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高校研究生创业教育模式及战略转型研究

时间:2024-06-19

陈永杰,王 莉

(浙江大学a.公共管理学院;b.研究生工作部,浙江 杭州 310027)

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扩展。构建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体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发展知识经济、创业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1-2]。2012年4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未来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改革方向之一,强调创新创业教育对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3]。研究生创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重要一环,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高校的研究生创业教育取得了显著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开始了解创业、加入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缓解了就业压力;社会创业氛围逐渐形成。在新的创业教育发展阶段,回顾我国高校的研究生创业教育模式,反思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推动我国创业教育的战略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样本选择与分析框架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择浙江大学(以下简称“浙大”)为考察对象。浙大是中国著名高校之一,也是最早开展研究生创业教育的高校之一,其研究生创业教育模式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浙大位于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浙江省杭州市,创业氛围非常浓厚。受此影响浙大也将创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特色和比较优势。2006年浙大在管理学院内设立了全国首个创业学博士点,[4]并专门设立浙大全球创业研究中心,探索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培养创业人才。此外,在协同推动创业教育方面,浙大先后与隆德大学(LU)成立创新与创业联合研究中心,与杭州市合作共建国内首个校地合作的大学生创业学院。同时,基于在国内创业教育领域的优势,浙大还成为全球大学创新联盟亚太中心(GUNI-AP)秘书处所在地,并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浙江大学创业教育教席。

(二)分析框架

创业教育行为本质是一项组织行为。组织学和组织行为学将一个组织的治理结构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价值和理念;二是组织体制;三是运行机制;四是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5]创业教育作为一项组织行为也包含类似要素:创业教育的价值理念;创业教育的组织体制;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和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技术手段。其中价值理念包括创业教育的内涵和目标;组织体制包括:创业教育管理机构设立、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等;运行机制包括创业教育方式、绩效评估等;此外,创业教育的构成要素还包含物质保障、师资保障、政策支持等等。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将创业教育的构成要素界定为:1.创业教育的价值理念;2.创业教育的发展动力;3.创业教育的支撑体系;4.创业教育的绩效评估。我们将从这四个方面对两所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展开分析。

二、研究生创业教育的价值理念

价值判断会影响个体和组织的行为选择。实施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和把握创业教育的价 值 目 标。综 合 牛 长 松 (2007)[6]、徐 小 洲(2012)[2]、郭丽君(2008)[7]等学者对创业教育内涵和目标的研究成果,我们将创业教育的价值目标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Ⅰ.培养创业技能;Ⅱ.培养创业精神;Ⅲ.形成社会创业文化。前者着眼于授予学生创业的实际技能,提高创业实践能力,直接目标是以创业促就业;中者不仅仅注重创业技能的提升,更注重挖掘创业的精神内核:如责任感、创新、富于挑战和冒险等等,其目标是将创业精神内化于学生的品质修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后者是前两者的综合,也即通过对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将这种能力和精神融入到日常行为中,成为一种行为价值和习惯,最终形成社会创业文化。由此我们将这三个层次分别定义为:生存型创业教育,发展型创业教育和享受型创业教育。

图1 创业教育价值目标的三个层次

中国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严峻;在此背景下,研究生创业被认为是缓解高校研究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研究生创业教育也由此得到重视,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浙大对创业教育的探索始于1999年,在当时校领导的倡议和支持下,先后成立了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创业中心、未来企业家俱乐部等研究生创业组织;2000年浙大成立了大学科技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研究生创业实践基地;同时主办了“天堂硅谷·浙江大学蒲公英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并成功承办了第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2002年至2005年,浙大开始注重创业教育的国际化视野,先后引入亚太区学生企业家精神协会、国际大学生企业家联盟等。自2006年起,浙大开始注重创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积极探索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先后组建“创业管理精英班”,全球创业研究中心,国际创业研究院,并发起“求是强鹰实践成长计划”,通过选拔优秀大学生与知名浙商结拜师徒的形式,来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此外,浙大还建立了国内首个创业学博士点,形成了创业教育领域的“产学研”模式。

总体来看,浙大对研究生创业教育价值目标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Ⅰ.生存型创业教育(1999~2005年);即创业教育的直接目标主要是提高研究生的创业兴趣;通过创业教育让研究生了解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拓展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Ⅱ.向发展型创业教育过渡(2006年至今);虽然研究生创业教育服务就业的功能和目标没有变,但创业教育的价值目标融入了新的内涵。创业教育不单单是让掌握研究生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拓展就业渠道。创业教育更侧重培养一种“创业精神”:“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社会责任和全球领导力的企业家型管理精英人才。”[8]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虽然发展型创业教育理念得到重视,但受到国家政策导向和就业形势的影响,实际中,研究生创业教育仍然以“以创业带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为主要目标。[9]

三、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动力

政府推动和社会推动是研究生创业教育发展的两类重要推力。由此我们可将研究生创业教育划分为政府驱动型和社会驱动型两种类型。在研究生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这两种力量通常共同作用于创业教育,因此我们探究的是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哪种力量发挥着主导作用。

2002年4月,中国教育部确定九所重点大学作为全国创业教育的试点高校。①这些试点院校通过不同的形式和路径,在政府的引导下,对创业教育开展了进一步的实践性探索。2005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和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在中国大学中开展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2010年4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首次以教育部高教司、科技司、学生司、就业指导中心四大司局的联动机制,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政策支持、创业服务“四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格局。随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进一步明确了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工作。这两个文件的颁布标志着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将进入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的全面推进阶段。[10]浙大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合作。在教育部等国家部门的支持下,浙大先后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创业学博士点、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创业教育平台。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浙大先后与杭州西湖区政府、萧山区政府、杭州市国家高新区、杭州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联合共建了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园(西湖·浙大科技园)、浙江大学研究生创业素质拓展基地、海归创业基地、杭州大学生创业学院等创业教育平台。由此可见,在我国的创业教育发展中政府力量发挥着主导作用。虽然,近几年浙江大学根据社会需要、市场需求,不断加强与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合作,但总体来看政府在政策导向和资源支持方面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

四、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支撑体系

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支撑体系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子体系:组织体系、课程教育体系、实践平台体系。其中组织体系是研究生创业教育的规划、组织和推动主体;课程教育和实践平台体系是研究生创业教育实施的基石和载体,这三个子体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创业教育的支撑体系。

(一)组织体系

浙大创业教育的组织体系包含四个核心主体:学校、学院、政府和企业,并形成了学校主导、学院搭台、政府推进、企业协助的组织模式。这种模式的运行机制是:在政府的政策统筹和导向下,以学工部和研工部为主体的行政部门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配套的创业教育政策,出台相应的制度文件;与企业协同合作,创办相关的创业实践平台;以学院为单位开展系统的创业教育活动,如在创业课程教育方面,浙大采取“磁石模式”来推动全校研究生创业教育发展,即以管理学院为主,建立创业管理主修、辅修专业,面向全校开展创业选修课程、专业课程,形成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创业管理学位。在这一过程中,师资力量、创业教育资源、创业课程设置基本都来自于管理学院。总体来看浙大创业教育的组织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来自学校的行政部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教育体系

创业课程是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创业教育理念实施的重要载体。浙大的研究生创业教育课程主要包含创业知识类、创业能力类和创业实践类三类。创业知识类主要以管理学院为平台,形成硕士-博士两位一体的研究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含3个项目,硕士层次:创业管理学位项目、全球创业管理培训项目(MBA+科学硕士);博士层次:创业管理学位项目。此外,还包括由校团委牵头的KAB全校公共选修课和其他一些独立课程。创业能力类主要依托学校成立的各种创业组织,以提高创业能力为宗旨,进行模拟训练。创业实践类主要通过各类创业计划大赛、国家大学生科技园实践基地以及校外企业的实习实训等提高创业实践能力。

(三)实践平台体系

浙大在推动研究生创业教育实践方面,形成了学生组织-学校平台-企业合作的协同模式。学生组织:主要体现在以了解创业、提高创业兴趣为宗旨成立各类创业社团;学校平台:主要以学校层面举办的各类创业比赛和活动为平台,着重提高创业素质和能力;企业合作:主要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创业载体;社会企业为实习平台,着重打造创业的真实环境,提高创业的实践能力。在这一模式下,浙大先后成立了以未来企业家俱乐部为代表的近10个学生创业社团;承办和主办了全国挑战杯等多项创业大赛;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创业载体先后孵化了大学生创业企业170多家。

总体来看,浙大在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层次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推出了多层次、多类别的课程体系;同时积极与企业、政府等社会力量协同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创业教育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若干问题,如创业课程和培养方案虽然内容丰富,但缺乏重点和特色;课程繁杂、重复,组织主体多元、交叉,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五、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是组织行为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绩效评估可以有效衡量研究生创业教育的质量、发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困境,进而改善创业教育模式,提高创业教育绩效。高校研究生创业教育链条可分为四个环节:一是创业教育的输入环节,即高校对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投入;二是创业教育的实施环节,即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授课和培养;三是创业教育的输出环节,即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成果和绩效;四是创业教育的反馈环节,即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绩效评估。

图2 创业教育的四个环节

近年来,我国已将创业教育上升到国家教育的战略高度,国家和高校对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投入和创业教育模式改革作出了大量努力。但是,这些努力成效如何?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绩效如何?如何来评估?这些问题在各个高校创业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从高校的研究生创业教育实践来看,在研究生创业教育绩效评估方面并没有进行系统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包括建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绩效评估机构,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发布创业教育质量报告等等。

六、结论与启示

(一)中国高校研究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特征

基于对浙江大学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实证考察,可将中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总结如下,同时可从中获得若干启示。

表1 中国高校研究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高校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战略选择

1.重新认识研究生创业教育,向发展型、享受型创业教育理念转变。

当前我国高校对研究生创业教育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以创业促就业,进而缓解就业压力”的生存型创业教育阶段。随着全球化、知识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加速发展,研究生创业教育应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更加开阔和前瞻的教育视野。创业教育不只是提高研究生的创业实践技能,促进研究生就业;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将创业精神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成为真正的创业型人才,最终引领社会创业文化。

2.重视企业和社会力量,向社会驱动型研究生创业教育模式转变。

政府在我国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从创业教育政策、规划到扶持、合作等等都伴随着政府的影子。然而政府的作用是有限的,政府无法在各个领域发挥最优决策和作用。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核心元素是创业,而创业的土壤是市场。只有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和规律,才能坚持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正确方向;只有充分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才能弥补政府力量的限度,推动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生创业教育应积极面向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通过协同,创新和优化研究生创业教育模式。

3.建立集中统一的创业教育管理体系,提高创业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推动研究生创业教育需要建立专业化的研究生创业教育管理机构。从我国高校研究生创业教育实践来看,虽然研究生创业教育不缺乏组织者和管理者,但却存在着若干问题:一是这些组织和管理机构“丰富”而且“复杂”,从学校到学院,从行政部门到科研部门,从主管研究生事务的部门到主管本科生事务的部门,都涉及到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工作,多头管理、重复工作、缺乏协调合作让研究生创业教育“眼花缭乱”,缺乏统一性、有序性。这种现状一方面增加了创业教育管理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效率;二是这些组织和管理机构扮演着“兼职”角色,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只不过是这些机构职能的一部分,是这些机构职能的副产品,因此有必要建立专业化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统筹安排国家-学校-学院、本科生-研究生等相关的创业教育活动,对研究生创业教育进行集中组织和管理,降低研究生创业教育管理成本,提高研究生创业教育效率。

4.重视研究生创业教育绩效评估,建立专业的绩效评估机构和指标体系。

创业教育绩效评估需要建立一个切合创业实际的评价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作为衡量高校创业教育实施效率的基准,为培养成熟的创业者提供依据。[11]事实上,研究生创业教育质量的评估指标应包含两个基本维度:一是理论教学质量评估,包括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学生满意度等等;二是创业实践成果评估,包括创业每一阶段的创业人数、孵化的企业数量、企业的成长质量(规模、收益、持续性)等等。由此,高校可依据这两个核心维度,确定评价指标进而形成一个相对合理的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建立专门的绩效评估机构进行专业化的评估,出台研究生创业教育质量报告,以反思研究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研究生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

注释:

① 这九所学校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参见: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EB/OL].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网,http://www.hie.edu.cn/old/zhuanti(xin)/chuangyejiaoyu/xx9.html。

[1]梁保国,乐禄祉.论创业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9,(6):21-24.

[2]徐小洲,张敏.创业教育的观念变革与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2,(5):64-68.

[3]李伟铭,黎春燕,杜晓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3,(6):42-51.

[4]创业学博士全国首创,浙大校长谈宽容促创新[EB/OL].浙江新闻网 http://news.zj.com/detail/891416.shtml.

[5]施雪华.论传统与现代治理体系及其结构转型[J].中国行政管理,2014,(1):12-14.

[6]牛长松,菅峰.创业教育的兴起,内涵及其特征[J].高等农业教育,2007,(1):25-29.

[7]郭丽君,刘强,卢向阳.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的比较分析[J].高教探索,2008,(1):132-135.

[8]胡昊.我国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

[9]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0]徐小洲,梅伟惠.高校创业教育的战略选择:美国模式与欧盟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10,(6):98-103.

[11]徐小洲,李志永.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制度与政策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0,(11):12-1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