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日语动词的名词化分析*

时间:2024-06-19

□ 张 帆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日语动词的名词化分析*

□ 张 帆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针对日语的词性转化进行探讨,分析日语动词的名词化现象,对日语中常见的动词的名词化现象进行研究,并阐述动词派生名词的制约因素。

日语动词;,名词化;单纯动词;复合动词

对于绝大部分人类语言而言,对其动词进行分类都是语法研究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当前的语言学研究现状中,对“词类”的概念已被各学派完全接受。通常各类语言所建构的语法理论均将该语言的词类划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但由于语言学本身的特质,一个词语的词性并非固定不变,会在一些情境之下进行转换。一些学者将词类的词性转化视为构词方法的一个种类,这种现象出现在几乎全部的人类语言中。本文针对日语的词性转化进行探讨,结合日语动词的名词化属性进行分析,以期对日语语言的词性研究做出一些贡献。

一 动词的名词化概述

在任何语言中均包含了名词及动词,这两种词类在各类语言中均属于基本的词性,动词和名词彼此配合,在人类大脑的加工之下形成交流语句,在不少情况下动词与名词还能够进行彼此的转化。可以说这两类词的彼此转化也使得语言更为灵活和简便。结合具体语言种类的差异,其词性所发生的转化也是有所区别的。以英语为例,英语已经属于发展阶段较为高级的语言,因此英语的动词向名词词性的转换一般是以词语的形态变化而进行的。具体来讲,英语在形态变化方面,英语通过增减词缀来实现词性的转换;而在我们所熟悉的汉语中,一个特定词汇的具体形态是无法决定其词性的,因此在中文中词性是以该词汇出现在一句话中的特定位置而确定的。在汉语中不少词汇具有多重词性,例如“创新”既能够做为动词使用,同时还可以被视为名词。而对于本文所关注的日语来说,从形态方面,日语并未发展到英语的长度,而和汉语进行比较,则日语的动词转换为名词的过程中,其形态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这种情况十分普遍。从印欧语系的角度而言,通过在原词上增加词缀而实现的词汇被叫做外部派生词汇,与之相对应的叫内部派生词汇,是由于词汇音韵的改变而实现的。

日语的显著特点是其在名词的表达方面十分灵活,日语的名词并不全部为普通名词,尤其是表达“感觉”类的一些名词,其使用和语法是相对较为复杂的。所以出于简化日语句法的目的,为了表达主语、宾语等不同的成分,通过名词进行派生就显得很重要。在日语的发展过程中,其抽象名词的数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而日语词汇由于渊源的因素,其中有不少体现为汉语形式的名词,把动词派生为名词可以说是较为简单的一种名词化的方法,受到广泛的应用。

二 日语动词的名词化研究

(一)动词的名词化

对动词连用进行转化,使之成为名词,此类语法在构词上的特征是比较明显的,在日语中把这些动词单独视为名词,这种语法使用最多的场合是诸如人物特性和场所地点等。举例来讲,住まい、掏り这类表达,均属于由日语动词转化而成的名词。正是由于这些名词是经过对动词的转化得到的,因此二者在含义方面是具备很强关联性的,这就形成了新的概念。通常,这个类型的名词大部分用来表达某类行为或者状态等,如-釣り働き。此外还有部分名词是由动词派生而来,表示具体事物,这类情况数量并不多,例如包み、挟み等。此类名词可以表示事物、事件等。由于动词的名词化转变,可以形成许多的名词,而此时该动词本身的含义也在名词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具有名词的属性。结合对《新明解》中的全部2027个单纯动词的研究,可知其中能够充当名词的共计788个。这充分证明了不管是自动词还是他动词均能够以连用形式转换为名词。

在动词的名词化研究中还有一种“实体化”的观点,例如“遊び踊り”之类的名词,其表述的是动词的实现过程,假若把此类名词也当作事物来理解,便产生了实体化的语言。日语中的名词中有不少存在实体化的属性,也就是说一个动作完全是客体化的,具有事物性的特征。以“踊る-遊ぶ”为例,虽然表现的是一个动作,但是此工作与主体、时间、地点是密切相关的,而这些关联往往被省略,从而使之变成一个含有“事物性”属性的名词。

在单纯动词的名词化过程中,前缀“お”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前缀“お”通常在语法上被当成敬语,因此具有一定的美化功能,而“お”在美化的效果之外也具备其他的有益功能,以“洒落”为例,加了前缀“お”变成“お洒落”,而差别并非体现在是否具有敬语意义,二者的含义已经有较大的差异。前者指的是语言游戏,后者则表示“衣着外形时尚者”。可见本来是名词的“洒落”在增加了前缀时派生出一个全新含义的名词。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在单纯动词上添加“お”导致词义转变的例子,本研究将这个现象进行分类,划分为3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词义的转移。在日语研究中将词义转移定义为一个词的本源意义消失之后而形成的新的意义,并且新词义与原始意义已经有几大差别。本文阐述的词义转移特指在连用形名词前出现了“お”,导致原词词义产生较大改变而形成另外的意义。举例来讲,日语的“下げる”是一个典型的动词,其连用形名词表示为“下げ”,含义是“市场价值的降低”。此类例子还有很多,篇幅所限,此处略过。

第二种情况是词义的缩小。日语研究者将词义的缩小定义为“一个特定的词,其含义所指的范畴减少”。本文阐述的词义缩小,其典型表示为名词加了“お”,其含义范畴缩小,新的词义是原始词的词义的一个子集,举例来讲,“つまみ”变为“つまむ”名词之后,词义范畴明显缩小。

第三种情况是词义的扩大,在日语研究中将词义扩大定义为“一个特定的词,其含义所指的范畴增多”。本文阐述的词义扩大,其典型表示为名词加了“お”,其含义范畴扩大,原始词义是新词的词义的一个子集,如“祭り”、“お祭り”。

(二)动词派生名词的制约因素

日语的单纯动词共计2027个,而其中能够以连用形名词使用的共计767个。所以,虽然动词派生名词很常见,但也有不少动词是不能用来作为派生名词的。其中的制约因素分析阐述如下。

首先是音节数因素的制约。举例来讲,“読み”能够用于连用形名词,但“書き”却无法用为名词,或者仅仅能够在很局限的情况中使用。并且,复合动词转化为名词的难度显著低于单纯动词。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特点,是因为单纯动词受到其音节的限制,难以转化为名词。尤其是在单纯动词是1-2音节的情况下,转化为名词的情况极少。由于这种音节构词的特点,单独构词的稳定性较差。目前日语研究界的一致观点是,单纯动词中3-5音节的动词最为稳定,便于转化为名词。但是特例也是存在的,举例来讲,“出を待つ”、“出が良い”等。但从整体上来讲,1-2音节的动词由于稳定性不强,因此作为名词使用的现象是很少见的。在日常的使用中,或者避而不用,或者通过构成复合型词语来提升其构成的音节数,使词语的稳定性得到增强。

其次是自他动词的派生因素。自动词和他动词是日语动词的两大类别,不管是自动词或者他动词均可以通过连用而转化成名词,并且并未影响动词的自他性。然而有自他对应的动词在进行转化的情况下,会有一些不同的特例。有学者将自动词和他动词进行分类,分别归类为“绝对自动词”、“绝对他动词”、“相对他动词”以及“相对自动词”。其中尤以“相对自动词“进行名词化的情况更为普遍。究其原因,主要由于他动词是以主动的方式来影响对象的,而自动词则凸显了主体状态,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他动词在主体的“行为性”方面明显与自动词有所区别,在进行名词化转换的时候,必须抛掉其中的动作性意义,并且把重心置于一个特定动作的结果上。

第三是动词“态”的制约因素。日语的动词可以分成状态动词、持续动词、瞬间动词等类别。而结合动词的“态”,还能够进一步划分成“状态的态”、“动作的态”两个种类。在这个视角进行研究,可知对动词进行名词化转换即为把动词中原有的动作进行静止化处理。因此加入一个动词表示的过程难以静止,则其名词化的难度是较高的。根据统计,在日语中有70%的持续动词是无法转化为名词的。举例来讲,“食べる”无法使用为名词,这个类型的动词往往涉及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无法实现静止化,因此难以进行名词化转换。在日语所包含的动词里,还有兼具普通动词和瞬间动词属性的词,由其转换形成的名词情况也较为常见,此类情况能够体现出主体状态的改变,而且主体的改变具有“瞬间性”。这类词语和难以静止的动词相比,更被用于名词性转换。

第四是多义动词的派生因素。许多研究证实:假若一个日语动词拥有较多的含义,而且这些含义之间的所指很广泛,则这类动词进行名词性转换的难度是较高的,虽然也有一些含义较多的动词能够进行名词性转化,但其产生的名词其词义是难以涵盖原始词全部含义的。这就造成了该动词转化而成的名词很可能与其原始词在含义方面已经有了较大的差异。还有一种情况是部分动词拥有较多含义,但只仅仅在表示某一个含义的情况之下进行名词性转化,此时同样会产生一个名词,并且其含义与原始词语的含义是对应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派生出的名词能够充分体现于日语中的汉语词汇,汉语的构词模式更加复杂,因此在日语中的使用频率较低,能够在细化其词义之后,形成新的名词。

[1]須賀一好早津美恵子.動詞の自他[C].須賀一好.自他違い―自動詞と目的語,そして自他の分類―[A].ひつじ書房.2015:122-136.

[2]吴春燕.浅析日语中的“可能”表达方式[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6).

[3]周新平.「(する)ことができる」与可能动词[J].日语知识.2013,(2):13-14.

[4]金子尚一.可能表現の形式と意味(Ⅰ)―“ちからの可能”と“認識の可能”について―[Z].共立女子短期大学(文科)紀要7.2010:24-31.

[5]森山卓郎.可能性とその周辺——「かねない」「あり得る」「可能性がある」等の迂言的表現と「かもしれない」——[J].日本語学.2012,(21):17-27.

H363

A

1008-4614-(2015)03-0049-03

2015-5-19

张帆(1979—),女,河南焦作人,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讲师,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