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院校课程考试现状及问题分析——以J高职院校为例

时间:2024-06-19

谢玉娣,徐春林,沈启亮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41000)



高职院校课程考试现状及问题分析
——以J高职院校为例

谢玉娣,徐春林,沈启亮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41000)

高校就业难,企业一线人才缺失的尴尬现象很多学者归咎于经济结构失衡,其实高职教育也难辞其咎,毕竟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占高校毕业生的半壁江山。希望通过“把脉”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考试环节,倒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运用调查法,查阅J校制度汇编、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访谈6名教学相关人员,了解该校的考试政策和考试实施现状。通过对该校17项考试政策及7个系部39个专业课程考试调查,从课程角度出发分析J校的课程考试现状。通过现状分析发现该校课程考试存在考试政策不完善,考试设计不合理,考试管理不规范三个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高职院校;课程考试;现状分析;改革建议

高职教育是近期国内的热门话题,主要源自于高校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其实并非一国之问题,国际上也不乏企业拒绝使用高校毕业生的现象。因此,与职业技能相挂钩的高职院校便陷入质疑之地。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考试也脱不了干系。高职院校考试制度问题的破解有利于该尴尬社会问题的缓解。

一、高职院校课程考试的特点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课程考试应是截然不同。普通高校侧重于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的是学生的记忆与逻辑思维能力。而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动手实践能力。所以在课程考试上它表现出如下特点:

(一)物质条件的制约性

因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的硬件设施,比如实验室的设备。尤其是技术操作类专业,这类专业是伴随高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针对一线岗位培养人才,相对应的要求学校需要有高科技装备,如数控机床等。所以学校如果没有该设备,或者没有与相关企业合作,是无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相应的操作性考试。

(二)考试标准的可变性

普通高校课程标准基本是几年,传统学科甚至是十几年都不变的。但高职的课程标准必须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旦“懒惰”就会被淘汰。所以高职教育的考试标准也会不断提升,价值基准也会发生变化,并且更新的速度极快。

(三)内容与方法的实践性

在高职中,更加强调操作性考试,重视实践性内容在考试内容中的比重。因为我们要培养的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缩短工作者入职时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期,企业提高用人的效益。

二、J校课程考试现状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提出“改革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办法,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评价核心,集传统考试、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大赛、学习过程跟踪反馈等多种考核评价方式的优点,构建、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符合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评价体系。”J校基于国家政策不断地改革和完善课程考试。

从总体来看,为了规范管理J校总共制定了有关考试的管理制度17项,涉及考试的目的、内容、形式、评分、管理方面。

《课程考核实施细则》中规定,考试的目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则为学生,二则为教师。为学生检查学生的所学知识,尤其是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更为促进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

命题的依据主要根据教学大纲,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对试卷的质量审核也主要以“四度”依据,即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考试的形式多种多样,但理论课程考试只能选择闭卷式的纸笔测验。

成绩的评定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以学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其中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第二类主要依据学生的考勤,平时完成作业、实验、实习、课堂讨论的情况和平时测验、期末考核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第三类课程设计,由指导教师评分;毕业设计(论文),一般由答辩委员会进行评定;集体进行的研究或设计项目,以个人承担的部分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

至于考试管理方面,更是涉及广泛,囊括了教师、学生、考场、试卷等多方面。

从课程的角度来看,2014-2015年,该校共计开设课程697门。从课程体系结构来看,包括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从课程类型来看,主要包括纯理论、理实一体课程和实践课程,后两者的课程课总时为73080学时。

J校的课程设置标准还是比较符合“高职”的特征,理实一体课程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实践课程也占近36%,该校对所有的课程都采用了一定的方式进行了相应的考核。

对纯理论课程的考试方式,我们可以在《考务管理》中找到明确规定。其明确说明“理论课考核原则上为闭卷,每套试题为百分制。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题应当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题量适当、难易适中、覆盖面广,主客观题型结构合理。”因此据访谈调查了解到“学校每学期最多不超过两门课程采用开卷的形式,比如思想政治课程,数控专业英语等,比例非常小”。

对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考核相关制度并未规定。而且对于理实一体化课程界定为“只要有实训和理论相结合,无论实践或实训课时的多少都界定为理实一体课程”。虽然该校理实一体的课程数在课程中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以上,但是大多数的课程采用的仍然是纸笔测验。2015年该校理论课程47门,但是却有320门课程采用了纸笔测验,其中理实一体课程中66.6%的课程使用了纸笔测验。据被访者反映曾经有教师,仅限于数控系和电气系采用了其他的考试方式。数控系采用的是答辩结合平时表现的形式,电气系采用理论结合实训的形式,并且实训成绩的权重达到了60%。

实践课程考试J校设置了包括毕业论文设计(或课程项目设计),实习两门课程。但我们仅能找到顶岗实习的相关政策。《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中规定“坚持学校评价与实习单位评价相结合并以实习单位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这正体现了校企联合培养人的理念。“学生该门课程的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其中实习单位评价占40%、实习报告占30%、学校指导教师评价占30%”,成绩采用等级制,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实习单位评价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根据本单位对员工的考核要求对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具体表现评定成绩。实习报告,是学生对顶岗实习的系统性总结,应包括实习单位介绍、实习岗位、实习主要过程、实习主要内容、实习的主要收获和体会。由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情况,对学生实习报告的内容进行评定。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主要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和实习双周记的填写情况进行考核。但根据相关老师的解释,这样的考核形式,没有不过关的学生。

查阅其信息化管理网站数发现该制度早已被“空心化”。虽然学校规定教师要进行实地调研,但政策并未落实到实处。据调查显示,2015-2016年教师实习调查最多的集中于2016年2月份,但也就5个系部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且调研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学生在周记的完成方面,教师在周记的批阅方面都表现的不尽如人意。

图1 2015-2016实习周记批阅情况

图2 2015-2016实习学生周记完成数

图1图2显示大量学生未写周记,教师对周记并不关心,实地考察未落实,如何能够对学生顶岗实习给予公平的成绩?

三、J校课程考试存在的问题

现状中我们发现高职教育课程考试存在以下问题:考试政策不完善,考试设计不合理,考试管理不规范。

(一)考试政策不完善

为了加强对J校考试的管理,出台相关的考务管理条例不失为一种高效的管理方式。但是当管理条例中出现一些漏洞、模糊性或者不可操作性文本时,权威性自然会在规章制度执行时消失殆尽。

翻阅考务管理、学生手册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发现系部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对于考试概念没有清晰的认识。时而考试包括考查,时而考试游离在考试之外。考试有时等同于测验,有时等于考核。虽然学界对考试仍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若在政策中不将考试概念统一,将会影响政策的影响力,出现管理混乱的情况。

实践课程考试制度不完善。前文提到实践课程应该包括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或课程设计)。J校中尚未制定针对实践课程的政策文本。对于没有政策依据的课程,受访者表示“教师就按照惯例管理。不过专科院校的学生毕业论文基本都是在百度上复制黏贴的,有的连格式都不改。学校也没有具体的处罚措施。”

试卷审批制度缺乏理性。该校《考务管理·试卷命题与审题》中“卷面分数中,重点讲授部分占80%,一般了解部分占20%。基础知识、较难题、难题按照7:2:1的比例掌握。”同时学校为了保证试卷质量,设置了试卷审批制度。表面上来看,这条规则似乎不存在问题。但细细想来,这对于考试中心的管理者来说如脱了线的风筝,无法掌握,因为审批权在系部教研室主任,而教研室主任对每份试卷都须全面核查才能了解出卷人是否把握好比例,加大了工作量。并且如何保证教师出卷内容的比例复合要求,同时又能考查出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出卷老师来说,尤其是青年教师来说难于把握。

过分的“关怀”有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对补考的态度上。在《学生手册·学生课程考核实施细则》中规定学生对于期末考试可以拥有三次补考的机会,其一是下学期开学初,其二在毕业分配前补考,其三是结业后一年。三次补考后学生基本可以毕业,并且据某位任课教师说“清考试卷比其他的两次补考试卷难度要低很多”,因为系部的主任们会不断的强调要降低试卷难度。这样的制度设立让学生滋生了一种观念,“毕业证肯定是跑不了的”。不仅如此,学校对于学生旷考也保持非常宽容的态度。《学生课程考核实施细则》中对擅自缺考者,不准参加正常的补考已经是底线,竟“对经教育后能认识错误的,经教务处批准,可准予补考”,不仅是纵容他们继续犯错,更是助长了他们轻率的学习态度。因此也降低了学校学生的质量,同时也让企业对于该校教学质量产生了质疑。这与德国的迟到或旷课一次即取消补考机会形成鲜明的对比。所谓严师出高徒必然有其规律。

为了新考试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必须坚持以“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删除不合理的条例,这样才能端正师生的考试目的,减少新政策实施的阻力。

(二)考试设计不合理

高职教育课程考试设计不合理之处主要存在于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评分三个方面。

受访者表示考试的内容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课外知识积累的考查。所以这也使得学生觉得课堂听课不重要,考试都是书本内容。考试内容来源过于单一,学生应付考试具有相应的对策,考试的目的变成了简单的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无怪乎老师质疑功能丧失。并且高职分类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职起点的学生比例也不断加大,但课程考试内容并未因“原材料”的变化而改变。毕竟中职生的理论基础要薄弱一些,试卷的难度也应该有所区分。

闭卷的考试形式更具有客观公正性,并且具有高效性。但过度依赖闭卷考试,影响考试甄别功能的发挥。闭卷考试主要甄别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记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缺少了开卷的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虽然学校对考试的形式不做严格的限定,但学校纸笔测验大多以闭卷为主,开卷为辅。并且《考务管理·试卷命题与审题》中明确了理论课考核的形式,限制了任课教师考试方式,而且给予任课教师心理暗示—理论课考试只能仅限于纸笔测试,消灭了教师创新的热情。并且闭卷考试的形式沿袭旧制,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早已厌倦无休止的背诵,尤其是对于理论基础较差分类招生考试的中职学生,更是万般折磨,所以学生在背诵中也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造成旷课现象严重。并且该校没有期中考试,这样也没有一个中期监督的作用。

从考试的评分制度来看,主要表现出评分方式单一,评分不客观。分数是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参照,所以我们期望获得更加权威的分数。在《学生手册·学生课程考核实施细则》中我们也能发现禁锢教师改变评价方式的规定,如“考试课程的成绩评定,以学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其中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可以说相当于一考定成绩,平时的表现虽占有一定的权重,但还是以卷面成绩为主。并且对于理论课考核必须以百分制的形式进行评分对于人文社科类很多课程都具有不合理性。在人文类课程86分与85分一分之差其实并不能代表什么,也会给阅卷教师评分时带来随意性。所以不针对课程性质而使用单一评分的形式,终究是滥用了考试的甄别功能。评分不客观主要存在平时分数评判不客观。据调查学校规定学生平时成绩主要来自考勤、课堂表现以及学生作业。但是受访者反映“考勤一般3次不来就不及格了,2次和1次没来的同学也不会换算大致给个成绩。平时的表现主要是课堂回答问题,当然每次上课都坐第一排的同学都会给优秀,说明态度好。”从中我们看出平时成绩的给定有很大的随意性。当然也有老师反映平时分中不乏人情分。尤其是对于期末成绩在及格边缘的学生,教师都会给予很大的同情分数。

(三)考试管理不规范

考试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考前泄题、考场安排不规范、考试违规处罚力度过低。

考前泄题是不仅是普通高校课程考试的顽疾,同样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的老大难问题。该校也不例外,尤其是人文系的任课教师会在考前圈划重难点。当然访谈中我们发现对于理工科的老师来说年轻老师考前泄题更加严重,就受访者表示“担心学生挂科的太严重,没自信”。这也表明了教师对于课程考试的态度,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课程考试的重要性,也没认识到考试的目的,对考试定位出现了偏差,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考试的初衷。

考场的安排与布置是影响考风和考试信度与效度的重要因素。首先《考务管理·考试组织》中我们发现课程监考教师由班级所在系安排,而非教务处随机安排。这项规定的主要问题在于,访谈中我们发现监考教师至少为两位,而两位教师就是该班级的教师或者班主任。任课教师既是试卷的评阅人,又是考试的监考人,还是试卷的出题人。这无异于一场球赛中,一人承担裁判、守门员、球员多种角色。这样的球赛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同理,这样的考试也就无任何效果。所以我们很少看到学生因为作弊而失去补考资格的,《考场规则》中的第六条就失去了价值。不仅如此《考务管理》中的很多对于学生违纪考核条例就形同虚设。

其次,虽然《考务管理·考试组织》中对考试时间、考场、监考教师都做了明确规定,但查阅完《考务管理》仅在《考场规则》里提及“按编写的座位入座”,但对谁负责考场学生座位的编排始终未做安排。经过访谈了6位教师,其中有3位反映是由学生自己随意安排,另外3位说对这个方面并不清楚。这也给学生集体作弊留下隐患。

考试违规的处罚是一种有力的杠杆,是时刻给予学生和教师敲响警钟。教务处的规章制度中仅可见对学生的违规处罚,不见对教师的违规处罚。并且对学生作弊的处罚也未落实到位。据被访者表示对于期末考试作弊的学生通常也只是没收其试卷,并未有更有力的处罚。对教师在监考中的违规处罚,巡考人员也仅限于提醒而已。

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是实用主义者的思维模式。针对上述问题,从完善有关政策,合理设计考试,规范考试管理三个方面入手。

三、几点建议

(一)完善考试政策

修订规章制度中不合理的条款,忌假、大、空。根据课程的标准和性质采取不同的考试方法,实行分类考试,对中职起点的学生理论课程采用不同的考试内容;理实一体课程中实习实训部分考查力度要加大,提高实训课程的考试比例,实训考核可以全部放在平时,制定一份操作性考核表格衡量学生的操作技能。降低实习考核的频率,周记可以改为月记。同时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减免考试政策。试卷审批制度可以使用双向细目表,建立留级重修制。

(二)建立激励制度

高职院校大多依托项目推进学校改革,而项目的验收主要集中在论文的发表和政策的制定,缺乏对过程的监督,无法衡量改革的成效。将课程考试改革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学校可以通过考试中心对期末考试的方式和试题进行评分,以及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绩效评定。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改革兴趣,加大改革的推广力度。

(三)加强政策执行监管

针对实践性课程的考试一定要加大监管力度,落实教师实地考查制度。对考试过程中师生的违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建立教师监考行为监管测评制度,并将结果纳入教师年终考核。

[1]廖平胜等.考试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15.

[2]梁其健,葛为名等.考试管理的理论与技术[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4.

[3]廖细春.从能力本位视角探析高职院校考试制度改革[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36-37.

[4]赵云,李进宇.对高职考试制度的几点思考[J].考试研究,2011(79):6.

[5]李德春.高等职业教育考试制度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6(12):6-7.

[6]张滢.高职院校“素能并进”的考试模式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1):29-30.

[责任编辑:曾华]

Analysis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ourse Examin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Xie Yudi,Xu Chulin,Shen Qiliang

(AnhuiTechnicalCollege,Hefei24100Anhui)

Aiming at the embarrassing phenomenon of difficult employ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loss of first-line talents in enterprises, many scholars blamed to unbalanced economic structure. In f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lso to be blamed, after all, tal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count for half of college graduates. Through the “pulse” talent cul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xamination link, the authors hope to reverse transmissi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reform. Through investigation, checking J compilation of the school system, making talent training scheme and interviewing six relevant personnel, to study the status quo of examination policy and implementation status. Through analyzing 7 departments and 39 professional courses exam investigation, starting from the course angle,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urse examination of J school. Through the analysis, we found that the policy is not perfect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examination, the test design is unreasonable and the examination management is not standard, then we put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three question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urse examination; Present situation; Reform suggestions

2016-09-19

安徽省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学业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研究”(2015zdjy191)。

谢玉娣,女,安徽宣城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考试与评价研究。

G423.04

A

1672-1047(2016)05-0041-05

10.3969/j.issn.1672-1047.2016.05.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