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王素珍,李爱红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首先,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的必然,顺应了技能型大学建设的内在要求和目标追求,顺应了课程改革趋势和学生素质提升的要求。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锻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平台,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一个经验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重要平台。通过实践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对思政课理论知识获得更为科学充分的认知,同时也能使教师获得更多的启迪和帮助,进一步在工作实践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以更好地启迪学生的实践思维,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认知观、价值观、就业创业观等,促进学生技能素质的综合提升。[1]
再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关键是转换教与学的关系,强化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其中学习理论知识、增强综合素质、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在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身心健康发展之际,更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法规的落实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技能型大学建设目标的实现。
有的老师认为思政理论课主要是讲授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知识,就理论知识的传授本身而言,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不重要,没有必要强求开展实践教学,只要学生在教室课堂上认真学、主动学就行;并且认为高职生的思政理论水平相对较低,开展实践教学没有什么效果。笔者抽样调查发现,真正认识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切实有序地开展实践教学的教师仅占40%,甚至有的老师将自己视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局外人,认为课外实践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同时真正认为思政课应开展实践教学并且乐于主动参与进来的学生也仅占50%。师生双方这种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低认同也导致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性不足,与专业技能课程相比,总觉得找不到合适的途径有效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进程。
由于受到思政课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有不少学生因思政理论知识基础薄弱,普遍“害怕”向老师表达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诉求,或因好面子怕“丢脸”不敢跟老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动互动,故而只是被动地听从教师的安排,导致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配合”变成了被“支配”。同时,部分教师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不过是理论教学的延续,不过是思政教育课堂课外延伸的工具,学生只需要“被动地”配合完成思政课教育教学计划即可,无形中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学生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的诉求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和展示,缺乏对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关注和有效措施。[2]
当前,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上尽管有了进一步的丰富,但本质上仍旧片面、单一,未充分利用学生特点调动其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与学生之间主动互动的双向模式,实践教学处于较低层次。一是开展活动的频次少、种类少,学生主动参与的少,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够。二是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关注点依然停留在对思政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上,很少主动地将基本论知识转化为认知水平和职业技能素质的提升,具体实践趋于表面化、形式化。同时,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绝大部分是以参观、课堂小组学习、开展公益社会实践等为主,间或以社会调查、史实述评、思想汇报等为补充,对于学生之间的主动交流、深入企业实践园地或其他社会组织实际锻炼提升的很少,对于学生助教、主题报告等更是微乎其微,且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很少与教师深入交流,难以产生针对性的效果,存在与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培养脱位现象。[3]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通常缺乏正式的组织管理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实践教学活动随意性较强,缺乏计划性、持续性、长效性,效果不佳。尽管有的学校成立了实践教学工作委员会,但大多也是一个空架子,管理流于形式、工作流于表面,且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学生的职责和义务也不明确。对于深层次的、实质意义上的实践教学工作,如相关优秀企业主体或学生参与实践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与学校教师共同决定课程设计等更是少之又少。此外,思政课实践教学相关督查、考核、评价制度尚不够完善。
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活动中发掘校本资源、区域教育资源以及学生家庭教育资源的意识不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较少考虑学校隐性资源、区域社会特色性资源以及学生身心特征、学生成长环境特点等要素。相对来说,不同学校、不同社会区域、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成长、发展经历和特色,或者说区域内相关行业企业、社会组织机构本身就是思政课社会实践丰富的内容和资源,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历史纪念馆,甚至规划馆、科技馆、地方知名企业生产活动现场等等,都可以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场所,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往往思政老师较多的只是利用校园典型文化活动,尤其忽视了优秀的企业文化、良好的社会风尚中所蕴含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需求等因素的发掘和提炼,没能很好地借助这些隐性的资源来丰富和充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职业技能素养,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等,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思政课教学实施过程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我们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大教育观,强化职责,通力合作。一方面,学校是实践教学的发起者、协调者,是实践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实施者,思政教师应与时俱进,升华思政课教育教学理念,主动深入社会,走进相关企业事业单位,使其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合作者。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协作,多边互动,推动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良好学风的形成,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广大学生也要转变传统的被动受教观念,要认识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学生更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借助学校和老师的优势资源,全面健康发展。
技能型大学建设目标内在地包含着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而高职思政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理想、向善的职业道德、强健的职业心理,从而影响学生对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养成和提升。这就要求要充分考虑高职教育自身特点和学生的诉求,坚持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学校作为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机构,要积极主动地与企业、社会甚至学生家长沟通、合作,主动邀请相关专家、能手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支持性的环境。要注重培养和提升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的意识和技能,使教师通过培训学习深刻领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意义,领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精神内涵,增强自身责任感和角色意识、服务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了解和掌握恰当的实践教学方式、方法,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良好实效,为学生职业道德提升、工匠精神培育、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夯实基础。[4]
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点,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一方面,注重施教形式,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和活动类型。随着学生主体意识日趋增强,大多数学生还是乐于参与到思政课日常实践教学活动中去更多地了解、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升思想道德素质、职业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应从区域实际、学生实际出发,注重针对不同文化场景、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层次的活动场所采用不同的实践教学方式。如定期就课本理论知识要点组织开展小组研讨;通过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创建实践教学场景,组织开展实践教学,与学生交换对社会现象、具体案例的认知意见,解答学生的疑惑,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基础理论知识等。甚至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思政教育实践教学主题网站,通过文字、图片或视频的方式介绍基础理论知识,同学生进行实践交流、探讨。另一方面,实施个性化的实践教学。鉴于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具其不同的认知水平、成长背景、物质条件等,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因人施策。对于对实践教学持消极态度的学生,教师应指导和帮助其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认知进行纠偏,强化实践教学对思政课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方面的重要性,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教学师生双边活动中来;对于缺乏思政基础理论知识的学生来说,可侧重于对其开展思政课理论知识点学习的指导,让学生知悉如何科学合理地掌握和运用思政课基础理论知识;对于思政课基础理论知识水平较高、实践积极性强且又有足够业余时间保障的学生,教师可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其主动地参与到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工作中来,互促共进,互补共赢。
从行为与目的来看,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其他施教主体在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中获得共赢的结果。从过程来看,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种系统性、整体性、互动性、持续性、连贯性、协同性的动态过程。要切实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一方面,应着眼于学生正确思维方式的培养,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和思考中国近、当代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以及所面临的国内外时事形势,培养学生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通过强化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认知。另一方面,应围绕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受教的学生在年龄、身心、认知等方面的现状以及应达到的目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工匠精神的培育,使实践教学和常规理论教学在教育教学目的、进程、方法、效果上相对同步,进而理论联系实践,切实制定实践教学活动计划,合理安排活动内容、时间与频次,尽量让每位学生与教师都能主动互动,并通过适当增加活动类型、频率,及时回应学生的反馈;可以利用以周计划或者月计划的方式,与学生就思想政治理论方面需要释疑解惑的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肯定和点评学生的实践学习成果。在活动交流中增强互助互信,巩固旧知、体悟新知,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学校应把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并落实适合本校特点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发展长远规划与年度计划。如通过加大资金、设备和场地投入,鼓励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一方面,学校教学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扶持和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的指导,从人财物诸方面关心和支持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现状,应积极采取精准帮扶政策措施,结合实际,加强思政课教师专项工作培训,并将培训内容纳入“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之列,有针对性地从方法、理念和工作实践上予以指导,提高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教学技能水平,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持续有序推进。另一方面,要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持续健康、常态化发展,还须进一步围绕着“立德育人”这个核心,结合“工匠精神”培育,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工作委员会,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补充完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要求,强化目标任务。
[参考文献]
[1]林榕.增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若干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7,25(3):127-130.
[2]汤堃.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构建[J].科教导刊,2017(3):66-67.
[3]冯梅.以实践技能为导向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探析[J].考试周 刊,2017(4):162-163.
[4]史新松,刘静霖.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探析——以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为例[J].教育:周刊,2017(8):6-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