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邓玉真 蒋庆斌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1)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同时又是各类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凸显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群众对党、对社会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更要坚持好、落实好党的群众方针,走好群众路线,充分发挥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切实关注和解决好与群众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民生问题,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实实在在地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所以,肩负为国家培养人才重任、为地方政治经济发展服务的高职院校,理应站在先进文化和理论传播的前沿,在新时期更应全面理解和正确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从我做起,从小事、实事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通过一件件的实事好事,使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职院校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做好社区服务工作,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有效途径之一。
2)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大学具有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可见,为社会提供服务既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也是高校的社会责任。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国家对高职的投入也逐年加大,作为区域性大学,更应该在社会服务方面作贡献。另外,由于社会因素及自身原因,高职院校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只有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得到社会的支持,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城镇社区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单位,一个成熟的社区应该具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服务等多方面的功能,能够满足社区成员的多种需求。所以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也是党和政府城市工作的基础,和谐社区建设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只有健全社区功能,拓展社区的工作面,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才能使社区成为协调和凝聚方方面面力量的中心,成为功能比较齐全的“小社会”,进而承担起更多、更大的社会重任。
4)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当代大学生参与学校和社会管理的积极性高涨,他们渴望跨出校门,尽早接触和了解社会并服务于社会[1]。高职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和重视这一特点,因势利导,积极创造条件,为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升自我搭建广阔的平台。
1)社区负担过重导致职能错位。市、区不少部门都以“重心下移、工作进社区”为由,过度把部门工作摊派到社区。
2)不少社区组织行政化的倾向仍然严重存在。政府对社区干预过多促使居民对政府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社区干部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自觉参与社区建设的观念淡薄,社区民主制度形同虚设。
3)社区管理难度较大。有的社区外来务工人员和暂住人口多于常住人口,给社区物业管理、治安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带来很大难度。高校周边社区内的各种行业的经营者都看好大学生消费群体,校园周边经营秩序混乱复杂。
1)很多高职院校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职能定位、社会责任担当方面仍然不甚明确。有的院校甚至认为只要完成自身的教学、科研使命即可,至于“象牙塔”之外的事情则是社区、政府应该关心和解决的问题与己无关。殊不知,促进高职院校与社区关系的改善和良性发展,不仅为社区居民,也为高校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一条现实的和谐发展之路。
2)高职院校缺乏健全完善的服务社区的管理机构或组织。学校的共青团组织与社区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相互交流、沟通,使得活动缺乏计划性、系统性以及宏观调控性,从而降低了活动质量[2]。
另外,社区服务活动仅注重大学生的社会奉献,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种慈善和实践活动,没能挖掘其内含的教育价值,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发展。有些大学生志愿者在实践活动中牺牲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却没能得到应有的关注;一些活动成果及经验没能得到肯定和推广,服务社区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3)服务内容和形式重复单一。高职院校开展的社区服务活动由于受人力、物力、财力的局限,内容主要集中在帮困扶贫、文体卫生宣传、便民利民等较浅的层次上,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对社区居民的真实需求缺乏实质性的调查和关注,导致了服务与社区需求的错位。这种状况不仅使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且往往导致高职院校与社区之间交往的出现形式化倾向,达不到良性互动、互惠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高职院校与社区双方都应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措施,促使共建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的社区服务指导中心,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组织,以便进行社区服务方案的制订、组织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
高职院校及社区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争取能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政府部门要大幅度压缩“下社区”事项,对社区干部的考核重点放在走访居民、收集情况、解决问题的实绩上;政府要在政策上、财政上给予大力支持,多方筹措资金,解决经费紧张问题;鼓励社区居民加入义工队伍,完善社区建设[3]。
高职院校应联合社区及相关部门,以人为本,办好实事。可以从社区群众反响最为强烈的事做起,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使居民群众在创建过程中得到实惠,从而构建温馨和谐的人居环境。
高职院校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组织性强的密集人群,这些正是社区教育、社区精神文明和社区经济建设所必需的重要因素,是服务社区的重要的智力资源。高职院校可以凭借拥有的大量先进设施、专业技术人员、较强的科研力量等资源优势,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社区作报告;有针对性地对社区干部、居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科技素质和就业能力。也可以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把社区居民关心的健康知识法制教育、科普生活、文化历史、民族宗教、消防知识、家庭理财、技能培训(如电脑操作、文明礼仪、交通法规、英语日常用语及声乐舞蹈)等,以讲座的形式带入社区,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其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汇聚了优秀的青年学子,这些年轻人有组织、有纪律、有知识、有文化、有激情,有年轻人的朝气和了解社会、奉献社会的热忱,是高校服务社区的主力军。高职院校应调动师生和社区居民参与区校共建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内的宣传栏、文化活动站、图书室、市民文明学校、科普课堂等宣传阵地,大力开展科技、文化、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宣传普及科学知识、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和卫生常识,形成“四进社区”活动热潮。
由于政府的长期投入以及自身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拥有比较完善的办学条件。与社区相比,高职院校一般都拥有设施一流的体育场馆、馆藏丰富的图书馆、先进的科研设备等,社区与高职院校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社区可邀请高职院校的专家到社区作报告,聘请他们的科技人员做社区的技术项目;高职院校可利用文体场馆与社区居民组织文体活动,组织居民到实验室参观,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等。
高职院校不能把主要职能限定在应用技术教育上,而应在教给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增强社会服务意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大学精神的培养;应建立和完善高校服务社区机制,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组织,成立专门的社区服务指导中心,制订完善的社区服务方案;建立高校服务社区的长效机制,确保各项实践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地进行。
要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完善体制,做好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宣传总结工作[4]。对学生在社区服务中的收获、体会、经验与做法等,要及时加以总结;对在服务社区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年终综合考评中予以记录、表彰,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这不仅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受到教育,而且能扩大此类活动的社会影响。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把服务社区逐步纳入大学课程,使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为我所用,促进社区、学校、学生三方的和谐发展[5]。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社区服务还处在探索阶段,社区服务意识与欧美等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以我市为例,常州作为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人们的物资生活水平普遍较高,社区硬件设施、安保措施等方面条件较好,但社区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在常高职院校已有12所,师资力量雄厚,设施齐全,设备先进,这些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比较密切,为服务地方经济作出了贡献,但与社区严重脱节,未能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服务社区的职能作用。这就需要国家积极出台法律政策对社区服务予以保障,使这种自愿的志愿服务成为一种自觉,并提供相当的资金对其进行支持,建立健全保障体系,使政府、学校、社区等都对社区服务进行积极的响应,调动各种资源来确保社区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其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1] 王建胜.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形式与原则[J].高教与经济,1999(3):53.
[2] 宋巨盛.对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22-25.
[3] 姚靖.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对策思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2(1):56-59.
[4] 朱记伟,张存库.高校开展大学生社区服务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10):85.
[5] 王啸飞,徐云峰.借鉴社区服务学习经验完善我国大学生社区服务[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132-13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