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黄金凤,高寒,马莹,陈天厚
《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中提到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持续呈现稳中向好趋势,但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呈现下降趋势[1]。大学生存在经常熬夜、不吃早餐、缺乏运动、网络成瘾、饮酒和吸烟等不良健康行为,36.3%的高职院校学生有4种及以上的健康危险行为,这将严重影响他们未来的健康状况[2]。健康素养是指利用基本健康知识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高的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较少[3]。健康促进行为是一种积极主动地提高个人健康水平的方法,可以帮助改善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4]。为了解长春市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健康素养和健康促进行为现状及其关系,笔者对长春市1 321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开展了调查,为大学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1.1 研究对象 2020年10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从长春市高职高专院校中抽取两所学校,再从每所院校中各抽取一个学院,每个学院在一年级和二年级采用抽签法分别抽取7个班级,抽中班级的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有1 321名大学生参与了本次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 317份,有效率99.7%。其中男生396名(30.1%),女生921名(69.9%);大一学生562名(42.7%),大二学生755名(57.3%);医学专业学生736名(55.9%),非医学专业学生581名(44.1%)。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①学生的一般社会人口学调查,包括性别、民族、专业、年级、生源地、经济状况和家长文化程度等。②健康素养调查,选用《201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中全部的判断题(10题)、单选题(26题)和多选题(16题),包括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个维度。每道判断题和单选题答案正确计1分,错误0分;每道多选题的答案正确计2分,错选、多选、漏选0分;单选题和多选题如果答案选择“不知道”,计0分,问卷满分68分。健康素养各维度及总得分达到满分的80%,则认为具备健康素养。③健康促进行为调查,采用Pender研制,Walker等人1996年修订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包括自我实现(9条)、健康意识(9条)、身体活动(8条)、饮食营养(9条)、人际关系(9条)和压力应对(8条)6个维度,每个条目的回答“从不”计1分,“偶尔”2分,“经常”3分,“总是”4分,满分208分,得分越高,说明此个体的健康促进行为越好。
2.1 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 调查对象健康素养总平均分为(42.08±11.08)分,仅11.7%的调查对象具备健康素养。其中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的平均分为(19.05±4.81)分,15.5%的调查对象具备该维度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平均分为(15.05±4.58)分,23.5%的调查对象具备该维度素养;基本技能平均分为(7.98±3.00)分,17.4%的调查对象具备该维度素养。健康素养水平大二学生高于大一学生,女生高于男生,医学专业高于非医学专业,父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学生健康素养更好(均P<0.05),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调查对象健康素养的比较(分,
2.2 大学生健康促进行为现状 调查对象健康促进行为总分为(140.23±28.28)分。各维度的平均得分依次为自我实现(26.49±5.62)分、人际关系(26.01±5.14)分、饮食营养(23.34±5.06)分、健康意识(22.96±5.35)分、压力应对(21.23±4.450)分和身体活动(20.18±5.26)分。健康促进行为大二学生好于大一学生,医学专业好于非医学专业,生源地为城市的好于农村的,家庭月平均收入高的学生健康促进行为更好(均P<0.05),见表2。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调查对象健康促进行为的比较(分,
2.3 大学生健康素养与健康促进行为的相关分析 调查对象健康素养和健康促进行为呈正相关,健康素养各维度和健康促进行为各维度也呈正相关(均P<0.05),见表3。
表3 调查对象健康素养和健康促进行为的相关系数(r值)
3.1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较低 据有关调查[5],2020年全国23.15%的居民具备健康素养,高于本次调查结果(11.7%的学生具备健康素养)。杜国平等[6]研究显示,11.1%的高职院校学生具备健康素养,本科院校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是高职院校学生的2.77倍。由此可见,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亟待提升。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二学生的健康素养好于大一学生,医学专业学生好于其他专业学生,这与许丽娜等[7]、景文展等[8]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大学的学习领域更加广泛,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对健康相关知识了解的也越多,这也是高年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高于低年级学生的原因。而医学生因学科优势,通过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获取了更多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因此较其他专业学生具备更高的健康素养水平。父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较高,这说明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素养的提升。本次调查显示在健康素养三个维度中,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和基本技能素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有些素养的提升是需要学习者长期累积获取的。
3.2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健康促进行为缺乏 孟强等[9]调查综合性大学在校大学生的健康促进行为得分为 (168.69±26.63)分,高于本调查的学生健康促进行为得分(140.24±28.28),这说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健康促进行为相对缺乏,应加强相关方面的培养。
本调查显示,大二学生的健康促进行为好于大一学生,医学专业学生好于其他专业学生。生源地为城市和家庭月平均收入较高的学生健康促进行为更好,这可能与他们更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李春玉等[10]对贫困地区青少年的健康素养调查结果也显示,家庭经济困难的青少年健康水平较低。
3.3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健康素养和健康促进行为呈正相关 本研究显示,学生的健康素养和健康促进行为呈正相关,健康素养水平高,会促进大学生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国内外研究也证明,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越高,生命质量越好[11-12]。“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已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到2030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至30%,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13]。值得注意的是,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行动中,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是一个亟需关注的群体。如各高职高专院校能进一步加大对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视,加强健康素养教育,会促使学生快速提升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校健康素养教育工作可采用开设健康教育公共选修课或以系列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也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校园宣传栏和广播等多形式、多载体开展,健康教育人员和资源可借助医学院校的专业优势,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紧密配合下,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不断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