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义乌自贸区块建设路径研究——基于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改革的经验

时间:2024-06-19

朱 简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自贸区研究院,浙江 义乌 32200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高效畅通内循环、高质量对接外循环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因此,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对接外循环的突破口。上海自贸区挂牌于2013年9月,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截至2020年6月30日,累计新设企业6.7万户,新设外资企业1.2万户,累计实到外资371亿美元。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上海自贸区2020年进出口额达到1.1万亿元,同比增长4.2%;全年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达到54 311.8亿元,同比增长4.3%,体现了较强的发展韧劲,为对外经济的稳定发展注入“镇定剂”。与此同时,上海自贸区在贸易便利化改革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上海自贸区的改革经验,有助于推动其他区域自贸区的建设。

一、贸易便利化理论

(一)贸易便利化的内涵

贸易便利化可理解为最大化地增强各国或地区之间贸易往来的便利性[1]。根据世贸组织关于促进全球贸易发展的原则,贸易便利化至少具有以下方面的内涵:(1)货物进出境贸易活动的程序化、简便化;(2)国际贸易适用法律法规的协调化、一体化;(3)通关设施设备的标准化、改良化。贸易便利化旨在通过活动过程的调控、法律条例的优化以及贸易配套措施的完善,为全球资源要素的自由流通创造更加稳定、有序、公平、透明的环境。因此,面对全球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的趋势,需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规范国际贸易活动,简化贸易往来程序,破除地域贸易壁垒,为进一步实现自由化贸易往来创造条件。

(二)自由贸易理论

根据自由贸易理论,各国的禀赋条件与资源优势存在差异,而通过全球自由贸易可以使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实现优化配置。自由贸易理论建立在各国根据比较优势或绝对优势无条件进行国际分工、规模报酬不变的基础上。只有通过贸易便利化,不断简化各国或地区之间的贸易程序,并以国际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对贸易活动形成强制性约束力,才能降低全球资源要素的流动成本,促进国际分工格局形成,从而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发展。贸易便利化的最终目的是加速全球资源要素的流动,与自由贸易理论所提倡的基于资源禀赋的国际分工不谋而合。因此,贸易自由化可以说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具体实践。

二、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改革措施

(一)深化贸易往来的措施

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改革首先体现在深化贸易交流方面不断创新。一方面,在投资管理、商事登记及证照事务上实施负面清单管理,通过跨境贸易事项的制度创新,突出系统集成,强化改革联动,以高效率、高质量的政务服务推动涉企审批事项的便利化。上海自贸区自2013年成立以来,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由190条减至30条,“一网通办”涉及327项涉外事务,极大地压缩了涉外企业办理外贸事务的时间[2]。另一方面,不断强化货物流通部门的协作力度,采用集中报关、自行运输和分批送货的出入境模式提高跨境货物流通效率,消除各部门的“信息孤岛”,协调进出口货物的信息共享及报关事宜。例如,构建文投平台,推出了艺术品进出口的申办日期、CCC证明、备案登记等便利化服务措施,使得上海自贸区进出境的文化艺术品量从2019年的61件增长到2020年的2 234件,货品价值高达480亿元。

(二)加快通关速度的措施

当前,上海自贸区通关速度便利化改革与创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货物先进区后报关。出入境货物主体企业在报关信息平台提交申请并经过核准后,货物就进入监管范围,在查验管理、备案申报及报关流程完毕后,便可放行。借助现代科技,上海自贸区货物通关已经实现“即查即放”的现场查验,即企业在报关信息平台提交申请后,便可进行现场报关、查验。(2)构建企业信用机制。在海关诚信管理体系架构基础上,将自贸区内的企业纳入全国统一信用信息平台,提高企业自助通关、自动审放的便利程度,简化货物贸易进出口手续,全面推进海关业务的数据化收集及智能化处理工作。(3)全面加快通关报关速度。抓住全国贸易通关一体化改革的契机,立足于通关程度简化及执法路径优化,从风险防控和税收征管两个关键点入手缩减申报时间,通过优化“一次申报、分步处置”和税收征管方式加快通关速度[3]。经过改革,将保税区域货物进口整体通关时间缩减至2天,每年至少降低直接费用4亿元。

(三)强化检验检疫的措施

检验检疫是自贸区货物进出口的关键环节[4]。上海自贸区不断创新检验检疫的手段和制度,具体举措如下:(1)强化进出境生物材料核验的正面清单制度,列明生物材料检验检疫事项标准,显著降低企业货物在进出口检验检疫过程中的成本,缩短时间,无纸化率高达98%。(2)规范检验检疫流程,更新检验检疫技术。上海自贸区不断规范流程、优化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如利用检验机器人、基本通关设备(磁感应门式探测器、凯氏自动定氮仪等)检查进出口货物成分。(3)创新“第三方采信制度”,以指定的第三方检验机构所开具的检验检疫报告作为贸易进出口的放行依据,有效提高了货物进出口的通关效率[5]。

三、义乌自贸区块贸易便利化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义乌自贸区块贸易便利化现状

2020年9月24日,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正式挂牌,其中包括义乌综合保税区。义乌有“小商品之都”的美誉,是我国“东西南北中协调、陆海统筹”开放格局中的重要部分。义乌自贸区块设立的时间不长,其贸易便利化探索始于2009年国务院批复的《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义乌是出口导向型城市,对外贸易依存度相对较高,因此,义乌市贸易便利化只有保持在较高水平才能满足国际贸易往来活动的需要。

根据《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本文整理出2016—2020年义乌市进出口规模及增长情况,如表1所示。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而义乌的进口额、出口额的增长率分别达到23.42%、4.8%,间接反映了其对外贸易的发达程度及贸易自由化水平。

表1 2016—2020年义乌市进出口总额与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义乌是浙江省开放创新的一张名片。自成立以来,义乌自贸区块直接对标国际贸易政策与法规,不断创新,努力推动地区贸易活动的自由化、便利化。例如,首创出口退税备案单证数字化管理办法,率先实施涉企许可“承诺即入”改革等。进口贸易规模的扩大,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义乌在进口贸易中适用法律法规的协调性,使进口通关设施配备更加完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货物流通一站式服务欠缺

从整体来看,义乌自贸区块在货物流通过程中服务水平不够高,在行政审批、市场采购贸易、原产地证明办理、涉外服务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被动服务的现象。以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资质审批为例,部分中小型企业对通关、收汇、商检、退税、海外仓等一站式服务的资质办理程序并不了解,导致涉外企业对相关政策的咨询量攀升,贸易便利化程度大大降低。同时,存在“单一窗口”服务不彻底的问题,涉及外汇备案、信保办理、口岸功能使用以及货币银行结算等服务事项。

2.货物通关承载能力不足

义乌市自贸区块的货物进口通关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通关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在软件方面,义乌自贸区块侧重于打造出口型贸易区,对货物进口的软件配备相对滞后,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进口通关需要。例如,在货物入区报关方面,义乌自贸区块虽然采用了自动报关系统,但需要采集的内容复杂,且不同产品的填制规格有所不同,导致通关不便。在硬件方面,长期的出口导向型贸易活动使得义乌自贸区块将工作重心放在出口通关的货物检验上,一定程度上造成进口通关处的设备配置相对滞后。义乌自贸区块在出入境货物通关程序的契合方面不如上海自贸区完善,导致通关流程办理手续无法做到环环相扣,相关部门的协调性不佳,不利于贸易便利化。

3.货物检疫全面性把控较弱

义乌自贸区块开展货物检验检疫工作主要立足于对外贸易中货物进出口标准。实际上,检验检疫标准与进出口标准有一定的区别。前者由义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执行,而后者主要由海关执行,两个部门对自贸区块货物检验检疫都负有相关的责任。在实际履行过程中,通关货物检验检疫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尤其是大宗商品的进口检疫,只能将随机提供的样本交给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验,由此增加了自贸区块货物进出口检验的工作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此外,义乌自贸区块在货物检验检疫的设备配置、技术运用及工作流程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检疫过程中货物存放与报关的协同处理机制也需要进一步优化。

四、启 示

(一)持续创新货物流通管理制度

借鉴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改革措施,义乌自贸区块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解决货物流通管理环节的问题:一是采取负面清单管理方式,加强对国内外企业在货物流通及贸易投资领域的清单管理,提升货物流通一站式服务水平,让企业高效、便捷地了解自贸区块内的贸易政策,从而通过提升贸易主体的活跃度来促进国际分工与资源要素的流动。二是进一步优化顶层制度。义乌自贸区块要立足于“小商品之都”的客观实际,加强货物进出口的管理,借鉴上海自贸区的集中报关、自行运输以及分批送货出入境管理模式。例如,构建涉外企业通关、收汇、商检、退税、海外仓等一站式服务平台,对这类企业的货物流通加强全程追踪。三是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加强货物进出口流通环节的信息管理,消除“信息孤岛”,在海关、自贸区管委会、企业、检验检疫局和货物运输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提高货物流通效率。

(二)着力增强货物通关承载能力

自由贸易理论要求不断降低国际分工格局下跨境贸易的成本,为规模报酬不变创造条件[6]。义乌自贸区块在贸易便利化改革过程中,需要客观认清不足之处,针对已有问题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针对货物通关存在的软件问题,要强化行政审批、涉外事项、通关、商品归类、报关等服务,扩大服务范围,使义乌自贸区块货物通关流程中平台的软件承载能力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同时,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及服务意识等展开培训,营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增强义乌自贸区块的软实力。

针对货物通关存在的硬件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义乌自贸区块口岸的配套建设。根据义乌自贸区块“东西南北中协调、陆海统筹”的发展定位,加强区块内贸易便利化设施建设,完善底层设施,提高货物运输能力及通关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义乌自贸区块的腹地辐射功能。加强与省内其他自贸区块的交通联系,合理规划路线,整合腹地对外贸易资源,实现经济腹地与义乌的无缝衔接,有效提高义乌自贸区块对外贸易的便利化程度。此外,还要借鉴上海自贸区发达的出入境货物通关机制,使货物通关流程与相关手续办理之间完美契合。

(三)适当扩大货物检验检疫服务领域

贸易便利化是基于贸易程序和手续合法合规、基础配套设施完善的便利化。实际上,货物检验检疫是制约贸易便利化的最大障碍。货物检验检疫过于严苛会造成货物进出口受阻,影响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过于松懈又会造成货物品质不达标、影响国内产品市场,甚至会危及国家安全。

针对货物检验检疫全面性把控较弱的问题,义乌自贸区块需要借鉴上海自贸区的相关办法:(1)推进通关无纸化,包括利用区块链技术强化货物电子检验检疫报告的防伪工作,降低相关企业货物进出口贸易的成本,为信息化通关创造条件。(2)加强货物检验检疫技术创新,严格规范不同货物的检验检疫流程。义乌自贸区块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全面加大区内货物进出口的检验力度,提高检验效率,强化自贸区货物通关管理。(3)在第三方采信制度的基础上,推行涉外企业的信用机制,对于一些信用较好的企业,可以适当减少其货物进出口抽检样本的数量;对于信用较差的企业,则要增加抽检样本的数量。通过加强货物进出口检验检疫的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和便利化程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