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整体性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4-06-19

刘朝华,付胜军

(1.桂林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199;2.中共南宁市委办公室,广西 南宁 530028)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被纳入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总体布局,党的政治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共同构建起党的建设的五块基石,并和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廉政建设)一起形成党的建设的有机系统,由此开始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征程。高等学校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是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证。

一、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地位与意义

“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1]。高校是贯彻党和国家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和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历史使命的重要阵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在高校党的建设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与意义。

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是坚持和完善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首要任务。我国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为实现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当今世界,新旧力量此消彼长,国际形势错综复杂,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高等教育领域弱化党的领导的风险与挑战仍旧存在,意识形态领域无硝烟的斗争日趋尖锐。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对高等教育的全面领导,而坚持和完善党对高等教育的全面领导,就必须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就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只有突出高等学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

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是统领高校党的建设的关键之策。***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2]任何政党都有政治属性,中国共产党是有强烈政治属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国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高校,这就决定了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关键是要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确保高校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唯有抓住高校党的政治建设这一“牛鼻子”,才能站稳政治立场、坚守政治原则、坚持政治道路,才能有效推进高校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是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3],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高校作为贯彻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必须旗帜鲜明、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方略。因此,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尤其是加强政治建设是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

二、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特点

高校是高端人才和高级知识分子集聚之地,也是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密集之所。高校思想活跃、政治观点表达集中、各种思想思潮交流交汇交锋的现象比较常见,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规制高校里各种思想思潮的交流交锋,是确保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根本之策。高校的意识形态阵地属性决定了其党的政治建设有着鲜明的特点。

(一)主客体的多维性

一般来说,党组织和党员个人是党的建设的主体。相应地,高校党的政治建设也有党组织和党员个人两个主体。除此之外,高校党的政治建设还有校园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态两个客体。党的政治建设多维主客体及其之间的频繁互动,时刻影响着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效果。

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党组织主体是指校党委、院系党委和基层党支部等三级党组织,是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宏观主体。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党员个人主体,是指各级党组织中的党员个人,包括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是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微观主体。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最主要的是落实到两个主体上,既要在宏观上把握党组织主体的政治建设目标、内容、形式和效果,也要在微观上观照党员个人主体的政治建设状态和政治能力。一方面,党的政治建设的宏观主体深刻地影响党员微观主体的政治生活状态和政治能力;另一方面,党员微观主体的政治生活状态和政治能力也影响宏观主体的政治建设效果。

高校党的政治建设还有校园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态两个客体。浓厚的校园政治文化有利于党的政治建设,可以对党的政治建设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政治生态指的是党组织和党员所处的政治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形成良好的政治面貌和气象,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两个政治建设的客体之间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的。

(二)政治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交叉性

党的政治建设主要包括政治信仰、政治纪律、政治能力、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态等方面。就其内涵而言,高校党的政治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交叉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同样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与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目标宗旨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性决定了两者之间相互交叉的特殊联系。因此,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要站在政治高度整合一切建设力量,形成同向同行的建设合力,才能在党的政治建设中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构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整体性体系

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要从整体性上下功夫,要在加强政治建设主客体的多维互动基础上,构建起以政治文化的塑造与涵养机制、政治信仰的树立与巩固机制、政治纪律的养成与监督机制、政治能力的提升与锤炼机制、政治功能的强化与发挥机制、政治生活的组织与规范机制、政治生态的净化与营造机制和政治建设的督导与质控机制等八大机制为内容的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整体性体系。

(一)政治文化的塑造与涵养机制

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建设和塑造清朗守正的校园政治文化,这是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当前而言,就是要建设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校园政治文化,这是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整体性体系的核心内容。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开创性地提出了“确立***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4],“两个确立”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以党的创新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各领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而坚决做到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两个维护”,则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高校政治文化建设的最根本要求。具体而论,推进以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为根本的高校党的政治建设需要建有校园政治文化塑造与涵养机制。一要形成校党委管总,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和各二级党组织分工负责建设校园政治文化的工作机制;二要建立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二级党组织、党支部协同参与的校园政治文化共建共享平台;三要建设一支校园政治文化塑造和涵养工作队伍,负责日常的校园政治文化建设。高校党的政治文化建设要结合各高等学校的特点,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5]。

(二)政治信仰的树立与巩固机制

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要建立政治信仰的树立与巩固机制。政党的政治建设,首先是党组织成员政治信仰的树立和巩固。我国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高校,高校的各级党组织加强政治建设,要从政治信仰入手。一要建立发展党员过程中的信仰教育制度。要把政治上是否可靠当作发展党员的首要标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要以加强信仰教育、树立政治信仰为核心,引导全体党员树牢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树牢对党忠诚的政治信念。二要形成党员政治信仰常态化巩固制度。要把巩固政治信仰作为党员教育的常态化内容,通过政治学习、党员轮训、党性锻炼等方式,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经常性清洗自己的思想机器,加强党性修养和“政治体检”,时刻以党章党规扫描自己政治信仰的巩固程度,树牢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三要建立党员政治信仰的风险预警制度。要在各级基层党组织中,建立党员政治信仰的风险预警,在党员有政治信仰上的问题时,及时做到对党员的提醒和风险防控。

(三)政治纪律的养成与监督机制

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要建立政治纪律的养成与监督机制。政治纪律是党最重要、最根本的纪律,是保证党拥有强大战斗力的政治根基,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一方面,各级党组织要以党章党规为根本,通过学习教育和组织活动,提升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养成的自觉性,形成遵守政治纪律的良好风尚,逐步建立起党员的政治纪律自觉养成制度。另一方面,良好的政治纪律养成风尚,还要靠有力的政治纪律监督机制,要以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基层党组织纪律委员的自我监督为主,拓宽政治纪律监督的渠道和方式,形成党组织监督和党员自我监督、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线下监督和线上监督、传统媒介监督和新媒体监督等立体式政治纪律监督网络,从而使各方面的政治监督严起来,以夯实党的政治建设的根基。

(四)政治能力的提升与锤炼机制

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最终要落实到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和政治素养的提升上来。高校的广大党员绝大多数是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教师和具备较好素质的大学生。无论是为党和国家培养能教书育人的学术大师,还是为党和国家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高校都必须培养、提升和锤炼师生党员的政治能力。建立高校党员的政治能力提升与锤炼机制,一是要建立政治学习制度,以学习促提高,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增强政治领悟力,提升政治判断力。二是要形成党员政治能力锤炼制度,通过各种类型的组织生活或实践活动,锻炼党员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能力,锤炼党员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定力,淬炼党员一以贯之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执行力。三是要建立基层组织党员政治能力提升与锤炼反馈制度,及时跟踪政治能力培养提升的基本状况,及早介入政治能力锤炼相对不足的情况,确保党的政治本色与政治优势。

(五)政治功能的强化与发挥机制

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还要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发挥,建立政治功能的强化与发挥机制。政治属性是党组织的根本属性,政治功能是党组织的基本功能。高校党委要把高校党组织政治功能强不强、发挥得好不好作为检验各级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质量的一条重要标准,纳入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强化和发挥机制要以突出政治功能,不断提高党组织的组织力为核心,为此,必须重视党支部建设,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旗帜作用,要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强化政治功能,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

(六)政治生活的组织与规范机制

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还要建立健全政治生活的组织与规范机制。高校党的政治生活的组织与规范,是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先决条件。首先,要认真贯彻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党委是学校发展的领导者,校长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者,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者,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尤其是政治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的有效贯彻会对党组织政治生活的开展和规范产生影响。其次,要按照《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范组织党内政治生活。最后,政治生活的组织要以“两学一做”“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等为侧重点和着力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严肃认真参加党内政治生活,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

(七)政治生态的净化与营造机制

建立政治生态的净化与营造机制,是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良好的政治生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政治环境、推动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政治生态的净化与营造机制的形成,要从严明政治规矩、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和站稳人民中心的立场等方面持续下力、久久为功。党员干部要严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第一要务。高校党委要贯彻执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选拔干部的标准,确保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此外,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净化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根本,高校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理念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服务师生摆在心中最高位置,就能在实践中形成和巩固良好的政治生态,促进高校党的政治建设。

(八)政治建设的督导与质控机制

高校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建设开展得好不好,质量高不高,还需要有督导和质量控制机制来评价。因此,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还要建立政治建设的督导与质控制度。要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形成组织部、纪律检查委员会、宣传部等党务部门协同配合的督导和质控机制;要建立高校党组织政治建设督查小组,建立督查制度,开展对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工作的督导督查;要对标对表党内法规制度,结合高校党组织特点,建立党的政治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把党的政治建设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的年度考核和述职述评之中。对于政治建设不力和出现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党组织及党员领导干部,要有追责制度。

四、结语

***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来不得半点松懈。”[6]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至关重要。要善于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总结成功经验,更要善于从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功实践中把握智慧,用以指导高校党的政治建设,从而使高校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应有的力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