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全面构建消费与投资相协调的扩内需方案*

时间:2024-06-19

刘元春

一、关于2023年宏观经济核心问题的五大共识

1.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当前经济运行的核心矛盾

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增速过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当前问题的核心。如果经济在过低的增速下运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大循环的内生动能失调和潜在生产能力的持续损失,从而导致增速“阶梯式回落”的自我实现,进一步导致潜在增长速度永久的损失。宏观经济学中有一个新定律叫“萨伊逆否命题”,该命题表明,有效需求长期不足会导致永久性的供给损失。当前,发展的不充分已经大大超越不平衡的问题,周期性的问题大大超过结构性的问题,内需加速收缩成为我们当前整个经济的核心。所以,需要提振经济增速,以利用适度的经济速度化解当前存量和增量面临的问题。

2.中国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来自外部冲击

中国经济在疫情之前虽然存在着各种结构性问题,面临一些趋势性的压力,但是从整体这个短期宏观循环角度来看,依然是健康的。这几年增长速度急剧下降的很重要的原因来自三大外生冲击:第一是疫情及疫情防控政策;第二是国际格局的剧变,特别是俄乌冲突所带来的剧变,导致未来各种地缘政治风险全面向经济领域转移;第三是全球政策的大逆换,全球经济的长期停滞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叠加了新的系统性问题。这几大超级因素实际是我们内需、外需下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3.目前有效需求呈持续加速下降态势

目前所面临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不仅体现在外需将在2023年全球滞胀这种冲击下持续放缓,更为重要地体现在三大下行压力进一步抬头,三大超预期冲击还在持续。因此,我们所看到的消费投资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出现了持续的加速下降,投资增速从第一季度12.2%下降到目前的5.8%;消费增速从8月的正增长5.4%回落到10月的-0.5%;CPI从2.8%下降到现在的2.1%,核心CPI从1%下降到现在的0.6%;PPI从第一季度的高点6.1%下降到现在的-0.3%。价格参数是我们各类数据最真实的参数,各类价格参数持续同步快速回落充分反映了目前有效需求加速下降的态势,特别是内需加速下降的态势,这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4.消费下降较投资下降更快

第四个共识就是消费收缩比投资收缩更快。自第三季度以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在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持续抬升的作用下稳定在5.8%~6%区间,基本对冲了房地产投资和民间投资下滑的力量。但消费在上海疫情阻击战之后的反弹并没有持续很久,“一揽子”稳增长在消费上没有得到体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从8月的正增长5.4%回落到10月的-0.5%,呈现加速收缩的态势。

5.扩消费成为扩内需的重点

扩内需尤其是扩消费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在这一点上有一定的共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分歧。分歧点在于扩内需的路径到底是以扩消费为主体还是以扩投资为主体?若以扩消费为主体,是以结构性的消费扩张为主体,还是以普遍发放消费券这种总量型的扩张消费为主体?若以扩投资为主体,其核心是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有企业的投资,还是转向对市场型房地产和中小企业的投资?其中的分歧既有大结构层面的投资与消费,也有小结构上的分歧。

实际上这几年一直都在提扩消费的举措,很多人希望我们能够向一些欧美国家学习,进行全面的扩消费,因为美国扩消费的确具有很好的拉动效应。同时,扩消费相比于扩投资可能在后期债务率、产能过剩等问题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很多人认为,我们目前产能过剩,过度依赖短期投资的扩张必定导致中期供求的失衡,投资目前已经趋于饱和,不应过度地加码。

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由于消费政策端没有相应的政策工具和实施主体,在疫情冲击下,即使居民收入有所提升,也很有可能会由于经济秩序、社会秩序的混乱,加上人流、物流的隔离导致消费扩张政策不能够达到扩消费的作用,反而会带来未来一系列的扭曲。

二、全面构建消费与投资相协调的扩内需方案

要对2023年消费与投资政策进行定位,我们首先需要对投资政策和消费政策的短板进行梳理和比较。

1.投资政策的短板分析

目前投资不振不是总量性的,而是结构性的。在“一揽子”稳增长举措下,我们在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以及相关的一些创新行业的投资增长情况都不错,如汽车制造投资同比增长12.8%,专项设备投资增长13.4%,通用设备增长14.6%,化工制造增长20.4%,整个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这个增长速度甚至比我们在常态状态下还要好。投资下滑的主要因素在于三方面:一是房地产投资的大幅负增长,1~10月的增长速度为-8.0%;二是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投资下滑,民营投资1~8月的增速只有1.6%,的确与常态相差很远;三是密切相关联的第三产业投资大幅度下降,很多是负增长,如娱乐、餐饮、旅游行业。因此,2023年投资的核心在于保证增长速度在结构上要进行进一步的发力。目前,我们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尤其是以新基建为主体的新一轮投资,的确展现了它强大的拉动力,这是要持续的。但在旧基建上需要进行评估,因为如果投资在后期转化的产能没有有效的市场需求匹配,扩投资就会转换成扩债务甚至扩坏账。

2.消费政策的短板分析

消费目前面临的问题,一是总量收缩太快,二是存在需要高度重视的结构性变化。目前与消费下降密切相关联的行业中,第一是家具行业,1~10月同比增长-8.2%;第二是建筑装修行业,1~10月同比增长-5.3%,而10月进一步恶化为-8.7%;第三是耐用品和家电,1~10月增速是-0.8%,其中10月是-14.1%,快速恶化。最新值得高度关注的是,金银珠宝从前期的正增长演变为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的负增长,这说明我们的消费预期在进一步恶化。因此,对于消费而言,的确要实施总量性的政策,同时还要在一些特殊结构上进行发力。

3.构建投资与消费相协调的扩内需方案

2023年宏观经济要稳住,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投资增速保持相对稳定,消费增速必须要有大逆转。但这里存在一个重大的冲突,即在有限的政策扩张空间里,我们的财力很难保证投资和消费更大规模的同时扩张,很难在结构上协调投资与消费在财政分配上的冲突和在动态平衡上的冲突。我们必须认真考虑消费与投资资金的分配问题,但过低的投资一定会带来就业的问题,从而也对消费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选择那些消费与投资相融的项目进行实施。如大幅度提升保障性住房,从而缓和市场房地产投资下降的态势,同时使相应的居民在购买保障房之后加大对装修、家具、耐用设备的购置。在此基础上,可以在消费端配以相应的消费政策,来进一步促进消费。为实现这一点,需要投资政策予以配合。保障性住房、经济性住房、廉租房建设比重的提升,意味着政府的投入量要大幅提升,但这可以全面提升因疫情受损的中低端民众的信心,在消费性政策的配套下启动居民在家具、装修、耐用品上的消费,起到扩消费、提信心与扩投资相契合的效应。

目前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群体的消费严重下降。一是因为社交隔离,二是因为失业问题。因此,可以为年轻人这个特殊人群提供相应的消费信贷和学生信贷,以及针对大学生启动专项“以工代赈”的工程。这是一个与人力资源投资、实物投资和边际人群消费很重要的契合点。当然针对博士生这种特殊人群可以扩大国家补贴的力度,使其月收入从平均3000元提升到10000元,以有利于这个群体有尊严地生活和学习,全面强化中国的创新能力和高级人力资本。另一个很重要的政策是提振农民工的消费,从农村到城市,产业工人是收入提升的根本保障,也是消费提升的根本路径。目前,如果我们在基础设施上没有进一步的发力,没有在相应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有所发力,那么农民工返乡会进一步地加剧,城市消费下降会进一步地体现出来。目前消费下降比较厉害的还有公务消费,各个单位的出差减少,导致差旅费用、会议费用、培训费用基本上用不掉,实际上这些费用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如何保证这些活动正常运转,也是我们消费回升很重要的一个途径。

综上所述,在解除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外部硬约束的前提下,首先需要在政策上扩展思路,找准相互促进的消费和投资相融的项目;其次,针对消费目前出现的一些新短板,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对于投资领域的短板和长板要设计相应的方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