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生成逻辑和提升策略

时间:2024-06-19

司晓蓉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外语学院,云南 丽江 674199)

2016 年12 月,***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通过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以及人文道德情怀,最终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2]。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使教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价值意蕴及其生成逻辑,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是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一、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内涵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指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3]。高校课程思政能否见功见效,有赖于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稳步提升。课程思政是指通过挖掘、提炼和整合各类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并将其“如盐化水,润物无声”般融入各学科专业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养成规矩意识与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育人功效[4]。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有效地规划、决策、组织和调控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驾驭能力。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可以表述为:高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地发掘并优化思政要素投射点,激活或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作用,将价值引领和道德培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目标[5]。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既涵盖普通教学能力的内容,又与课程思政的内在要求高度契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跳出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藩篱,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水平,让青年学生在“拔节孕穗期”行稳致远。

二、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生成逻辑

课程思政的提出和推进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是推进课程思政的关键,对落实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和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求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培养和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实施课程思政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我国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方法上的一次重大创新[6]。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要求教师拥有能够做、善于做、乐于做课程思政的本领和技能。建设和培养一支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高素质的专业化师资队伍,是课程思政育人育德功能实现的人才资源保障[7]。要加强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建设,一要“广共享”,建立健全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分区域、分学科、分专业领域定期开展常态化的选树典型、交流经验、组织观摩、教学专项培训和其他形式的活动[8]。二要“强培训”,将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纳入教师入职前培训、在岗培训和教学能力提升等环节,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教育教学论文征集等活动中也应强化课程思政导向。三要“重合作”,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并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等基层教学机构的作用,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正向激励和支持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教研[9]。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课程思政的落实归根结底有赖于教师潜能的激发,只有在实践中潜心教书育人,倾心教学、研究教学,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才能持续提升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保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成效。

(二)提高专业课教师课程育人价值的认知力是教师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前提

教育改革,理念先行,育人需先律己。要加强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的培养,助力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促使其从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的高度对专业课程内容加以解读、研判和诠释,从根本上提升对于课程思政资源的认知分析能力。增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意识,需要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成效;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教师更新先前固有的育人观、教学观和课程观,形成内生动力,在课程教学目标中增设育人价值维度,拓展和提升以育人为旨归的教师核心素养,全面提升教育对象的认知获得、技能获得和意识获得,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提升道德修养[10]。教师要从只注重知识传授,向同时承担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双重任务转变,让课堂教学超越知识共享的范畴,走向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逻辑进路[11]。教师应真正从思想根源上认识课程思政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模式,将自上而下的被动要求变成自下而上的主动意愿。专业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全面、深入地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特色、思维方法与价值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善于透视专业知识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把专业育人同培根铸魂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技能,完善学生人格,最终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12]。

三、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策略

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是当前课程思政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夯实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提升育人实效

思政元素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基础。高校专业课教师在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中起着主导作用,其专业素养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效。按照“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的总体要求,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育人主体作用,依据不同课程的不同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使富含中国特色的思政元素与课程设计、实施有机融合,将教书育人的要求更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过程中要传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持续改善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效,增强、提高学生思政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摆脱思政教育停留浅表的尴尬局面;要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真正实现从培养“单向度”的人到培养“完整”的人的范式转变。专业课教师要深谙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坚持以德为统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围绕政治认同、国际视野、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科学精神、实践创新、公德操守等方面重构并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助力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构建与整合课程思政教研共同体

课程思政教研共同体的构建是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基础。课程思政教研共同体是基于同心合意的教育理念,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在充分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的志同道合的团体[13]。课程思政教研团队是以立德树人为共同愿景的思政教育社区,它并不改变院校现有的组织结构,而是一种跨院系、跨部门、跨专业的新型共同体。构建多样化的师资共同体,有助于打破专业壁垒,突破时空限制,激活全员要素,丰富课程思政载体。各门课程的教师组成教研共同体,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解决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推动立德树人向纵深发展。高校应致力于精心打造“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平台,从课程建设、教材选取、教学评价等方面积极开展与课程思政有关的研究,包括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研究,建设一系列彰显思政教育功能的示范课程,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的课程思政教师和团队,遴选各类专业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沙龙与实践经验分享活动。高校应整合思政课程教师和各类专业课程教师形成互通互鉴、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形成育人合力,从而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三)强化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有意识地、系统地思考自己的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对教育教学行为加以改进的活动[14]。教师的教学反思过程是实现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有效保证。专业课教师要拥有“三省吾身”的反思意识,不断洞察、审视、反思课程思政建设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以求最大限度彰显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引领功能。专业课教师要定期开展课程思政行动研究,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基础,结合教育教学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实现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专业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提升专业课程教学的思想性、时代性和实效性;在思政素材的选择上,要力争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发学生共情和共鸣,激发学生表达欲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了解课程思政的实施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总之,专业课教师应通过不断开展教学反思,总结得失,从而逐步提升自己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实现自我升华。

(四)优化课程思政的监督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评价是指以教学效果为导向,对课程思政的推进、实施以及针对教学各环节所开展的科学、规范的分析、研究和评估[15]。通过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从课程思政实施的顶层设计、组织架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各环节保障课程思政工作落到实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强化了教师育人的主体责任,激发专业课教师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执着追求,主动探索将价值引领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为避免课程思政的实施走向形式,应加大对课程思政实施情况的监督力度,并以此为重要抓手,助推高校专业课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课程思政的评价结果有助于高校各级领导分析课程思政的各项政策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思考课程思政的改进策略和措施;有助于专业课教师从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等方面检验课程思政预设目标的达成度,进而改进教学策略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增强课程思政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结语

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推进,高校仅仅依赖于单一的思政课程教学已无法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培养人才的要求,由思政课程建设到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提高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教师要积极主动加强理论学习,创新教学理念,担当育人责任。专业课教师应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专业成长,“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要通过汲取跨学科、跨领域专业知识养分,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习得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方法。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要做到真懂、会教,要通过挖掘和设计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凸显价值引领,强化教学内涵建设,从而有效地实施课程思政,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