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货币环境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4-06-19

李 楠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研究所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货币环境的影响研究

李 楠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研究所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我国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弥补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丰富完善了我国的货币金融体系。文章梳理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体系,将互联网金融影响因素引入经典货币分析模型,从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的角度分析互联网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金融体系产生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发展;金融创新;货币金融体系

一、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创新

2010年以来,以社交网络、移动支付、云计算、搜索引擎等为代表的互联网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推动力,互联网企业逐步开始主动融入金融业务的大胆尝试。归纳起来,当前互联网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业态可分为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网络资产管理平台三大类。

(一)第三方支付。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曾经因为支付问题而停滞不前,卖方不愿意先发货,买方不放心先付款,在买卖双方博弈过程中,第三方支付应运而生。第三方支付平台一方面在收付款人之间设立中间过渡账户,充当资金托管中介,有效降低了网络交易的风险;另一方面将多种银行卡支付方式整合在一个界面上,负责交易结算中与银行的对接,使得网络交易更加方便快捷,同时降低了银行开发网关接口的成本。

截至2013年7月,央行累计发放了250张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100余张是预付卡牌照),互联网支付的总量大约是6万亿元,大概占到整个支付的0.5%。虽然规模还小,但是其互联网的长尾特性明显,单笔金额很小,交易海量,未来的成长空间还很大。

(二)网络借贷。

网络借贷是指民间出资人通过网络平台在收取一定利息的前提下,向他人提供小额借贷的金融模式。对于中小微企业的借贷业务,商业银行并非不愿加大力度,因为与大企业信贷相比,中小微企业信贷可带来更高的利差收益;可是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尚没有一套高效、低成本的方法来应对风险分散化、多样化的挑战。互联网企业的进入,在技术和业务模式两个层面上进行创新,把过去没有信用记录的人群纳入金融信用体系,这就使他们梯次接受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服务成为可能,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新的手段。

目前,P2P网贷平台的信贷额度平均是5万元左右。贷款人是个人与小微企业,其中个人占到60%左右。切入这一细分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银行信贷的盲点。据统计,目前国内活跃的P2P平台已超过300家,2012年,整个P2P网贷的成交量达到200亿元;根据行业统计,2013年,P2P网贷规模将有望达到千亿规模。

(三)网络资产管理平台。

网络资产管理平台,就是通过智能后台系统为融资者或者投资者提供各家金融机构的贷款及理财产品的搜索、比较服务,进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财富管理服务。这种服务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客户投融资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极大地提高资金供求双方的合作效率。这类平台包括融360、91金融超市、淘宝理财中心、众安在线、东方财富、数米基金网、百度金融等。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从四个方面对货币金融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1)第三方支付的快捷便利与交易成本降低改善客户体验,促成交易发生,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率,刺激货币需求,加快货币周转速度;(2)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网络借贷,集聚交易信息流,使得依赖交易数据生成信用成为可能,例如目前电商平台发放小额信贷,这种模式对于货币体系的信贷供给产生影响;(3)支付环节的资金沉淀,使网络资产管理平台可以提供财富管理、理财产品销售等现金管理服务,这使因交易需求而在货币体系中沉淀的现金重回货币创造体系,增加货币供给;(4)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余额宝等现金管理产品提供的财富管理服务,客观上加快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提高了资金成本。

二、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银行信贷是我国货币供给的主要支柱,互联网技术催生的网络信贷发展将通过对信贷供给的影响而影响我国金融体系的货币供给。互联网技术可有效提高中小企业客户的信息透明度,引导信贷业务覆盖长期忽略的长尾市场,同时整体上充分利用闲置信贷资源,提高信贷业务的整体效率。受制于传统信息处理方式,传统银行信贷的客户选择带有显著的“嫌贫爱富”取向特征,这也使得处于尾部的中小企业信贷需求长期难以得到有效满足。李志(2002)通过最优决策模型解释了这个问题。根据李志的研究结论,银行最优决策时存在闲置社会资本,这说明传统信贷体系下的资源配置是缺乏效率的,存在帕累托改进空间。

引入互联网技术可以改善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强中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那么这将对中小企业融资产生什么影响?对整体信贷市场的效率又产生什么影响?接下来将在李志(2002)的模型分析基础上引入信息、成本改善因素,回答这两个问题。因篇幅所限,本文不再复述李志的模型,仅阐述模型修正部分。

假定引入互联网技术后,网络借贷平台向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总额为λnI0,λ∈(0,1),余下的(1-λ)n家小企业将决定是否向大银行申请贷款,这些小企业的类型pi服从[p1,p2+ε(p1-p2)]上的均匀分布,其中ε∈(0,1)为度量网络信贷信息优势的参数,ε越大信息优势越低,ε为1时意味着完全没有信息改善。如果网贷平台拥有完全的信息优势,则会选择将贷款贷给风险最低的λn家小企业,此时容易得到:ε=1-λ。在此基础上调整大银行向小企业贷款的预期利润函数E∏b(R,C,I2),将申请贷款的小企业数和企业类型的分布函数做出相应调整。随着信息改善的加强,即ε→0时,λ>0,即库恩—塔克条件不满足松弛约束,在紧约束条件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一方面,I1+I2=K,社会整体资源配置得到帕累托改进,社会整体福利增加;另一方面,引入信息改善后中小企业贷款总额增加,并且随着ε→0,信息透明度越高,中小企业获得贷款越多。

克里斯·安德森认为网络时代是关注“长尾”、*“长尾理论”由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首先提出,即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热门产品,不在传统需求的头部,而在于需求曲线的那条无穷长的尾部。对于信贷市场,信誉好、资质佳的大企业大客户的信贷需求是银行关注的重点,而资质差、风险大的中小企业信贷需求长期不被银行重视,无法得到满足,即信贷市场的“长尾现象”。发挥“长尾”效益的时代。对于中国信贷市场而言,长尾现象存在已久,而且长期以来没能得到根本性改观。通过以上模型分析,可以发现引入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中小企业客户的信息不对称,这不仅能够引导信贷业务覆盖长期忽略的市场的长尾部分,同时,这并非是简单的大企业贷款转向中小企业,而是整体上对闲置信贷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信贷业务的整体效率。因此,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借贷平台的不断扩张,将有效提高信贷业务效率,增加信贷供给,进而增加整个金融体系的货币供给。

三、互联网金融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学者对于货币需求的理论研究极其丰富,本文将在凯恩斯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框架下,分析互联网金融创新对于人们三类货币需求的影响。凯恩斯在《通论》(1936)假定人们对货币需求出于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即货币需求函数可表达为:M=L1+L2+L3,其中M为货币需求,L1、L2和L3分别为交易、预防和投机三种动机带来的货币需求。后凯恩斯主义的研究者在这个框架下,不断完善和改进三类动机的需求函数。

(一)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分析。

在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中,交易性货币需求仅仅与收入相关。Baumlo(1952)和Tobin(1956)仿照“最优存货控制理论”的方法提出著名的“平方根定律”,基于平方根模型,我们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交易动机货币需求产生的影响。首先,对于交易成本b,电子支付和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使得交易安全、快捷与便利,从而降低交易成本b;其次,对于利率r,现金管理产品客观上加快了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提高了利率r;最后,对于交易量Y,交易量体现商品交易的活跃程度,取决于经济发展阶段与周期,短期内互联网金融产品对于经济活跃程度影响有限,在平方根模型分析框架下,分析短期内支付体系发展对于货币需求的影响时,可以将交易量可视为稳定的外生常量,相对稳定。

因此,在平方根模型框架下,现代支付体系的发展,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利率,降低了市场对于货币的交易性需求。

(二)基于预防动机货币需求分析。

在流动性偏好分析框架下,凯恩斯提出预防动机是货币需求的另一个来源,Whalen(1966)提出了预防性货币需求模型,他认为由于人的未来收入与支出存在不确定性,从而产生预防性货币需求。Whalen提出立方根定律,基于立方根模型,我们分析现互联网金融创新对于货币预防性需求产生的影响。首先,对于未来净支出的分布标准差S,居民的未来净支出取决于物价、税率、收入、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支付手段和系统的发展并不能对企业或个人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产生显著性影响;其次,对于转换现金的成本,现代支付体系的发展能够提供愈来愈便捷的兑换服务,并弱化现金货币与电子货币之间的差异,这将降低现金转换成本,进而降低预防性的货币需求;最后,对于资金利率,如前文分析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产品推高资金利率,进而降低预防性货币需求。

因此,在立方根定律基础上,结合现代支付体系发展的规律,可以判断未来,随着支付手段与支付平台的发展,预防性的货币需求也将趋弱。

(三)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凯恩斯在流动性偏好理论之中强调了货币需求的投机动机,货币被当做一种资产来看待,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本质上是一种源于货币的价值储藏职能的货币需求理论。Tobin(1958)认为,影响投机型货币需求的因素包括利率和风险,他在Markowitz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选择理论。Tobin的理论着重在收益性与风险性的均衡,选择结果更为多样化也较符合实际,投机性货币需求受利率波动影响,当利率高到一定限度时,人们预期利率下行概率较大,风险资产价格回升,投机性货币需求降低;反之,当利率趋向于零的时候,风险资产价格处于高位,价格下行概率较大,人们更愿意持有货币规避价格风险。

利率是影响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关键要素,但从Tobin的资产组合选择理论来看,在利率波动预期的影响下,投机性货币需求并非与利率成简单的相关关系,而是具有波动性。随着网络资产管理平台的发展,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现金管理工具利用海量交易沉淀资金投资于货币资金市场、协议存款等低风险利率产品市场,并利用平台用户数量巨大、产品错峰赎回等特征向用户提供T+0的现金管理服务。从资金投向来看,网络资产管理平台通过流动性管理工具的创新,将传统意义上的无风险货币转移到低风险货币市场,同时并不影响资金的流动性,这模糊了传统的货币需求与风险资产需求的界限,严格来说,降低了传统的投机性货币需求,因为创新产品接近于无风险的T+0高收益服务,使得人们不必再因流动性风险和机会成本忍受低利率了。

综合来看,在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分析框架下,互联网金融通过技术、产品的创新服务,降低交易成本、降低现金转换成本、增加交易活跃程度、提高资金利率等方式,降低了因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创新的碰撞影响深远。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创新,为商品交易提供了快捷可信、价格低廉的结算服务,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同时也孕育了余额宝、阿里小贷等金融产品创新,为我国金融体系完善做出了贡献。本文从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的角度,通过在经典模型中引入互联网金融影响因素,分析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创新对于我国货币体系的影响。分析发现,伴随互联网技术在金融业务中的持续渗透与应用,对于货币供给,将通过提供信贷效率、增加信贷供给,扩大货币供给;对于货币需求,将通过降低交易成本、降低现金转换成本、提高资金利率等方式,削弱企业对于货币总量的需求。总体来看,现代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以及伴生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创新,完善了我国金融体系功能,提高了我国货币体系运转效率。

因此,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体系发展与创新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传统金融机构应该抓住战略性发展机遇,积极拓展传统金融服务的业务范围,与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取长补短,尽快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承担金融机构在金融运行体系中应负的职责。

略)

F822.2

:A

:2095-3151(2014)55-0065-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