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王义康,李海芬,王 一
(中国计量大学 a.理学院;b.研究生院,杭州 310018)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和技术攻坚的重任,尤其是国家发展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时,有效培养主动服务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心怀祖国、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是我国新时期研究生教育使命担当。研究生“课程思政”是指在学科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思想,系统研究设计学科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突出学科专业知识蕴含的思想、精神、文化等育人元素,系统改革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及课业评价方式,推进各类研究生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提升协同育人成效。研究生课程思政是研究生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战略任务的重要举措,更是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重大需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有效途径。
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于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精神,2017年江浙沪等地研究生培养单位率先开启了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方案。当前全国各地研究生培养单位均启动了研究生课程思政实施工作,并呈现向纵深发展的趋势。如何有效实施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促进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是研究生培养单位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工作应探讨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回顾反思近年来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供同行参考商榷。
***总书记于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以及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即“四个服务”[2]。为了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江浙沪等地高校在大力创新大学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上积极进取,提出了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2017年江浙沪等地高校积极出台相关改革方案,在各级各类人才培养中扎实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随着改革的实施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课程思政率先实施的高校,由于实施对象范围比较大,有专科生课程、本科生课程、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思想政治修养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研究生课程思政实施中出现了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不清晰甚至缺失的现象,也有简单套用本科生课程思政方案情况,无形中矮化了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一些高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数量不大,他们把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的落脚点主要放在了本科生,对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缺少深入研究,定位不够准确,认识高度不够。从目前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来看,研究生课程思政还存在着落实不全面、不深入、不充分,其本质问题是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不清晰、目标定位不准确,实施过程缺少目标的核心引领。
研究生课程思政既不能脱离“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要求,也不能将本科或其它学段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全盘复制过来,而是要契合研究生培养的思政教育目标,符合研究生的培养层次,与研究生思政课程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中,有不少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不够深入细致,思政教学案例列举倾向于“新闻化”,不少内容都是信手拈来,缺少深入思考。相当一部分任课教师对于研究生思政教育要求、教育内容不了解;对于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不清晰,对于课程思政应该选用什么样的内容、相关内容应该阐述到什么程度等考虑较少,甚至不考虑,致使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流于浅表化,达不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尽管任课教师在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上比较自觉立足于研究生知识水平,也深知研究生教育阶段在课程教学上应注重“高深学问”传授交流,但涉及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会忽略课程思政元素的“高深”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研究生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对于课程思政认识有局限,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停留在望文生义层面,认为只须关注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举举实例即可,缺少系统的思考和研究。课程思政案例缺少精细化打磨,弱化了课程思政教育的隐性育人成效。
与本科生培养相比较,研究生培养更强调研究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研究生思维活跃、精力旺盛,知识储备量多,社会阅历丰富,具有较强的自主研习能力,他们具有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和教学研究的能力和愿望。
在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许多任课老师都会积极设计研究生参与教学环节的课程教学方案。但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中,任课教师就忽略了引导研究生主动参与,忽略了将思想政治观点、精神价值元素通过师生互动教学带领研究生一起思考、探索,他们通常会显得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激发研究生参与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探索与挖掘,甚至完全没有引导研究生参与课程思政改革研究的意识。而对于研究生来说,在缺少教师引导的情况下,更注重于学科专业层次的探究,通常认为思政浮于浅表,不需要探究,或者并不知道如何在思政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不具备深入探究的技能和方法。教师引导意识不够,研究生主动探究能力不足,两方面原因导致研究生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性发挥不出来。
课程教学管理是保障课程教学改革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管理问题是其各项问题产生的“源头”性问题。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新生事物,对其改革推进的管理,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疏漏。从近几年研究生课程思政实施情况来看,不少高校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管理上存在着管理方式粗放、制度不够完善健全,课程思政建设标准缺失、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不明确、实施效果评价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在组织管理层面上,自上而下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活动,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功能发挥不完善,各相关人员职责范围不清晰等问题。在改革组织实施上,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存在重立项、轻研究、少评价等问题,不少管理者只看重报表、报告和量化数据,不关注改革过程管理和改革实效评价。研究生课程思政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应该实施到什么深度和广度等各方面,缺少制定相应标准。没有相应的研究生课程思政相关实施标准和各项管理制度、方法,直接导致研究生课程开课单位和任课教师自行其是地实施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前面谈到的各种问题就会应然产生。
研究生课程思政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一方面源于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师对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间关系缺乏正确认识,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到位甚至忽视;另一方面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不足。当前,完成一定学时的理论学习是高校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将教师政治理论学习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可以促进课程思政的良性发展。无论是主题教育还是党史学习,都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内涵,通过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水平,可以不断丰富课程思政实施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师政治素养。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广泛开展主题教育,主题教育通常具有一定的时代感和现实针对性。***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在全党展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3]。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推动教师加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从而在教学中引导研究生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百年建党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的奋斗史、创业史,把党史学习与立德树人结合起来,将党史教育融入到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之中,利用红色资源丰富思政内容,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将党史融入专业教学,引导研究生知党情、报党恩、跟党走,努力学习,刻苦攻坚,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结合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施中,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理论学习和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总要求和总目标是实施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根本遵循与目标要求。学科专业课任课教师只有深入理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总要求和总目标,并深刻把握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容,才能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保持同向同行,才能有效实施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目标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研究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帮助研究生努力学习并深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培养研究生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团结协作和拼搏奉献的精神,使研究生具备高尚的思想素质、道德情操和优良的专业素质,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4]。新时代的研究生,还需要深入研习、深刻领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提升政治上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
研究生思政教育主要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个通道来实现,两者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研究生课程思政不是用专业课程取代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学科专业课堂教学的教育引领作用,遵循思政教育目标要求,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这是确保思政育人效果的必经之路。
依据思政教育目标设定专业课程的改革方案,明确改革内容,制定改革计划,确保改革成效。系统优化的课程设计是高质量完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前提,准确定位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结合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课程的学科特点、研究生的特点,做好学情分析;制订课堂教学计划,明确课程中融入的思政要点,科学设计思政内容,找准思政教育元素与学科专业知识的结合点,实施高效可行的教学方式;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将整个教学过程做到有机统一、协同推进。
研究生学习的主要特点是自主探究,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自主性强。在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上,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相关典型案例作为思政内容融入专业教学,加强学术道德规范、专业伦理、科学精神、科学研究方法论、科学研究价值论等方面的思政教育,如利用翟天临事件[5]、汉芯造假事件[6]等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在思政内容上更要契合研究生思政目标需求,用更深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和哲学思维,培养研究生更高的思想境界、更坚定的理想信念、更科学的思想方法,厚植家国情怀,培养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笃定他们投身国家兴盛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依据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分解,一部分内容由教师教授,另一部分可以让研究生自主研习,要求研究生自主设计教案学案,自主提炼思政元素,设计教学过程,还可以让他们走上讲台,讲授分享他们所领会的专业知识和思政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案例式、讨论式、情景式、浸入式教学法,减少说理式教育,引导研究生共同参与讨论,主动参与思政的发现、分享和领悟,充分发挥积极学习和探究的能动性;在考核方式上,通过加强过程考核,设计研究生自评、生生互评等评价机制,激发研究生主动参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在改革实践中通过多种方式给研究生创造自主探究和个人展现的空间,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多种途径有效融入专业课的教学和改革,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
课程思政作为研究生教学中的新模式,教学是保障其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在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管理中,注重标准和评价的引领作用,通过标准化、定量化等手段形成课程思政管理和实施的新范式;通过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结合,对课程思政管理建设与实施过程起到保障、监督、诊断、反馈和调节等作用,使课程思政建设有章可循,推动课程思政创新性和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的课程思政必须有高标准支撑。加强规范和标准的引领作用,通过制订课堂教学管理办法,严格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制订课程思政案例设计标准、课程思政实施过程规范等,明确课程思政的实施范围,不同学分、不同类型课程思政内容融入量的多少,需要设计多少课程思政案例,以及如何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在哪些环节中要体现思政要素,如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表、教学课件、教案、作业、考试等。
设计课程思政实施质量评价标准,构建全方位的数据支撑和评价反馈体系,通过标准体系、内部评价、外部评价形成三位一体的质量保障系统。通过设计量表,从课程思政教案、教学过程、案例设计、督导听课、专家评课、同行评课、学生评课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在教师、学生和管理层面形成多层次反馈机制,不仅评价教师教得好不好,还要评价学生学得好不好,从而促进持续改进,提升课程思政实施质量,形成完备化课程思政实施运行体系。
研究生课程思政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研究生教育发展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准确分析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对策,对于在高等教育中推动落实“三全育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近年来,有不少高校在研究生课程思政实施中存在急功近利的做法,缺少系统性思维和统筹化发展,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差强人意。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高校应遵循研究生成长成才规律,结合研究生学科类别以及课程特点,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课程思政实施环节,推进课程思政在研究生教育中持续增效,从而实现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