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刘小勇,黄对娥,严俊杰,王松平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a.高职教育研究所;b.思政课部,湖南 湘潭 411101)
“课程思政”理念的核心要义在于将“课程”与“思政”进行融合,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需要将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深层次整合、结合、融合,由教师认真分析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间的异同点,选择求同存异的方法,之后再进行基础知识以及教学理念方面的结合,最后将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意识以及教学内涵进行融合。因此,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间的整合、结合与融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由内到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更是一个相互影响、互为前提与基础的过程。
在实际推广“课程思政”理念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采取有针对性的问题指向方法。“课程思政”理念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高职院校通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间的关系问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将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完全割裂。高职院校在开展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有可能遇到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方面的诸多问题,虽然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看似毫无关联,实际上两者的关系并不算浅。“课程思政”理念的问题指向是为了解决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需要明确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问题指向,需要明确“课程思政”理念的实际意义。
“课程思政”理念的使命定位指的是“课程思政”理念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直以来都是高职院校主要教学课程的具体内容之一。“课程思政”理念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着重突出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地位,为了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意识到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发展的实际意义。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并非没有意识到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发展的重要意义,而是缺乏具体方法,无法使两者深层次地融合发展。“课程思政”理念的使命就在于帮助高职院校教师充分结合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优势,通过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引导、帮助,逐步优化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发展的具体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直以来都是高职院校的重点课程之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逐渐丰富、教学方法逐渐多样化、教学模式逐步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呈现活力。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设各式各样的通识课程,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能够结合自身的教学特色及教育模式,探索开设多元化的通识课程。
面对“课程思政”理念的巨大变化,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课程思政”理念的具体内容及本质内涵,深入分析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各类教学问题。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通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融合发展问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无法正确理解同向同行发展的重要意义,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低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导致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效率都无法提高。另外,有一部分教师误认为同向同行便是同步发展、同步教学。殊不知,同向同行并非意味着同步,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并非意味着同步发展。同向同行却不同步,才是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课程思政”理念的本质内涵不仅仅意味着要促进“课程+思政”的教育模式朝着纵深方向发展,更需要高职院校与教师、学生携手共创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发展的未来蓝图。首先,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课程思政”理念的实际教学意义和教学定位。“课程思政”理念虽然只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但是它可以影响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理念的实际意义,需要巩固“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思政”理念虽然非常重要,但它在本质上依然是一种先进理念、科学思想,依然不能成为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发展过程的全部。高职院校教师虽然需要意识到“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性、必要性,还需要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定位,但是不可以过分看重“课程思政”理念的实际意义与重要地位,更不能够将“课程思政”理念作为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全部内容。从另一个层面分析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需要高职院校立足于自身的教学现状和教学特色,逐步促进“课程思政”理念的深层次发展,并且在高职院校内部逐步开展相关思想宣传工作,从而帮助高职院校教师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定位。
高职院校逐步推进“课程思政”理念需要结合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理念的实际内涵及其他的先进教育理念,以便更好地发展“课程思政”理念。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教学概念,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促进自身对“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地位及教育意义的理解。要在“课程思政”理念中逐步融入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理念,还需要融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只有与各种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深度融合,才可以不断发展。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师、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保持良性互动,不仅可以促使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思政”理念的具体内涵,还可以通过及时的交流与沟通解决各类教学问题,共同深入分析通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的不同,并在通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种种差异之中,寻找课程融合发展以及同向同行发展、协调统一发展、统筹兼顾发展的具体方法。在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发展的道路上,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师、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同向同行的具体含义,认真分析当前存在的教学问题、深入探讨促进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发展的具体方法,通过多方联手,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主体的多元化,逐步完善学科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在短时间之内帮助学生快速提高综合学科素养,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在“课程思政”理念的影响之下,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同向同行发展需要相应的统筹兼顾、科学规划作为基础。“课程思政”理念所体现的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实际贯彻落实的过程中,需要高职院校教师结合“课程思政”理念的实质与内涵,深入分析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发展的途径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课程思政”理念重在重构“课程”与“思政”之间的关系,也在于重构通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间的关系。贯彻落实、统筹兼顾“课程思政”理念,需要高职院校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
高职院校需要为“课程思政”理念的发展、改进与创新提供良好的组织基础和教学评价基础。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活动,需要高职院校与各科教师携手研究教育评价体系及教学激励体系。实现“课程思政”的统筹兼顾与科学规划,要求既突出统筹兼顾的具体方法又突出科学规划的具体过程。这就意味着统筹兼顾与科学规划缺一不可。深入挖掘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资源,随后将各种教学资源融入通识课程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发展的具体过程,通过丰富课程资源、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创新专业学科资源的方式,充分挖掘并拓展通识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育价值、育人价值,从而真正实现通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协调统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