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赛 铮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民商事法”传统课程历来面临“学习内容多、学习时间少;课堂讲授内容枯燥、方式单一”等教学困境[1]。如何巧妙设计“民商事法”教学课程,促进“民商事法”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升“民商事法”课程教学质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研究旨在建构基于BOPPPS模式的“民商事法”课程,并将该模式运用于具体的“民商事法”课程教学实践中,进而对该种模式下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最后做出教学反思。
BOPPPS教学模式起源于加拿大,发展于美国,是一种近年流行的教学模式和测评系统。该模式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理论依据,以有效教学设计著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模块化分解,将课堂教学环节依次分为6个阶段:①导言(bridge-in):引起学习动机,导入主题;②学习目标(objective):明确提出课堂教学目标;③前测(pre-assessment):了解学生先前的知识和能力;④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积极参与;⑤后测(post-assessment):通过有效方式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⑥总结(summary):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延伸引出下一步教学内容。由此可知,BOPPPS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将现代化教学理念融入课前、课中与课后各个环节。基于此,本研究充分运用网络信息资源,结合现代化教学工具(“雨课堂”等),运用BOPPPS的教学理念,在“婚姻家庭法”的教学实践中,从法学认知阶段、知识建构与运用阶段、反思与总结阶段三个方面进行有效教学模式建构。
第一阶段是法学认知阶段,对应的是课前导入(bridge-in)与课程目标(objective)。课前导入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课堂内容的兴趣,有效的课前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课前导入通常结合时事案例、网络热点等话题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讲授“婚姻家庭法”中“婚姻的终止”这一章时,通过在“雨课堂”中布置学习任务,该任务结合当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的新规定——“离婚冷静期”制度,让学生提前预习该制度,并思考该制度的历史渊源以及合理性。这一课前导入既能结合热点话题,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课程目标指的是明确课堂的学习目标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有效的目标关键是让学生明确这节课能够懂得什么或者即将学会做什么,让学生学习起来思路清晰,更容易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2]。例如在“婚姻家庭法”的课堂教学中,结合OBE的教学理念,可根据具体内容设置多个课程目标。详言之,目标一:学生掌握婚姻家庭法的基本理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则和基本制度,培养学生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的意识;目标二:学生熟悉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历史沿革、立法现状、实施状况;目标三:学生掌握婚姻家庭法的亲属关系原理,婚姻的成立、效力及终止;目标四:学生掌握收养、扶养制度的概念与内涵;目标五:学生掌握分析、判断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能力。
第二阶段是知识建构与运用阶段,主要包括课堂前测(pre-assessment)与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在课堂前测中,主要可以采取提问、讨论、测试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例如,利用“雨课堂”智慧教学软件,将测试题目发送至学生手机,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选出答案。学生的前测答题情况能快速且直观地反映出来,让授课老师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参与式学习是指通过汇报交流、小组讨论、情景再现等方式来吸引和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改变教师传统的“一言堂”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该阶段,授课教师注重对学生在学习与课堂参与中建立起的对问题的思考、判断、评述能力的培养,并锻炼学生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能力。
第三阶段是反思与总结阶段,主要包括课堂后测(post-assessment)与总结(summary)。后测的方式包括:一是知识理解型方式,如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二是应用分析型方式,如案例分析;三是技能传授型方式,如辩论技巧;四是态度价值型方式,如心得体会、学习经验等。后测的主要作用是了解学生究竟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是否达成了学习目标。前测与后测应前后呼应,有头有尾。总结部分,应帮助学生整合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反思以及预告下次上课的内容[3]。总结的方式主要分为教师总结与学生反馈,教师总结可以是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以及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反馈可以是1分钟的学习体会,以此总结收获、提出疑惑等。学生交流完体会后,教师应对其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
基于BOPPPS模式的“民商事法”课程建构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BOPPPS模式的“民商事法”课程建构路径
本研究分别在2019—2020年春季学期与2020—2021年春季学期两个学期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婚姻家庭法”课程中进行了教学实践,两个学期分别针对的是2017级与2018级法学本科生,共有257名(150+107)学生参加了学习。该课程共32个学时,采用本研究设计的基于BOPPPS模式的“民商事法”课程建构路径开展教学。本课程的成绩计算方法为:
总成绩=出勤与前测(10%)+课堂参与度(10%)+后测与作业(10%)+期末考试(70%)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BOPPPS模式在“民商事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笔者节选“婚姻家庭法”中“协议离婚”这一小节的内容,尝试用一节课45分钟来展开讲授关于协议离婚的知识点内容。
在讲授“协议离婚”的前几天,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关于“离婚冷静期”的规定这一新增立法以及引起的网络热议现象发布在“雨课堂”的课前学习资料中,启发学生思考:离婚冷静期是否有存在的必要,相较于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后,采取协议离婚的夫妻在程序上是如何进行的。这次课程的教学目标为:理解婚姻终止的原因,掌握协议离婚与诉讼离婚的区别。导入与教学目标一同在授课前发布在“雨课堂”学习平台上,学生可以随时查看,根据教学目标提前预习与思考。
前测采取随堂布置作业与提问讨论的方式进行。前测的问题设置主要包括:协议离婚与诉讼离婚的区别;法律中是否存在“假离婚”与“骗离婚”。前测预留的时间是5分钟,为了充分利用与节省时间,这一阶段主要采取“雨课堂”的“弹幕”功能进行,学生思考以上问题,将回答用弹幕的方式发在PPT上,使教师能够直观地看到学生的回答,并能有针对性地及时回复。参与式学习环节是课堂中教学的重点,主要采取师生合作学习的方式,首先由教师对协议离婚的概念与法律特征、协议离婚的条件与程序进行讲授。在讲授过程中,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穿插与学生的互动。例如,设置一系列小问题,例如,协议离婚是否必须有书面的离婚协议书?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可以申请?离婚登记可否代理?将学生进行分组,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后测阶段,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并设置有一定拓展性思考的问题。例如,请学生思考在协议离婚制度中,离婚冷静期存在的正当性基础。离婚冷静期制度是否与婚姻自由原则相违背?该阶段可组织学生以辩论赛的形式参与讨论,设置“正方”与“反方”,进行自由辩论。
在课后总结反思阶段,主要由师生合作完成。授课教师先对此次课堂内容进行回顾,梳理课堂中“协议离婚”的知识点,再请学生对此次课堂的学习内容做简单的经验交流或课堂评述,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重视学生的建议。具体的教学应用如表1所示。
表1 BOPPPS模式在“婚姻家庭法”“协议离婚”一节中的运用
将2017级与2018级的学生归类在实验组,2016级学生采取的是传统课堂讲授模式,故归为对照组。学生的测试成绩用Excel表格建构数据库,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当P<0.01时,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学生的成绩提升具有99.00%的可能性。实验组与对照组采取的是相同的测试,满分为100分,结果显示实验组的2017级与2018级的“婚姻家庭法”测试成绩的平均值分别为85.27分与86.32分,t值表明实验组的成绩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采取BOPPPS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婚姻家庭法”成绩(表2)。
表2 三届“婚姻家庭法”测试成绩对比
“婚姻家庭法”结课后,利用“问卷星”对2018级选修这门课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对基于BOPPPS模式的“民商事法”课程教学有效性进行摸底与分析。调查问卷涉及BOPPPS模式的课前导入、课程目标、课堂前测、参与式学习、课堂后测与总结五个部分,共设置5个问题。2018级上课人数一共107人,实际参与为102人,参与率为95.30%。具体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基于BOPPPS模式的“婚姻家庭法”课程教学有效性调查
续表
从调查表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90.50%的学生都同意“课前导入能有效引起我对课堂的学习兴趣”,90.50%的学生同意“课前发布课程目标为我提供了学习方向”,88.20%的学生同意“课前测试让我重视这门课程”,93.90%的学生同意“课中的讨论、辩论等方式吸引我积极参与课堂”,83.60%的学生同意“课堂后测让我及时发现知识盲区”,94.60%的学生同意“课堂总结更好地帮助我学好这门课程”。可见,基于BOPPPS模式的“婚姻家庭法”课程教学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BOPPPS教学模式将传统学习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其独特的教学理念与方式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了新的视野[4]。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价值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等方法,选取内容难易适中,适合采用BOPPPS教学模式的“民商事法”课程作为对象,探求基于BOPPPS模式的教学设计建构,分析在BOPPPS教学模式下“民商事法”课程移动学习的实证应用,进而考察移动学习与BOPPPS模式整合的“民商事法”课程的教学效能。力求在创新“民商事法”课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升高等法学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建立一流法学专业的发展要求。
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也产生了如下一系列教学反思。
第一,注重教学案例选取的独特性与本土性。笔者被桂林市妇女联合会聘为“桂林市婚姻家庭调解专家库专家”,基于这一社会兼职,经常接触大量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例,笔者结合婚姻家庭法的相关知识点,将案例进行整理后,选用于教学实践中。这些案例都是笔者亲自调解或接触的一手真实案例,且大多发生在桂林,具有独特性与本土地域性。经过脱敏信息的处理后,在课堂上进行案例讲授时,因有很多生动的细节,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婚姻家庭法”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讲授过程中不应囿于书本中的知识,而应将相关的知识点与真实案例相结合,将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的思维。
第二,利用“雨课堂”等教学辅助手段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笔者除了使用“雨课堂”的二维码功能进行常规考勤外,还经常设置需要学生参与互动的各类环节。例如,将法考真题设置在“雨课堂”的选择题中,发送题目到学生的手机,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作答,为了鼓励学生答题的积极性,偶尔还会设置“答题小红包”,第一个选出正确答案的学生将能得到红包奖励。通过学生的答案分布比例,能较直观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再如,进行一些开放性的讨论时,因婚姻家庭经常会涉及个人隐私(择偶标准、婚恋态度等),有时学生不愿直接在教室里站起来回答,此时利用“雨课堂”的“弹幕”功能,学生可利用后台匿名的形式,很好地消除顾虑,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此外,教学中还辅以短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例如,哔哩哔哩(bilibili)网站中人气“UP主”(上传者,指在视频网站、论坛、ftp站点等上传视频音频文件的人)制作的视频,既符合当下大学生对于哔哩哔哩(bilibili)网站的用户黏性定位,契合学生的网络浏览习惯,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起到了较好的课堂互动效果。
第三,重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判断、评述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在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时,设置拟讨论的话题内容,注重将当下的社会热点、学生较感兴趣的主题融入其中,从而让学生“有话可说”,并通过热点话题的讨论,引发学生对该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判断。例如,上述的“离婚冷静期”制度,笔者在讲授“协议离婚”这一节内容时,提前布置讨论主题“你是如何看待‘离婚冷静期’的?为什么?”。然后在下次上课时,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讨论,并在讨论过程中从立法例、制度渊源、实施现状、局限性等多个角度对学生加以引导,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与理解“离婚冷静期”制度,并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如何思考、判断与表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