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制度创新促进节能减排——《节能减排的环境审计规制研究》评介

时间:2024-06-19

李玉辉

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资金是前提、技术是基础、制度是保障,政策制定者必须选择合适的监督与约束机制来影响经济发展的路径,并根据形势变化的需要,不断探索节能减排的新模式、新方法。黄溶冰教授的《节能减排的环境审计规制研究》一书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减排规制工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将研究视角聚焦在环境审计信息化工具上,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我国节能减排的环境审计规制研究(11BGL062)》的最终成果,该书于2014年6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纵观全书,有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是浓厚的理论色彩;二是严谨的逻辑结构;三是鲜明的实用价值。

浓厚的理论色彩。该书作者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阐释环境审计在节能减排中的规制机理。具体而言:利用刺激—反应模型,分析主体环境责任响应的对抗、防御、适应及先动哲学的演化规则,探讨环境审计在节能减排中的微观作用机制问题;利用学习—适应机制,分析主体与环境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或“积累经验”,并且根据学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结构和行为方式的演化进程,探讨环境审计在低碳发展中的宏观动力机制问题。进而,作者以现代审计功能拓展与创新的视角,通过整合各类审计资源、建立各种协作机制,从节能减排的责任链出发,对节能减排的政策绩效、政府绩效、资金绩效、项目绩效以及企业绩效等开展审计评价,推进审计监督在节能减排中从“查错防弊”向“鉴证评价”的角色转型。

严谨的逻辑结构。该书由四大板块构成:第一板块是节能减排的环境审计规制机理;第二板块是节能减排的环境审计工具设计;第三板块是节能减排的环境审计实施效果;第四板块是节能减排的环境审计制度完善。这四大部分脉络清晰、层层推进,实现了如下研究目标:(1)建立一个理论框架,探索环境审计作为信息化工具在我国节能减排中的实现机理,构建基于环境审计的节能减排理论框架。(2)探索一组经验证据,利用统计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探求信息化工具减排效果以及环境审计需求影响因素、审计发现分布特征等方面的经验证据。(3)开发一套方法体系,设计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体现绩效观的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4)完善一项制度安排,提出在节能减排过程中,促进我国环境审计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鲜明的实用价值。作者指出,在节能减排中没有固定的政府干预模式,也不存在独立的规制工具;命令控制工具、市场化工具和信息化工具都有发挥作用的空间,在特定环境下,哪一种规制工具更有效取决于环境问题本身的特点,以及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面临节能减排压力最大的国家,利用命令控制或市场激励等传统规制工具保护环境仍然是主要措施,甚至在某些时候还需要适当强化。但同时,我国也需要适应形势的变化,借鉴国际经验,利用环境审计等新型规制工具,填补既有制度的缺陷,或者用来解决一些新问题,提升规制效率、减少规制成本。

该书研究思维缜密、思路开阔,是黄溶冰教授多年对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国家治理视角下的现代审计理论合理嫁接进行深入思考的结晶,并公开发表了多篇论文也是本书诸方面研究观念的细化和深化。《节能减排的环境审计规制研究》一书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力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