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厦门休闲农庄发展的优势资源和制约因素——基于旅游资源的视角

时间:2024-06-19

欧 荔,黄雯娟,侯国龙

(1.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2.厦门理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和休闲农庄已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抓手。厦门作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岛内旅游发展长期过度拥挤,而岛外旅游近年发展喜人,不仅有效分散了客流,也契合城市居民向往乡村休闲生活的趋势。厦门市旅游休闲农庄,主要集中在岛外的海沧、集美、同安、翔安4区,多年来休闲农庄的建设成效瞩目,截至2017年12月,共获得9个国家级、23个省级、15个市级总计43个休闲农业示范点(其中4个同时荣获国家和省级荣誉)。截至2017年底,厦门市休闲农业游客量达560万人次,总收入6.7亿元[1]。计划到2020年,厦门市将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服务完善和管理规范的观光休闲农业经营体系,年接待游客将超过60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5亿元[2]。

伴随着游客需求的不断提升,岛外休闲农庄建设迫在眉睫。休闲农庄是指以山林、田园、湖泊、溪流、水库等自然景观资源为依托,以农、林、牧、渔等特色农业生产、加工、经营为基础,以乡土文化、农作生产、农村生活为引线,集生产、加工、经营、观光、娱乐、运动、住宿、餐饮、购物等生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企业形态[3],是休闲农业的经营主体和微观基础。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等)是影响休闲农庄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有关厦门休闲农庄的研究,内容上涉及农庄发展战略[4]、发展效率[5]、产业化模式[6]、产业选择[7]、电子商务[8-9]等方面,视角多为闽台比照[10-11]和个案分析[12-14],鲜见从农庄旅游资源的视角细化研究农庄发展的影响因素。为此,本文基于旅游资源的视角,结合笔者近三年担任省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之“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市农业局之“休闲农业示范点”评委及课题组实地调研访谈得到的数据,探讨厦门休闲农庄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以期为厦门市休闲农庄的转型提升提供参考。

一、厦门市休闲农庄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

为客观、深入地探讨厦门休闲农庄发展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本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量表测评和深度访谈。首先,课题组基于《厦门环城游憩带的定位及其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研究》[15]中的旅游资源评价量表设计了“厦门市休闲农庄旅游资源评价表”(具体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为使评价指标更加显性,将原量表的总权重扩大为100分。其次,课题组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期间,对厦门岛外4区117个代表性休闲农庄(含43个示范点)进行了调研,对点发放量表117份,回收有效量表117份。每份量表由10位以上的师生实地走访经营主并综合打分,用加权平均法进行汇总。在调研的同时,课题组还对农庄经营主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农庄经营的具体细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

经统计,厦门市岛外117个休闲农庄旅游资源的得分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厦门市休闲农庄旅游资源评价表(n=117)Table 1 Evaluation table of tourism resources of leisure villages in Xiamen

二、厦门市休闲农庄发展的优势资源

从资源质量看,厦门休闲农庄旅游资源禀赋性好,其资源休闲价值和生态价值优势明显。从表1可见,厦门岛外4区代表性休闲农庄旅游资源的综合得分为76.42分,属于I级(70~80分),说明资源禀赋性较好。从区域上看,同安区综合评分为82.232 3,在岛外4区中评价最高,说明其资源有天然的优势。从评价指标上看,三大一级指标中,资源价值F1得分最高,折合成百分制后的得分为77.93;其二级指标生态价值S13、休闲价值S11的均分和得分明显高于F1中的其他4类二级指标(观赏S12、科学S14、文化S15、经济S16),也明显高于F2、F3的其他二级指标。这说明生态价值和休闲价值是厦门市休闲农庄的优势资源。

从空间结构看,厦门休闲农庄多分布于城市边缘,与山地的结合,促进其生态价值和价值优势的体现。从43个休闲农庄示范点的地形叠加图(如图1)可见,岛外4区休闲农庄示范点多集中于山地。厦门的山地景观与其他城市比照,虽然不具有非常独特的强大吸引力,但是,山地的空气质量较好(如负氧离子高)、景观独特性较好(如视野开阔、有三角梅和杜鹃花海等)、绿色生态功效高(如高山云雾茶、土鸡土鸭等)、运动健身效果好(可登山、溯溪、定向越野等),其特有的休闲生态价值较好地契合了现代都市人寻求自然、返璞归真的心理诉求,对于追求休闲的厦门岛内或近郊的漳泉居民仍有较大的吸引力。山地休闲游,也正是厦门休闲城市的一大亮点。

图1 厦门市43个休闲农庄示范点地形叠加图Fig.1 Terrain overlay of 43 leisure villages in Xiamen

三、厦门市休闲农庄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缺乏特色

从旅游资源的视角看,科学价值S14、文化价值S15 、旅游商品S34都是体现农庄文化特色的重要指标。但从表1可见,厦门休闲农庄这3个指标的得分都较低,百分制得分分别是63.55、65.54、54.84分。深度访谈中,厦门岛外休闲农庄经营主表示,游客人均消费一般为30~60元,多为餐饮和个别团队活动项目的消费,很少有人在农庄购买旅游商品。课题组调研也发现,厦门休闲农庄几乎没有什么特色旅游商品,也鲜见较理想的购物场所。再者,厦门休闲农庄的科学价值缺乏深度提炼。事实上,厦门有许多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如动植物物种(同安红三角梅、海沧辣木)和生产方式(稻田养鸭),却未能开发出类似台湾桃米“青蛙村”、苗栗“飞牛牧场”、台南“七股盐场”这样科普特色鲜明的休闲农庄,让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在休闲之余轻松获取科普知识和科学启迪。

尽管山地所拥有的生态和休闲价值是厦门休闲农庄发展的优势资源,但在缺乏有效规划的情况下,优势资源的使用亦会导致严重的同质化,致使休闲农庄缺乏特色。已有研究表明,厦门休闲农庄对山地资源过分依赖,从最初吃土鸡土鸭的农家乐,到亲子拓展训练营、闽南农耕生活展示区等,都呈现一窝蜂的雷同状况,间接造成满意度低、重游度不高[16-17]。

可见,缺乏特色是制约厦门市休闲农庄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部分区段交通便捷性欠佳

从2015—2017年厦门市43个休闲农业示范点GIS圈层图(图2)*依据文献[18]的环城游憩带理论,以“城市原点——白鹭洲音乐喷泉广场”(2009年厦门市人大正式批准设立)为中心,对厦门市43个示范点以20 km为一个辐射半径形成3个圈层,并加以GIS标注。可见,厦门岛外4区休闲农庄相对集中于距离“城市原点”20~40 km圈层的地理区域内,其间休闲农庄示范点亦最为密集,这说明厦门的休闲农庄基本处于较理想的环城近郊,拥有较好的旅游资源禀赋。这与上文实地考察的数据和资源因素的分析亦是吻合的。按理,休闲农庄应该是厦门及周边城市居民周末或假期首选的、经常性的休闲游目的地。但量表打分和深度访谈发现,厦门休闲农庄游客的重游率和满意度都不高,资源和交通的匹配度不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已有研究亦表明,交通不便利是游客对厦门休闲农庄重游率低、不满意的重要原因之一[16]。另外,从表1亦可见,岛外4区休闲农庄的区位交通S24的百分制得分仅为59.71。

图2 2015—2017年厦门市43个休闲农业示范点GIS圈层图Fig.2 GIS layers of 43 leisure villages in Xiamen 2015-2017

注:以海翔大道(从海沧东孚至翔安黄厝)为轴线,负向表示示范点位于道路的南侧,正向表示示范点位于道路的北侧。图3 厦门休闲农业示范点沿海翔大道空间分布轴线图Fig.3 Axis of 43 villages along Haixiang Avenue in Xiamen

以同安区为例。作为厦门市民后花园和国家级农业综合实验区,同安区休闲农庄示范点覆盖面最广、分布数量最多、可选性最强、国家级示范点最多,是厦门休闲农庄的主战场。但据课题组调研和访谈发现,交通不方便是制约游客重游同安休闲农庄的重要因素。尽管从厦门市内到同安有厦门市快速公交系统(BRT)2号线和多条公交线路(这也是表1中同安交通得分未垫底的因素之一),但BRT和公交车基本都无法直达休闲农庄。再者,相关研究发现,休闲农庄的客源以中青年或亲友结伴自驾群体为主[16-17],课题组的调研和访谈结果亦如是。但从厦门岛内到同安休闲农庄的自驾交通网络并不完善。2016年通车的海翔大道,是厦门市横跨岛外4区,连接海西城际的一条重要的快速通道,为厦漳泉同城化的推进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持,亦是厦门和漳泉市民前往同安的一条重要通道。但从厦门休闲农业示范点沿海翔大道空间分布轴线图(图3)可见,同安休闲农庄示范点距离海翔大道较远,区域交通不甚便捷。

调研、访谈还发现,同安多数休闲农庄所在的高山地区路况并不理想,如山路弯曲、颠簸、狭窄,大部分山路缺乏护栏和弯道会车镜,导航、照明、停车等与驾车安全性、便捷度相关的设施,都与其旅游资源的重要地位不相匹配,这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休闲农庄的发展。

四、厦门市休闲农庄发展的对策

(一)做好休闲农庄发展的科学规划和引导整治

目前,厦门市缺乏一个完整的休闲农业产业规划,休闲农庄发展的规划体系不够健全。因此,厦门市政府有关部门应通过宏观调控、合理布局,积极引导差异互补,采取集群联动(资源互补、客源互送、信息共享)等方式,鼓励农庄走集群化发展道路,并实现岛外4区与本岛中心区的联动发展。同时,应在规划的指导下,对休闲农庄加以科学引导和有效整治,对客源市场开展科学研究和宏观调控。台湾省的经验值得借鉴。台湾有关部门直接参与休闲农庄的规划和辅导,由农业管理部门负责休闲农业的管理和咨询,提供补助经费和贷款;而且出台了各种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 形成了一整套申报审批制度,从省一级到市、县、区、乡镇以至小到一个农场、农户,基本上都有一个近、中、远期的规划,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市场定位、开发原则、项目设置、经费预算、效益分析等,使休闲农业的各项工作走向正规化和程序化。台湾每个休闲农场的建设都是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所有房子都各具农村建筑的风格特色,并尽量挖掘当地的资源优势,如温泉、草场、溪流、大海、岩石、古树等等。另外,在区域规划方面, 台湾现行休闲农业已脱离早期“点”的经营方式,实现了“点、线、面”串联营销, 便于旅行社包装不同的旅游线路,进行分类营销[19]。

(二)进一步发挥山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和休闲价值

应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大产品设计方面的投入,充分发挥休闲农庄的生态价值和休闲价值。例如,设计适合年轻人和小家庭拍照发图的景观亮点,创新“探索之旅”等趣味科普活动。如加拿大温哥华山地之旅,引导儿童实地发现5种以上特殊鸟类或叶片,并标注在地图相应位置,以此换取神秘礼物。另外,应加强山地资源创意产品的开发。如来自武夷山脉平凡的“苔原树莓”,经过厦门理工学院扶贫志愿者的创意设计,成为网红热销的“美味果酱”;台湾头城农场的传统项目叶拓T恤,不断推出新的有创意的设计图案,培养了一批固定的回头客;台湾金勇DIY农场每年都会增加新的番茄品种, 将来自各国的西红柿组合在一起,打造成“联合国西红柿礼盒”,让游客通过一个礼盒就可以品尝到来自各国的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多种口味的西红柿[19]。

(三)补齐公共交通服务平台的短板

除海翔大道外,已经建成的BRT和1号地铁线,以及后续建设的地铁线路,尚不能形成完整覆盖休闲农庄旅游资源的交通网络格局。而岛外交通标识、电子地图的完善,尤其是停车场及邻近公共厕所的建设,也是公共服务近期应着力解决的问题。因此,应大力优化交通网络,形成岛外完善的交通干支线,连点成片成网。并规范路标路牌,修缮路况,补充照明,使以同安为典型代表的山区休闲农庄的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四)群策群力共同凝练并发挥休闲农庄的特色

第一,政府应实行倾斜政策,鼓励国企勇担“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打造休闲农庄知名品牌。以厦门同安军营村、白交祠村为例,这2个***总书记当年驻点扶贫的高山偏远贫困村,近年通过“五位一体”建设,现已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代言。再如,近年来,厦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推动建发集团、象屿集团、厦门旅游集团、特房集团等4家龙头企业加快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联合市发改委、农业局、建设局、体育局等部门携手推进翔安大帽山、汀溪镇前格村、青礁院前社等5个乡村旅游聚集区,以及汽车小镇、台贸小镇、渔港小镇、动漫小镇、科创小镇、影视文化小镇、汀溪小镇等7个特色小镇建设,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资源整合、主体引领作用,产生了一定的带动效应。建议政府部门将相关政策推广到休闲农庄的建设中,形成像“大帽山境”这样知名的休闲农庄品牌,提升休闲农庄的整体品味。

第二,应发展多种模式的乡村旅游运作资本。如厦门休闲农庄投融资模式的典型代表——集美宝生园的“众筹”模式,可作借鉴。宝生园的“众筹”由北京大学总裁班校友会发起,178位股东每人出资不少于2万元,按照出资比例享有股权,第一、二期分别融资400万元和300万元。其股份的市场估价,2014年底每股为0.6元,2015年底每股升为1.2元。这说明休闲农庄的众筹模式获得了股东和市场的高度认可。同时,众筹模式还解决了一系列核心问题,如资金、人才、利益分配、交易平台、食品安全溯源等,这些都对休闲农庄的运营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三,可通过闽台合作、科技先行、智力帮扶与青年农民培训并举等方式,吸引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投身农庄建设,培养休闲农庄建设的优秀人才。2017年4月,海沧区院前社济生缘合作社引进厦门理工学院大学生“美颜一家亲”文创团队,以项目实战的模式,聘请台湾休闲专家和合作社董事长作为校外顾问,以文旅、经管、艺术设计等学生跨年段组队,从乡村特色餐饮和伴手礼、网络营销、特色民宿、游戏互动式导览、DIY体验活动等五大方面入手,完成定制化设计,打造闽台乡村旅游教学实践的示范基地,在智力帮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五、结语

新时期,厦门休闲农庄对城市整体的休闲旅游有着重要的拉动意义,发挥着带头和示范作用。厦门休闲农庄的发展问题,同时也是全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为实现厦门休闲农庄整体水平的升级提升,应加强政府的科学规划和引导整治,完善交通网络,群策群力凝练特色,发挥优势资源的生态价值和休闲价值。

另外,本研究的时间周期较短,数据量不太充分;引用的量表,未在原主要针对“旅游景区”的基础上加以科学调整(如适当缩小“景点规模”的权重),有待今后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林雯.厦门评选出第三批共11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EB/OL].(2018-02-18)[2018-03-22].http:∥news.xmnn.cn/xmnn/2018/02/18/100323415.shtml.

[2]厦门市三农网.我市初步明确休闲农业未来几年发展思路[EB/OL]. (2016-11-18)[2017-08-10].http:∥www.xmsn.gov.cn/xxny/201702/t20170224—1544190.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 2375-2013休闲农庄建设规范[S/OL].(2015-10-09)[2018-03-10].http:∥www.sohu.com/a/150613617—368060.

[4]叶仰蓬,张小华.厦门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策略:契合“清新福建”总体品牌形象的视角[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4):24-29,40.

[5]郑石,林国华.基于DEA的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效率评价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2):187-193.

[6]盛彩娇,郭静利.休闲农业产业化及其模式探析:以厦门为例[J].农业展望,2017(2):29-33,38.

[7]曾玉荣,翁伯琦,许标文,等.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选择与策略思考:以厦门市为例[J].发展研究,2014(4):90-93.

[8]郑雪莲,宋杰,黄程豪.厦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6):27-29.

[9]洪丽君.厦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思考[J].农业展望,2017(3):80-85.

[10]赵玉榕.试论对台优势与建设厦门都市型农业[J].台湾研究集刊,2006(4):26-29.

[11]陈基香.我国台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对厦门的启示[J].旅游纵览,2014(9):135-136.

[12]陈晨,曾艺兰,缪铁林,等.福建贫困乡村“农家乐”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以厦门A村为例[J].海峡科学,2017(4):47-50.

[13]陈世界.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探讨:以丽田园模式为例[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3(5):24-28.

[14]叶郁旭. 翔安区大宅社区构建火龙果休闲农场的研究[D]. 厦门:集美大学,2016.

[15]张岳军,侯志强,陈金华.厦门环城游憩带的定位及其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5):62.

[16]柯凤华.厦门市都市休闲农业消费者动机与行为特征调查分析[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7(5):67-73.

[17]连晶晶.厦门仙灵旗休闲农场游客满意度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7.

[18]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21(4):354.

[19]佚名.台湾生态农庄设计创意[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7(5):32-3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