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吕明庞杰徐畅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引导并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许多高校就业工作的新探索。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2011年对学院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创业状况调查,了解学生怎样认识大学生创业、在当前的经济情况下是否考虑创业、高职学生的创业优势、高职学生创业最重要的素质、影响创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创业过程中如何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面对自主创业机会将怎样处理以及希望当地政府在改善高职学生创业环境方面做出哪些举措等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性思考,期望对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有所裨益。
1)创业欲望强烈,创业行为谨慎。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对创业有一定的兴趣,考虑自己创业的有39.6%,不考虑或没有考虑过创业的有34%。随着年级的升高,想创业的学生比例有一定的下降,由大一的43%下降到大三的32%,这也说明:高职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现实感逐渐增强,考虑问题也更趋理性和成熟。对于影响学生创业因素的考虑,认为创业成功率低,风险较大的学生有49.2%;其次是认为当前就业形势还可以,本专业较好找工作;再者是自身因素不适合创业等。
2)创业方向迷茫,资金不善管理。在调查时高职学生认为,影响创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依次是:没有好的创业方向,开拓市场困难;经验不足;资金不足等。在创业过程中应对资金不足的问题时,学生的处理方式偏于传统,其解决办法依次是向银行贷款、向有关部门申请资金、向亲朋好友借钱、自己积累、吸引风险投资等。学生对风险投资认识不多,投资趋安全和传统;在资金管理方面缺乏应有的学习和知识储备,不善于管理和使用资金。
3)积极评价创业,努力寻找机会。对于大学生创业,有53.6%的学生持肯定态度;约73%的学生认为应该抓住创业机会,积极寻找相关资源,大胆创业。许多学生都希望,当地政府在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方面应做出相应举措,包括放宽贷款政策、拓宽融资渠道、放宽企业的审批及简化审批程序、税收优惠等。有17.7%的学生还希望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以丰富学生创业方面的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在高职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约58%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提供实践设施及配套资金支持。
根据相关调查分析,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展示自我、勇于挑战是高职学生创业的主要动因。高职学生普遍认为,大学生创业相对社会其它阶层的优势,在于其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学习能力强,有创新精神。
调查发现,53.56%的学生认为,创业是合理定位自我后,审时度势、勇敢挑战自我的选择。这种观点虽随着年级的升高有下降趋势,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比例分别是:58.1%、50%、45%。有 23.49%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一种自己当老板的、自由的、个性化的职业生活,可以看出,追求自由生活是学生创业的又一原因。有8.09%的学生认为,创业是求职失败后的无奈选择。有73%的学生认为应该抓住自主创业的机会。16%的学生选择等待,11%的学生认选择放弃。
2)创业能力与创业素质是制约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对高职学生创业应具备的最重要素质,不同年级学生的看法不同:大一学生认为是出色的沟通及交际能力,大二学生认为是强烈的挑战精神,大三学生认为是良好的社会关系。从学生看法的差异可以看出,对于创业问题的思考不仅要考虑到个人能力,还应思考社会因素的影响,这说明学生逐渐去理想化并逐步接受现实的检验。但许多同学对这些因素的考虑仍然较为空洞、缺乏实际操作的可行性。许多学生对于政府的支持及专业的要求并不高,这说明高职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对国家的支持政策了解不够,对社会公共管理事务可能涉及的问题缺乏思考和经验。同时,学生对风险投资认识不多,欠缺相关投资知识及管理和运作资本的技术。
3)创业条件不足、创业与学业冲突是影响学生创业的现实因素。创业场所、创业资金是学生考虑的重要方面,学院提供的创业场所有着地理位置、经济的房租及免税等优势,对学生充满吸引力,但真正投入社会,就遇到场所、资金、房租、税收、管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在对这些问题没有体验清楚或准备充分时,学生还不能贸然创业。而创业实践与课程学习的冲突也使得部分学生很难兼顾,影响了创业行为的实施。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因无法兼顾两者,只有选择放弃其中之一。这说明高职学生的创业优势仅在于其软实力,即创业热情、创业欲望等,而其劣势则在于其硬实力的欠缺,如创业的资金、创业风险的承担、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政策的了解与适应等。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既让创业理念扎根于学生心灵,也要以务实的工作与有效的措施,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1)提供扎实的创业教育。在学生具有创业意识的初期,需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的基本思路和知识。这可以通过开展SYB、SGB培训、创业教育课程来达到初步目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创业计划设计与大赛,通过开展创业计划大赛、模拟创业大赛等竞赛,锻炼创业团队能力,完善创业计划;同时通过创业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促进创业群体间的沟通交流,有序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以达到历练自我、了解他人、学习消化创业基本知识和锻炼创业基本技能、形成创业思维方法等目的[1]。
2)加强专业技能培养。目前高职学生的创业多为技能型、实用操作型、商贸型项目,技术含量不高,但其技能要求比较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强化学生的技能锻炼与实验实训,经常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良好途径。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多与自己的专业结合,这可以提升其创业的掌控力。
3)提供项目孵化。高职学生对科技项目、专业特长生训练、创业体验等都有较强的兴趣,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大学生科技项目园、创业园、创业街等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在孵化过程中,组织专业师资对各系(院)学生开展的“特长生工作室”、“大学生科技项目”、“大学生专业创业项目”等进行全方位指导,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体验和适应项目实施的过程[2]。
1)通过情境模拟创业。情境模拟创业是高职学生创业的一种典型教育形式,具有较好的教学意义。情境模拟可以是沙盘模拟、体验情境模拟、网络模拟、实境模拟等,现在有些学院开展的营销大赛、物流沙盘、营销体验周、暑期公司等,对创业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学生在参与模拟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学习项目规划、时间管理、内容分工与深度合作、选择与决策等,这对培养学生积极应对问题的能力以及抗挫折的能力等均有帮助,学生在模拟体验后,将会变得成熟与豁达,更懂得敬畏与认真。
2)短期创业体验。在很多高校的创业园中,为在校学生创业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学校颁发校内营业执照,免房租和免税等。这种创业时间较短,学生以体验为主。在短期创业体验中会遇到创业过程、经营过程、创业程序、创业困难经历等,这对学生积累创业经验具有良好的积淀作用。
3)实施创业实战。鼓励在校学生开办属于自己的公司,领取工商执照。学生从事正规的经营活动,交纳房租和按章纳税,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考核与管理,所有经营均严格按照市场化运作。创业实战目前在高校还属于少数,但成功的案例往往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1)构建合理的创业课程体系。应建立符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要求的课程体系,形成由必修、选修组成的一·二课堂融合渗透、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相互结合的广覆盖、立体化的教学体系。建立与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课程模块,全方位建设创业教育课程。开设创业教育公共必修课程,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应增加SYB课程、创新思维训练、“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与公司管理、金融与法律等相关知识和内容的课程,如《企业营销实务》、《KAB基本知识》、《经济法律法规》等,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同时应加大教材体系建设,构建有学院特色的院本教材,如《大学生创业教程》、《大学生创业案例选编》等。
2)为创业者提供心理和人文关怀。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创业想法是否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创业项目的选择与市场的分析调研、创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挫折、创业过程的成功与失败、创业的艰辛与困难等,都将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创业自我效能感较高者在与环境作用时,确信自己能够很好地把握环境,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创业自我效能感较低者易产生焦虑、恐惧情绪,常采取消极的退避或者防卫行为,这些行为方式限制了个体主动性的发挥。因此,关注创业者的心理健康与成长是学校需要提供的有效帮助之一,这种帮助充满人文和情感,是创业学生心理慰藉的重要方面。将团队训练、拓展训练、心理训练、团体心理辅导等方法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感受职场需要,锻炼职场意识,训练学生执行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和发展。
3)帮助创业学生合理使用资源和政策支持。可依托校内外资源,建设就业创业教育网站和信息资源库等,为创业学生提供更多案例分享、政策解读、政府规划、行业前景分析等,为学生创业提供政策解读和预测分析,引领学生分析创业方向[3]。高职院校要加大与政府合作,将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帮助大学生创业的举措(如创业资金、贷款、房屋租赁以及税收优惠等)运用于学生的创业项目中,为支持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学校还要建立和健全创业教育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专兼结合、动态发展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除了建立本校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还可聘任创业兼职教师,调动更多创业理论专家、技术专家、政府人员、企业家、法律专家等,参与到学校创业教育中。
总之,高职学生对创新创业充满兴趣并敢于探索、勇于实践。他们虽然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情绪波动较大、处理问题较为简单等不足,但只要引导和教育适当,通过多管齐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必将会极大地深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新一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将成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和新兴产业的拓展者。
[1] 徐畅,庞杰.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8-11.
[2] 吴云飞,徐畅.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职教论坛,2011(33):52-54.
[3] 齐保林,等.高职学生创业调查与思考--以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科技创投业月刊,2010(11):156-15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