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核心技术一体化专业建设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时间:2024-06-19

高立兵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金昌 737100)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以往的边缘逐渐走向中心[1]。笔者以物联网技术专业为例,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职业、岗位(群、带)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目标,产学合作,探索信息类专业“核心技术一体化”专业建设方案的实施方法、实施条件、实施环境和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对“核心技术一体化”专业建设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层面的研究,通过专业建设实践,形成完整的专业建设“核心技术一体化”解决方案,指导专业的课程开发、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1 核心技术一体化专业建设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是一个复杂科学的系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动态发展[2-3],包含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及课程体系、“双师”教学团队、校内外实训条件、专业教学管理等核心要素。这些核心要素彼此相互依存,并且相互影响[4]。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整体目标。从教学论、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及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评价等内容都是专业建设的范畴[5]。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模式、课程及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组织方式反映的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五个层次。专业建设是核心的子系统,它受办学模式顶层设计的指导,人才培养模式给了专业建设的方向,因此专业建设不是孤立的命题。围绕专业建设的根本目标,专业建设的要素也必须跟进,在专业教学实施中,应用专业建设的要素,完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人才需求的变化来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持续推进专业建设,不断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 方案设计

2.1 专业模式建构

“核心技术一体化”专业建设理念是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模式在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课程结构构建、实践教学基地构建、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设计、研讨和实践而形成的理念。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凝练专业办学特色”的指导思想。第二层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第三层次:“核心技术一体化”的专业建设模式和培养方案。第四层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真实任务驱动”的课程建设体系。第五层次: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导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组织方式。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两个教学体系的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纵向上,前后衔接。横向上,相互沟通。有利于培养“短过渡期”或“无过渡期”的技能型人才。“核心技术一体化”建设模式(如图1)通过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块,将理论与实验、实训相结合,形成了以课堂与实验(实训)室、实习车间、生产车间为交叉网络的一体化教学。在对专业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专业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分别从数量、质量两个方面分析专业的社会需求,以专业所面对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分析,确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表,构建核心技术技能及其理论实践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并开展“核心技术一体化”教学活动。

图1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模式建构

2.2 四层两段一贯穿课程体系结构

每个专业都有很多核心知识点和技能点。课程要紧密围绕核心知识点和技能点去展开,强化为其服务。首先,职业教育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建立起相应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从技能零起点、初级、中级到高级的若干能力层次目标。其次,要将每一个能力层次分解,每个层次应以相应的多个具体项目为内容制订能力要求,根据能力的要求确定相应模块、规划课程。第三岗位能力是个综合目标,普通教育是按学科体系分头教学,学生到岗位后再综合应用。职业教育的教学要体现岗位的应用性,提高教育效益。因此,要以综合性的教育方式开展教育教学。这就需要把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相关文化三个方面,按照岗位能力的需要,以技能的递进为顺序,组成横向的综合模块,技能教到哪里,相关的文化知识和职业道德就讲到哪里。在职业的环境中、任务的目标下,专业、文化、德育各科知识结合、渗透,以完全的岗位综合知识,实现切实的培养目标。如此,教育与应用的距离更短,与岗位(岗位群)的目标更近。不仅可以实现教育教学的高效益,而且可以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融合,实现就业目标与个性发展的融合,可以使工学交替得以真正实现。一种专业建设模式的成功实施必须有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作保障。过程分为基础教学、专业教学、专长教学、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四个层面:平台学习和主体学习两个阶段,专业技能校内外实践培训始终不断线,即所谓“四层两段一贯穿”课程体系结构。

2.3 教学组织顺序

相互平行:是指所学理论与工作实际需求互相平行。相互融合:是指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相互融合,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和素质养成相互融合,课程学习与技术、技能培养相互融合,“教、学、做”相互融合,校内学习、企业实习和顶岗锻炼相互融合。相互交叉:是指理论与工作实际需求的功能相互交织,“先学—后做—再教”“先做—后教—再学”“先教—后学—再做”等教学组织顺序的相互交叉。

3 实施措施

3.1 内容安排

依据“核心技术一体化”专业建设模式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设计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及师资力量,特制订以下实施措施,来完成“核心技术一体化”专业建设模式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改造。实现预期目标(如图2所示)。

3.2 模式的实施

在高职物联网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依据区域经济和产业、行业、企业需求,针对人才市场和相关职业岗位(群) 要求,以校企共同确定的专业核心技术技能为主线,搭建物联网专业群教学平台,每个专业明确若干个核心技术或技能,根据核心技术技能整体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明确每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和技能点(核心知技点),形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情境(模块) ,实施理论与实验、实训、实习、顶岗锻炼、就业相一致,以课堂与实验(实训)室、实习车间、生产车间四点为交叉网络的一体化教学方式,强调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纵向上前后衔接、横向上相互沟通,使整体教学过程围绕核心技术技能展开,强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核心技术技能服务,使该类专业的高职毕业生能真正掌握就业本领,培养“短过渡期”或“无过渡期”高技能人才。

3.2.1 核心技术与课程设置一体化 射频识别技术(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作为物联网专业核心技术,该专业核心技术通过不同的课程来统一体现,分别有C语言、嵌入式开发、数据采集、有线组网通信、短距离无线通信、低功耗窄带组网通信、ARM嵌入等(如图3所示)。另外,在技能实训体系中,开设有实训课程,到专门的实训室来学习其原理与实现方法。最后,学生通过在专业核心技术针对性强的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半年的顶岗实习,实现一体化个性培养。该种课程体系设计使学生将RFID射频识别技术、WSN无线传感器网核心技术综合应用到各种不同的生产环境中,强化了学生专业核心技术的掌握。

3.2.2 核心技术与教学设施一体化 为实现“核心技术与课程设置一体化”改革,教学团队对实验、实训、实习条件和教学环境进行了较大程度的完善,课程改革与建设同时拉动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专业核心技术的RFID技术、WSN,专为该课程服务的实训室,其中配置了真实的实训环境。在每个实训室和实习车间都有一种主要技术单元,同时,还有其他技术单元出现,宾主相拥,多次重复,但角度不同,强调的应用领域和水平不同。

图3 核心技术与课程设置一体化

3.2.3 核心技术与顶岗实习一体化 “核心技术一体化”专业建设过程中,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从专业建设的最前端开始介入,校企专业人员共同从典型职业岗位群的现场需求中确定专业核心技术技能,保证了行业、企业、职业的各种要素和人员全程融入专业建设,强化了专业建设的开放性、针对性和职业性,有效实现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效推进了理论、实验、实训、实习、顶岗、就业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为校企共同开发专业、校企共同实施教学、校企共同培养学生、校企共同实现发展提供了平台。

3.2.4 核心技术与职业资格一体化 通过对专业课程核心知技点的分析,参照职业岗位要求,对照国家职业分类大纲和职业岗位技术证书的知识和技能点要求,有效地将职业岗位要求嵌入到高职专业教学体系,实现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群技能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及社会化技能证书考试接轨,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任务为驱动、项目/产品为载体的教学培训取证一体的教学过程,为推动构建专业认证体系,推行“双证书”制度提供了知识技能互换对照依据。在新专业的建设上,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前提、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在深刻理解并实践“能力本位”的职教思想的基础上,坚持专业教学计划必须针对职业岗位(群),采用从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进行逆推的方法,参考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标准,明确各专业教学内容的核心知、技点,突出学生核心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建立“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学生符合职业技术发展要求的适应能力与学生毕业后达到职业资格标准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根本上讲,“双证”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是知、技点及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将文化基础、技术基础、专业技术与技能的知技点或课程与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应知应会一一对应起来。通过知技点及课程这个媒介,建立“双证”之间的对等关系。在“四层两段一贯穿”课程结构体系下,学生获得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其打下较为宽泛的职业基础。其中,专长学习是专业能力培养的深化,学生将学习到该专业中最新最具特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开阔他们的专业眼界和知识面,提高职业能力。为保证学生职业实践技能达到国家对职业技术人员的能力要求,适应职业资格认定,在专长学习中,一般采用“分组实施、小班教学”的模式和一些先进的有效教学方式和方法。所以,实训模块课时利用率高、实效性强,保证了实训模块的有效进行和实训质量。通过实施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既符合高等职业学历教育又符合职业资格要求的人才。大多数学生在毕业时除获得国家认可的学历证书外,同时获得一种或是几种职业资格证书。

4 预期目标

以适应企业岗位需求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核心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将理论与实验、实训相结合,以课堂与实训室、课程与企业、技能学习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一是形成培养依托物联网行业辐射局域网、智慧城市、智慧家居、智慧农业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课程进行探索和设置,明确2~3个核心技术或技能,根据核心技术技能整体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核心知识和技能,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情境(模块),实施理论与实训、实习、顶岗实习、就业相一致的新型课程体系定位。二是形成“核心技术课程设置一体化”和“核心技术教学环境一体化”“职业资格一体化”专业建设模式,实现理论学习、技能培养和素质养成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相互融合,“教、学、做”与职业资格要求相互融合,校内学习、企业实习和顶岗就业相互融合。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行业企业需求的一致性的专业技术人才,实施核心课程及实训条件一体化建设,推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办学理念指导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实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