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全方位育人”的外语专业基础课程多元评价体系构建

时间:2024-06-19

张 妤

(广东培正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州 花都 510830)

2020年10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为此,广东培正学院外语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在实践中探索研究了基于“全方位育人”的多元评价体系。“多元”指评价主体、内容以及方式的多元,通过构建基础课程评价模型,将课程思政融入过程性考核,结合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模式、朋辈式教学模式进行评价体系改革,收获了较显著的效果。

1 文献综述

2021年,检索了国内外测评与教学类文献共470篇。其中,国内以“评价改革”和“学校评价”为主题的研究较上一年度有明显增加,“测评体系”和“测评与技术”类研究也成为主要趋势之一,凸显了后疫情时代智慧教育的急速发展,关于“标准”的研究也在不断趋于多元。

国内外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课程促学评价为目标,从而促进课程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如文献[1]指出,借鉴国外高校课程评估的经验,我国高校应赋予教师足够的自主选择课程评估方法的权利, 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分配多种考试方法。课程评价改革应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有效提高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再学习能力。Hayden Wimmer 等[2]得出,高等教育越来越依赖课程评估,然而覆盖所有课程和评估内容是一项挑战。家庭作业与提高学生成绩有关,可能是覆盖或强化关键课程和评估概念的解决方案。王雪等[3]认为,结构学分评价方式是将外语课程分为理论学分和实践学分两个部分,理论学分的获取通过闭卷考试的方式,实践学分由一学期3次的口试成绩组成。通过“1次笔试+3次口试”的结构学分的探索与实践,改变了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使学分制由象征性意义向实质性意义转变,是一种凸显学生的发展潜能和价值的外语课程评价方式。还可运用人工智能实现智慧评价,开展个性化教学或者指导。如CHEN H 等[4]通过构建大学英语学习者自主学习平台,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教学改革实验。数据收集主要通过问卷和受试者的自主学习考试成绩、常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英语听力成绩进行。结果表明,实验班在自主学习平台上的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呈正相关趋势。此外,实验班的常规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之间的相关性比对照班更具统计学意义,实验班在英语听力测试中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班。H. R. Bhagyalakshmi 等[5]发现,教师和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思考创新的评估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对于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来说,创造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获得各种技能的新方法的工作场所,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通过对课程中学生的评估,可以发现他们是否能够将课程知识转化为良好分析技能来解决问题,并对现实的问题得出结论。基于结果的教育通过课程评估使这成为可能。尹玮[6]从背景、特点等方面探讨了大学外语翻转课堂课程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同时介绍了CIPP评价模型下的大学外语翻转课堂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突出背景、输入、过程和结果四个维度,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课程提供了评价范式,从而丰富翻转课堂研究的维度,提高翻转类课程的教学效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革新为教育评价智慧化、多元化提供了新的可能,后疫情时代的教学进一步加快了这一发展。在新的评价体系下,必须在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来支持形成性和个性化的教学评价[7]。人工智能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作为教学评价的技术支撑,而是不断融入其中[8]。同时,智慧评价使得课程管理系统中的学生数据进一步被挖掘和利用,丰富了已有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突破了唯分数的评价困境[9],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表现的多维度记录使得大规模的个性化学习得以实现[10]。

综上所述,搭建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创新运用评价工具,能推动有效教学。在当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育评价改革中,智能化的学习分析能够为学生成长全过程数据化、精准化以及个性化的学习提供支持。

2 外语专业基础课程评价评估模型构建

课程评价理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成果评价法(强调教学成果)、过程描述评价方法和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它们分别建立在R.W.泰勒的教学思想、Bloom 的教学理念和 Gardner 的多元智力理论基础之上。相对来讲,多元评价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更为注重人的发展,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更为科学和灵活,提倡构建灵活的弹性化的评价指标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目前发达国家的教学评价研究已经形成较为规范、正式的规模(如图1)。

图1 外语专业基础课程多元评价要素图源自徐莉《未来课程想象力》

课程的评价是一个动态化、体系化的过程。从课程目标设计到课程实施前、中、后的目标达成评价,中间还涉及评价策略、评价主体以及由此带动的教学策略调整,而理想的多元评价方法绝不在于方法的复杂性,而在于以评价促进更优质的课程设计、师生更和谐的合作和双方自悟。

外语专业基础课程为低年级开设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课程和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课程。基础类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高年级的专业课程学习,甚至是以后的工作或深造,因此语言基本功的培养不能弱化。民办院校生源外语基础薄弱,专业基础课程任务更艰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全方位育人”的外语专业基础课程多元评价模型应运而生。

外语专业基础课程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会读会写、乐读乐写的同时,也能增强学生自主调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程的教学方案中引入了多样的学生活动,如较为传统的口头提问、研究报告、小组讨论、论文撰写、诗词朗诵等,也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媒介的如朋辈辅导学习、作品选集、日记日志、综合表演等教学活动。

2.1 基于课程思政融合专业教育的外语专业精读课程评价体系

2.1.1 评价模式

强化学习的过程考核,过程性评价成绩提高到40%,更关注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和收获。本课程的评价体系由知识评价和能力评价两部分组成,知识评价考查语言技能,通过考试形式进行评价;能力评价是基于任务和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考察,通过小组成员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考试的形式不再囿于笔试,而是依据不同年级,不同的语言水平,在期中、期末考试上,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如情景对话、电影配音、随机问答等考察形式来强化学生的口语听力水平,考查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吸收以及运用(如图2)。

图2 精读课程评价图

2.1.2 模式分析

教学模式采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位一体模式,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线上线下相结合完成整个教学任务。课前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视频和文化知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完成对文化部分的结构图绘制,培养中西文化对比思维,准备好课前导入环节对文化结构图的陈述;课中由教师精讲+学生讨论+小组活动组成,重点解决文章中词词、句句、段段之间的逻辑关系,绘制思维导图,深入掌握英文思维逻辑的过程中加强语言技能的学习;课后小组完成实训+思政项目,升华思政主题,强化思政意识。从课文的学习前到结束,课程思政能贯穿始终,做到课前导入,课中强化,再到课后升华,形成了完整的课堂链。小组课堂展示环节经过学生展示、同伴互评的环节再到教师评价,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给予学生课堂话语权,让学生在文化知识、表达陈述、逻辑思维方面得到充分的展示,促进课堂思政的有机融合(如图3)。

图3 精读课程思政融合专业教学框架

2.1.3 实施效果

我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过级率从2019年的42%提升到2021年的53.81%;西班牙语专业四级考试过级率从2019年的24%提升到2021年的30.6%;2021届日语专业N2考试过级率为61.1%,比2019届日语专业提升了6%。“商务英语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021年获得广东省课程思政改革示范团队;“综合英语IV”获得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二等奖;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院级课程思政试点项目,发表相关论文成果10余篇。学生们在省级赛事中佳绩不断,如2021年第七届广东省民办大学日语演讲比赛中获低年级组二等奖;2021年在广东省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 “学外语,讲党史,强自信,勇担当”主题创意大赛中,我院学生分别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2.2 基于“线上线下立体互动教学模式”外语读写课程评价体系

2.2.1 评价模式

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其中,平时成绩构成:考勤5%+线下课堂表现10%+超星平台任务点15%+阅读实训活动20%(线上分组活动)。

2.2.2 模式分析

课程开设前教师对课程在线平台进行资料上传与维护。课前学生利用超星学习通开展线上学习,课中不仅有线下课堂的面对面互动,同时辅以超星线上平台,利用“随堂测”及时对学生上次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诊断性检测,通过“分组任务”“主题讨论”“抢答”“选人”等形式进行在线互动;课后利用微信小程序词达人、批改网等人工智能方式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测。课程中期,通过在线匿名问卷调查同学们对于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读写课程学习形式革新,评价内容、主体和形式的多元化,不再是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评判标准,而是结合线上线下学习进行多方位评价。课前、课中、课后的作业成绩及学生表现均有在线记录佐证,评价方式多维,也提高了评价的综合性和科学性(如图4)。

图4 外语读写课程多元评价的目标追求与课程设计

2.2.3 实施效果

课程在校内外获得同行专家及学生的认可,2020年5月,“英语阅读II”获广东培正学院“网络教学”优秀案例二等奖,2021年5月获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二等奖。截至2022年3月上旬,课程超星学习通页面点击次数总计近62万次。团队教师的近两个教学周期课堂教学评分均在94分以上。2021年广东省第八届联盟杯本科高校写作大赛中1名同学获得专业组一等奖,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大赛中,1名同学获得专业组写作一等奖,位列全省第五名;1名同学荣获阅读二等奖。由教育部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主办的全国人民杯翻译大赛中,我院7名同学喜获三等奖。

2.3 基于“朋辈教育理念的语音助教”语音课程评价体系

2.3.1 评价模式。平时成绩占比70%,期末考试占比30%,以过程性考核为主。平时成绩评价维度包含:利用科大讯飞语音平台进行语音实训、语音助教的朋辈辅导、超星平台课程包学习、课堂表现、语音团体大赛以及课堂考勤。

2.3.2 模式分析。基于“朋辈教育”的观念,广东培正学院语音课程创新性设置了“语音助教”这一朋辈引导角色,助教为本校外语类专业的大学四年级学生,学生为大一外语类专业同学,助教的职责为新生语音强化训练指导,带领新生进行晨读晚修领读、纠音与指导。由于语音助教均是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的高年级学生,双方比较容易沟通,助教在某种意义上是新生同学的“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新生语音得到纠正,助教的学习水平也同时得以提升,实现了教学相长。从2019年开始,广东培正学院开始举办“新生语音团体赛”,对语音大赛和学生语音课的课程评价进行有机结合,学生在语音课程中的表现计入团体赛成绩的一部分。

2.3.3 实施效果。学生对“语音助教”项目的实施满意度超过93%,对语音助教在发音上的纠正的满意度超过91%,学生的语音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语音助教也表示自身的英语语音、教学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3 多元的“全方位育人”评价体系构建

广东培正学院外国语学院在构建的“全方位育人”外语专业基础课程多元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不单单局限在教师单一个体,还包括人工智能评价(讯飞语音、批改网)、语音助教、学生互评、自评等;评价内容包括了学生认知结构的诊断、情感态度的分析以及学习行为和表现的预测,线上学习的完成度,思政学习内容的融合度;评价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考试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结合诊断性测试,提高了课程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传统的观察、访谈、问卷,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转为电子档案袋、大数据精准评价以及个性化的评测方案。外语专业基础课程团队老师在线下授课的同时,也不断建设和运用线上授课的资源和平台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开展线上讨论环节、分组实训、分享视频图片资源、课外阅读材料补充练习以及线上测试等形式进行。利用信息时代的新手段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充实学生的课外生活。通过大数据评价结果分析,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效果,不断总结、改进教学,并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