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课堂与岗位对接的教学新模式探究——以《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课改为例

时间:2024-06-19

沈娇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是学前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指导学生如何设计游戏方案、组织游戏活动并对游戏活动进行评价。如何让毕业生迅速适应岗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的关键就是课程改革,把岗位工作流程设计成课堂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校的课堂上直接体验工作情境,通过能力训练掌握工作流程,实现幼师身份的完美转变。

一、课改理念

《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标准为参照,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模式,以项目情境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岗位工作流程为学习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评价考核方法。

(一)以就业为导向

学前教育的课程体系创新首先要考虑就业的需要,考虑学前教育学生面向的岗位或岗位群,课程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在就业的人才需求规格上。《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课程设置更应指向工作需要,即根据幼儿园教师需要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来设计课程,确定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二)以职业标准为准则

《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课程的设置与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标准接轨,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幼儿园教师教育院校要以《专业标准》为幼儿园教师培养与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加强学前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1]把职业标准中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的课程教学中。

(三)以工作过程为模式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课程主要目标,以工作项目为单位,以幼师活动进程为线索,组织课程和教学内容,突出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得到工作能力与师德建设,从而形成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

(四)以能力训练为目标

以能力训练为目标,根据幼儿园教师工作流程设计项目、情境,以实训为手段,使学生带着任务“做中学、学中做”。设计的教学项目围绕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能力目标开展模拟的幼儿园工作情境,通过每一个任务实现幼儿园教师游戏活动设计、组织与评价工作环节的全覆盖。

(五)以学生为主体

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做”主动地探索知识技能,通过实践和模拟教学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学习进步,通过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不断地改正错误、不断地学习进步,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学习的自主性。

二、教学新模式

(一)幼儿游戏工作流程

图1工作流程

(二)实施过程

经过课改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去幼儿园调研,结合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标准,对幼儿游戏的知识模块和能力训练项目进行梳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三个项目,即幼儿园小班游戏的设计与指导、中班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和大班游戏的设计与指导,每个项目分别从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结构游戏、音乐游戏和智力游戏等六个游戏类别进行任务布置。熟悉幼儿园教师在设计、组织以及评价幼儿游戏过程中的岗位能力。

根据幼儿园教师组织游戏活动的工作流程,设计了《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课程的教学环节。1、常规训练。在每节课上课之前都由一名同学给大家带来一个手指游戏,手指游戏在幼儿园每天的教学、游戏、生活中都要进行很多次,不但可以锻炼幼儿手指灵活性、小肌肉群的发展以及语言能力、记忆力的发展,更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手指操的展示,课下继续认真练习。2、复习提问。通过复习提问可以检验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和对本节课内容的预习情况。3、情境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项目和任务,并通过抽签的方式检验学生能力训练项目的准备情况。选出一组同学进行幼儿游戏的模拟实践。4、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接下来的分组教学,选出主班、副班、幼儿,一名摄影师对学生教学活动进行全程录像,小组讨论设计、编排游戏内容,形成游戏方案。5、模拟实践。以抽签的方式选取1-2个小组进行模拟游戏,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模拟幼儿的反应,配合“老师”的游戏组织,并对教学过程进行记录;模拟教学活动为15分钟左右,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游戏组织过程中教师记录游戏活动的过程,记录优点、缺点,设计合理部分、有待改进的部分。6、教学评价。模拟实践活动后,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对本组的教学活动进行深入总结、分析,找到优点,发现不足;向老师提出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困惑。在学生总结分析教学过程后,教师对教学活动做整体点评,对每组进行准确评价,指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7、归纳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对本节课的能力训练任务以及模拟实践进行归纳总结。8、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以及下节课的预习任务,并下发下节课的任务单。

图2任务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革新教学方法

《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课改要求以学生的能力为本位,因此改变了传统的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为了弥补实践能力不强、小组合作能力差、解决问题能力弱、缺乏创新等缺陷,本次课改初步尝试了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和模拟训练法等等。

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工合作,设计游戏活动方案,合理分工,分饰不同的角色:幼儿园主班教师、配班教师、保育员、制作教具、制作PPT、写活动方案、摄像、幼儿等。通过模拟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组织与评价,身临其境的把自身置于各个工作岗位情境中,实现课堂与工作岗位的对接。

图3拔萝卜游戏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

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利用学前教育仿真模拟实训室、幼儿游戏实训室(图4)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提前熟悉岗位环境,更为学生进行模拟教学提供的仿真的教学环境。除了使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如PPT课件等,还尝试运用其他新兴交互式教学软件,并积极探索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利用我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互动,布置课前任务、检查课后作业。并不断寻找更适合师生自主学习的知识共享平台,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为课程教学服务。

图4幼儿游戏实训室

四、课程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

新课改突出了学生的能力训练就不能用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方式,能力的评价以及学习过程的评价就要求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提高等多方面来评价学生,并且采用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体验了自查、评改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态度,同时避免了评价的单一性和片面性,更加合理地、全面地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总之,强调过程性的多元化的评价更加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加强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2]

(一)考核方式

评价包括平时成绩、学习态度和理论考试。权重分别占 50%、20%、30%。

图5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50%)

游戏设计与组织(能力训练)

游戏设计标准:

(1)游戏流程(包括游戏的主题、游戏目标、作用、背景(环境、材料准备)、过程、评价)要完整;游戏环境与条件的创设要适宜;主题鲜明,富有生活性、时代性;情节丰富、生动,富有故事性、趣味性;教师的指导性强,组织指导要做到科学合理。一是会观察,二是会找指导的时机,三是现场指导的策略要高,四是指导效果要好,能够丰富和推动游戏的发展;符合各类游戏的具体要求,特点鲜明;[3]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2)游戏组织

以设计的游戏案例为蓝本,以强化学生对游戏的组织实施能力为重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展示。成绩占总成绩的50%。

2、学习态度(20%)

出勤、常规训练、小组讨论等。

3、理论考试(30%)

期末考试

(二)考核标准

?

五、教学效果与评价

通过《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课程的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情境设计比较符合幼儿园教师游戏活动组织的岗位工作,能力训练项目很好地契合了幼儿园教师工作过程中的实际能力运用,教学目标结合岗位要求。通过模拟实践等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幼儿游戏实训室的仿真教学练习等教学手段的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教学效果。学生能够通过能力训练掌握幼儿游戏的设计、组织和评价的方法,并通过模拟实践体检幼儿园教师的真实工作情境。在课堂上学生比以前更活跃,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主动地探究问题,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收获很多,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工作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模拟教学的课堂上引发了学生们更多的思考,小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学生们发现问题越来越多,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越来越合理。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并从中获得了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在研讨时,教师们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学有明确的目的,教师的角色由主导者变为指导者,而教师的指导也更有针对性。总之,每节课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有满满的收获感和成就感。

六、课程教学的特点与创新

(一)课程教学的特点

1、以项目情境为载体

在模拟的工作情境中学习如何“做”,体验工作岗位中知识技能的运用,感受身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作为幼儿园教师应有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良好的师德。

2、以能力训练为目标

在工作中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就是在课堂上应该训练的目标,以岗位工作能力为目标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将静态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动态的实践任务中,将学习过程变成工作过程。

3、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从领取任务单开始预习、自主学习,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凝聚团体的力量共同学习进步,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及探索能力;再到课堂的实施和成果的展示与评价每一个环节都展示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二)课程教学的创新

1、教学理念的创新

由传统的教师“教”为主体变成学生动手“做”为主体,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不是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而是根据职业能力要求来设计教学内容,通过能力训练项目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2、教学模式的创新

把课堂的教学模式革新为岗位工作流程,通过创设一个个的工作情景设置,模拟工作环境,设计工作中可能遇到正常情境、意外情境和差错情境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工作岗位。通过情境设置实现课堂教学与工作岗位的对接。

3、教学方法的创新

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解,提供案例进行分析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践训练,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幼儿园教师组织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真实感受,再以专家的身份对“幼儿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在模拟的过程中找到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定位。通过模拟实践实现学生身份与幼儿园教师身份的对接。

七、课改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

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角色应从知识的讲授者、灌输者转化为引导者和协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地了解学生,能够为其解决困难搭建支架,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及时给予激励,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应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去创作。[4]

(二)合理掌控课堂

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彻底放手,教师应将理论知识适时地讲授给学生,使理论与实践较好地结合,有效地扩充理论知识,教师恰当的介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理论讲授可以在任务布置的时候加以介绍,也可以在归纳总结的时候整合学生的零散的想法,也可以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进行启发式讲解。

(三)及时调整项目情境

项目的内容首先要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任务的选取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项目任务应该是经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有能力完成的,当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发现所选项目过难或者过于简单,应该及时调整项目情境,才能更好地发挥项目的教育功能,训练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秦金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复杂性透视[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3):4.

[2]严静鸣.基于实践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116.

[3]高波,李旭兰.基于发展性评价的《幼儿游戏》课程评价体系改革[J].青年与社会,2014(1):54.

[4]杜青芬.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幼儿游戏》项目化课程设计[J].新课程研究,2013(8):4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