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精准思政育人格局与实施路径研究

时间:2024-06-19

王 丹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财经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专业结构更加合理,职业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构建起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飞速发展,正式进入提质培优阶段。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面对新需求,职业教育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如何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在高质量发展中由大变强是一项重要课题。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教育部等九部门制定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1](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1 课程思政的意义

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高质量发展,也是人才的全面发展,因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政育人是高职院校提质培优行动的重点内容[2],也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和全国职教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通过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院校精准思政育人格局的建立和实施路径研究,提升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教育学生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满足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和人才的全面发展需求,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精准思政育人格局建立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区域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也促进了教师育人水平得到全方位提升;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3],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着力补短板、激活力、提质量,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有效地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 精准思政育人格局的总体建设思路

精准思政育人格局基于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注重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良好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信息素养培养,根植家国情怀,培育爱岗敬业、遵守规范、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创新意识、工匠精神,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坚持思政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融“职业道德+传统美德+社会公德+时代精神”于一体,深入挖掘思政资源,植入中国发展实践,促发学生的情感自觉与价值认同。让学生拥有历史的智慧、人文的情怀、专业的技能、世界的眼光、道德的态度。学习古人的智慧,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弘扬社会公德,发扬时代精神,更好讲述中国发展故事。

3 实施路径

3.1 重构课程体系,建立育人格局

紧跟产业发展,对接“岗课赛证”,定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学习内容,基于企业实际岗位工作流程,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工作规范,进行教学改革,将学习内容整合为工作项目,确定每个项目、每个任务的主线思政点、深入挖掘思政资源,有机融入“职业道德+传统美德+社会公德+时代精神”;融入传统美德,赓续红色基因;融入社会公德,践行使命担当;融入职业道德,筑牢理想信念;融入时代精神,实现守正创新。增强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匠精神、职业精神、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综合素养。精选思政元素、优化课程内容,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培养,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不断建设、创新建设学习资源、思政资源,满足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和人才的全面发展需求,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的思政元素设计,见表1。

表1 课程思政元素

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的思政教学设计,见表2。

表2 财务管理岗位认知思政设计

3.2 打造高效课堂,创设育人环境

打造“专业课堂+社会课堂”双向互动、协同育人模式,培根铸魂,培育“四育”人才,育责任、育技能、育品质、育信念。引入企业精益生产及信息化管理模式开展实践教学,构建标准工位、班组管理、项目管理等系列课程模块,开发系统完善的生产性实训项目,让学生在实训中熟悉真实的企业生产经营、工艺技术管理流程,在真实条件下参与企业工程解决方案的实践工作。结合学生兴趣点,以生动鲜活的案例、催人奋进的视频、直观可见的数据、引人深思的故事、直击内心的图片、真实职业体验、游戏对抗等有效方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把道理讲透、讲活、讲深,引导学生真懂、真信、真用。灵活运用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教学途径,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工作场景中融入思政要素,将专业课程结合先进典型、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融入教育教学、实习实践、就业创业等学生成长各环节,将价值引领、能力塑造有机融合。让学生领会科学理论的实践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力量、中国发展的时代意义,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

3.3 健全评价标准,保障育人成效

结合生源的差异化、多元化,完善考核机制,融合岗课赛证育人,建立内容全面、科学合理、多元多层的评价体系[4]。课程内容对接岗位需求、1+X证书考核、技能比赛需求,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有效提升职业教育课程育人成效。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注重学生的成长评价和成才评价。结合专业、企业岗位需求来制定教学评价考核体系,采集学生专业学习、品德、技能、素养等各项过程性指标,构建学生发展评价量化表,并根据分析结果,形成针对性策略,对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发展增值水平进行评价,建立成长记录数据库,并将数据统计拓宽到毕业阶段,为学生专业发展以及未来职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让学生通过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真正了解社会现实,拓宽视野、丰富认知,深入观察当代中国的改革创新实践、真切感受新时代的发展脉搏,引导学生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奋进,让学生心中有爱、手中有技、肩上有责、脚下有力量,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

3.4 加强师资建设,提升育人能力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企业优秀人才、企业专家和技能人才组建教师队伍[5],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师资支撑,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进一步增强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学习进步,探索课程思政有效路径,真正发挥课程育人成效,提高学生就业率。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师德修养,实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做“四有”好老师,引导学生把对家国的爱、对职业的爱融为一体。教师队伍建设、能力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大力度,从教师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实践能力、思想政治等多方面进行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引导教师主动学习,要树立对我国职业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职业教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知和认同,把握职业教育教学理论、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主动传承和创新发展职业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底蕴,正确解读现代职业教育文化的精神内涵,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教材、融入教学、深入学生头脑。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设以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为驱动的数字化平台,开展课程建设,推动教师树立数字化教学改革理念,结合具体岗位工作实际,设计学习情境,按照工作过程铺设内容,并以结构化引导、碎片化学习新模式为导向,紧扣产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5 校企有效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将教育教学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把企业岗位职业标准、技术标准等融入教学内容。校企共同研究专业设置、设计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组建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实习平台等,深化协同育人,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最新的行业动态、企业典型案例、职业技能证书标准等,建设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6],用“针对性、适应性、灵活性”的“多向发展”强化、补充、拓展“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的“核心技能”,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性、选择性与时效性,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缩短学生适应岗位时间。产业、企业、职业、专业、就业联动发展,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实际工作中对岗位的能力需求为立足点,培养出符合市场真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校企要深度融合、定期研讨,教师要不断更新改进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对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有效教学载体,发挥合力育人作用,培育学生结合企业生产、生活实际增长技能,把学生培养成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7]。积极发挥校企双主体育人合力,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的培育,真正实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成效。

4 结语

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精准思政育人格局与实施路径研究,紧跟市场需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建设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重要任务,不断调整结构,持续优化设置,积极探索课程思政育人的新模式新路径。“精准思政”突出价值引领、工匠精神培育、企业文化融合和全方位育人等职业教育特色,让职业教育育人体系更加完备、制度更加健全、标准更加完善、条件更加充足、评价更加科学。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技能和人才支持,形成全员、全课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