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王治国,邓国彬
(1.桂林理工大学保卫处,广西桂林 541004;2.桂林理工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广西桂林 5410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高等院校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1]。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仅仅以纸质考试、课堂讨论等形式开展已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应全面深化安全教育课程建设。多元评价是指高校安全教育课程考核中“全程量化、机构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全员参与、警校协同、齐建共育”模式。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多元评价研究,旨在提升高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激励其纠正安全陋习,培养和训练安全应急技能,明晰、强化其安全责任和社会安全义务,不断提升其安全获得感、满意感,为高校学生提高整体安全素养提供可借鉴思路。
***总书记强调:“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促进国际安全和世界和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2]校园安全是大安全格局中的重要一环,是高校发展的基本保障。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必然选择,是师生在大安全背景下了解安全法律法规及安全行业标准、直面社会安全陋习、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依法治校和推行校园安全规章的重要举措。高校要以师生为本,聚焦校园安全,关爱生命,筑牢“宁可千日不松无事,不可一日不防酿祸”防护墙,培养安全意识强、恪守校园安全规程的大学生。
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已覆盖各二级学院。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包括国家安全、治安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实验室安全等,贯穿大学生学业的各个阶段。但是,随着校园内微信、哔哩哔哩、抖音等用户群体数量日益增多,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照本宣科、纸质考试、命题论文等教学形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安全诉求,安全教育课程评价需要根据高校安全形势融入新元素,突破通识安全教育课程考核的限制,赋予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情景感、实战感、安全感和体验感,引导大学生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校情、警情,不断培养“真理寻求得,平生能坚持”的社会安全卫士,不断提高其安全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实施主要分为新生入学集中授课和日常班级授课。日常班级授课多安排在每周日晚,由年级辅导员根据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和近期安全形势开展,授课方式大多以讲授为主,互动较少,学生不积极,且其他部门参与度低,存在说不透、纸上谈兵、应付了事的情况;其考核形式以闭卷考试为主,宣传形式以横幅、板报为主。虽然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课程分数较理想,但他们掌握的安全常识和技能参差不齐[3]。存在高校重视度高、宣传方式较单一、实效较低的“头重脚轻”现状。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包含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国家安全、出行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和财产安全、心理安全、文化安全、危机应对、网络安全等内容。按照二级部门功能划分,由学工处、保卫处、后勤集团、校医院、网络中心等负责,但实际纳入安全教育课程的,多数是学工处主导的课程评价。课程评价以理论考核为主,其他部门不定期以相关案例开展警示宣传为辅,缺乏“情景化”教育。如保卫处和辖区公安消防机构主导的治安安全、消防安全、国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即存在实践教育不足的现状,有些安全知识仅仅通过课堂讲授,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在高校开放办学的时代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要实现“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目标,需要依托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小组,做好安全教育顶层设计、底层情景模拟、多维度评价,方能凝聚安全教育共识和合力[4]。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是高校教职工和辖区公安消防等部门合力塑造大学生正确安全价值观、提升大学生整体安全素养、提升大学生安全防范能力的主要途径。媒体中突发的校园安全事件折射出高校、辖区公安消防机构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内外”衔接不畅,安全教育的实效较低,未能形成教育合力,未能将公安消防机构的震慑、高校的预防、高校内外全体人员的参与有机结合。如何统筹高校内外各类教育资源,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的安全常识和辖区案情案例有机结合,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与保卫处、校医院、后勤集团、网络中心等部门联合考核,聘请辖区公安、交警、消防急救人员等专业人员参与课程设置和考核,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面临的现实问题。
新时代完善评价机制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中的应用是必然选择,以下从安全教育课程评价全程量化、安全教育课程评价机构多元化、安全教育课程评价形式多样化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评价的路径。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是公共基础课程。这门课程旨在促使大学生掌握必备的安全常识和安全应急技能,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全面提升大学生安全素养,为大学生融入社会提供安全保障。课程考核由必修学分和活动学分两部分组成,总共“10+”学时,其中一年级理论学习6 个学时、实操学习2 个学时、闭卷考试2 个学时,还有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全国防灾减灾日、中国消防宣传日、全国交通安全日、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安排的活动学时。学生可以通过微信、易班等平台完成安全知识答题,通过抖音、哔哩哔哩等平台开展安全手势语比赛。高校还可以组织开展线下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趣味运动会,利用吉祥物、定制的物品等活跃氛围,不断增强学生安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根据反馈情况,继续设置模拟情景演练,巩固、强化大学生的安全常识和技能[5]。
社会错综复杂的安全态势决定了安全教育课程的评价必然是多元的,如近年来高校多发诈骗案件,仅靠学工处加强警情通报、警情剖析等进行安全教育是不足以应对的,应由高校各二级部门根据各自职能主导相应的安全教育评价。如保卫处联合辖区公安消防机构,动态考核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出入境安全等实践课程;聘任经验丰富的警察做兼职考核教师,建立高校小基地和警校联动大平台,用安全教育“小支点”撬动校园和社会大安全,不断提升安全教育的整体考核水平。再如,学工处邀请安全领域专家优化设置安全教育课程,按季度提炼、总结全国近期发生的涉及师生安全的事件,将其纳入常态化安全教育课程考核体系;聘请安全应急领域专家,按年度培训安全教育课授课教师,不断提升教师安全教育授课水平和应急技能;与所辖社区或企事业单位对口交流安全教育问题,让学生毕业后可以快速融入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的生活。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的考核应该结合教育部对高校的安全考核标准、公安部对辖区公安的安全考核标准、应急管理部对辖区应急救援机构的安全考核标准、辖区政府对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的安全考核标准和高校各部门安全教育的内容、安全教育课教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考核的把握程度、大学生对安全教育课程考核的认知标准等综合考虑,选取符合高校安全管理、行业安全管理、企事业安全管理、社区安全管理实际的考核形式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评价的基本要求。例如以国家安全、治安安全、消防安全、国防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常识和安全技能为蓝本,每学年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安全文化展、安全授课比赛和应急技能比赛,选拔或培育优秀宣传作品、优秀宣讲团队、优秀应急队伍,联合辖区各高校、公安消防机构、企事业、社区等单位组织举办相应的赛事,促进不同层次安全教育模式的交流合作,在比赛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中共促安全发展。
总之,新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师和高校其他各部门应通力配合,全方位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通过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评价全程量化、评价机构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不断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