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社会学视角下社区治理与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以北京市汽南社区社会组织的实践为例

时间:2024-06-19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宋 煜

社会学视角下社区治理与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
——以北京市汽南社区社会组织的实践为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宋 煜

当前,老龄化和信息化的挑战已经成为大众的普遍共识,“网络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以一个传统型的老龄社区为样本,以养老服务的社区治理视角,对其自生的社区社会组织所提供的“网络化”实践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经验,对我国社会治理与服务模式转型升级进行再思考。

居家养老;社区治理;社区社会组织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既有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虽各具优势但也各有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与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道汽南社区建设协会一起,提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网络化”居家养老。网络化居家养老将既有的三种养老模式纳入其中,发挥其各自优势,借助信息化手段和统一的为老服务平台,整合全社会为老服务资源,进而形成信息和组织网络,为居家养老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随需的为老服务。我们也希望积极探索利用科技力量,用社会治理的思维逻辑,切切实实地解决养老问题。

一、社区居家养老的典型样本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道汽南社区是原国家机械工业部50年代建成的一个老居民住宅区,现有住户2762户,居民6197人。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汽南社区已进入老年社区。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有1859人,占社区总人口将近30%;70岁以上老年人930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0%;其中,空巢和独居的老年人家庭达到206户408人。①数据来源:汽南社区建设协会2013年12月统计数据。本文主要参考该协会有关资料和笔者调研成果。这些老年人中约有66%的老人至少有一种以上慢性疾病。

2004年8月,为了更好地解决社区养老问题,也是对创新社区治理的有益探索,汽南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联合注册登记了北京市第一家基层社区社团组织——月坛街道汽南社区建设协会,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民办非企业组织“无围墙敬老院”,为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社会化的养老服务。

经过十年的探索,协会团结社会各界的力量,以“无围墙敬老院”为载体,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组织操作、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社会力量参与、志愿者补充”的居家养老运作模式,得到广大老年人的认可,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在“无围墙”敬老精神的感召下,社区内外的企业、学术机构与社会组织从“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四个角度出发,以汽南社区建设协会为枢纽,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包括老年餐桌、家政维护、心理关怀等在内的各类型服务,并通过与学术机构的合作,总结经验和教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驱动创新,发现社区居家养老的本质特征,探索一套适应区域为老工作的实践模式。

二、社区养老服务的社区治理

社区养老虽然是一种针对特定群体的服务过程,同时也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因为这一过程也涉及了社区中的人、组织、结构、权益和物质资源。社区作为社会生活共同体,已经随着经济、政治和社会诸领域的变革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针对一个老龄化程度极高的老单位社区而言。社区居民中老年人口比例高,各类社区治理问题自然不可避免地涉及这一群体。作为老单位社区的原住群体,他们对社区的精神归属感也是最强,其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也是最高。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对养老问题的关注都是最强烈的,并且随之引伸出大量的其他社区治理问题,如子女就业、环境治理、学龄儿童教育等。

(一)养老服务的社区治理。

通过对汽南社区建设协会的长期跟踪调查,笔者认为:社区治理在养老服务中的体现,表现在对参与主体的梳理与分析之上。这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养老服务的关键问题,即谁服务,服务谁?

养老服务的“利益攸关方”包括了四个类型,分别是家庭(家族)、服务提供者(养老服务企业)、管理者(各级政府)和助老志愿者。首先家族成员在血缘和亲缘拥有道德上的养老义务,也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自助式养老;其次是养老服务提供者(商),他们通过提供各类照护服务,实现消费的过程,支撑起养老服务产业;再次是管理者——政府,通过公共性政策和公共服务资源投入,为养老服务提供良性的发展环境;最后是志愿者,通过互助行动用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帮助老人,也是帮助自己,从而为社会化养老提供核心价值观。汽南社区的实践表明,只有四方协同共同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才能够实现养老服务的落地,实现多方共赢的良性循环。

(二)“无围墙”养老的精神内涵。

“无围墙”养老的模式并非汽南社区的独创。“虚拟养老院”也是近几年国内风行的一种类似的提法,但其缘起都是为了解决现有养老院规模不足、养老服务不满意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响应政府提出的“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的政策要求而提出的。

经过多年的实践,汽南社区建设协会提出了其特有的观点。“无围墙”养老都是在家庭环境下通过社区组织获得在养老院能够享受的服务,进而在不失去原有熟人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养老的目的。“无围墙”代表了一种社区居家养老的认识,社区社会组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核心在于“互助,公益,开放,共赢”的无围墙敬老精神。具体来说,“互助”是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的基本特征,“公益”是这类服务的根本属性,“开放”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良好心态,“共赢”则意味着相关方目标的一致性和利益的合理分配。通过公益性的互助实现社区居家养老,通过开放性的共赢模式整合社会养老资源,共同为老人提供全面的、多样的、优质的、可信任的社会化养老服务。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所有这些都依赖于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

三、社区治理与养老服务的实践

汽南社区建设协会(无围墙敬老院)在具体的社区治理和养老服务中,总结了一套适合本社区特点的成功经验,并在基层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的支持下,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经过整理,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激发社区志愿服务力量。

汽南社区自身的文化特征体现在“无围墙”敬老精神。充分发动自身志愿服务力量,“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是汽南社区养老服务的核心观点。协会从原有的居委会干部和热心社区工作的积极分子中选择,在不断扩充的过程中建立了15人的助老志愿者队伍。这些年龄从50岁到70多岁的健康老人在协会领导下,以其所居住的楼门院为单位,走访辖内老人,获得需求信息,开展志愿服务。协会也会根据老年人和志愿者的实际需求,对志愿者进行专业指导,定期开展针对老年人的社区活动,并为老年人建立信息档案,安排志愿者对特殊老年人进行重点关注。协会通过每年举办的“魅力老人”评选活动,发现和表彰热心养老事业的社区老人,吸引他们参与到社区助老志愿服务活动中。2014年,协会在“魅力老人”评选的基础上拓展出“社区好儿女”和“社区好保姆(家政服务员)”的评选,激发社区内外的志愿服务力量。

此外,协会在社区党委的指导下,利用非公党建工作,建立了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和以中青年群体为主的爱心志愿者队伍,其中坚力量也积极参与助老服务,最终也会成为助老志愿服务队伍的生力军。

在此基础上,协会秉承“开放”和“共赢”的精神,吸引社会志愿服务资源进入汽南社区,推进各方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市级社会组织)与汽南社区建设协会合作,为社区失能老人提供心灵慰籍服务,由该中心的义工对汽南社区“无围墙敬老院”的志愿者提供“心灵呵护服务”培训,一起入户服务,获得了社区老人的积极认可,也获得了北京市有关部门的重视,提供了大力支持和推广。

(二)加强社区养老领域的科技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助老服务资源提供了整合的机遇,首先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年人沟通交流的迫切需求。在志愿者的协助下,社区老人自发建立了网络交流平台:汽南社区互助社。利用QQ群展示、发动更多的社区居民参加社区活动,开展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了线上线下共同推动社区养老工作。

科技的助力还体现在吸引外部资源,为养老服务提供支持上。在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社区信息化研究中心的支持下,汽南社区建设协会建立了独立的网站平台,宣传展示社区文化活动,提高了社区和协会的知名度,进而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同时,网站也为社区老人、热心志愿者和其他社区居民提供互动的可能,为社区老人和子女提供服务信息,为志愿者提供服务平台,也为其他社区的居民提供培训服务,使自己成为社区居家养老的“星星之火”。

老年人虽然生理上衰老,但在心理上并不服输,而这正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必要保证。协会依托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开展诸如“老年人智能手机大讲堂”等活动,为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提供培训,最大限度的发挥科技的正能量,保障信息安全,如利用GPS和地图功能帮助老人出行,利用微信增强家庭的沟通,等等。综合来看,科技的进步必然使得包括老年人在内的信息弱势群体处于“数字鸿沟”的一端,但汽南社区的实践表明,“科技助力社区”绝不是空话。

(三)加强与学术机构的互动协作。

2010年12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汽南社区建设协会协商,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决定将汽南社区确立为“社会学调查基地”,并于2010年12月30日正式挂牌。选择汽南社区作为社会学调查基地,主要就是针对目前的老龄化问题,发挥社会学研究所的学科优势,开展社区领域的研究。

汽南社区是最早开创“无围墙养老院”的北京社区。与其他开展社区居家养老公共服务的典型案例不同,汽南社区是真正从社区老年人真实需求出发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是自下而上的、来自于草根社区的“社区居家养老”典型案例。通过与社会学研究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开展一系列的共建活动,从而拉近了学术研究与具体实践的距离,增强了学术研究的针对性,提高了研究成果的时效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年轻学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更为社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方法和理念。

四、挑战和期望

汽南社区建设协会和无围墙敬老院在社区养老与社区治理中的实践表明,社会组织的发展是处理当前重大社会问题的重要因素,也是创新社会治理、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内容。但是,社区社会组织包括社区其他类型组织的建设目前还没有获得更大的关注,如何立足社区问题建设并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的重大课题。此外,对“社区”的概念不清晰,缺乏对居委会和社区社会组织的理解,缺乏对不同类型社区的特征挖掘,缺乏对各类社区问题的深入研究,都使得许多工作难以深入展开,都会成为学术研究和基层治理实践的挑战和机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