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王春华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
课程思政的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也就是 “思政元素” ,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是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观和教育观。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通过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既能确保学生对知识内容掌握更加扎实,又能够促进学生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从而更加有效地匹配于当前社会环境下对于人才教育的根本需求。
高职院校推行 “课程思政” 建设,首先要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 “两张皮” 的问题,要避免纯粹做 “加法” 的误区。推进课程思政,不是专业课与思政课简单的相加,不是拿外来的思政课内容 “塞进” 专业课的内容里,而是要挖掘专业课本身就富有的思政元素和资源,进行 “提炼” 和 “加工” ,润物无声地融入到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达到育人的目标。确保课程教育工作与思政教学工作融入在一起,真正有效的使思政教育元素和课程知识内容的融合更加密切,共同提升整体教育效果,使教育工作的开展全面化,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让学生通过接受相关教育工作,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及知识内容掌握深度,满足于当下教育工作开展中对于人才培养的根本需求。
其次,要牢牢把握高职院校学生特点。高职院校学生相对来说,文化基础偏差,综合素质薄弱,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社会公共道德等方面意识淡薄,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人才竞争普遍缺乏紧迫感和判断力,不能正确看待问题和矛盾。而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大多是由于教师在教育过程之中缺乏思政教育元素的运用,从而使得学生没有拥有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并且对于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认知不足,缺乏对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有效梳理。思政教育的实施就是要围绕上述问题,有针对性的改善学生的素质结构,从而对学生实习和就业、创业产生积极影响[1]。同时,要让学生能够通过课程思政和教育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运用正确且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和今后将步入的工作。
具体到某一课程,还要关注阶段性需求差异。以《运动损伤与保健》为例,作为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开设于大二年级下学期。大二下学期的学生,即将走上实习岗位,面对社会环境,往往对现实认识不足或者有偏差。一方面是对即将踏入社会表示期待,另一方面是存在本领恐慌或者心理抗拒。因此,与其他年级学生相比,在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要有所区别,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自信心。对此,教师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可以融合于就业观,将教育内容与《运动损伤与保健》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从而给学生举出相应的社会案例,让学生能够对当前的社会现状及今后步入的工作岗位具有一个明确的认知。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对步入社会这一行为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就业心态,提高学生的就业自信心,让学生学会运用积极的心态以及扎实的技术去面对未来的工作岗位。
《运动损伤与保健》是一门理论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与体育学、医学密切相关。结合专业特点,本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的主要方向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树立怎样的健康观,决定了学生以后怎样敬畏生命、看待健康,以及是否具备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具体到各个章节,又可以分别挖掘相应的思政元素[2]。
在实施 “健康中国” 和 “全民健身” 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体育产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身体锻炼,投入到健身活动、体育竞赛等体育运动中,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运动损伤的问题。在运动损伤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身体锻炼,并思考如何正确开展身体锻炼,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用能力。这样能够避免学生在今后的体育运动之后伤害到自身的身体健康,并且也能强化健康中国观念在学生心中的认知,让学生能够在运动过程之中更为关注健康问题,避免出现运动损伤。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目标。当前,体育服务行业总体面临发展机遇期,社会需求不断向好,但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行业发展产生深刻变革。所以教师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之中,也要融合于当前的时代特征,加强对于行业的认知,考虑到社会需求,真正对于学生开展相应的教育工作,使学生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与技巧更加满足于社会需求。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体育专业学生,在掌握运动损伤应急处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接社会和企业需求,特别是培养职业精神和社会道德[3]。
对于运动损伤的原因、处理、预防的研究,对于人体的认知,都是一次次实践和开拓创新的结果。在课堂上,利用一些故事、案例、视频,让学生们了解科学家们一次次新发现、新探索给医学界、体育界带来的重大影响。这些知识内容能够加强学生对于运动损伤相关知识内容以及预防方式的深刻学习,并且也能帮助学生逐步了解最为前沿的知识内容。而融合于实际的案例与故事,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心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宣传最新前沿科技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运动损伤与保健》与医学密切相关。中医作为治疗和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医药治疗效果明显,大放异彩。中医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充分认可和肯定。在讲课过程中,通过阐述中医的原理,展现中医的广泛应用,增加学生对中医的了解和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4]。
处理运动损伤,对于不同的部位、受损程度,处理方法均不相同,但是存在内在联系和规律。通过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既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点,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在工作和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思政改革的难点在于把握专业课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点,找到两者的平衡点。要坚持目标导向,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高立德树人成效。课程思政的建设要紧紧围绕育人这个目标开展,建设内容要符合目标要求,原先课程建设中缺乏育人目标的部分要加大供给,深入挖掘;不符合育人目标的要进行调整,大胆取舍。而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自觉把握课程内容,关注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强化运动损伤与保健课程知识和思政教育知识的融合力度。
《运动损伤与保健》的课程目标可以细化为:通过介绍人体运动解剖、生理、病理知识和人类寻求健康的历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提高科学素养,了解中医药文化,培养辩证思维,增强职业精神、创新意识[5]。
要紧紧围绕课程目标重构课程内容。原有的《运动损伤与保健》课程内容设计过于死板,对于每一种运动损伤都从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展开,同时具体内容也较为陈旧,不符合最新发展趋势。对照育人的课程目标,内容必须重新构建。
首先要打破固定的章节模式,重点突出,灵活设计模块。其次要大胆去除过时、陈旧的课程内容,实现内容及时更新。最后要内容重塑,融入该章节的思政元素。例如,关于运动损伤中的 “心肺复苏” ,要围绕这一章节关于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和职业精神” 课程目标,可以在教学内容中相应引入有关心肺复苏的新闻报道,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展示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紧急情况时,经心肺复苏成功挽救病人生命的画面或视频,一方面传授心肺复苏的技能技巧,另一方面直观地传递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当面对生命垂危的情况,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自身技能挽救生命,这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对职业精神的诠释,也是对人生价值的彰显。再比如,对于多数运动损伤,中医都具有治疗优势,但是原有课程中没有介绍或者介绍比较粗浅。从传承文化的角度来说,可以增加或替换相应的内容,阐述中医治疗运动损伤的科学性,在传授治疗方法的同时树立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 “主渠道” 和主要输出端口。建设课程思政,需要转变传统的平铺直叙式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教师要意识到,在当前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课堂之中不能过度地给学生进行讲授,这样才能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在学习时的主体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愿意自主针对于课堂知识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促进整体课堂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使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匹配于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教育工作的根本需求。
所谓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模式,不是从直接介绍概念、发展、成因这些内容开始,而是先抛出一个问题。例如,我们说到 “颈椎病” ,首先是从 “颈椎病有哪些表现?” 这个问题开始,通过对问题的剖析、解决,进而引出下一个问题 “为什么颈椎病会有这些表现?” “怎么帮助颈椎病患者减轻病痛” ,各个层进式环节依次展开。通过问题导向性教学,一方面通过若干个存在严密逻辑关系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链条式推进,引导我们的教学走向深入,让学生能够更主动更深刻地思考,参与到教学中;另一方面也为思政元素的融合提供了 “切口” ,更容易实现自然融合,不生硬不突兀[6]。
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还体现在作业的布置上。以往的作业往往是布置一道题目,各自回答,答案也是标准的。问题导向式的课堂教学,作业答案是开放的,形式是多样的。同样以 “颈椎病” 为例,我们的作业题目可以是 “你身边有哪些案例?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 然后将这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要求他们通过走访调研、电话问询等方式搜集身边真实案例,以信息化平台作为依托,进行讨论和相互交流,最终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既有效培养了团队意识、团队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也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无形中完成了思政教育,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要依据课程评价考核来反馈。首先是学生的考核。要完善《运动损伤与保健》课程考核方案,对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题目进行重新设计,做到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相同步,做到一体化推进,形成闭环管理。注重开放性考核,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散思维,考核学生是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其次是对课程效果的评估。一是通过学生考核结果、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来了解反馈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接受情况;二是教学团队内部进行评估,通过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查找差距和不足,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