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魏琪嘉
全球产业的发展趋势
魏琪嘉
当前,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一是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二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三化”趋势,即集群化、信息化、生态化。准确地把握国际产业发展新趋势,对提高国家产业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化是指以专业分工为基础的、地区产业高度集中的资源配置格局,是一种产业的空间集聚现象。产业集群化之所以能成为当今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是因为它能够充分实现集中化、专业化等现代产业发展目标,可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产业集聚化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空间上的高度集中。知名产业集群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集群内相关产业或相关企业在地理上临近,一个片区集中发展一个产业,如美国的硅谷,意大利传统产业集群,英国剑桥工业园。空间上的集聚能给集群企业带来资源及公共物品共享的便利,有利于企业间知识的传播与交流,增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信任。
二是专业化分工。产业内部的不同企业可以围绕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实行分工合作,参与分工合作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企业,均可以脱离其他企业独立运行。
三是以中小企业为主。欧美国家的产业集群的载体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使得集群在应对市场经济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及金融危机时更有优势。与大型企业相比,虽然小企业在抗击风险方面的能力不足,但是小规模企业“船小好掉头”,相对灵活,对市场变化能够作出快速反应。
产业集群化可以带来以下三类经济效应:第一,提高产业竞争力。随着分工协作体系的进一步深化,强强联合局面的日益形成,区域产业竞争力势必稳步提升,从而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第二,有利于实现技术知识、管理经验的交流和共享。例如,一个地区出现一个盈利行业后,在同一地区的周围,厂商或潜在厂商最先获得行业盈利的信息,并能够快速接近该行业的信息源,同时专业猎头会寻找这一地区的拔尖人才,优质人力资源会在企业间自由流动。第三,加速企业创新。从事相同行业的企业处于一地,势必存在竞争的关系。“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没有竞争就没有创新”。通过竞争、合作,实现分工、协作的格局,形成良性互动,从而助推产业升级步伐加速。
产业融合化不再是一个陌生词,当前已经成为国际产业发展的趋势。产业融合化有两个特点:
一是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如以物流、电子商务、电子金融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产业,实现了电子网络技术和传统产业相结合,并实现了产业的创新。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不但促进了产业升级,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对传统产业带来了冲击,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和压力。
二是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工业、农业、服务业通过融合提高竞争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新需求。以生态农业为例,生态农业往往和生态旅游相结合,形成了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产业链条,既适应了市场需求,又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工业供应链把上、中、下游相关的产业联系在一起,通过技术创新、体制和制度创新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
产业融合的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直接促进产业创新;二是推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产业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产品,并逐渐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也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商机和市场,促进企业网络的发展,提高区域之间的联系水平。
产业的生态化是循环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当前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其作用和功能日益凸显:从宏观层次看,国家产业发展战略选择、法律制定要体现生态化;从中观层次区域看,产业园区的建设、布局更要体现生态化;从微观层面看,在企业的生产技术改造、管理实践的过程中,生态化的概念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当前国际上兴起的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就是产业生态化的体现。
产业生态化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循环性。产业体系具有循环性特征,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反馈式流程进行循环,从而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二是带动性。将传统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通常能为传统产业改造找到出路,带动传统产业升级。三是增值性。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入股、期权激励、企业合作等形式成功实现了产业—生态共生系统,使系统内所有企业都得到好处,取得增值效应。
(田风摘自《金融经济》2014年第7期〈下半月〉《国际竞争格局变化下的中国产业发展趋势展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