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袁茹
(苏州科技大学 学报编辑部,江苏 苏州 215009)
立足分层认知,实现混层突破
——高校学报非核心期刊的自我认知及其发展
袁茹
(苏州科技大学 学报编辑部,江苏 苏州 215009)
高校学报非核心期刊发展基础在于自我认知。引入“分层”观念,承认层次之间的差距,重视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混层”现象决定层次之间运动的客观规律,强调主观能动性,致力于“混层”突破。学报不同层次之间的差距不应在于编辑规范,而在于学术质量。在这种自我认知基础之上,可发掘出非核心期刊发展的重要立足点在于使高校学报真正成为本校科研的窗口,不同高校学术交流平台。
高校学报;非核心期刊;分层;混层;自我认知
高校学报中的非核心期刊影响力低,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出版质量整体上低于核心期刊,是多数读者心目中比较普遍的印象。此印象虽有偏颇之处,但不乏客观。非核心期刊编辑工作者面对此困境也提出种种有效建议,力求发展提高。在目前期刊遴选和评价的体制之下,非核心期刊若一味盯着期刊管理部门与期刊评价专门机构的评奖、评价依据来发展自己的期刊,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心态,拔苗助长的行为,只会有一时之得,且会助长学界不正之风;若自甘平庸,止步不前,最终会让非核心期刊的处境更尴尬,如同“鸡肋”。鉴于此,笔者认为,非核心期刊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进行自我认知,在端正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求得稳步健康的发展。
为了推动我国科研的进步,准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相关科研领导机构努力和国际接轨,并根据国情和遵循相关规律自己制定有关评价指标。被教育部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的是南京大学的CSSCI,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属北大核心,都是我国学术界对期刊不同层次等级的客观界定。明确非核心和双核心期刊在学术性和编辑规范上的差距,使得非核心期刊有发展的标准和目标。但是在被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运用时,却违背了这些评价指标制定的初衷,出现了严重的主观的“等级化”认知,而忽略了学术水平本身存在的客观的“层次”之别。
(一)引入“分层”观念,慎用“等级”来评定期刊
引入“分层”的观念,慎用“等级”标准来评定期刊,才能更客观的自我认知。“分层”观念就是很容易认定物与物之间具有必然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是最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目前的核心与非核心期刊之分就是明确的等级之别。本来这个“等级”之别是在区分学术性的强弱和编辑规范的优劣,是一种客观的评价。但是根深蒂固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等级观念”的余毒却趁虚而入,因为“等级”这个概念更容易牵连到“等级观念”“等级制度",容易有尊卑贵贱之分。崇尚等级思想的儒家学说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等级思想观念,不仅成为文化传统中哲学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深入到社会各阶层的心目中,不能否定,目前人们的心中仍有等级思想观念的残余。因此,当使用’等级’这样的词汇,不仅偏重于不同层次之间的区别,而且容易让人和传统的等级观念联系在一起,不利于创造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宽松、相互切磋、共同进步的学术氛围。且“等级”之分容易带有主观的情感的态度,不若“分层”之客观。具有严苛的等级观念的人,会对所谓的“下等”以歧视和鄙薄,对“上等”以仰视和逢迎,容易忽视学术水平这一客观评价标准的执行。
等级观念容易导致人们认可期刊等级序列中的地位高低贵贱,等级观念一旦根深蒂固,会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会造成“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的观念,失去了竞争意识,尤其是非核心期刊的编者和作者,也会陷入“等级”观念中难以自拔,自然就会认定自己的水平低别人一等,容易自暴自弃,降低本来应该坚持的编辑和学术标准;二是会刺激不择一切手段挤进“上等”阶层。但不能因为去除“等级”观念,就泯灭了层次之间的区别。去除等级,不是意味着万物水平没有层次之别,物千差万别,是自然规律。正如《孟子·滕文公上》中所言:“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
引用“分层”的观念,在客观上承认了差距,但是不能以为差距就是必然,尤其是出版质量方面。对于核心期刊的认定标准,学界也有持批评意见的。“核心期刊的认定是一项建立在文献数量分布基础上的应用研究成果。目前在使用上功能被过于夸大,成为普遍推行的学术评价标准,并由此引起学术界的较大论争。”[1]虽然核心期刊主要是从文章的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两方面来进行区别,但很明显的是,作为不同层次的期刊,从理论上来说不应该在这两者。学术是金字塔形,学术水平有优劣高下之分,是绝对的客观存在;从出版质量的规定来看,它是对所有期刊的总体要求,只要严格按照要求来,出版质量、编辑规范方面完全是可以达到最高标准的,或者说应该不差于核心期刊的。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高校学报(社科期刊)有1200多种[2],其中入选2014-2015年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114种,占19%,非核心期刊约占81%。因此非核心期刊大量存在是一种客观现象。有关材料统计显示,非核心期刊的编辑规范方面的错误率明显高于核心期刊,出版质量被相对忽略。[3]如果仅仅从等级的观念上来对待期刊的差距,那么就会认为核心期刊一切均优等,而非核心期刊自然可以是劣等的,非核心期刊就会很坦然地接受自己出版质量差于核心期刊的现实,态度自然也就不会认真严谨。因此,非核心期刊更要坚定自己的标准,做到最规范,即也要做“小屦”,不能做“巨屦”。
(二)引用“分层”的观念,有利于端正自我认知的情感态度
2015年11月中旬,一则“同一篇论文涉不同期刊发16次”的帖子在微博、微信圈中火热传播,刊发这些文章的期刊均为非核心。这16篇同题文章全部是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主执政的实现路径与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0BZZ006)“的阶段性成果,在以转载次数等量化标准衡量期刊优劣的评定体制下,非核心期刊盲目优先刊发与国家社科项目有关文章,文章的学术水平就不可能成为论文发表的关键标准。由此可见投稿者对非核心期刊的轻视,也是建立在这些期刊有漏洞可钻的基础之上的,非核心期刊存在着“自轻自贱”“敷衍塞责”的态度。有非核心期刊认为自己很难到达核心期刊的水平,于是自暴自弃,审稿制度不严,人情稿随意用,不查重,接到稿件之后草率处理就刊发,形式不规范等等,损害了期刊本身的形象。非核心期刊若不自珍自重期刊荣誉,轻视自己的劳动,态度不认真,想获得别人的重视自然也困难,发展就成为空谈。
非核心期刊所有的工作者要珍视自己的名誉,在实践上不仅是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严格遵守编辑规范,同时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不能因为在非核心期刊编辑部工作,就放松了对自己的学术要求。2002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2]10号)中明确提出,对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人员的要求是加强学术化:“鼓励编辑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研讨,开阔眼界,了解学术发展的前沿和动态。提倡编辑到院系所兼职做教学和科研工作。”非核心期刊编辑在注重编辑规范的同时,尤其要注重提高学术素养,至少要了解自己所负责选题的学术动态,和作者交流时,才能掌控住编辑规范和学术水平的“制高点”,并得到作者的信任,提高作者修改文章的积极性。
在坚持编辑规范的基础之上,提高自身的出版质量,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文章的学术价值和水平的问题了。在学术价值和水平上如何突破?立足于“分层”认知,就会自然地认可“混层”突破。
(一)“混层”突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混层”强调的是事物在不同层次之间的运动,这是事物存在的普遍现象。比如一个人一生之中的身份也存在着“混层”的变化。“混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哲学中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混层”理论基础也依据于布拉德福离散率(Bradford’s Law of Scattering)。Nucleus本意是原子核,是一个自然存在的中心,处于一个cone的空间中的中心,有向核心聚拢又有离开核心的走向,是论文分布的自然规律的归纳,后来将“核心期刊”定为core journal,意思更明确,但是却缺少了运动发展的内涵。“混层”的实践基础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现状,不同层次之间不是静止不动的,必然有“混层”上升和下降的空间。对于核心和非核心期刊来说,“理想概念的核心期刊与实际测定结果存在偏差。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具有明显的时效性”[4]。
(二)分层认知在实践方面的局限性,需要分层认知和混层突破相结合
“从学术主体的成长及学术客体的发展角度”[5]可以看出非核心学术期刊存在的必然性,也说明高校学报“层次”存在的必然。但是“层次”常常是标签化的,如果仅从静止的“层次”视角来看,容易造成安于现状、不求发展的趋势,目前就有很多的非核心期刊安于现状,止步不前,暮气笼罩,自轻自贱,敷衍塞责。层次的存在是客观现状,层次的运动之中主要需要的是主观的努力,所以想在层次之中有上升的空间,就要主观的混层的突破,这也是一个客观的规律。所以立足于分层认知的基础之上,将“分层”与“混层”相结合,才会有发展意识和竞争意识,给期刊的发展带来新鲜的血液和朝气。只要坚定以上这一认知的基础,非核心期刊就可以认真从容不迫地发展。
(一)“分层”“混层”认知给非核心期刊发展带来的自信
以“分层”认知来对待期刊,认识到期刊发展有层次之别,会使得期刊编辑摆正自己的心态,知道自己在期刊发展层次中的正确位置,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好高骛远。这样期刊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就会更明确。而“混层”认知,会给非核心期刊带来发展的自信,只要在编辑规范上认真严格要求自己,那么期刊的编辑规范也不会比核心期刊差。至于学术水平的提高,不仅依赖于编辑们的组稿水平和学术眼光,及时了解和掌握各学科研究的动态和发展趋势,重视研究各学科前沿问题,还更多依赖于本校的科研力量真正地与学报相结合。
(二)非核心期刊真正做到与本校科研“同步发展”
2002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2]10号)指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是“展示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学报是展示“本校”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但作为本校创办的、起到“塑造学校形象、创造学校品牌的重要途径”作用的学报来说,展示“本校”科研水平却是应尽的义务。但是,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学报都难以做到这一点。核心期刊发表的是学术水平相对较高的不同高校的文章,而非核心期刊虽然发表本校文章较核心期刊多,但因其不能代表本校全部的科研水平,因此学报发表文章的水平不能与本校科研水平“同步发展”,有些学术水平相对较高的科研人员甚至不屑让本校学报承担起这份“义务”。
据统计,每期高校学报核心期刊本校教师文章发表占有率只有不到三分之一,非核心期刊的发表的占有率为50%左右,这个比例虽然高,但代表的是本校教职工总体的中等和下等的学术水平。即使本校的总体科研水平并不低,但科研工作比较突出的教职工却不愿意把论文发表在本校的学报上,或认为是“有损颜面”,或者为了完成项目凑数只愿意在本校学报上发表学术水平一般的文章,使得学报的学术水平和本校科研水平存在着差别巨大的不同步状态。学报的经营是一个持续的传承的过程,传承的是本校的科研力量新老交替,展现的是本校科研的继承和发展。为了提高教职工在本校核心期刊发文的积极性,不仅需要编委为主体的教职工的无私奉献精神,自觉维护本校的学术荣誉,关键在于校方要从领导决策层予以一定的支持,方式很多,难在制定相关政策并切实执行。
学报立足本校科研不是保守,故步自封,而是在反映本校整体学术水平的基础之上,才能和外校的不同的学术水平的学者之间进行对等的交流。如果每个高校的学报都能真正的立足本校科研,再开辟一定的栏目集中进行校外交流,不受期刊等级束缚,而以学术进行互动,一定能营造更加活跃民主的学术氛围。
(三)把本校“青椒”文章编辑到学术水平和出版质量上的“最优”
真正的立足本校科研,还要关注年轻教职工的文章,等待成长。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2]10号)指出,学报“要热情扶植、精心培育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非核心期刊要注意伴随着本校“青椒”的成长,致力于展示未来学者的成长阶段。“青椒”的论文,学术价值和水平可能不高,但是只要是成长的进步的学术文章,都应该予以支持。学术是需要积累的,所以“青椒”的每一个选题不可能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成为一种客观现象。倘若把选题的学术价值也是以“层次”来对待的话,就会发现这些“青椒”的论文选题也有其一定的意义,因为每个层次的选题都有其学术价值的最高点;而在该选题的学术价值的基础之上,作者的表达就有水平高下之分,即每个选题都有学术水平的“最高点”。立足于选题的学术价值,做到学术水平的“最优化”。这首先要求编辑在编辑规范上严格要求,不因本学报是非核心期刊而自动降低标准,使得刊发文章在表现方面达到这个学术价值的最佳表达状态。有的作者对发表在非核心期刊上的文章不太重视,不愿花费太多的工夫积极修改,这就需要非期刊编辑的耐心对待,为对方着想,从对方的学术荣誉感来说服,尤其是使得“青椒”们在成长为著名学者之后,不是为以往刊发文章的学术价值而汗颜,而是羞愧于其表达的不精确甚至错误百出。
高校是分类型、分层次的,高校学报也应该在各自不同的层面上谋求编辑规范和学术质量的最优化。目前一些非核心期刊已经沦为“学术垃圾”的产生地。面对这种困境,非核心期刊的自我认知要清醒,不气馁,立足于本校科研,使学报真正变成有本校的且具有特色的期刊,在提高自身的基础上做到最好,牢固地树立精品意识,从容不迫地发展,为成为不同高校之间的真正的交流平台提供平等对话的层次,才会形成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使非核心期刊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1]张扬南.论核心期刊与学术评价标[J].高校理论战线,2007, (01).
[2]尹玉吉.论中国大学学报现状及改革切入点[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
[3]周金元.核心与非核心医学期刊参考文献错误率的比较[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1,(05).
[4]许强,等.如何看待核心期刊及其排序[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2,(01).
[5]鲍卫敏.基于学报分层视角的非核心学术期刊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02).
[6]黄春燕,等.非核心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多元化自我管理[M].学报编辑论丛,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
G237.5
A
1671-5993(2016)04-0030-04
2016-11-20
空间维度下的高校学报质量提升问题研究(2016JSQKB19)
袁茹(1973-),女,安徽灵璧人,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文学博士,苏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研究人员。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针对高校学报中的非核心期刊,即北大、南大核心期刊之外的高校学报,以下凡“非核心期刊“均为”高校学报中的非核心期刊”的简写。
详见以下网址: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g0MDI1Nw==&mid=400568963&idx=1&sn= 162d40d32c6475c53526d6da69d90238&scene=2&srcid=1117piZXGxCRsdSIcEO7JIps&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 0#wechat_redirec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