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张瑞雪,刘 琪
(1.桂林市榕湖小学,广西 桂林 541001;2.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桂林 541199)
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以此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1]。2022 年,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显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其中,专项运动技能包括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等六类。因此,开发体育项目课程和开展课后兴趣运动训练是新时代赋予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啦啦操是一项独具魅力的体育运动项目,其青春活力、健康阳光的舞蹈魅力深受学生喜爱,是一项非常适合学校开展的体育项目。小学体育教育应该秉承“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2],拓展课程领域,增强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健身意识。
啦啦操起源于美国,距今已有120 多年的历史,并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风靡全世界。我国于1998 年引入啦啦操,因其需要一定的舞蹈基础和身体素质条件,多为社会赛事和专业训练活动。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中国啦啦操在参与人群、参赛人数、运动技能等方面都取得了飞速发展。
啦啦操运动以其“青春活力、流行时尚和富有团队精神”的特点,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体现了人们对于运动美的追求。同时,啦啦操是一项集体能训练和运动技巧于一身的运动项目,能够全面展现个人能力与团队精神,得到学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纳入体育教学体系。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载体,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游戏、体育活动和身体练习等为手段,促使学生在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得到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体育的基本价值追求就是帮助学生在增长体育知识的同时,提高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
啦啦操是一项将健美操、舞蹈、音乐以及各种技巧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独特的运动风格,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可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运动体验,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追求。小学生可塑性强,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啦啦操本身动作丰富,融合了优美的音乐、动感的舞蹈以及体操、健美操、武术等动作元素,经常练习啦啦操可以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如协调性、耐力、力量等。
啦啦操的动作简单易学、音乐节奏感鲜明,十分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身心发展特点,经常练习啦啦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啦啦操的运动难度和危险系数都比较低,小学生也更容易掌握。啦啦操运动包含各种跳跃动作、舞蹈姿势以及技巧中的托举抛接等,学生在节奏欢快、热情动感的音乐伴奏下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动作灵敏度和运动速度,还可以锻炼弹跳力、身体协调性和柔韧度,更能陶冶美的情操,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
啦啦操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注重团队的一致性,强调整体表现效果。练习啦啦操,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在比赛中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和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啦啦操运动与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相契合,既丰富了小学体育运动项目,又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构建特色运动项目的需要,应大力推广和普及啦啦操运动。小学啦啦操运动项目应从目标定位、内容选择、评价标准三方面展开设计,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
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3]。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体育教学的目标应是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小学啦啦操运动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重视育体、育心与健康教育相融合,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促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品质。
小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啦啦操,掌握与运用啦啦操基本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增强运动意识,达到提高运动能力、培养健康行为习惯、形成体育品德的总目标。此外,还需确立从低年级至高年级的阶段性培训目标。小学低年级学生掌握啦啦操基本运动技能,培养啦啦操体验感和参与感;小学高年级学生熟练掌握啦啦操技术技能,了解啦啦操项目的核心理论知识,体能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挑战自我、敢于竞争的品质和自信、团结、合作的精神面貌。从课程学习到参加社会活动赛事,展现学生热情洋溢、阳光开朗的面貌,进而实现丰富啦啦操特色课程内涵的目的。
阶段性培训目标从小学低年级至高年级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小学一、二年级,开展基本姿势练习和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啦啦操学习兴趣;第二阶段,小学三年级,完成基本动作组合练习,开展体能游戏,了解啦啦操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安全防护知识;第三阶段,小学四年级,了解和掌握啦啦操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动作在组合中的运用,编排组合动作并演示;第四阶段,小学五、六年级,掌握啦啦操的历史文化和成套组合动作,参加表演和比赛,学会创编成套动作。
啦啦操分为技巧操和舞蹈操两大类。技巧操包含空中翻腾、托举、搭金字塔等惊险动作内容;舞蹈操分为爵士、街舞、花球三类。根据小学体育课的设施条件,并兼顾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目前小学体育适合开展以舞蹈啦啦操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课程,即伴随音乐展现节奏明快、队形变换、舒展优美的艺术动作表演。
教学内容包含基本理论、体能素质练习、基本技术动作、成套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创编等。基本理论包括啦啦操的发展起源、历史和分类特点等内容;体能素质练习主要安排在准备活动中进行;基本技术动作包括啦啦操基本技能练习;成套规定动作主要使学生掌握组合套路,具备表演展示能力;自选动作创编主要开发学生编排能力和创新思维,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运用多种舞蹈、艺术体操的动作元素组合,表现身体旋转、各种跳步及肢体平衡和柔韧性,通过队形、方向和组合的变化,彰显活力,展示健康向上、团结合作的精神面貌。
小学啦啦操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法、动作示范法和重复练习法,讲授基本原理、讲解基本要领、示范基本动作。通过实例分析、教师示范、动作练习、合作互练、情景演示等教学方法,采用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游戏化辅助等教学手段,依托学校运动场馆、舞蹈教室,通过表演、比赛、创编等,展现学生在啦啦操运动中的风采。
学习评价是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过程性评价,设计啦啦操检测评价标准,包括动作完成、技术技巧、队形变换和团队配合度等方面;在课堂上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落脚点,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与身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表扬表现好的学生,让学生提高自信心,指正动作完成不到位的学生,对有风险行为的学生要及时制止,使课堂教学更有成效。在完成阶段性课程或比赛结束后开展结果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编排设计、表演技能、团队成套动作完成情况以及服装搭配、精神面貌等总体印象。要及时反馈评价结果,让学生了解总体实践活动效果,磨砺学生意志[4],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技艺。
将啦啦操运动融入小学体育教学当中,可以更好地在校园内推广和普及啦啦操。每个班级每周开设1 次啦啦操体育活动课,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啦啦操的动作细化分解,然后分步骤教学,并组织学生练习啦啦操的规定动作。此外,教师要积极研创与编排适合小学生的啦啦操教学内容与动作组合,丰富啦啦操体育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200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要求学校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 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5]。啦啦操的组织形式与广播操类似,将啦啦操融入大课间,既可以丰富大课间活动内容,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可利用每天的大课间组织全校学生在操场跳啦啦操,逐渐形成以啦啦操运动项目为特色的大课间活动。
2022 年6 月,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提升学校体育课后服务水平 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将啦啦操与足篮排、乒乓球、田径等项目一起列为体育课后服务活动课程应设项目[6]。学校可成立啦啦操兴趣社团,利用周一至周五的课后时间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啦啦操活动。啦啦操兴趣社团活动主要内容有讲解啦啦操基本知识、道具的使用方式,练习配合套路,或者开展相关的团队游戏。成立校园啦啦操兴趣社团,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坚持运动的习惯,另一方面可以针对部分优秀学生加强系统训练,提高其啦啦操运动技能。
在广泛参与啦啦操训练的学生中选拔动作规范且身体条件较好的学生组建1~2 支校园啦啦操运动队,依次开展梯队综合训练、有针对性的参赛训练,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比赛、表演、展示等活动。
S 小学啦啦操运动队创建于2018 年4月,社团成员从2017 级的学生选拔而来,组队伊始仅有22 人。啦啦操运动队承接了学校“六一”儿童节汇演、体育节开幕式表演等任务。每年10 月份选拔一批新队员加入队伍,形成较为完善的啦啦操队梯次结构。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啦啦操街舞比赛、中国少儿啦啦操精英赛等赛事,参赛队也由1 个队增加到7 个队。从组建啦啦操队到开始专项训练带队比赛表演,笔者见证了S 小学啦啦操队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并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活动。
啦啦操是一项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小学开展啦啦操运动项目能够有效地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并且可以充分体现学校体育课程的特色建设。为此,啦啦操运动项目在小学的推广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在低年级开展啦啦操教学,初始阶段不能太过复杂,难度系数太高学生学不会,容易失去信心与耐心。教师应适当简化技术动作,通过啦啦操游戏化教学,让学生掌握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初步学会1~2 套简单动作组合,培养学生的啦啦操体验感和参与感。啦啦操教师要及时总结归纳训练计划、教学内容、训练方案等。
目前,部分教师在啦啦操教学工作中,过于注重套路动作的指导,忽略理论知识的教学,导致学生对啦啦操的认知程度较低。此外,教师在教学期间只对学生示范讲解简单、重复的动作,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强化理论知识的教学,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利用正误对比、分组与团队练习等教学方式,提升啦啦操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
有些教师认为啦啦操训练占用了课堂教学的时间,有些家长则认为啦啦操运动占用了学生补习文化课、参与家庭活动的时间,因此他们对啦啦操运动不理解、不支持。在此情况下,体育教师就应该与这些教师、家长积极沟通,争取教师与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保证啦啦操运动项目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注重校园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设置相应的沟通平台,鼓励啦啦操运动项目的发展,在充分发挥项目优势的情况下,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局限,提升啦啦操的教学工作效果。
在啦啦操运动项目实际开展过程中,还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啦啦操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在招聘时,要严格筛选,选择啦啦操专业毕业且有教学能力的教师。其次,学校还要重视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啦啦操专业培训。教师也要加强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积极探索啦啦操运动项目的发展之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难题。此外,啦啦操教师还应多积累训练和参赛的经验,使自身教学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升。
啦啦操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在训练场地、器材设备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小学开设啦啦操课程还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课程经费不足等问题,学校应加大啦啦操运动训练场地、器材设备的投入力度,保证啦啦操项目开展的基本设施建设并使学生的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小学体育中融入啦啦操运动项目,不仅帮助学生强身健体、陶冶情操,还能锻炼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不怕困难的品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啦啦操具有青春活力、健康阳光的独特魅力,不应只成为学校课外活动或学生的“业余爱好”,而应成为体育课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学校、教师、家长应支持啦啦操课程的开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