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朱晓卓
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人口老龄化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构建机构社区居家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新体系[2]。一方面失能失智老年人群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老年人对于自身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康养方面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随之增加。职业教育一头连着人才培养,一头连着产业发展,教育部在2016年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就增设了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截至目前全国职业院校该专业布点数已经达到了124个,有效加强了康养服务的人才供给。由于行业在医养康养上的结合,不仅是养老和健康、家政、物业等领域相互融合发展的过程,更涉及到相关行业的整合提质,康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能和行业发展同频共振,才能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是职业院校高质量办学的必要条件。因此,通过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圈,其中的各类利益相关者通过协同发力,组成利益共同体,共同解决康养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数量、质量、结构上的适应性问题。
生态圈的概念最早来源于生物学,指的是地球上一切存在并能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区域,在地表上也包括了微生物及自上而下环境在内的有机体的总称以及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如今,这个词的含义得到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更被广泛应用在了其他领域,例如互联网生态圈。其中,“圈”的出现意味着多方利益相关者因为某种环境或是某种目的结成的关系领域。从单一的个体而言,生态圈具有更为明显的资源整合优势。
产教融合是产业和教育的融合,是两端多种要素的充分结合,相互支持,互为供需,共同发展,形成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17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部署“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等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则进一步强调“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产教融合就是要提高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办学深度和广度,通过建立健全多元化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提升校企协同育人质量。职业教育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之后,产教融合要求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依托行业,通过打造生态圈,吸纳更多行业要素支持办学,形成互为供需的利益关系,让人才链、产业链和岗位链实现有效对接,提高行业适应性。因此,产教融合对于职业教育生态圈打造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康养人才培养生态圈的形成要充分考虑行业、院校中的各种利益主体要素,包括政府、学生、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面,以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实现产教融合的要求。
行业的发展是基于社会的需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养老问题不再仅仅是“一碗饭、一张床、一床被子”的问题,当前老年人对于健康、文娱、保健等方面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让养老行业不断出现新的变化,从“医养结合”到“医养康养相结合”再到“智慧健康养老”,养老行业进入到康养时代,呈现出领域融合、数字赋能等特点,由此而产生的新职业、新岗位、新技术对于康养人才培养提供了依据。因此,康养人才培养生态圈要依托于院校,更要扎根于行业,行业的变化发展对于职业教育生态圈构建也会产生深刻影响。
2.1 多领域融合要求康养人才培养生态圈要具有拓展性 当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超过18.7%,家庭户平均规模降至2.62人(根据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高龄化、空巢化成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特点。高龄化意味着老年人因为生理机能不断下降,自身健康保健问题已经成为老年人的普遍需求,尤其是据估算我国目前失能失智的老年人近4 000万人,大量的失能失智人群需要提供医疗服务;空巢化则会因大多数家庭选择居家养老而使入户的服务需求剧增,康养服务就要和衣食住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康养人才培养生态圈要在职业院校推动,以养老服务为中心,不断拓展老年人所需要的、康养服务所涉及的领域范围,而且这种拓展也具有动态调整的特点,例如2021年教育部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订时,将“老年服务与管理”更名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也是体现了养老服务向康养领域的拓展。
2.2 数字化技术要求康养人才培养生态圈要具有现代化 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到康养服务领域。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新增了“养老与托育服务”等行业,专门例举了“智慧健康养老”[3]。与此同时民政部等部门也联合下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 年)》,依托互联网,推动产品+服务+应用场景在康养领域的开发应用。例如,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智能化产品可以随时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监控,而健康养老服务数字化平台,也可以整合在线问诊、诊断、远程治疗、处方开具、送药到家等服务内容,传统的养老服务业也面临着数字化改革的需要,互联网和康养产业的持续创新融合,促进互联网+康养服务新业态更加多元化[2]。因此,要通过现代化思维去打造康养人才培养生态圈,在科技研发、标准研究、人才培养等产教融合多要素实现职业教育顺应产业链的提质扩容。
2.3 新职业涌现要求康养人才培养生态圈要具有先进性 就康养人才培养而言,生态圈要及时聚集康养领域新职业、新岗位。近年来,为了顺应康养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先后发布了健康照护师、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新工种。新工种的涌现,产生了先进的服务技术、服务标准,生态圈就要整合相应工种所对应的行业资源,以支持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构建具有先进性的生态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康养行业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加大,相关产业链开始形成并逐步完善。夯实养老服务人才之基,离不开职业教育,培养康养行业的能工巧匠,更需要职业教育。加强专业人才供给,既是职教强国的重要任务,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因此,构建康养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生态圈需要找准支撑点,确立立足点,明确结合点,以合力提高生态圈的治理能力,以发展带动行业专业联动提质。
3.1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找准产教融合生态圈的出发点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康养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生态圈构建的出发点[3]。针对行业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医养康养技术整合、供给质量品质和多元主体融合等问题,通过聚焦新技术、新职业、新岗位、新经济,全面对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所涉及的产业链或产业链中的某一段,来整合院校、政府、行业、企业等各方资源,以支持康养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实现供需匹配、质量优良。
3.2 明确人才培养问题,确立产教融合生态圈的支撑点 针对康养行业人才培养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落后于行业发展、技术技能人才队伍质量落后于行业转型升级步伐、产教融合不深导致院校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不匹配、高技能人才数量与康养行业的高速发展不匹配等问题,以提高学生就业岗位匹配度为问题出发点,聚焦行业发展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从校企合作入手,根据技术要求、岗位能力、知识素养等多层面的康养人才培养结构性要求,让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成为生态圈构建的重要支柱,院校能参与行业企业的技术研发并反哺教学育人,行业企业能参与院校育人过程并以岗位能力建立评价体系,校企联手着力破解康养行业在技术、人才、标准等方面的重大难题。
3.3 突出各方资源共享,明确产教融合生态圈的结合点 职业教育对行业的较强适应性,是建立在校企共享资源的基础上。这种共享并不是单方面享受另外一方的资源,而是双方互享互用。康养人才产教融合生态圈的构建需要看到院校、企业等各方的资源优势和劣势,通过打破体制的束缚,通过理事会、混合所有制等多种形式形成互商互议、资源协调的合作机制,以互补不足。对此,要重点和康养龙头企业合作,发挥其规模大、布局广、产业体系全、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体系较完备等优势,提供平台支撑,通过在师资队伍、教学场地、专业学生、技术资源、职业培训等方面找到校企结合点,构建稳定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圈,以保障院校、康养行业企业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为康养行业提供人才支持,是职业院校全面融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所应有的责任和使命。要以康养人才培养为纽带,以产教融合生态圈构建为保障,让社会中相关各方形成利益共同体,破除产教融合中校企“两张皮”问题,在组织架构、运行机构、合作内容上为康养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发展生态。
4.1 搭建康养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生态圈的基本架构 构建康养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生态圈需要完善顶层设计,从管理模式、信息沟通、利益共享等多方面进行系统谋划。康养行业融合性发展,让养老不仅仅是民政部门和养老机构的事情,还涉及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健康等多个部门,还需要医养结合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健康管理公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类型机构的支持和参与。打造康养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生态圈,要推动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医院、养老院等多元主体真正参与职业院校的办学管理,参与重大决策部署。通过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中介作用,建立组织结构科学合理、运作行之有效的理事会,或是实践混合所有制的方式,尝试不同形式资本相互融合、社会资源有效组合的管理运行机制,开展更为灵活的自主管理,保障行业企业权责对等、成果可享[4]。同时,要畅通生态圈内的信息沟通机制,建立资源整合、成果共享、价值互换等利益共享机制,助力职业院校在康养相关专业办学集聚更多社会资源,提高院校康养服务相关专业的治理能力。
4.2 串联康养人才培养对接产业的专业链条 职业院校要根据产业链发展情况,对康养服务相关专业人才需求、培养要求进行调研,对接新岗位、新技术和新职业,形成专业设置动态优化调整机制[5]。增设医养结合等相关专业,在护理、家政、康复等专业设置康养的专业方向,以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等相关专业为核心,按照机构—社区—居家的互通互融,根据健康维护全要素,高水平打造专业群,适时拓展医养照护与管理等高职本科专业,提高对应产业人才学历结构的适应性[6]。使专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和产业链、岗位链、技术链条进行有效对接,通过引企入校,支持康养领域的龙头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共建大师工作室、产业(行业)学院、产教职教集团及实验实训基地等,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根据行业需求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订单培养,建立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畅通行业在职人员培训和高职扩招、成人教育有效结合,实现技能学习双提升,激发行业企业参与康养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生态圈的动力。
4.3 深化康养人才培养教学育人的三教改革 教学育人是康养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生态圈的落脚点和归宿,是生态圈构建的基石,涉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诸多方面[7]。在产教融合生态圈内,职业院校应建立康养相关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行业企业真实岗位能力要求动态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规格;校企共同商定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要求打造相应的课程体系,按照底层基础、中层共享、高层拓展、顶层贯通的思路,根据康复保健、健康管理、健康照护、养生保健等康养相关岗位设计岗位方向模块化课程,融入企业文化元素,重点培养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引入养老照护、医养个案管理、失智老年人照护和家庭保健按摩等教育部X职业等级证书以及健康管理师、养老护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人社部职业等级证书,推进课证融合、书证融通,引入行业评价,提高学生在康养领域的就业能力;通过“师资共享”健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双师型”教师共建、共培、共享共用机制,引导职业院校教师向“双师型”发展,鼓励专任教师定期到行业龙头企业一线进修学习或是挂职锻炼,聘任企业专家充实学校师资力量,为产教融合生态圈中的教学育人工作提供强大的专兼职师资力量支撑[8];在产教融合生态圈内,通过校企共建,校内教学场所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共享,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行业资源共用,共同开发教学培训资源和教材,开发学习训练数字化平台,承载产业新课和特色课程,完成真实项目的实境教学,科学安排工学交替的课时比例,提高育人的实效性。
4.4 打造康养人才培养科教融汇的创新链条 科技创新是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能,也是推动康养行业技术革新的重要力量。在产教融合生态圈中,校企要在共促科技创新、标准研发以及成果转化等合作中,形成创新链条,以链接校企资源,实现共享价值和利益,与康养领域头部企业、科技型企业共建国家、省、市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创新平台,以“科技特派员”“企业访问工程师”等项目为抓手,共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等多元主体构成的多元融合与协同创新团队,聚焦行业康养前沿技术,瞄准行业企业“卡脖子”难题,协同攻关进行成果转化,同时将行业新技术、新标准进课堂,进教学,校内教师的研究成果进企业,进培训。
4.5 提高康养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生态圈的服务行业贡献度 近年来,康养行业发展迅速,但是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专业性也倒逼行业必须要提高在职人员的康养服务能力[9]。在产教融合生态圈中,职业院校要发挥产教融合的互补优势,立足社会需求、区域发展和民生福祉,主动拓展职业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在康养服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鉴定站等方面加强与行业企业交流合作,面向在职员工、进城务工人员、城乡待业人员开展健康照护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养老护理员等职业工种的培训和鉴定,与行业企业的资本、设备、信息等市场资源有效对接,打造集技能培训、师资培养、课程开发、项目培育、质量管理于一体的立体化培训基地,提高生态圈对行业从业人员发展的贡献度。
综上,我国是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尤其是高龄化、空巢化进一步加剧了社会民众对康养的需求,但是相关的康养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还明显不足[10]。打造康养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生态圈,为保障行业高质量人才供给提供了条件,也为院校举办康养相关专业、促进行业发展打通了路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