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罗 奇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系,广西 桂林 541199)
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以数学知识技能为基础,而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的必备品格,是关于数学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综合的、整体的和持久的表现,反映的是用数学思维方式观察事物、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关键能力。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特别提倡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1]。同样,《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 年版)》也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2]。可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一方面,教师需要在授课中根据数学课程目的,特别是数学核心素养,精选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在解题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解题反思不仅能够巩固“四基”、培养“四能”,更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这里的“解题反思”不是局限于流于形式地检查对错或简单地回顾解题思路。反思应是积极主动地自觉分析,可以从题意、知识、解题过程、思想方法、结论等方面开展多维度的思考。下面通过几个例题加以说明。
要想成功解题,首先要“理解题意”。“理解题意”是认识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表征的过程,它是成功解题的必要前提。数学问题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知识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知识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如:题目包括了哪些知识点?隐含了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对于有些问题,学生需要不断反思探索,深层次地理解,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题目的核心和关键,寻找到快捷的解题思路。
这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反思题意,回顾有关知识,抓住了题目的本质,促进了学生在数感、符号感、数据分析、直观想象、数学抽象、数学建模和推理能力等方面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有关知识与解题思路,反思一开始是怎样探索问题的,走过哪些弯路,哪个环节可以完成得更好,怎样才能使解题过程更清晰、简练,以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例3 对任意三角形,一定存在两条边,它们的长m,n 满足
图1
反思解题过程,AB 的范围由30°<θ<105°决定,从运动变换的观点出发,当θ→30°时动点D→A,当θ→105°时动点D→C,则可将问题极限化予以求解:
可见,根据事物的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在直观和推理的过程中,学生的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得到了发展。
同一道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启示。用多种方法解答同一道数学题,不仅能巩固已有知识,还能对比不同解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从而获得新知识。
图2
这里从不同角度探求,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上述解题过程似乎无懈可击,但是,通过反思解题过程,发现解题中没有用到等差数列条件,并且结论an∶an′也与n无关。为此,教师可展开检验:取n =1,则a1∶a1′=2 ∶3 ≠1 ∶1 =S1∶S1′。结论与题设矛盾。
错误出现在哪里呢?仔细反思解题的每一步骤,发现运算是正确的,因此,错误的地方只能是“设Sn=k(2n+3),=k(3n+2)”。回忆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可以看到Sn不是n 的一次函数,而是二次函数。教师可以假设Sn=(kn+b)(2n+3)=(kn+b)(3n+2)(其中k,b是常数),也可以直接用an=a1+(n-1)d 求解。
可见,尽管数学问题形式多样,千变万化,但其本质相同,解题有共同的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使学生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等方面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