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周红霞, 章红燕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侵袭人体而诱发肝细胞凋亡和坏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出现肝区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躯体感知,对其正常生活品质产生负面影响[1]。临床调研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2 500万乙肝患者,而其中绝大多数患者又伴有脂肪肝和肝源性糖尿病,这些并发症会进一步增加治疗难度[2]。目前,对乙肝患者的诊治主要遵循“三分治疗,七分调理”原则,由于当前尚无治疗乙肝治疗的特效药,所以,为这类患者开展基于护理为导向的调理手段成为治疗的重要内容[3]。在此背景诉求下,为患者提供积极、科学的护理方案显得尤为关键。然而,乙肝归属于慢性病范围,患者仅在病情加重期或复查时方才来院就诊,绝大多数时间需在家自行调理,所以,如何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效能,调动患者自身参与疾病管理的积极性,使其能客观、准确地开展自身介入管理,成为国内外护理领域关注的焦点方向[4]。随着近年来循证医学在各大医院的普及,在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护理措施时更需保证各项干预措施的可及性与科学性[5]。创新扩散理论是由埃弗雷特·罗杰斯提出的经典传播理论,其核心为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和新事物,引导个体从意识形态层面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并结合个体当前的意愿、临床经验和科研依据,拟订有据可循、科学合理的干预手段[6]。该项理论目前尚未在国内普及,笔者旨在借助本次研究,进一步分析创新扩散理论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产生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选取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62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组,另以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62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纳入要求:心、肾、肺等实质性器官无明显功能障碍;意识和认知水平正常,能进行言语交流与沟通;对本研究内容知悉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罹患恶性肿瘤者。两组基础数据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础数据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予以恩替卡韦(由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0009)治疗,每次0.5 mg,每天1次;另外,还予以抗纤维化和抗炎治疗。
1.2.1 对照组 开展常规护理。定时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各项生命体征指标,一旦发生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做好对症处理;将病室的温湿度进行微调,以保证患者的体表感知处于舒适状态;在用药护理上,告知患者每种药物的药理机制和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在饮食上,指导家属尽可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1.2.2 研究组 引入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模式。①组建干预团队:团队由4名成员组成,其中3名初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由责任护士作为牵头人,组织组员开展理论和技能培训,共计8周,其中2周为技能培训,另6周为理论培训。完成系统化培训后,对所有组员进行理论和实践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步入下一阶段的护理干预。②确定循证策略:让所有组员以“乙肝”“护理”等作为关键词,录入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从中遴选出科研设计为随机和对照的文献,并进行整合。由责任护士召开座谈会,要求所有组员均一同参与,共同确定最终的干预措施。在讨论中,要求所有组员将自己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及体会以口述的方式进行表达,由责任护士在结合各组员表述的基础上,提出循证干预建议。最后,护士将相关干预措施以预实验的方式应用于患者身上。护士需借助积极的交流方式与患者交流,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分析,对患者当前的内在诉求进行把握,并将结果记录在病案中,以做出针对性护理干预。责任护士将上述几项循证结果进行全方位整合,最终确定临床护理证据。③应用阶段:根据最终确定的循证决策对患者开展睡眠、膳食、心理及认知层面的全方位管理。通过宣讲会、视频、讲座等多种手段向患者介绍乙肝发生、发展、预后及转归等方面的知识体系,进而强化患者认知体系。在膳食搭配方面,应平衡各大营养素的供给比例,从而保证患者能获取充足的能量及营养。另外,在膳食供给层面,应注重色香味的调理,避免恶心、呕吐事件的发生,强化膳食营养的摄入。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保证床单位的整洁与舒适,必要时播放轻音乐,保证患者身心均处于舒适状态。不时与患者沟通,及时解答其内心困顿,让其将负面情绪予以宣泄,从而释放内心压力。④评估阶段:由专人负责每日的护理效果评估,对当天的护理成效予以总结,一旦发现异常,及时纠错,为患者的后续临床护理提供循证支撑。
表2 两组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自我效能量表评分比较分)
将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进行的SF-36生活质量量表及自我效能量表的测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护理干预前,两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4周后进行的测评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护理干预前,两组的各项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4周后进行的测评结果显示,研究组的自我效能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慢性乙肝是临床上极为多见的一类传染性疾病,由于该病呈慢性病发展态势,所以,如何帮助患者实现自我效能,使其自觉参与到疾病管理,已然成为当今护理领域中的重要课题[7]。由于患者与医护人员在认知层面的不对等性,以填鸭式灌输的传统健康宣教方式无法使患者内化相关知识体系,使患者在意识层面上仍维系既往错误的意识形态,导致其仍继续践行消极或错误的行为表现[8]。而大多数患者随着病情趋于稳定,势必需回家调理,出于对疾病认知的担忧,内心难免会出现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正是基于乙肝患者需依靠后续更多时间的调理,因此,从护理视角帮助患者内化知识内涵,并开展居家自我护理,对其生存质量的改善大有助益[9]。葛美霞等[10]报道对慢性乙肝老年患者实施PRECEDE(Predisposing Reinforcing and Enabling Causesin Educational Diagnosos and Evaluation)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顾晓菊等[11]研究奥马哈系统在慢性乙肝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也显示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结局,促进患者的院外康复。在本次调研中,笔者引入了创新扩散理论,该理论包含个体在学习某项技能或知识时的社会全程,涉及知识获取、自我说服、决策确立、决策应用、行动确认等过程,更注重干预措施的严谨性和慎独性,可规避常规护理模式带有的经验性和随意性特点,进而能提高各项护理措施的科学性,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可能原因:基于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首先需根据患者当前的生理状况确定护理干预策略,包括明确护理目标,从而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改进护理成效。另外,该项护理方案能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学习与掌握前沿的护理知识,进而强化自身专业素养。由团队各成员相互监督与指导,可以保证各个护理流程均得以合理化落实。在实施循证护理进程中,需涉及3个环节,包括文献查找、护理经验和患者意愿,通过3个环节之间的层层递进,能保证干预的可靠性及有效性,进而能实现护理内容的全方位落实[12]。另外,从患者的膳食情况、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等多维度开展护理,可以保证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素摄入,平衡各类营养素的供给比例,为机体的身心康复奠定前提条件。
本研究还对比了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自我效能优于对照组,表明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能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水平。由专业的护士以循证内容为依托,拟订清晰和个性化的护理手段,能保证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相互扶持、共同监督,进而能提高患者个体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把握度[13]。对于患者个体来说,由护士在循证的基础上予以护理支持,能强化其内在动力,做出促进健康改善的行为方式,从而强化个体的自我管理效能。当患者以管理者的身份为自己拟订个性化护理目标后,会从意识层面主动做出响应,参与到健康宣教和后续的自我健康管理中[14]。
综上所述,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自我效能,值得临床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