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职院校的学生党支部、班级和团支部都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大学生价值引领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

一、构建学生党支部、班级、团支部协同工作机制的必要性

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过程中,党支部、班级和团支部虽然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三者开展工作的方式、组织属性和定位不尽相同,聚合三方力量,建立协同工作机制,以协调联动促进优势互补,有利于提升育人效能。

(一)有利于加强高职院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党支部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具有团结群众的作用。高职院校构建学生党支部、班级、团支部协同工作机制,有利于将党的领导融入团支部和班级日常工作,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学生管理、服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优势,切实发挥党建带团建、党建促班建的重要作用[1]。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而班级在教育、管理、服务学生方面的优势以及团支部在引领青年方面的优势,可以为党支部充电蓄能。

(二)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个有很强组织能力的学生党支部,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组织和工作基础,领导和推动团支部和班级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实现高校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学生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班级的主题班会、团支部的主题团日活动等,引导大学生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明确学生党支部、班级、团支部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势的前提下,找准三者协同育人的切入点,构建协同工作机制,可以让三者各自发力,在分类别、分层次面向学生开展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基础上,更好地统一思想、聚合功能、凝聚共识、同向发力,打好“大水漫灌+精准滴灌”组合拳,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针对性又具普遍性,进而切实增强实效性。

二、学生党支部、班级、团支部协同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较欠缺

班团建设泾渭分明和班长、团支书各自为政,是高职院校班团组织的普遍现象。基本重合的人群在不同组织的领导下,在不同的工作任务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融合不足,难以形成向心力。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人数较少,各班平均发展党员1~2名,“党支部建在班上”的组织设置模式难以实施。高职院校的学工党支部由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共同组成,注重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但在带领班团组织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足,对统筹规划、宏观指导三者协同育人重视不够、举措不多,致使党员与共青团员和群众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等难以形成。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更倾向于向班级求助。

(二)工作职责边界不清,主观能动性有待提升

高职院校学生班级中的团员人数一般超过90%,班级和团支部人员的高度重合让学生难以区分两者的组织属性和职责,而工作职责边界不清导致学生干部工作分配不合理,工作中协同不足。另外,上传下达和对照要求完成工作任务,是班团干部的主要工作职责。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往往会在方法上给予相应的指导,班团干部只要认真负责,对照要求和方法开展工作,一般都能完成既定任务。然而,如果只是简单地执行任务,对照指导方法开展工作,难以激发学生干部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而学生干部自主性的缺失不利于党团班协同联动机制的构建。

(三)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面较窄,缺少干部定期轮换制定

班团学生干部的选拔一般在学生入学之初进行,主要参考因素是学生争当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介绍的精彩程度,对于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考虑不够,所以学生干部的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后期的工作开展过程中逐渐显现,而辅导员、班主任为了顾及学生的心理感受,也为了不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宁愿选择加强教育也不愿轻易换人。另外,按照相关要求,大、中学校学生团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1年,基层团支部应每年召开一次团员大会,公开换届选举,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团干自入学选定后一直任职到毕业,班委、团干定期轮换、择优轮换机制尚未形成。团干和班委的人数有限,加上轮换机制缺乏,使得班级、团支部参与民主管理的学生面较窄,只有少数学生协助教师开展班级、团支部各项管理工作。

三、学生党支部、班级、团支部协同工作机制的构建策略

协同理论明确指出宇宙万物间都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这也意味着一个系统的变化必然会牵连到其他组织的发展[2]。一个系统能否发挥协同效应,是由其内部各子系统的协同作用决定的。党支部、班级、团支部协同工作并非三者简单地组合工作,而是相互协调配合、围绕目标齐心协力地工作,如此才能产生“1+1+1>3”的协同效应。

(一)统筹谋划,明确协同目标

学生党支部、班级、团支部在协同发力之前先要在工作方面统筹谋划,在顶层设计上做到目标协同。高职院校虽然难以做到“把党支部建在班上”,但将同类型专业的师生划分至同一党支部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党支部与班级的紧密结合。党员教师通常由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构成。专业课教师在班级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辅导员、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做好思想引领,而学生党员在班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班级和团支部建设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设立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互助共进小组,定期举行学生党支部、班委会、团支部联席会议等,让党建和班团建设工作协同规划,让党支部与班团的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党组织与班团组织的阵地建设相互嵌合、党班团活动深度融合。

(二)整合资源,汇聚“三位一体”协同力量

学生党支部、班级、团支部的协同不是简单的“1+1+1=3”,而应根据不同组织的属性特征和不同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挖掘、提炼、整合各组织的优势资源,以实现三者协同育人结构的优化升级。首先,要强化各组织面向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职能,发挥优势,汇聚合力,促进各类学生全面发展。其次,三个组织在育人方面各有优势又各有短板,相互之间应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在互助中共享,在共享中提升,进而推动各组织发展。为了更好地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党班团组织的发展,在制订工作计划时要充分讨论、统筹谋划,突出协同育人理念;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立足组织自身的特点,精准定位并明确分工,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形成育人合力;在活动统筹过程中要加强整体设计,增强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在善于利用已有的主题班会、主题党日活动等基础上,创新工作形式,培育特色活动品牌,不做简单重复的工作,做到既务实创新又亮点纷呈。最后,学生党支部、班级、团支部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一体化建设,共同发力,以专业课党员教师为核心力量,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第一课堂学习,丰富科学知识、提高专业技术能力;以学生党员、团干、班干为中坚力量,带领学生积极投身第二课堂实践,开展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活动,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综合素质。

(三)以生为本,“心心相通”做好协同服务工作

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班级、团支部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应“以生为本”,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所以,要构建三者协同育人机制,应该将服务贯穿于组织运行全过程,既要在面上做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又要分层次、分类别做好精准服务工作,要立足自身的职能定位,将服务意识贯穿工作全过程,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思想引领、学业辅导、生活帮扶、创新创业等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为实现学生党支部、班级和团支部的服务协同,学生党支部要做出表率,引导学生党员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担任团支部、班级的“服务委员”;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利用组织优势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班团干部要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坚持“一盘棋”的工作理念,以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导向,切实提升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以及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凝聚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强大正能量,带领高职学生牢记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