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跨文化意识下的英美文学探究*

时间:2024-06-19

□ 林 军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铜仁 554300)

跨文化意识下的英美文学探究*

□ 林 军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铜仁 554300)

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各大高校为之奋斗的目标。文化与文学息息相关,而作为文化体载的的英美文学的教学遇到了新的挑战。为了顺应高校中的教学改革,坚持新的文化视角,树立跨文化意识,改变单一的文学文本分析方法,进而实现开放型、多元素的跨文化思维方式,已成为当前高校英语英美文学课程改革必要的趋势。

英美文学;跨文化培养;教学改革措施

随着世界经济、科技、政治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了多元发展的社会。世界文化体系跨越文化疆域,打破了传统的文化生存方式,进而不再以单一、片面的文化思维独唱主角,而采用多元、系统的思维方式审视世界。当前,世界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汇合。在此,我们务必要有清晰的意识,才能审读各个国家文化和风俗习惯。在日常交流中,我们才能不会陷入文化冲突的被动尴尬局面。

文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是文化研究的重要载体和一个民族独特性的表现方式。我们通过英美文学的研究可以认识西方文化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也就是说,通过英美文学认识英美文化和国民性格,这是一种基于文化认知和文化认可的跨文化交流层次。(范谊,芮渝萍,2005:151)因此,基于跨文化意识来研究英美文学是我们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 文化与英美文学研究

文化与文学密切相关,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础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根据《大纲》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开设文学课程不仅仅只是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提高人生的认知能力,而且在改造国民精神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这些基本能力正是英语复合型人才所具备的必要素质。因此,在英美文学教学改革中我们首先要理解文化与其之间的关系。

(一)文化与英美文学的发展

英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文学的发展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经历了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一战和二战后,英国文学的发展更趋向于多元文化的发展,其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英国文学的写实角度不断深入社会,其作品反映了英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

美国文学的发展始终贯穿于欧洲传统文化和北美新大陆文化。基于这一线索,我们可以把美国文学作品进行细化,作品大致可以分化为三个阶段:殖民地时期、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浪漫主义时期以及其后的多元文化特征时期。其中,殖民地时期美国文学还依赖于欧洲文学,还不能摆脱欧洲文学的范式。第二阶段,即19世纪中期的浪漫主义时期,美国文学开始摆脱欧洲文化的影响并寻找自我文化,在自身的创作意识上慢慢地达到成熟,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家。在进入20世纪,尤其在战后,60年代的实验说到70年代的多元文化的发展,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的变化特点。

综合英美文学的发展情况可看出,它们鲜明地反映了不同时期社会变迁和文化的沉淀,是对人类社会自身文化存在的描绘,是整个文化系统最能接近人文精神层面的多元系统。

(二)英美文学的解读与文化差异

文学作品的表现方法是作者写实手段的灵魂,它源于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再现,是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总结与归纳。英美文学的语言文化知识及其文体风格彰显了语言文化的传播张力,它是丰富多彩的,是多元化的。同时,文学作品的研究是需要加入英语语言文化,在作品解读的过程中融入个人的思考和见解,更好地实现对艺术价值的欣赏,并且形成基本的价值观认识。(程艳,2012:96)进一步说,对文学的解读其实就是英美文化的渗透与理解过程,其中包括作品作者的价值取向及意识形态的解读。因此,我们对英美文学及文化的研究是一个理解作品内在意识的过程。

我们对英美文学的研究,需要结合文化意识上差异性和文学特点进行本源化的分析与解读。这有助于我们提高对不同地区的文化识别能力,感悟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性。就中西文化而言,我们只有理解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消除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性,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从对英美文学的学习过程到对其作品研究与解读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消除文化障碍的过程,从而更能减少文化冲突,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二 英美文学研究中的跨文化培养

美国著名学者Hall于1959年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从而一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当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时,并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得到理解,跨文化交际便产生了。同时,在各种文化的汇流中,人们出于对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判断,从一开始就源于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解读,这种文化最好解读方式是通过文学镜面折射。换句话说,文学以它的历史、特点以及默认成规等构成一个文学生产场,场外的社会现象只有通过折射才能在场内得到反映。(曾艳兵,2006:164)在此过程中,文学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必然有不一致的“鸡肋”现象。这种文学文化意识现象不会直接产生,它们所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是相生相吸的,以致最后在文学场的作用下得到转换变形。由此可见,文学作为文化生产场和一个民族个性特点,是学习者掌握和了解一个民族文化意态、政治经济面貌和生活作风等最直接、最真实的材料。此外,从跨文化角度来讲,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来自于对文化信息符号的理解。在一些隐性文化中,诸如文化交流中而存在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等,是一些相对隐性的文化元素。而我们研究学习英美文学作品就是通过这些隐性元素为跨文化的交流提供素材。

文学是文化符号的载体,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变迁现象,使读者尤其是跨文化读者在文学的阅读过程中应具有跨文化意识。这种跨文化意识,简而言之即是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灵活性。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首先会涉及母语文化意识和目的语文化意识,进而构建文化意识。在由母语文化意识向目的语文化意识过渡的跨文化意识建构过程中,文化调适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张欣,2011:34)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英美文学的阅读过程中,面对文学作品传达的隐性和显性文化元素,跨文化读者应具有英美国家文化互通性和差异性的知识特点,也应具备文化顿悟性。当我们比较中西文化时,可以以中国文化作为参照物,努力引导学生回归英美文学中的文化现象。例如在研究富兰克林《自传》文学中,我们可以结合中国文化中的儒家文化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照他所倡导的整齐、公正、勤奋、谦虚等十三条美德。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化异同进行讨论,提高跨文化意识能力,进而加深作品的理解能力。

三 教学现状和改革措施

(一)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英美文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让学生走出文学课程“困境”,我们需要反思如下问题。

首先,高职院校英美文学教学瓶颈主要是发展模式单一性。在文学授课过程中,主要以解读为主,即以教师整堂课的知识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同时,文学研究不够深入,只停留在作品知识的表面现象,而作品的独特性受到忽略。同时,教师对同一时期的作品解读太传统,作品与作品之间的文化背景同异性不加以区分,例如我国文学作品与英美文学作品中社会文化的异同性,如果我们以单一方式对这两种文化解读,不利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其次,英美文学的教学大多采用“教师为核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忽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教师只从文学背景、文学作品内容等进行解读,刻板硬套,失去文学作品的灵活性。学生失去话语权,被动接受文学作品常识,对英美文学作品本质内涵不加以理解,从而失去文学作品的生命力。

再次,英美文学的研究与教学大多只侧重于文学基本知识,而忽略作品内容中的文化知识,这有悖于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从另一角度来讲,我们英美文学的教学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了解英美文化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等背景知识的机会,而且要提供英美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文化知识、文学知识及其具有的哲学、人文、美学等知识,因为它们也是英美民族社会文化的缩影。(陈光乐,2004:32)也就是说,我们英美文学的教学不光要服务于学生,而且要以提高学生的人格和自身文化素质为己任。

(二)改革措施

作为一名英美文学的授课老师,我们应该重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进一步说,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不仅要讲解文学作品内容,还应该挖掘文化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利用教材内容把握英美作品中的文化知识,提高作品文化的敏感性。同时,基于作品文化知识,启发和引导学生用跨文化意识来挖掘英美文学中的文化本质内容。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应该发挥学生自主性潜能,充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师生之间的秩序,即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教师应该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在文学授课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有创见的意见,进而提升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的理解以及文化意识的理解。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文化意识反映了英美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现象。学习者通过英美文学的阅读和作品分析,可以增强对西方文化的理解,进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文化交流中的文化障碍。因此,英美文学的研究及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有必要深入及扩展。

[1]程艳.对文化意识下的英美文学研究的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2]陈光乐.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4,(4).

[3]范谊,芮渝萍.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外国文学研究,2005,(3).

[4]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曾艳兵.跨文化语境中的外国文学教学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6,(2).

[6]张欣.英语文学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J].文学教育,2011,(2).

I106.999

A

1008-4614-(2015)03-0039-03

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高职高专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4GH025)。

2015-5-8

林军(1977—),男,湖南凤凰人,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