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就业教育的策略

时间:2024-06-19

朱智清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大学生就业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总书记指出,“疫情突如其来,‘新就业形态’也是突如其来。对此,我们要顺势而为,让其顺其自然、脱颖而出”。为了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就业形态,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适应新形态的就业教育。

一、高职院校就业教育的现状

传统的就业教育以学生找工作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有的甚至直接把就业教育理解为毕业生教育[1]。高职院校学生常见的就业途径有企业上岗、专转本、参军入伍、参与苏北计划或西部计划、自主创业等。为了同时照顾到各类学生的就业,当前高职院校在就业教育中一般是面面俱到地向学生介绍情况,重点不突出。同时,很多学校过度追求初次就业率、年终就业率,忽略了学生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2],导致学生就业后不久出现较高的离职率,不但让企业增加了成本,而且也使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走了弯路。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将就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专门的就业教育、创新创业等课程,并在第二课堂中发挥实训中心、科技兴趣小组、创新创业社团等载体的作用[3],形成了在校教育与继续教育、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就业教育体系[4],但对课程之间知识点的衔接问题并未充分关注,无法有效实现一体化就业教育。

二、疫情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

(一)疫情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一方面,疫情导致部分企业原料进口受限、生产受阻,尤其是对一些高端科技制造业企业影响较大。这些行业企业原本可以吸纳较多的新增就业人口,但新冠疫情导致近两年就业岗位不断减少,预计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减少数十万,同时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使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另一方面,企业出口受到一定限制。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疫情对国内经济社会的影响已逐步减少,但国外依然是疫区,企业订单数量减少,出口受到限制,产能过剩,部分行业的待业人员数量增加,尤其给服务业、旅游业等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很多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5],劳动岗位数量大幅度减少,继而对就业市场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二)招聘方式改变带来的影响

面对各地的疫情防控要求,一些企业开始考虑新的招聘方式,线上招聘会、视频面试等招聘形式越来越普遍,部分企业推出规范化的“无接触招聘”流程,暂停线下的大量活动,报名、笔试、面试等环节全部在线上进行,以减少人员接触,避免交叉感染风险。线上招聘给学生就业带来了便捷,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新的招聘方式需要毕业生具有相应的知识储备,除了通过网络进行简历投递,还要掌握线上面试技巧;二是一些企业开始拒收学生顶岗实习,而顶岗实习是学生就业前积累实践经验,与社会、企业对接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学习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三是线上招聘具有局限性,学生在决定签约前未能进入企业直观地了解现实情况,在进入企业后会产生心理落差,导致离职率较高。

(三)疫情对学生就业心理产生的影响

受疫情影响,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对能否顺利找到工作感到焦虑和迷茫,甚至产生犹豫观望、消极懈怠、焦虑胆怯等心态。出现这类情况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没有明确的就业规划[6]。一是犹豫观望心态,主要表现在学生虽然本意想就业,但每次参加企业招聘时总感觉招聘企业与自己的预想存在差距,导致犹豫不决,这种心态源于大家对当前就业形势评估不足,有过高的期望值。二是消极懈怠心态,主要是疫情之下就业形势严峻、难度增加,使毕业生产生了消极态度,对就业工作不了解、不关心,导致自身就业难度增加。三是焦虑胆怯心理,因为疫情影响,很多毕业生不愿走出校门,同时缺乏自信心,对社会认知不足,不敢也不愿参与竞争,遇到挫折容易焦虑,甚至自暴自弃。

三、后疫情时代学生就业面临的新要求

(一)对学生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疫情防控背景下,全民居家隔离催生了大量的“宅”经济,类似直播行业、电商营销、电竞、物流等行业顺势兴起[7]。这类行业目前准入门槛比较低,工作模式相对自由,与当前大学生个性相符,逐渐成为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选择。不过这类行业虽然入门要求不高,但想要做好,必须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和相应的知识储备。

疫情期间,一些企业开始推行视频会议、居家办公等工作模式,这与传统的工作模式有所不同。企业中的团队合作、项目管理与之前相比有了一些改变。大部分学生对企业的新工作模式了解不够,同时缺乏较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就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新科技蓬勃发展,在行业企业的应用越来越多。由于疫情影响,企业应用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大幅增长,出现了部分岗位“机器换人”的现象,同样,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也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岗位。高职院校要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能较快地适应形势。

(二)对学生就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对已毕业学生的调研中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最需要提高的能力依次为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其中近一半的学生觉得人际交往、沟通表达能力需要加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机之间的互动变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少,客观上弱化了学生的人际交往、沟通表达能力。在工作和求职过程中,沟通交往能力非常重要。当前,学生偏重专业技能学习,忽视沟通协调等素质能力提升,对人文知识素养重视不够,表现为工作技能较强而交往沟通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业发展。如何快速让自己得到他人认可,帮助自己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也是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就业教育的应对策略

就业教育旨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就业,进一步提升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发展能力。在后疫情时代,学校在就业工作方面需要更加注重全方位实施、全过程培育、全员参与。

(一)建立全方位的信息化就业教育机制

1.构建信息化就业教育平台

构建信息化就业教育平台,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就业率。在学生就业过程中,首先通过数据平台的大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就业能力培训。然后,在就业教育平台上,结合学生经常遇到的就业问题,制作嵌入平台的微课程,为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在平台中设立交互式通道,方便学生在遇到新的问题时通过网络向教师求助。除此之外,平台上还有包含职业生涯规划在内的一系列就业教育信息化课程,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

2.搭建信息化就业共享平台

在全新的就业教育模式下,各种各样的招聘网站、各式各类的招聘途径让毕业生应接不暇。通过搭建统一的信息化就业共享平台,与学生常用的社交软件互通连接,便于学生查询最新招聘信息、在线投递简历、参加线上面试等,在企业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平台由各二级学院管理,在向学生推送企业招聘信息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遴选专业对口、口碑较好的企业,同时在向企业推荐学生的过程中,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学生,打造就业直通推荐模式。

(二)梳理全过程的一体化就业教育内容

1.就业技巧教育

一是强化就业技能教育。后疫情时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毕业生提出了相应的技能要求。应加强学生网络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简历制作水平,帮助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二是加强与专业融合的就业技巧培养。在就业过程中,不同岗位有不同的素质要求,例如企业在面试销售人员时,更偏爱沟通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而在面试机械类专业岗位时,更看重的是动手能力。同时,就业技巧需要通过实战模拟才能有效提升,因此应针对不同的专业,强化学生某个方面的表现能力,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易被企业接受。

2.就业心理教育

疫情过后,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现实与学生的期望可能存在落差,导致学生心理出现变化,这需要开设专门的就业心理课程,指导学生正确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懂得调整自身不良的心态。针对少部分毕业生犹豫观望、消极懈怠、焦虑胆怯等心态,要加强个性化就业心理教育与辅导。

3.专业知识技能教育

一是梳理各阶段的就业教育相关知识点,并结合专业教育,在不同年级融入不同就业教育内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层层递进,形成一体化就业教育知识体系。二是强化实践技能教育。最好的就业教育是让学生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在就业教育过程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三是抓好顶岗实习环节,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顶岗实习企业,这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利于学生转变身份,适应企业的要求。

(三)做好全员参与的专业化就业指导

为了应对疫情影响下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高职院校要发挥全员参与的就业教育优势,建立全员参与的联动工作格局,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助力毕业生就业。专业课教师要在专业课讲解过程中融入就业知识,介绍行业企业的现实情况,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状况;承担就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从就业形势、就业技能、就业心理等方面做好学生的教育辅导工作,为学生顺利就业保驾护航;辅导员在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密切了解学生的状况,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在就业环节保持积极的心态;班主任做好各类通知的上传下达,利用就业教育平台指导和管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在就业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各类学生的就业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教育。如:对于参加苏北计划、西部计划的学生,定期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学生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对于想参军的学生,组建军事社团,聘请社团指导教师,加强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对于有意向参加专转本考试的学生,为了让他们快速了解转本政策,掌握考试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和转本录取率,可组建帮扶小组,聘请教师定期开设讲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受疫情的影响,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后疫情时代,就业教育工作面临新形势,应坚持以人为本、能力提升、终身发展的理念,通过建立全方位的信息化就业教育机制、梳理全过程的一体化就业教育内容、做好全员参与的专业化就业教育指导等方式,提升全体学生的就业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