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团体辅导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以《企业危机管理》课程为例*

时间:2024-06-19

□ 吴 琳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管理学系,福建 福州 350117)

一、团体辅导简介

(一)团体辅导的定义

团体辅导是从英文group counseling 翻译而来,是指运用团体动力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进行交往、相互作用,使成员能通过一系列心理互动的过程,探讨自我,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改善人际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概括来说,团体辅导具有教育、发展、预防和治疗这四大功能。辅导学家本耐特曾提出成员在团体辅导中学习的10 项内容,并强调了成员的主动学习、自我评估和自我改进。可见,团体辅导有助于团体成员的自我教育。同时,成员在团体中的经验分享、相互学习都能使大多数成员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学习到新的行为和态度。

(二)团体辅导的特点

团体辅导的特点是相对于个别辅导而言的,它的优越性在于当事人对自己问题的认识、解决是在团体中通过成员间的交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实现的。团体成员可以在共同相处中相互觉察,改变自己的行为、与人相处的方式等,团体还提供了人际和支持的气氛。实践证明,团体辅导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更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

1、感染力强,影响广泛。在团体情境下,每个成员是主体也是客体,接受他人帮助也在帮助他人。每个成员都可以成为别人的成长资源,这样就会形成强大的积极动力推动团体发展,这种效果绝不是一个团体领导者所能起到的。2、效率高,省时省力。相对于个体一次只解决一个人的问题,团体辅导无疑提高了辅导效率,节省了辅导的时间与人力。3、后续效果好,易延续。团体辅导通过创造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增强了实践作用,如果他们的行为在团体中能有所改变,这种改变会延续到团体活动之外的现实生活中。

(三)团体辅导的四个阶段

目前有关团体辅导发展阶段的最经典理论是科瑞(Corey)于1982年提出的“团体发展四阶段”说,认为一个完整的团体发展会经历初期阶段、转换阶段、工作阶段、结束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显特点和不同任务。

第一阶段:初期阶段。在该阶段接纳和认同很重要,团体成员进入团体时既带着希望也带着恐惧和担心,他们关心的问题有我能够信任这些陌生人吗?我能被他们接受吗?我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开放自己?等等。此时团体的信任是最重要的,否则,团体的互动是表面的,肤浅的。领导者通过示范,帮助成员明确目标,建立规范,清楚领导者和成员的责任和权益,以协助成员进入下个阶段。第二阶段:转换阶段。是团体发展的关键期。成员在这个阶段会有许多矛盾和冲突,成员会产生一些焦虑和不安,他们会担心别人是否真心关心自己,如果自己表达自己的问题是否会受到伤害,领导者要主动介入,鼓励成员认识并表达他们的焦虑,创造支持性的气氛协助成员逐步开放,使成员在安全的氛围里愿意投入团体。第三阶段:工作阶段。团体有很强的凝聚力,沟通顺畅,成员自由坦诚地交流,积极互动学习。领导者通过鼓励、示范、对质、解释等技巧协助成员解决问题,学习和实践新的行为。第四阶段:结束阶段。这是最具决定性的时期,成员们总结经验,将零散的收获组合起来。整合和解释团体的经验,领导者帮助成员将他们在团体中学习到的内容转化到团体以外的日常生活中,改善他们的适应能力,积极健康地生活。

二、团体辅导在《企业危机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丰田召回门等一系列事件的爆发,众多企业由此对危机有了切肤之痛的认识。各高校也顺应时代的要求,纷纷开设危机管理相关课程。

对企业而言,危机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针对可能面临的或正在面临的危机,所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乃至变危机为机会。《企业危机管理》课程的要点主要涵盖:危机及危机概述、危机管理过程、危机预警、危机预控、危机处理、危机恢复、危机管理沟通与媒体公关等内容。其中前半部分理论性较强,介绍危机管理的过程、事前事中事后的处理策略等,而后半部分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即通过若干危机案例的学习、分析、模拟,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危机管理的能力。

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的《企业危机管理》课程为例,其面向工商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开设,每周4 学时,授课16 周,共计64 学时。根据学院相关要求,可以设置12-16 节的实验课。结合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将实验课的内容设置为各小组选择一个危机案例进行分析、预演并召开模拟新闻发布会,让各小组学生在现实的危机案例中体会事前、事中、事后的应对处理过程,以加深其对危机的真实感受并培养初步的危机处理能力。

将团体辅导应用于课程中,目的在于在整个学期的授课中都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学期时间较长,因此需要分阶段厘清团体辅导的工作重点并以此开展工作。根据前文所述科瑞的“团体发展四阶段”说,本文也将一门课中的团体辅导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团体创始阶段

团体的创始阶段是团体辅导的开始,在这个阶段,需要确定团体的结构,促进成员相互熟悉、建立和了解团体的规则、建立信任感,探讨成员的期望,形成团体的规范等。在教学中,此阶段的开展在前2周为宜。

1、恰当地运用分组技术。根据团体辅导技术的经验,每个小团体由6-8 人组成是较为合适的。分组看似简单,却不容易,好的分组才能带来好的团体氛围,而如果一组里全是无心向学的成员,则自然无法形成好的氛围。在分组技术里,有报数随机组合法、抓阄随机组合法、生日随机组合法、同类组合法、分层随机组合法、内外圈组合法等方法,具体操作时应选择何种方法?考虑到实力均衡、带动氛围等因素,此课程采用了先定组长再双向选择组员的方式进行分组。以2012 级工商管理班为例,全班共72 名同学,在自愿报名、辅导员推荐结合的情况下,产生了12 名小组长,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有较好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学习主动性较强。之后,由他们各自招募组内6 名成员。由于每组都有人数限制,每个学生都必须加入一个小组,因此这部分任务顺利完成。

2、帮助小组明确目标。此时各小组成员均已到位,但是不同小组内的成员关系却各有不同。基于过往的私交,有些组员比较熟悉,有些组员却较为陌生。这时,教师要帮助成员确立小组目标,目标越明确、清晰,成员就越容易改变。在课程中,目标除了期末成绩外,更重要的是激发个体的集体荣誉感,为小组之间的竞争积极贡献,在全班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

3、形成课堂规则。形成小组后,团体规则就要马上提出。教师在课堂上要帮助成员明确团体中的基本规则,如出勤、计分、各成员在组内的分工、各组课堂陈述的顺序等等。在学期的中后期令教师们头疼的出勤率问题必须在此时以定规则的方式明确下来。当教师对团体的规范作出清楚详细的规定后,团体成员将会适应这些规范,并互相督促。

(二)团体过渡阶段

1、建立老师与小组组长间的紧密联系。老师作为团体领导者,其作用不言而喻。但一人推动72 名同学是非常困难的,必须借助各小组组长的力量,由他们推动各自组员的实际行动。这就需要老师与小组长之间有很好的互动关系。通过即时通讯软件QQ 群的帮助,老师能方便地在课前做内容预告、学生信息收集,在课后做信息反馈、组长交流等,通过线上、线下的交流,能很好地消除与组长间的陌生感,拉近心理距离,并强化他们对学业的重视程度,由此组长们更有动力去影响、带动各自的组员。

2、设计增强团体凝聚力的分享活动。在团体过渡阶段主要解决成员的不信任问题和团体凝聚力,因此,设计分享类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此阶段可采用“搭金字塔”、“命题图画接力”等活动,以消除成员间的陌生感。在本阶段结合课程特点,布置了每位成员上台演讲的任务,虽是个人演讲,但计分却计入小组总分。这样事实上推动了组长、别的组员对该同学在演讲构思、成文、演练方面的督促。

(三)团体工作阶段

当团体进入工作阶段时,团体内部已出现有效沟通的模式,团体内气氛自由且安全,成员间彼此认同,能积极投入团体,为团体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此时,也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最高的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较多地应用引导参与技术、团体讨论技术和角色扮演等技术,让学生自主、高效地完成课程的自我吸收。

1、引导团体成员参与。基于各小组已呈现出来的组内默契及组间的友好竞争氛围,此阶段可以多安排学生参与互动的内容。除了课堂小型的案例讨论外,还可以布置一些大型的案例让学生在课后自行组织多次的开会、协商等。在《企业危机管理》课程中,本阶段笔者布置了危机事件的模拟新闻发布会作为任务,要求各小组在教师给定的危机事件列表中选择一项危机事件,做危机全过程资料收集、整理、介绍,分析其危机处理失败之处并给出本小组的危机处理方案,并由小组成员分角色模拟公司的管理层,召开新闻发布会。此任务在学期中段布置,三到四周后由各小组当堂进行案例介绍、角色模拟,每位小组成员都应上台发言。

从实际情况看,学生为做好此案例,一般需要开3-5 次的小组会议并在会后做大量的分工、协作才能完成相应内容。而这些工作都是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完成的。因此,团体辅导中的创始阶段及过渡阶段的“士气”建设尤为重要,它决定了工作阶段大多数团体成员的积极性。

2、协助学生将领悟转化为行为。在本阶段,由于大量的团体工作在进行,团体成员间的接触也变得更加频繁。成员们在工作时也在不断观察和比较,不少成员总会发出“原来他做事如此认真、细致、勤奋”等的感慨,并对比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形成了榜样的力量。此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正向激励团体成员,增强成员们的自信心及积极向上的能量,并协助成员将新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四)团体结束阶段

1、评估团体效能并进行正向激励。经过近一个学期的融合、努力,各小组都很希望得到客观评价。在学期末,可将历次的成绩分数进行汇总统计,一一公布。通过几项任务完成情况的加权平均,最后得出各小组的排名情况并在课堂上公布。为了使激励更进一步,还可以考虑采取更贴近学生需求的作法。例如:把成绩公布环节在教室做成小型颁奖会;邀请该班级的辅导员参与颁奖;准备若干小礼品颁给表现优秀或进步明显的学生等。实践证明,正是这些细节的到位,充分打动了学生们的内心,激励她们向往更优秀的自己。

2、协助成员将新的行为带入未来学习。团体结束时教师可以协助成员认真总结整个团体辅导的过程,作出恰当的个人评估,清楚地了解在团体中学习到了什么,发生了哪些改变。此部分可以通过“我的收获”这一团体活动组内交流、讨论进行,还可以通过将一学期以来的课堂讨论、展示等的照片编辑成短视频、MV 的方式,让大家集体回顾这一学期自己与所在团队发生的改变,体会到自己可以做“更好的自己”,从而激励学生,让他们对自己产生自信与肯定,将团体学习中的精神、成果用到现实生活中来。

[1]樊富珉,何瑾.团体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刘刚.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